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的、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同样是“说”,有的学生说得准确、简练、条理清楚;有的学生却显得语无伦次,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事实上,学生学习数学时遇到的很多困难都是由于不能理解数学语言的意义和不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而引起的。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数学技能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应用都很重要。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语言又是思维的外壳。数学学科语言具有科学性,准确性、逻辑严密性等特点。学生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其后继学习及思维能力的发展。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我们要从低年级起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主题图给学生创造“说”的平台,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把自己“溶入”到数学课堂活动中,并且自觉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首先得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表达的欲望。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越感兴趣,参与的意识就越强烈,思维也就越活跃。低年级数学教材中提供的主题图画面颜色鲜艳,图画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大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主题图提供给学生创造“说”的平台,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说,有的说。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我先利用多媒体出示“美丽的校园”情境图,“大家看看这是哪儿?”“对,是我们美丽的校园。”把学生请进画中,“再请学生们观察一下校园里都有些什么?”,“可以把你的发现告诉给你的同桌。”这时留给学生随意观察,自由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说“。最后,“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还有什么?,“数一数各种事物的数量,并把自己数的结果在小组内说给大家听。” 给每个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在课堂中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并把这种活动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从数画面上的事物,到数数教室内的事物,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有的“说”。
二、进行规范语言训练,让学生“善”说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要求用词精确、简练,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规范数学语言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只有通过规范的语言表述的训练,学生才能做到善说想说。数学课上,经常出现学生用错单位名称,尤其是在学习解决问题时,有的学生不会正确使用单位名称。所以,我们要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时就教会他们准确使用单位名称。例如学生在看图叙述时,我们就有意识的让学生结合数数正确使用单位名称,如1枝铅笔、2只兔子、3个小朋友,4朵花、5棵树等等。
在规范学生数学语言的同时,作为教师本身更应注意语言的规范化。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如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等。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的话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认识中,学生头脑中已经具有长方形有两条长长的边和两条短短的边的特点,而且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对边)的长度可能分别相等,在经过一系列验证后。然后教师指导:为了更好的区别它的长边和短边,我们分别给他们取个名字,长边的长叫做长方形的“长”,短边的长叫做它的“宽”。接着再请同学们看着长方形来说一说,长方形有几条长、几条宽,它们分别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容易地就理解了“长”和“宽”的概念。另外,教师板书的规范性,同样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表述数学问题时,语言表达能够做到严密性和准确性。
三、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轉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5的组成时,让学生拿出5个圆片(或是自已喜欢的图形)分一分,看看5个圆片分两堆有几种分法?并要求学生把自己分的过程说给同桌听一听。在进行汇报交流时,再引导学生有序的说出: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4和1。最后告诉学生还可以这样说:1和4组成5;2和3组成5;3和2组成5,4和1组成5。在跟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即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又教会了学生知识。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把握时机,适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使学生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数学教学活动是双向甚至是多向活动,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激发学生敢说、想说、有话可说,有机会可说,让学生学得有趣、有益、有效。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听得专心、仔细,说得口齿清楚,声音响亮,鼓励学生勇敢地说话,消除学生在大家面前说话的畏惧心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它应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让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才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一、利用主题图给学生创造“说”的平台,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把自己“溶入”到数学课堂活动中,并且自觉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首先得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表达的欲望。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越感兴趣,参与的意识就越强烈,思维也就越活跃。低年级数学教材中提供的主题图画面颜色鲜艳,图画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大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主题图提供给学生创造“说”的平台,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说,有的说。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我先利用多媒体出示“美丽的校园”情境图,“大家看看这是哪儿?”“对,是我们美丽的校园。”把学生请进画中,“再请学生们观察一下校园里都有些什么?”,“可以把你的发现告诉给你的同桌。”这时留给学生随意观察,自由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说“。最后,“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还有什么?,“数一数各种事物的数量,并把自己数的结果在小组内说给大家听。” 给每个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在课堂中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并把这种活动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从数画面上的事物,到数数教室内的事物,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有的“说”。
二、进行规范语言训练,让学生“善”说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要求用词精确、简练,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规范数学语言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只有通过规范的语言表述的训练,学生才能做到善说想说。数学课上,经常出现学生用错单位名称,尤其是在学习解决问题时,有的学生不会正确使用单位名称。所以,我们要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时就教会他们准确使用单位名称。例如学生在看图叙述时,我们就有意识的让学生结合数数正确使用单位名称,如1枝铅笔、2只兔子、3个小朋友,4朵花、5棵树等等。
在规范学生数学语言的同时,作为教师本身更应注意语言的规范化。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如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等。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的话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认识中,学生头脑中已经具有长方形有两条长长的边和两条短短的边的特点,而且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对边)的长度可能分别相等,在经过一系列验证后。然后教师指导:为了更好的区别它的长边和短边,我们分别给他们取个名字,长边的长叫做长方形的“长”,短边的长叫做它的“宽”。接着再请同学们看着长方形来说一说,长方形有几条长、几条宽,它们分别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容易地就理解了“长”和“宽”的概念。另外,教师板书的规范性,同样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表述数学问题时,语言表达能够做到严密性和准确性。
三、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轉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5的组成时,让学生拿出5个圆片(或是自已喜欢的图形)分一分,看看5个圆片分两堆有几种分法?并要求学生把自己分的过程说给同桌听一听。在进行汇报交流时,再引导学生有序的说出: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4和1。最后告诉学生还可以这样说:1和4组成5;2和3组成5;3和2组成5,4和1组成5。在跟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即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又教会了学生知识。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把握时机,适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使学生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数学教学活动是双向甚至是多向活动,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激发学生敢说、想说、有话可说,有机会可说,让学生学得有趣、有益、有效。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听得专心、仔细,说得口齿清楚,声音响亮,鼓励学生勇敢地说话,消除学生在大家面前说话的畏惧心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它应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让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才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