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医院感染管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59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80-02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对某一特定人群的医院感染分布进行调查,是全面性医院感染监测的方法之一,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检验常规调查资料的准确性,针对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评价医院感染管理效果,从而为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与对象 2013年11月20日0点-24点期间住院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患者,不包括当日新入院的患者)。
1.2 调查方法 以各临床科室监控小组人员为主,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配合,采用床旁调查表与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在调查前一天由医院质控、感控办下发通知给各临床科室,集中培训2013年现患率相关事项及表格的填写,资料的收集、整理及统计工作由医院感染办负责。
1.3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应调查334例,实查333,实查率99.7%。共查出医院感染3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0.90%。被调查者均发生一次医院感染,2例发生在普外科。1例发生在妇产科,见表1。社区感染165例,社区感染率为49.54%。
2.2 医院感染、社区感染部位构成比 医院感染部位中,上呼吸道感染2例,占66.66%;软组织感染1例,占33.33%。社区感染部位中,下呼吸道感染99例居首位,占60%;其次是上呼吸道感染17例,10.3%;胃肠道感染13例,占7.87%;泌尿道感染8例,占4.84%;皮肤、软组织感染8例,占4.84%;肝脏、胆道感染5例,占3.03%;其它感染15例,占9.09%。
2.3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本次调查住院患者例,其中138例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日使用率41.4%,其中一联率90.57%,二联率8.69%,三联率0.72%。治疗性用药占89.8%,预防性用药占6.52%,治疗+预防用药占4.03%,见表2。
2.4 抗菌药物应用 本次调查333例住院患者,其中138例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共使用了15种抗菌药物,其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使用频率最高,其次头孢匹胺、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唑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等。
2.5 病原学检查 本次调查治疗性用药124例住院患者,其中92例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送检率74.1%,检出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粘质沙雷氏菌等。3例医院感染病例均未送检。
2.6 手术情况统计 本次调查手术患者43例,其中一类切口21例,二类切口22例,三类切口0例。其中一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5例,占一类切口的23.8%。
2.7 多重耐药菌感染 本次调查多重耐药菌感染1例,为社区感染,腹腔阑尾脓液检出大肠埃希菌(ESBLs+)。
3 讨 论
3.1 医院感染现患率 本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中,医院感染现患率0.90%,低于全国感染监测网医院感染现患率≤10%。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与全国发病率与横断面调查相比较,亦基本一致。社区感染率为49.54%。
3.2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1.4%。达到了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60%的标准。使用抗菌药物的138人中,其中一联用药人数为125人,说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以单剂用药占绝大多数,联合用药者较少,比較合理。我院根据卫生部关于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知识培训,并且质控、感控办定期或不定期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并将意见反馈给临床科室,对不合理用药者按医院制定的《砚山县人民医院临床科室控制抗菌药使用指标》的有关规定进行惩罚,从而促进了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本次所做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表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做得较好。
3.3 此次调查亦发现 124例治疗用药者在应用抗菌药前做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者92人,送检率74.1%,我院临床细菌标本送检率达74.1%的要求,说明多数临床医师根据药敏试验合理用药,少数医师经验性用药。
4 医院感染发病原因分析
4.1 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4.1.1 易感人群 3例医院感染病例中,1例为妇产科住院号13110823,年龄26岁,入院诊断:①G3P1孕40+2周头位先兆临产;②疤痕子宫;医院感染部位:肺部感染。1例为普外科住院号13110722,年龄31岁,入院诊断:①左下腹壁贯通伤;②左髂部皮肤挫裂伤;医院感染部位:上呼吸道感染。1例为普外科住院号13110597,年龄5岁,入院诊断:腰部、臀部、右大腿浅II度烫伤,面积约9%;医院感染部位:皮肤烫伤创面。3例病人因病理因素使其全身多系统机能遭到破坏,加之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住院时间长导致发生医院感染的机会增加。
4.1.2 易感因素 长期以来,医院感控办将增强医务人员院感意识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仍有部分医务人员院感意识薄弱,在工作中不能自觉履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和消毒隔离制度。造成一定比例的医院感染发生。
4.1.3 不能有效落实卫生洗手或手消毒制度,环境消毒不彻底,均可引起交叉感染,使病人感染率增加。
4.1.4 科室患者和家属多、探视人员流动大,环境拥挤病区空气质量差,导致病原菌传播。
4.2 从医院感染部位构成分析 医院感染部位,本调查中呼吸系统感染居首位,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呼吸道粘膜屏障功能降低,咳痰不畅而助长呼吸道异常菌群的生长。②室内通风和空气消毒不到位,呼吸道和接触隔离做得不到位。
5 防治对策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应用的日渐增多,多种侵袭性操作技术的开展,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逐渐增加,必须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5.1 强化全体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医院感染管理在隐患问题逐一排查,将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发现感染病例及时报告,并积极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对医院感染高危人群要加强日常消毒隔离,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防护措施中存在的缺陷,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5.2 加强原发病的治疗,缩短住院时间,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加强消毒隔离技术、无菌操作、卫生洗手的管理和检查,保证诊疗用品消毒灭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5.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预防用药,缩短用药时间,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时尽量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提高病原体标本送检率减少耐药菌株,杜绝因滥用抗菌药物造成的院内感染。做好病原菌及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关键。
5.4 加强病区空气的流通,保持环境整洁,控制陪护人员数量,切实做好病区的终末消毒工作。
5.5 充分发挥医院感染三级网络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感办-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增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监督管理工作,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59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80-02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对某一特定人群的医院感染分布进行调查,是全面性医院感染监测的方法之一,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检验常规调查资料的准确性,针对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评价医院感染管理效果,从而为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与对象 2013年11月20日0点-24点期间住院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患者,不包括当日新入院的患者)。
1.2 调查方法 以各临床科室监控小组人员为主,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配合,采用床旁调查表与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在调查前一天由医院质控、感控办下发通知给各临床科室,集中培训2013年现患率相关事项及表格的填写,资料的收集、整理及统计工作由医院感染办负责。
1.3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应调查334例,实查333,实查率99.7%。共查出医院感染3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0.90%。被调查者均发生一次医院感染,2例发生在普外科。1例发生在妇产科,见表1。社区感染165例,社区感染率为49.54%。
2.2 医院感染、社区感染部位构成比 医院感染部位中,上呼吸道感染2例,占66.66%;软组织感染1例,占33.33%。社区感染部位中,下呼吸道感染99例居首位,占60%;其次是上呼吸道感染17例,10.3%;胃肠道感染13例,占7.87%;泌尿道感染8例,占4.84%;皮肤、软组织感染8例,占4.84%;肝脏、胆道感染5例,占3.03%;其它感染15例,占9.09%。
2.3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本次调查住院患者例,其中138例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日使用率41.4%,其中一联率90.57%,二联率8.69%,三联率0.72%。治疗性用药占89.8%,预防性用药占6.52%,治疗+预防用药占4.03%,见表2。
2.4 抗菌药物应用 本次调查333例住院患者,其中138例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共使用了15种抗菌药物,其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使用频率最高,其次头孢匹胺、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唑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等。
2.5 病原学检查 本次调查治疗性用药124例住院患者,其中92例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送检率74.1%,检出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粘质沙雷氏菌等。3例医院感染病例均未送检。
2.6 手术情况统计 本次调查手术患者43例,其中一类切口21例,二类切口22例,三类切口0例。其中一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5例,占一类切口的23.8%。
2.7 多重耐药菌感染 本次调查多重耐药菌感染1例,为社区感染,腹腔阑尾脓液检出大肠埃希菌(ESBLs+)。
3 讨 论
3.1 医院感染现患率 本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中,医院感染现患率0.90%,低于全国感染监测网医院感染现患率≤10%。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与全国发病率与横断面调查相比较,亦基本一致。社区感染率为49.54%。
3.2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1.4%。达到了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60%的标准。使用抗菌药物的138人中,其中一联用药人数为125人,说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以单剂用药占绝大多数,联合用药者较少,比較合理。我院根据卫生部关于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知识培训,并且质控、感控办定期或不定期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并将意见反馈给临床科室,对不合理用药者按医院制定的《砚山县人民医院临床科室控制抗菌药使用指标》的有关规定进行惩罚,从而促进了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本次所做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表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做得较好。
3.3 此次调查亦发现 124例治疗用药者在应用抗菌药前做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者92人,送检率74.1%,我院临床细菌标本送检率达74.1%的要求,说明多数临床医师根据药敏试验合理用药,少数医师经验性用药。
4 医院感染发病原因分析
4.1 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4.1.1 易感人群 3例医院感染病例中,1例为妇产科住院号13110823,年龄26岁,入院诊断:①G3P1孕40+2周头位先兆临产;②疤痕子宫;医院感染部位:肺部感染。1例为普外科住院号13110722,年龄31岁,入院诊断:①左下腹壁贯通伤;②左髂部皮肤挫裂伤;医院感染部位:上呼吸道感染。1例为普外科住院号13110597,年龄5岁,入院诊断:腰部、臀部、右大腿浅II度烫伤,面积约9%;医院感染部位:皮肤烫伤创面。3例病人因病理因素使其全身多系统机能遭到破坏,加之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住院时间长导致发生医院感染的机会增加。
4.1.2 易感因素 长期以来,医院感控办将增强医务人员院感意识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仍有部分医务人员院感意识薄弱,在工作中不能自觉履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和消毒隔离制度。造成一定比例的医院感染发生。
4.1.3 不能有效落实卫生洗手或手消毒制度,环境消毒不彻底,均可引起交叉感染,使病人感染率增加。
4.1.4 科室患者和家属多、探视人员流动大,环境拥挤病区空气质量差,导致病原菌传播。
4.2 从医院感染部位构成分析 医院感染部位,本调查中呼吸系统感染居首位,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呼吸道粘膜屏障功能降低,咳痰不畅而助长呼吸道异常菌群的生长。②室内通风和空气消毒不到位,呼吸道和接触隔离做得不到位。
5 防治对策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应用的日渐增多,多种侵袭性操作技术的开展,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逐渐增加,必须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5.1 强化全体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医院感染管理在隐患问题逐一排查,将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发现感染病例及时报告,并积极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对医院感染高危人群要加强日常消毒隔离,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防护措施中存在的缺陷,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5.2 加强原发病的治疗,缩短住院时间,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加强消毒隔离技术、无菌操作、卫生洗手的管理和检查,保证诊疗用品消毒灭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5.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预防用药,缩短用药时间,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时尽量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提高病原体标本送检率减少耐药菌株,杜绝因滥用抗菌药物造成的院内感染。做好病原菌及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关键。
5.4 加强病区空气的流通,保持环境整洁,控制陪护人员数量,切实做好病区的终末消毒工作。
5.5 充分发挥医院感染三级网络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感办-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增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监督管理工作,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