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种艺术教育,音乐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和品位。对此,本文从巧用现代信息、巧设导入、善于运用语言美等这三个方面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新;现代信息;导入;语言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初中音乐课堂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音乐课堂中焕发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形式多变……这些都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所以,在课改的带动下,很多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经受了探索的艰辛。不过,怎样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长时间的保持,让学生从心里由衷地爱上音乐课,更是值得我们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下面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一、巧用现代信息,激发学生情感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时代,谁最有创造力,谁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否则,最终会被教学改革的浪潮所淘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设计更多的教学形式为音乐课堂提供服务。多媒体的应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它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的出现势必会引起教育领域的变革。在传统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只是听教师范唱,会觉得非常枯燥与烦闷,这样只会让学生被动地学习,而且学生的注意力很难被集中起来。充满美感与动态效果的多媒体教学,会很自然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想象徜徉在画面中。
比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时候,我为学生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在开始部分,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是朦胧的夜色、夕阳西下、东方日出的美好景色,学生在乐器的指引下,进入到优美的夜色当中。当音乐到达高潮部分的时候,学生看见的又是波涛汹涌的生动画面,又结合音乐中的强大力度,调动了学生的高涨情绪。音乐接近尾声,扁舟远去、野鸭休息的优美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快沉浸在优美的意境当中,浮想联翩、将自己融于画面之中。可见,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感染学生的情感。在欣赏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区分各个片段的乐曲。学生在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时候,自然会产生美好的联想。
总之,多媒体教学应用于音乐课堂之中是必然的趋势,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氛围,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尤其是在音乐欣赏中,多媒体营造的教学氛围,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二、巧设导入,激发参与动机
兴趣是学生最积极的学习动机,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而产生疑问则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动因。为此我认为知识的引入,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进入角色,这就有如蓄势待发的感觉。
教学片断一:《天山之春》我是让学生说一说这几段舞蹈,是什么民族的舞蹈?
教学片断二:《非洲灵感》我是用了考一考这一方法,说出这些乐器是哪一个地方的?
教学片断二:《卡门》我是用了猜一猜的方法,猜出他们是谁,代表作品有哪些?
这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仅在于知识的系统讲解,还在于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入“角色”,参加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引导他们探索、吸收、创造,让学生成为“发现者”,在发现中经历失败,尝试成功,去实现思维的飞跃,享受体验思维成功的乐趣。
三、善于运用语言美,感染学生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习的“魔力”。因此,音乐教育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美。
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美首先要求教师语言的准确、简洁、精炼,并且还要易懂,在此基础上力求生动形象,我在上分析音乐要素时,把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分别称为骨架、线条和色彩,这些都是同学们所熟悉的,他们很快就明白了音乐的各个要素。
教学的语言美不仅仅指口头语言,它还包括副语言和身势语言。所谓副语言是指笑、哭、呻吟、叹息之类的声音;身势语言是指面部表情、点头、摇头、耸肩、手势等动作,这两部分统称伴随语言。这也是教学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音乐教师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加以总结和提升,才能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从而完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静.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7):164.
[2]郑建旭.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2(26):185-186.
[3]武新卉.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探讨[J].成功(教育),2009(9):43-44.
[4]宋网兰.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新模式[J].大众文艺,2014(23):210-211.
[5]郑玉梅.简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5(19):197.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新;现代信息;导入;语言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初中音乐课堂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音乐课堂中焕发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形式多变……这些都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所以,在课改的带动下,很多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经受了探索的艰辛。不过,怎样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长时间的保持,让学生从心里由衷地爱上音乐课,更是值得我们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下面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一、巧用现代信息,激发学生情感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时代,谁最有创造力,谁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否则,最终会被教学改革的浪潮所淘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设计更多的教学形式为音乐课堂提供服务。多媒体的应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它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的出现势必会引起教育领域的变革。在传统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只是听教师范唱,会觉得非常枯燥与烦闷,这样只会让学生被动地学习,而且学生的注意力很难被集中起来。充满美感与动态效果的多媒体教学,会很自然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想象徜徉在画面中。
比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时候,我为学生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在开始部分,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是朦胧的夜色、夕阳西下、东方日出的美好景色,学生在乐器的指引下,进入到优美的夜色当中。当音乐到达高潮部分的时候,学生看见的又是波涛汹涌的生动画面,又结合音乐中的强大力度,调动了学生的高涨情绪。音乐接近尾声,扁舟远去、野鸭休息的优美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快沉浸在优美的意境当中,浮想联翩、将自己融于画面之中。可见,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感染学生的情感。在欣赏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区分各个片段的乐曲。学生在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时候,自然会产生美好的联想。
总之,多媒体教学应用于音乐课堂之中是必然的趋势,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氛围,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尤其是在音乐欣赏中,多媒体营造的教学氛围,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二、巧设导入,激发参与动机
兴趣是学生最积极的学习动机,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而产生疑问则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动因。为此我认为知识的引入,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进入角色,这就有如蓄势待发的感觉。
教学片断一:《天山之春》我是让学生说一说这几段舞蹈,是什么民族的舞蹈?
教学片断二:《非洲灵感》我是用了考一考这一方法,说出这些乐器是哪一个地方的?
教学片断二:《卡门》我是用了猜一猜的方法,猜出他们是谁,代表作品有哪些?
这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仅在于知识的系统讲解,还在于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入“角色”,参加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引导他们探索、吸收、创造,让学生成为“发现者”,在发现中经历失败,尝试成功,去实现思维的飞跃,享受体验思维成功的乐趣。
三、善于运用语言美,感染学生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习的“魔力”。因此,音乐教育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美。
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美首先要求教师语言的准确、简洁、精炼,并且还要易懂,在此基础上力求生动形象,我在上分析音乐要素时,把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分别称为骨架、线条和色彩,这些都是同学们所熟悉的,他们很快就明白了音乐的各个要素。
教学的语言美不仅仅指口头语言,它还包括副语言和身势语言。所谓副语言是指笑、哭、呻吟、叹息之类的声音;身势语言是指面部表情、点头、摇头、耸肩、手势等动作,这两部分统称伴随语言。这也是教学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音乐教师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加以总结和提升,才能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从而完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静.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7):164.
[2]郑建旭.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2(26):185-186.
[3]武新卉.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探讨[J].成功(教育),2009(9):43-44.
[4]宋网兰.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新模式[J].大众文艺,2014(23):210-211.
[5]郑玉梅.简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5(1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