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断臂少年到公益创业者

来源 :创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ba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双庆虽然举不起自己的右臂,却用自己的心举起了一个又一个公益项目。
  
  “9岁那年我上山采药,不小心从山上跌下来,右臂摔断。”
  杜双庆来自甘肃省陇南文县山区的农村,这里是国家级的贫困县。这次事故给杜双庆带来了很多生活上的不便,同时也让他更加感受到了亲人和社会的关爱,成为日后他担任“青年夕阳关怀中心”公益项目执行长的重要源动力。
  他向《创业家》记者回忆起幼年的不幸时,语气平和,完全没有因命运的不公而怨天尤人。当时,杜双庆的父母惊慌失措,带着他飞奔到兰州医院求医。可昂贵的医药费对他们来说是天文数字,杜双庆一家退缩了。最终因缺乏治疗,杜双庆的右臂肌肉萎缩性坏死,完全丧失了功能,从此再也抬不起来,也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用右手写字了。
  自从杜双庆的右臂摔断之后,作为农村老党员的父亲也开始变得信命,而母亲看着年幼的儿子残缺的胳膊和睡梦中疼痛的表情,更是夜夜以泪洗面,整个家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杜双庆回忆说:“是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照料,让我摆脱了童年的这段阴影。”杜双庆说,老人很节俭,家里又穷,不舍得吃不舍得喝,但对自己两位老人却很大方,不吃不喝也要让自己上学。村里的老人也都特别关心杜双庆,“出事之后,村里很多老人都特别积极地为我捐款,他们都没什么钱,都是存来养老的。”
  按照常理,在山区农村,杜双庆以后的人生基本都可以预见:不外乎养牛放羊,种地都不行。但杜双庆的坚强显然超乎了很多人的想象。在爷爷奶奶的鼓励下,杜双庆不顾别人的冷嘲热讽,努力读书。从小学到高中,他几乎年年都是全校第一名。在自家房屋全被“5·12”地震摧毁的情况下,仍然考上了兰州大学教育软件与知识工程专业,成为村里唯一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
  
  受助者反助人
  
  在大学里,打工是一种潮流。有的人为了积累工作经验,有的人是为了体验社会,有的人纯粹是为了大学生活没那么无聊,有的人为了赚取更多的零花钱,而杜双庆则是为了解决生活费。
  杜双庆大学第一学年的学费,是家里出租一部分土地,并依靠当地政府的资助才凑齐的。第一个寒假结束要重回学校时,他的父母为“多给他点生活费”还是“少给点以便剩点钱买化肥”而激烈争吵,最后他父亲还是将家里所有的625块8毛钱都给了他。拿到钱的那一刻,杜双庆哭了。“打工养活自己!”成为杜双庆发自内心的呐喊。
  通过助学贷款解决学费问题,打工赚钱解决生活费问题,成为杜双庆迫不得已的选择。做家教、向同学售卖小商品、写稿赚稿费等,是杜双庆大学第二学期学习之外的大部分内容。一学期下来,杜双庆打工挣钱除了支付自己的生活费外,还能补贴妹妹的学费和家用。
  杜双庆靠着打工养活了自己,但繁重的打工与忙碌的学习使他疲惫不堪,甚至忙里偷闲与爷爷奶奶通个电话都成为了一种奢侈。出于对爷爷奶奶的思念,2010年,杜双庆代表兰州大学出任由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组成的“青年夕阳关怀中心”的执行长。
  他提出,“青年夕阳关怀中心”不能只关怀城市敬老院里的老人,要让大家利用寒假和暑假回老家的机会,多关心关心农村老人。现在,农村由于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很多“空巢”老年人需要关爱。“我每年放假回家都会去看望我奶奶,帮村里的老人做点事情。”杜双庆说。
  
  主导“百村千老”夕阳关怀计划
  
  在青年夕阳关怀中心,“百村千老”夕阳关怀计划,是他主导的第三个公益项目。该项目入围了2010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成为全国27强。7月26日,他将作为团队代表赴京,参加为期四天的联想青年公益训练营活动。此前,他还以“踏寻母亲河衰竭之源——赴黄河兰州段调研”,以及“灰色天空:哭泣的兰州城”纪录片两个公益项目,参加某基金会组织的环保公益比赛。
  “我们已从兰州各高校选出300多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志愿者,放暑假后,返乡就近对本地3名空巢老人进行关怀。”杜双庆介绍说,之所以选择农村大学生进行就近关怀。一是出于节约成本考虑,二来方便这些志愿者跟老人建立长期帮扶的关系。
  为保障“百村千老”计划落实到位,杜双庆还组织工作人员,定期对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通过电话交流,让他们每人暑假结束后提交调研报告。尽管“百村干老”计划目前进展顺利,但社双庆承认自己并没有太多管理公益项目的经验,对“百村千老”计划最后实施效果到底如何心里也没底。
  7月底,杜双庆就要来到北京参加2010联想青年公益训练营活动,获得由联想提供的一万元种子基金和一台联想ideapad Y460笔记本电脑,聆听知名专家的培训。对此,他充满期待。“我希望能学到项目执行、财务管理、团队建设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他希望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公益人士。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史记》中的这段话,被杜双庆奉为座右铭。
  “双庆折臂,大爱为翼”是他对自己的鼓励。他说:“我希望成为中国的尤努斯。”
其他文献
高市盈率、家族持股、财富暴涨,形成了创业板上“小公司,大富豪”的格局。  他们是谁,来自哪里?他们是什么星座,有着什么样的性格?我们试图用八张图表,简洁、感性地勾画出他们的群像。告诉大家,这一年来,登上创业板的创始人有着什么样的基因。
期刊
曾经,好公司达不到A股上市标准    很多中国投资者经常抱怨,为什么像腾讯、百度、新浪这样的“好公司”,都不在A股上市,而是跑到美国、香港资本市场上去了。最初的原因很简单,这些公司在A股根本上不了市。    上不了市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    1.财务指标达不到A股的上市标准,只好去美国上市。  2005年8月,百度在美国上市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这个疑问。百度2003年才宣布赢利,至上市时的赢利记
期刊
华谊兄弟上市之后,影视圈里震动很大,都开始准备。但分析起来也没几家了:保利博纳已经准备上海外,小马影视原计划上海外,最近可能会有些变化,但是还没有定。海岩的海润影视也基本是海外架构,剩下的就基本已经上了,比如董平的文化中国、橙天娱乐在香港交易所上了,星美已经是海外上市公司。影视公司里真正剩下的排名靠前、而且还没上市的公司其实不多。  但是这挡不住那些影视老板们的冲动。很多一年拍一两百集电视剧的公司
期刊
中国的创业板,真不是说你公司治理好、概念好就能上的。创业板被批准设立之后,我们公司也递交了申请。走了一圈下来,发现这里面关系的因素占了很大的成分,你不去做关系、不去跑根本没戏。再好的企业,说不让你上就不让你上,你一点脾气也没有。  其实要挑你一点毛病太容易了。你想,企业这么多年、这么大规模,完全合规,一点毛病没有,这几乎不可能。很多问题在于怎么认定,他往那儿认定你就不行了,往这儿认定你就行了。创业
期刊
23/2    广州果然气候宜人,天津还冷嗖嗖,这边穿件衬衫就很舒服。今天和保代(保荐代表人)见到了这家民营企业的杜老板,一口广州普通话,很典型的广东商人。说实话,第一印象不是很好,比较固执,不好沟通。但也可以理解,这些老板之前不怎么在公共场合露面,自己在公司当老大,独断专行惯了。  无论老板怎么样,对我们来说,无非是一个工作而已。  这是我做的第一个创业板项目,之前做过几个中小板,我希望自己能赶
期刊
2009年9月24日,大禹节水(300021)当天过会,董事长王栋刚起床开始准备材料,酒泉市市长来电话了。市长说,大禹节水确定要上市了啊?  “我说没上呢,正准备过会。”王栋说。那天早上,市长他们正在开会,看到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报道的当天过会企业,提到了大禹节水,觉得八九不离十,所以给他打了个电话。“他们觉得已经上去了,实际上还没上呢,正在批,那时候我们心里也是七上八下,还没有过会就不敢说上,
期刊
编者按  距《创业家》上一次采访何伯权已近两年。这段日子,他鲜有投资新项目,他的目标是50岁后不再做投资,今年他刚好50。他认为,这个世界应该还有更多更有趣的事情可以去做,而再投新的企业会占用生活更多的时间。对《创 业家》、对中国勇于创新的创业者们,他最想说的是什么?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已经是两年时光。  收到《创业家》创刊两周年的采访邀约我很开心,《创业家》只要能买到我就一定会看。你们是一本
期刊
编者按  中国动向和它旗下的Kappa品牌创造了中国零售业的一个奇迹,在它身上浓缩了一个优秀创业公司的标准气质。从2009年初的封面故事《时尚猎手》到2010年《创业板304亿大佬告诉你怎么花》,中国动向的创业经历和感悟让众多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创业家》杂志我每期都会认真看。两个目的:一是我们成功上市了,但还需要持久创业的心态,这种心态,无论公司大小都要时刻保持。二是希望通过《创业家》发现一
期刊
这是一份关于创业板的不完全产品手册。针对于贴着“两高六新”标签的创业板来说,创新显然是最该被关注的话题。《创业家》投入大量精力去寻找创业板公司的技术与产品,试图用实实在在的产品把那些抽象的“300”代码们还原成鲜活的价值创造者。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众多创新,虽然这些创新还不够革命,不够令人激动,但它们确实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国民技术    网上银行正在走入普通人的生活,使用网上
期刊
口述 用友软件创始人 王文京  整理 赵楠楠  我对《创业家》的整个创办过程都是非常了解的。杂志还在筹备期的时候,我和几位主要的创办人都交流过。我觉得现在的中国,是创业家们正在规模成长的阶段,在这样的时代创办这样一本杂志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事情。  我是做企业的,很关心创新。在我眼里,《创业家》就是一个很有创新力的公司。两年来,杂志比较好地抓住了创业者这个群体,以及他们感兴趣的创业为核心的一些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