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倾听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很多时候都被我们所忽视。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不会倾听,如何学会思考?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一、倾听是一种尊重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的价值。从小就要让学生明白倾听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对别人尊重的体现。学生不仅要认真倾听教师的语言,还要倾听同学的发言。要让学生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做好表率作用。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口齿伶俐还是吞吞吐吐,教师都要专心去听,偶尔稍作提示,但绝不会去打断。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长此以往,学生倾听的习惯就能逐渐养成。
二、倾听是一种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书,他们的思想不同,表达方式也不一样,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时,要运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批评地倾听,汲取其他同学发言中的精华部分,学习其他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开阔思路,激发思考,引起反思,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
三、倾听是一种乐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活泼好动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那么,我们如何激起学生倾听的乐趣呢?笔者做了以下几种尝试:
1.优化教学,产生倾听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课题引入音乐、儿歌、图像、故事等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倾听兴趣,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主动探索欲望,学生就会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教师要有丰厚的底蕴,驾驭、调控课堂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课堂的叙述、讲解、朗读等都应该具有强烈的感情,语言绘声绘色,语调抑扬顿挫。这样艺术化的教学语言也会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产生积极倾听的欲望。
2.激励评价,体会倾听乐趣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教师要真诚而热情地给予认真倾听的孩子肯定与赞赏——“你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耳聪目明,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听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这样的激励性语言表现出的是教师对学生言行的关注,对学生的表现发自内心的欣赏。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在这种欣赏、激励、赞美的评价形式之下,学生体会到了倾听的乐趣,同时也会产生仔细倾听的不竭动力。
3.自主学习,提高倾听质量
倾听要成为一种习惯,教师就必须放手让学生在民主、轻松、自然的环境中锻炼,而不是在教师“虎视眈眈”的监督下培养,否则培养出来的不是习惯,而是一种假相。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认真去倾听和思考,并能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在互动评价中学会倾听,懂得欣赏。
“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让学生学会倾听,是为了更好地参与学习。让我们领着学生一起倾听花开的声音,倾听小树发芽的声音,倾听雨点落地的声音,倾听风吹树叶的声音……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师范附属小学
一、倾听是一种尊重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的价值。从小就要让学生明白倾听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对别人尊重的体现。学生不仅要认真倾听教师的语言,还要倾听同学的发言。要让学生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做好表率作用。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口齿伶俐还是吞吞吐吐,教师都要专心去听,偶尔稍作提示,但绝不会去打断。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长此以往,学生倾听的习惯就能逐渐养成。
二、倾听是一种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书,他们的思想不同,表达方式也不一样,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时,要运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批评地倾听,汲取其他同学发言中的精华部分,学习其他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开阔思路,激发思考,引起反思,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
三、倾听是一种乐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活泼好动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那么,我们如何激起学生倾听的乐趣呢?笔者做了以下几种尝试:
1.优化教学,产生倾听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课题引入音乐、儿歌、图像、故事等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倾听兴趣,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主动探索欲望,学生就会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教师要有丰厚的底蕴,驾驭、调控课堂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课堂的叙述、讲解、朗读等都应该具有强烈的感情,语言绘声绘色,语调抑扬顿挫。这样艺术化的教学语言也会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产生积极倾听的欲望。
2.激励评价,体会倾听乐趣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教师要真诚而热情地给予认真倾听的孩子肯定与赞赏——“你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耳聪目明,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听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这样的激励性语言表现出的是教师对学生言行的关注,对学生的表现发自内心的欣赏。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在这种欣赏、激励、赞美的评价形式之下,学生体会到了倾听的乐趣,同时也会产生仔细倾听的不竭动力。
3.自主学习,提高倾听质量
倾听要成为一种习惯,教师就必须放手让学生在民主、轻松、自然的环境中锻炼,而不是在教师“虎视眈眈”的监督下培养,否则培养出来的不是习惯,而是一种假相。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认真去倾听和思考,并能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在互动评价中学会倾听,懂得欣赏。
“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让学生学会倾听,是为了更好地参与学习。让我们领着学生一起倾听花开的声音,倾听小树发芽的声音,倾听雨点落地的声音,倾听风吹树叶的声音……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