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我国企业实施40年的会计电算化及其发展趋势管理信息化,论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归纳分析法,论述了“两化”的主要优势、存在问题和解决思路。信息化的关键是信息的客观和对称,唯有信息对称才能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充分发挥“有效制衡”和“长效約束”的机制作用,而实现信息对称的途径则是“九一十五”方案。
【关键词】电算化 信息化 信息对称 公司治理结构 “九一十五”方案
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部分强调要“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笔者认为,企业有问题,特别高管出了问题,根源一定是制衡失效、监督低效。因此治理思路应从制衡、监督去寻找,而作为制衡、监督所依赖的信息就特别重要。按照这一思路,研究提供管理信息的会计电算化和ERP系统,探索如何使其提供客观、对称的信息就非常必要。
二、关于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自上世纪70年代在“一汽”试点后发展很快,电算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核算效率,取得明显效果。
(一)应用现状
从大量研究文献分析,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电算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张秀谋(2011)认为,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性介质代替了纸质账证,从而使会计信息安全易受威胁。具体表现为:内部人员对原始信息进行非法篡改或泄密,造成会计信息虚假;磁性介质易受损坏,信息和数据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电算化系统易遭破坏,如硬件故障、软件故障、非法操作、病毒黑客等可能导致电算化系统陷入瘫痪,使会计信息质量受到影响。
(二)存在问题
说电算处化于初级阶段,是因为其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忽视管理功能(重算账报账轻经营管理,重单项核算轻指标分析,解脱了财会人员繁重劳动,缺乏预测未来和参与决策的功能);
二是缺乏相应人才(既精通会计又通晓财务软件的中、高层人才稀缺);
三是数据保密和安全问题不少(电算舞弊手段层出,比如篡改输入、篡改文件、篡改程序、数据盗窃等)。
(三)发展趋势
电算化向ERP发展已成公认的趋势。我国目前处于会计信息化的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进行阶段。
三、关于ERP
ERP系统是企业现代管理的运行模式即综合资源计划,是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应用的高度集成的完整的软件系统,覆盖了客户、项目、库存、采购、财务、人力资源、生产、销售等管理工作,目标是通过优化资源达到效益最大化。
(一)ERP的优势
ERP系统的优势非常明显。
1.建立闭环系统。使企业的人、财、物、供、产、销等信息全面集成、全面受控、实时反馈、动态协调,以销定产、以产求供,降低成本;
2.优化库存管理。借助ERP的计算能力和管理功能,实现依据定单、按照产品结构清单计算物料需求,编制物料需求计划优化库存;
3.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支持大量原始数据的收集、查询、核对和汇总;
4.实现“四流合一”。ERP系统不但运行速度快、储存功能强、传输性能好、集成程度高,更最突出的优势是实现了“四流合一”,即把物流、务流(管理业务)、资金流和信息流集成一体,实现了准确预测、科学决策、严格控制、达成目标。
(二)ERP的不足
ERP起源于西方,美国、德国霸占着全球ERP软件开发的主要市场,应用很早且成熟先进。但恰恰在美国影响全球的不少大公司,虽然广泛应用ERP但财务丑闻连连。
正如外电报导,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华尔街引发了一连串的财务造假:2001年10月美国能源巨人安然因虚报6亿美元盈利而破产,为其常年审计、共同作弊的审计巨头安达信也轰然坍塌;2002年6月美国电信巨子世通涉嫌造假金额38亿美元;同年美国科技名企“施乐”虚报收入64亿美元;2011年美国摩根大通集团公布亏损20亿而实为90亿美元等等。英国巴林银行倒闭(1995)、法国兴业银行的声誉大损(2008)、2014年10月葡萄牙最大上市银行圣灵银行申请破产、2015年3月西班牙马德里银行破产清算,皆因违规操作损失几十亿欧元后银行极力隐瞒真相引起。
我国也不乏全面引入ERP后隐瞒收入虚报利润的案例,不再一一列举。
大量事实告诉我们,ERP固然先进,但是ERP作为信息工具靠人操作,自身不具备机制控制功能。此缺陷一旦被“劣币”代理人利用,篡改数据、信息造假、编制虚假财报将更方便,更隐蔽。
因此,对ERP进行机制控制,实现信息的客观对称就提到研究日程上来。
四、关于信息对称
(一)信息对称概念
千百年来,人类社会一直处于信息不对称之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对信息对称的渴望和追求。历史发展至今,特别是二战后,由纳什出版经济博弈论并获诺奖后,对信息不对称下如何通过动态博弈以达均衡,实现双赢成为西方学者刻意探究并广泛应用的重大课题,但尚不曾有人研究如何实现信息对称。
1997年我和范长缨教授在《学术研究》学术论文“信息对称的初步研究”,开创了信息对称研究的先河,之后主持完成四项有关信息对称的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近20篇。根据以往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信息对称是指在委托代理之间,在拥有信息的数量、质量、构成、密度和时效等方面实现大体一致,即委托人在重大决策、实施监管、评价业绩和掌控局面中所需主要信息基本上都可获取。
显然,若能实现信息对称,公司中发生的信息虚假、高管贪腐以及委托代理间的“猫鼠游戏”可基本根除。
(二)信息对称方案
那么如何实现信息对称呢?
根据笔者设计的信息对称方案,其内容分为九大机制、一组数据库、十种技术和五项操作四个部分。 1.九大机制。要实现公司委托代理间的信息对称必须对现行信息生成过程进行机制控制,即用制衡机制严密控制信息生成全过程,使之只能生成委托人认可的对称的信息。机制包括:(1)钱物对应制、(2)钱务(管理业务)对应制、(3)实(际)额(定额)对应制、(4)实(际)预(预算)对应制、(5)双重对应制(销售收入与销售预算中的成本、数量、单价相核对)、(6)双重核签制(例外收入、费用由总裁和财务总监双重签字方准生效)、(7)双价对应制(关联方交易中的成交价与市价或行业单位平均成本相核对)、(8)双重披露制(现金流转对外披露不变,对内按日分项逐一披露)、(9)现金频道制(经理人的“三公”消费按人头、分项目逐笔逐日在公司网站公开)。
2.一组数据库。信息对称的核心是钱物和钱务的适时核对,核对通过数据库完成。数据库包括钱物核对数据库一般样本和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五个子系统以及产成品、零部件等钱物核对小系统,产品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费用(包括工卡量模刃,水暖电气风)等钱物核对微系统。一般说,一种核对有不同于另一种核对的具体内容,也必然要求具有结构不同、内容各异的数据库。尽管每一具体核对的内容各异、结构不同,但都是钱物核对、钱务核对,基本思路和框架又大体一致,因此应有一个基本的适时核对数据库的通用模式。
3.十种技术。十种技术是指对现行信息进行再加工、再处理以适应数据库需要,迅速进入数据库程序图进行核对的技法。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適应内审要求的六种技术(1)指令接受技术、(2)信息提取技术、(3)信息排序技术、(4)信息核对技术、(5)异常信息剥离技术和(6)内审结果呈报技术。
适应外审要求的四种技术(1)信息分离技术、(2)信息还原技术、(3)信息编排技术(按审计工作底稿排序,之后进入内审程序)和(4)自动报警技术。
4.五项操作。现行账簿账页和会计凭证是十九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发展和股份制出现,为适应工业社会需要而逐步发展和定型的信息载体,它只能提供不对称的信息,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信息对称的要求,因此对现行账页和凭证应有较大改进。所谓五项操作是指对账页和凭证,通过内容加注和技术加注等较大改进从操作层面、从源头数据保障信息对称的实现。
五项操作包括会计凭证和账簿账页改进等五个方面。
(三)对称方案的作用机理
1.作用机理的内容。对称方案中九、一、十、五之间的作用机理可以下表1表示。
表1可见,对称方案包括相互作用、各具功能的四个子系统,通过机制、数据库、技术和操作,形成上制约下、下落实上、上下齐动,以实现钱物、钱务的实时核对。
2.作用机理的理解。“九一十五”不愧为实现信息对称的可行方案,其中机制、数据库、技术和操作四个子系统之间是如何通过制衡作用使ERP生成对称信息呢?
(1)ERP的致命伤。ERP有许多其它管理软件所不具备的优势,特别是“四流合一”。但模拟手工核算的设计思路,使其也像手工信息技术一样不具备钱物、钱务、钱钱实时核对的功能。笔者认为,实现信息对称的关键在于信息生成中的实时核对,通过核对控制信息生成,提供对称的信息。“九一十五”方案的创新恰恰在于瞄准ERP的致命伤,从机制控制入手,通过一种运作机制控制ERP的信息生成,即通过钱物、钱务、钱钱的实时核对使ERP只能生成客观对称的信息。
(2)对称方案的制衡机制。信息对称的九大机制主要针对ERP信息生成中无法实现实时核对的不足,提出一系列制衡机制,比如钱物、钱务、钱钱相互核对,通过核对鉴证信息真伪。钱物核对的设计思路是,企业的生产准备活动多是以钱购物,信息生成以钱为主;生产中对物料加工制造,本来以物为主,但是物的不可加总使信息生成以钱为主,应钱物互核;销售中将商品售出换回货币,以物为主,应以物核钱。可见在制造公司循环往复的生产经营中,信息的生成按照以钱为主→钱物平行→以物为主的反复过程,其真假虚实核对应以钱核物→钱物互核→以物核钱的往复过程,这样就为钱物的真实性核对提供了可能。以钱核物,以物核钱,钱物互核,通过核对鉴证信息真伪,为信息对称提供了顶层设计。
(3)对称方案的制衡平台。管理实务中实施机制控制必须有运作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数据库。
数据库针对不同内容的核对又有不同的分、子、小、微等数据库。
钱务核对,通过现金频道监督执行;钱物核对,主要由会计监督执行;物物核对和钱物互核,主要靠供产销的物料监管执行,比如入库、出库、运单、合同、定额、审批、经手、盘库等手段来实现;全面信息核对鉴证由内审监督执行。
(4)对称方案的制衡技术。对ERP的机制控制通过数据库完成,但要将有关信息输入数据库并非易事,因为现行信息多是期末的、综合的、有钱无物或有物无钱的信息。因此必须对综合信息进行再加工,将其分解返还为原始的、钱物并存的信息,以进入数据库。这种信息再加工技术就是对称方案的制衡技术,其中有适用内审的6种、适用外审的4种,共10种信息技术。
(5)对称方案的制衡操作。现行信息载体(报表、账簿、凭证)不能提供制衡技术所需数据,为此必须对传统账簿、凭证进行改进,通过内容加注和技术加注提供上下游工序(程序)、物料编号、定额标准、实际发生,以便信息的下追上溯、钱物核对。改进后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可以下表2、表3表示。
会计凭证 金额单位:元
所谓内容加注是指在凭证上增加物料编号、上下游工序(程序)、实际成本、责任成本和计划成本等内容;技术加注是指在凭证上增加相应栏目以记录有关内容。改进后的记账凭证要能够便于核对信息的真假和评价管理水平。信息真假靠生产工序(程序)的上溯(据上游工序上溯可回溯到物料购进时银行存款支出回单及采购合同单、运单、保险单、税票)和下追(据下游工序下追可追查到产成品的销售合同、出库单、运单、保险单、税票及银行存款入账通知单)的核对完成;管理水平高低靠差异比较完成(通过计算节约率并与本企业历史先进水平、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较),进而分清内部经济责任(量价还是价差)。 成本类账簿账页
此账页的改进,一是增加了产品和物料编号便于ERP识别;二是增加了上下游工序,便于回溯和追溯;三是增加了量差(在实务中,差量记录在“产品成本差异”账户中),便于评价管理水平。
其他账簿账页改进恕不赘述。
3.作用机理的实施。“九一十五”方案由谁具体实施呢?当然是审计,包括内审和外审。内审人员是企业员工,原本就掌握企业各种信息,通过方案内审可方便、快速、客观地鉴证任何经济信息的真伪,实现信息对称。
但是内审鉴证意见只在内部认可,若要得到社会认可还必须通过外审审计。现在的问题是,内审、外审归属单位不同、经济利益不同,外审进入企业一般不考虑内审结果而另起炉灶。通过信息对称,企业已经生成了客观对称的信息,外审完全不必从头再来,而是通过“九一十五”方案对内审审计结果进行抽样再审以提出审计意见。这样外审借助内审结果就实现了内审外审的接力审计,实现了事中审计、钱物审计和对全体样本的序贯审计,完成了审计再造。
五、研究结论
综上论述,笔者归纳出五点研究结论。
(一)企业高管贪腐的重要成因在于信息不对称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企业不同于政府,一般不适合信息完全公开,而应在委托代理间实现信息对称。信息对称是“有效制衡”和“长效约束”的基本举措。
(二)电算化的主要缺陷是“信息孤岛”
因“孤岛”难于实现信息共享,也不能实现“有效制衡”和“长效约束”,发展趋势是管理信息化。
(三)信息化(ERP系统)的致命伤在于模拟手工设计
ERP的主要优势在于高度集成实现了“四流合一”,但其模拟手工核算的设计思路不具备机制控制功能,不能提供客观对称的信息,因此也不可能实现“有效制衡”和“长效约束”。
(四)实现信息对称的途径是“九一十五”方案
“九一十五”主要针对ERP的致命伤,从控制機制、控制平台、控制技术和具体操作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设计,通过机制控制实现实时核对,通过实时核对使ERP只能生成客观对称的信息。
(五)“九一十五”方案是对公司治理的再造
不管东方还是西方,公司治理的“有效制衡”是关键,能否“有效制衡”主要在“长效约束”,而制衡和约束都依赖客观对称的信息。“九一十五”方案能够提供对称信息,是对公司治理的再造和重构。
参考文献
[1]柴美群,公司治理模式再造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3).
[2]周玉清,《ERP理论、方法与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
[3]柴美群、陈宏,信息对称的方案研究[J],管理学家,2013(12).
[4]田梦云、陈宏、高丹,基于信息对称的会计账证改进研究[J],财会通讯,2014(5).
[5]柴美群、杨文会,基于信息对称方案的公司审计转型研究[J],财会通讯,2014(8).
基金项目:论文系田梦云主持的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我省国企信息对称中的账证改进研究》(编号:sz14102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田梦云(1976-),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职工大学,讲师。
【关键词】电算化 信息化 信息对称 公司治理结构 “九一十五”方案
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部分强调要“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笔者认为,企业有问题,特别高管出了问题,根源一定是制衡失效、监督低效。因此治理思路应从制衡、监督去寻找,而作为制衡、监督所依赖的信息就特别重要。按照这一思路,研究提供管理信息的会计电算化和ERP系统,探索如何使其提供客观、对称的信息就非常必要。
二、关于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自上世纪70年代在“一汽”试点后发展很快,电算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核算效率,取得明显效果。
(一)应用现状
从大量研究文献分析,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电算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张秀谋(2011)认为,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性介质代替了纸质账证,从而使会计信息安全易受威胁。具体表现为:内部人员对原始信息进行非法篡改或泄密,造成会计信息虚假;磁性介质易受损坏,信息和数据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电算化系统易遭破坏,如硬件故障、软件故障、非法操作、病毒黑客等可能导致电算化系统陷入瘫痪,使会计信息质量受到影响。
(二)存在问题
说电算处化于初级阶段,是因为其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忽视管理功能(重算账报账轻经营管理,重单项核算轻指标分析,解脱了财会人员繁重劳动,缺乏预测未来和参与决策的功能);
二是缺乏相应人才(既精通会计又通晓财务软件的中、高层人才稀缺);
三是数据保密和安全问题不少(电算舞弊手段层出,比如篡改输入、篡改文件、篡改程序、数据盗窃等)。
(三)发展趋势
电算化向ERP发展已成公认的趋势。我国目前处于会计信息化的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进行阶段。
三、关于ERP
ERP系统是企业现代管理的运行模式即综合资源计划,是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应用的高度集成的完整的软件系统,覆盖了客户、项目、库存、采购、财务、人力资源、生产、销售等管理工作,目标是通过优化资源达到效益最大化。
(一)ERP的优势
ERP系统的优势非常明显。
1.建立闭环系统。使企业的人、财、物、供、产、销等信息全面集成、全面受控、实时反馈、动态协调,以销定产、以产求供,降低成本;
2.优化库存管理。借助ERP的计算能力和管理功能,实现依据定单、按照产品结构清单计算物料需求,编制物料需求计划优化库存;
3.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支持大量原始数据的收集、查询、核对和汇总;
4.实现“四流合一”。ERP系统不但运行速度快、储存功能强、传输性能好、集成程度高,更最突出的优势是实现了“四流合一”,即把物流、务流(管理业务)、资金流和信息流集成一体,实现了准确预测、科学决策、严格控制、达成目标。
(二)ERP的不足
ERP起源于西方,美国、德国霸占着全球ERP软件开发的主要市场,应用很早且成熟先进。但恰恰在美国影响全球的不少大公司,虽然广泛应用ERP但财务丑闻连连。
正如外电报导,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华尔街引发了一连串的财务造假:2001年10月美国能源巨人安然因虚报6亿美元盈利而破产,为其常年审计、共同作弊的审计巨头安达信也轰然坍塌;2002年6月美国电信巨子世通涉嫌造假金额38亿美元;同年美国科技名企“施乐”虚报收入64亿美元;2011年美国摩根大通集团公布亏损20亿而实为90亿美元等等。英国巴林银行倒闭(1995)、法国兴业银行的声誉大损(2008)、2014年10月葡萄牙最大上市银行圣灵银行申请破产、2015年3月西班牙马德里银行破产清算,皆因违规操作损失几十亿欧元后银行极力隐瞒真相引起。
我国也不乏全面引入ERP后隐瞒收入虚报利润的案例,不再一一列举。
大量事实告诉我们,ERP固然先进,但是ERP作为信息工具靠人操作,自身不具备机制控制功能。此缺陷一旦被“劣币”代理人利用,篡改数据、信息造假、编制虚假财报将更方便,更隐蔽。
因此,对ERP进行机制控制,实现信息的客观对称就提到研究日程上来。
四、关于信息对称
(一)信息对称概念
千百年来,人类社会一直处于信息不对称之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对信息对称的渴望和追求。历史发展至今,特别是二战后,由纳什出版经济博弈论并获诺奖后,对信息不对称下如何通过动态博弈以达均衡,实现双赢成为西方学者刻意探究并广泛应用的重大课题,但尚不曾有人研究如何实现信息对称。
1997年我和范长缨教授在《学术研究》学术论文“信息对称的初步研究”,开创了信息对称研究的先河,之后主持完成四项有关信息对称的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近20篇。根据以往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信息对称是指在委托代理之间,在拥有信息的数量、质量、构成、密度和时效等方面实现大体一致,即委托人在重大决策、实施监管、评价业绩和掌控局面中所需主要信息基本上都可获取。
显然,若能实现信息对称,公司中发生的信息虚假、高管贪腐以及委托代理间的“猫鼠游戏”可基本根除。
(二)信息对称方案
那么如何实现信息对称呢?
根据笔者设计的信息对称方案,其内容分为九大机制、一组数据库、十种技术和五项操作四个部分。 1.九大机制。要实现公司委托代理间的信息对称必须对现行信息生成过程进行机制控制,即用制衡机制严密控制信息生成全过程,使之只能生成委托人认可的对称的信息。机制包括:(1)钱物对应制、(2)钱务(管理业务)对应制、(3)实(际)额(定额)对应制、(4)实(际)预(预算)对应制、(5)双重对应制(销售收入与销售预算中的成本、数量、单价相核对)、(6)双重核签制(例外收入、费用由总裁和财务总监双重签字方准生效)、(7)双价对应制(关联方交易中的成交价与市价或行业单位平均成本相核对)、(8)双重披露制(现金流转对外披露不变,对内按日分项逐一披露)、(9)现金频道制(经理人的“三公”消费按人头、分项目逐笔逐日在公司网站公开)。
2.一组数据库。信息对称的核心是钱物和钱务的适时核对,核对通过数据库完成。数据库包括钱物核对数据库一般样本和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五个子系统以及产成品、零部件等钱物核对小系统,产品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费用(包括工卡量模刃,水暖电气风)等钱物核对微系统。一般说,一种核对有不同于另一种核对的具体内容,也必然要求具有结构不同、内容各异的数据库。尽管每一具体核对的内容各异、结构不同,但都是钱物核对、钱务核对,基本思路和框架又大体一致,因此应有一个基本的适时核对数据库的通用模式。
3.十种技术。十种技术是指对现行信息进行再加工、再处理以适应数据库需要,迅速进入数据库程序图进行核对的技法。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適应内审要求的六种技术(1)指令接受技术、(2)信息提取技术、(3)信息排序技术、(4)信息核对技术、(5)异常信息剥离技术和(6)内审结果呈报技术。
适应外审要求的四种技术(1)信息分离技术、(2)信息还原技术、(3)信息编排技术(按审计工作底稿排序,之后进入内审程序)和(4)自动报警技术。
4.五项操作。现行账簿账页和会计凭证是十九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发展和股份制出现,为适应工业社会需要而逐步发展和定型的信息载体,它只能提供不对称的信息,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信息对称的要求,因此对现行账页和凭证应有较大改进。所谓五项操作是指对账页和凭证,通过内容加注和技术加注等较大改进从操作层面、从源头数据保障信息对称的实现。
五项操作包括会计凭证和账簿账页改进等五个方面。
(三)对称方案的作用机理
1.作用机理的内容。对称方案中九、一、十、五之间的作用机理可以下表1表示。
表1可见,对称方案包括相互作用、各具功能的四个子系统,通过机制、数据库、技术和操作,形成上制约下、下落实上、上下齐动,以实现钱物、钱务的实时核对。
2.作用机理的理解。“九一十五”不愧为实现信息对称的可行方案,其中机制、数据库、技术和操作四个子系统之间是如何通过制衡作用使ERP生成对称信息呢?
(1)ERP的致命伤。ERP有许多其它管理软件所不具备的优势,特别是“四流合一”。但模拟手工核算的设计思路,使其也像手工信息技术一样不具备钱物、钱务、钱钱实时核对的功能。笔者认为,实现信息对称的关键在于信息生成中的实时核对,通过核对控制信息生成,提供对称的信息。“九一十五”方案的创新恰恰在于瞄准ERP的致命伤,从机制控制入手,通过一种运作机制控制ERP的信息生成,即通过钱物、钱务、钱钱的实时核对使ERP只能生成客观对称的信息。
(2)对称方案的制衡机制。信息对称的九大机制主要针对ERP信息生成中无法实现实时核对的不足,提出一系列制衡机制,比如钱物、钱务、钱钱相互核对,通过核对鉴证信息真伪。钱物核对的设计思路是,企业的生产准备活动多是以钱购物,信息生成以钱为主;生产中对物料加工制造,本来以物为主,但是物的不可加总使信息生成以钱为主,应钱物互核;销售中将商品售出换回货币,以物为主,应以物核钱。可见在制造公司循环往复的生产经营中,信息的生成按照以钱为主→钱物平行→以物为主的反复过程,其真假虚实核对应以钱核物→钱物互核→以物核钱的往复过程,这样就为钱物的真实性核对提供了可能。以钱核物,以物核钱,钱物互核,通过核对鉴证信息真伪,为信息对称提供了顶层设计。
(3)对称方案的制衡平台。管理实务中实施机制控制必须有运作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数据库。
数据库针对不同内容的核对又有不同的分、子、小、微等数据库。
钱务核对,通过现金频道监督执行;钱物核对,主要由会计监督执行;物物核对和钱物互核,主要靠供产销的物料监管执行,比如入库、出库、运单、合同、定额、审批、经手、盘库等手段来实现;全面信息核对鉴证由内审监督执行。
(4)对称方案的制衡技术。对ERP的机制控制通过数据库完成,但要将有关信息输入数据库并非易事,因为现行信息多是期末的、综合的、有钱无物或有物无钱的信息。因此必须对综合信息进行再加工,将其分解返还为原始的、钱物并存的信息,以进入数据库。这种信息再加工技术就是对称方案的制衡技术,其中有适用内审的6种、适用外审的4种,共10种信息技术。
(5)对称方案的制衡操作。现行信息载体(报表、账簿、凭证)不能提供制衡技术所需数据,为此必须对传统账簿、凭证进行改进,通过内容加注和技术加注提供上下游工序(程序)、物料编号、定额标准、实际发生,以便信息的下追上溯、钱物核对。改进后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可以下表2、表3表示。
会计凭证 金额单位:元
所谓内容加注是指在凭证上增加物料编号、上下游工序(程序)、实际成本、责任成本和计划成本等内容;技术加注是指在凭证上增加相应栏目以记录有关内容。改进后的记账凭证要能够便于核对信息的真假和评价管理水平。信息真假靠生产工序(程序)的上溯(据上游工序上溯可回溯到物料购进时银行存款支出回单及采购合同单、运单、保险单、税票)和下追(据下游工序下追可追查到产成品的销售合同、出库单、运单、保险单、税票及银行存款入账通知单)的核对完成;管理水平高低靠差异比较完成(通过计算节约率并与本企业历史先进水平、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较),进而分清内部经济责任(量价还是价差)。 成本类账簿账页
此账页的改进,一是增加了产品和物料编号便于ERP识别;二是增加了上下游工序,便于回溯和追溯;三是增加了量差(在实务中,差量记录在“产品成本差异”账户中),便于评价管理水平。
其他账簿账页改进恕不赘述。
3.作用机理的实施。“九一十五”方案由谁具体实施呢?当然是审计,包括内审和外审。内审人员是企业员工,原本就掌握企业各种信息,通过方案内审可方便、快速、客观地鉴证任何经济信息的真伪,实现信息对称。
但是内审鉴证意见只在内部认可,若要得到社会认可还必须通过外审审计。现在的问题是,内审、外审归属单位不同、经济利益不同,外审进入企业一般不考虑内审结果而另起炉灶。通过信息对称,企业已经生成了客观对称的信息,外审完全不必从头再来,而是通过“九一十五”方案对内审审计结果进行抽样再审以提出审计意见。这样外审借助内审结果就实现了内审外审的接力审计,实现了事中审计、钱物审计和对全体样本的序贯审计,完成了审计再造。
五、研究结论
综上论述,笔者归纳出五点研究结论。
(一)企业高管贪腐的重要成因在于信息不对称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企业不同于政府,一般不适合信息完全公开,而应在委托代理间实现信息对称。信息对称是“有效制衡”和“长效约束”的基本举措。
(二)电算化的主要缺陷是“信息孤岛”
因“孤岛”难于实现信息共享,也不能实现“有效制衡”和“长效约束”,发展趋势是管理信息化。
(三)信息化(ERP系统)的致命伤在于模拟手工设计
ERP的主要优势在于高度集成实现了“四流合一”,但其模拟手工核算的设计思路不具备机制控制功能,不能提供客观对称的信息,因此也不可能实现“有效制衡”和“长效约束”。
(四)实现信息对称的途径是“九一十五”方案
“九一十五”主要针对ERP的致命伤,从控制機制、控制平台、控制技术和具体操作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设计,通过机制控制实现实时核对,通过实时核对使ERP只能生成客观对称的信息。
(五)“九一十五”方案是对公司治理的再造
不管东方还是西方,公司治理的“有效制衡”是关键,能否“有效制衡”主要在“长效约束”,而制衡和约束都依赖客观对称的信息。“九一十五”方案能够提供对称信息,是对公司治理的再造和重构。
参考文献
[1]柴美群,公司治理模式再造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3).
[2]周玉清,《ERP理论、方法与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
[3]柴美群、陈宏,信息对称的方案研究[J],管理学家,2013(12).
[4]田梦云、陈宏、高丹,基于信息对称的会计账证改进研究[J],财会通讯,2014(5).
[5]柴美群、杨文会,基于信息对称方案的公司审计转型研究[J],财会通讯,2014(8).
基金项目:论文系田梦云主持的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我省国企信息对称中的账证改进研究》(编号:sz14102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田梦云(1976-),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职工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