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即通过师生的有效协作,使师生能力素养,特别是学生的学业水平获得高效发展。然而,目前我们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却存在着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师生投入与学生收获完全不成比例的现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致力于有效课堂的探索,积累了点滴经验,在此谈点浅见,与同行交流。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享受语文
大凡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丰硕成果的教师,他们给我们展示的一定是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其乐融融的课堂,师生之间的默契与融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其思维是活跃的、其情感是愉悦的、体会是幸福的,课堂效率又怎能不高?而究其原因,正是由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始终贯彻教学民主的原则,赋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是其中最杰出的典型。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转变教育理念,关爱尊重学生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过程,应该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既然是师生的双边过程,作为活动中首席的教师就应该将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作为己任,充分关爱和尊重学生,让学生将语文课堂不仅当作获取知识的乐园,更是将其作为放飞心灵,塑造良好个性的舞台,在这里,他们的青春激情可以得到释放,他们的创造潜能能够得以充分展示,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想学、乐学。
2.创设师生互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离不开互动,而互动不单单是学生之间的互动,更不是教师的冷眼旁观,格格不入。它首先应该是师生互动,只有教师真正走近学生,融入学生,将自己当成学生群体的一分子,与学生同喜同乐,才能真正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如我在教学中,经常说:“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比赛朗读,看看谁读得好!”“我和你们一起来做个表演,老师就演……吧!”课堂互动,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就是他们的朋友,感到老师与自己一样,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师生的之间的鸿沟瞬间消失了。
二、预习引领,让语文课堂事半功倍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动手能力。语文课前布置学生自己疏通字词,扫除阅读障碍,上课时才能学得主动,学得扎实;才会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敢于争论。
三、诗化引导,引起学生心灵震撼
语文学科,是一门蕴含人文美和诗意美的学科,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运用艺术的语言,不仅可以诗化语文课堂,更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岳阳楼记》时,我进行了如下引导:“江西的滕王阁因一篇《滕王阁序》而闻名天下,湖北的黄鹤楼也因崔颢的《黄鹤楼》而家喻户晓。洞庭湖畔的岳阳楼,自古就是古代文人骚客云集的地方,而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一千古绝唱更使其在后人的传诵中成为永恒。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记述,来一次洞庭之旅,去感受那烟波浩渺、气象万千的洞庭气势,去感受作者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吧。”顿时,同学们被老师诗一般的语言所吸引,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课堂效果当然事半功倍。
四、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启发下,积极、自觉、高效地学习,真正将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巧设疑问、制造悬念,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地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不断补充,逐渐得到理解和内化。例如: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没有沿袭以往的常规方法,先介绍课文背景、中心大意、作者及特点,而是布置同学们先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然后各抒己见,让学生谈谈菲利普一家开始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让学生回答原因: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但是,发了财的叔叔于勒一旦回来,境况就不同了。而小说的结局却是菲利普一家躲开了朝思暮想的于勒,又是什么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妇只认钱、不认人的自私虚伪的本质,间接原因是那个冷酷、没有一丝同情与温暖的“病态社会”。课后,经过与同学们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轻松,说得自然。显然,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的得到了发挥,教学效果高也就顺理成章了。
五、教会质疑,在思维中不断发展
质疑,即提出疑问。它不仅是思维的开始,往往也是成功的开端。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质疑点,及时引发学生质疑。比如在《故乡》一课中,描写了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外貌对比及对“我”态度的转变。教师应紧抓这一变化,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闰土在二十年之中有如此之变化?其变化的根源是什么?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教学要想取得实效,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实践,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乐此不疲,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灵性,优化课堂教学,从而真正让高效之花永远盛开在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复兴中学)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享受语文
大凡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丰硕成果的教师,他们给我们展示的一定是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其乐融融的课堂,师生之间的默契与融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其思维是活跃的、其情感是愉悦的、体会是幸福的,课堂效率又怎能不高?而究其原因,正是由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始终贯彻教学民主的原则,赋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是其中最杰出的典型。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转变教育理念,关爱尊重学生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过程,应该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既然是师生的双边过程,作为活动中首席的教师就应该将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作为己任,充分关爱和尊重学生,让学生将语文课堂不仅当作获取知识的乐园,更是将其作为放飞心灵,塑造良好个性的舞台,在这里,他们的青春激情可以得到释放,他们的创造潜能能够得以充分展示,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想学、乐学。
2.创设师生互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离不开互动,而互动不单单是学生之间的互动,更不是教师的冷眼旁观,格格不入。它首先应该是师生互动,只有教师真正走近学生,融入学生,将自己当成学生群体的一分子,与学生同喜同乐,才能真正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如我在教学中,经常说:“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比赛朗读,看看谁读得好!”“我和你们一起来做个表演,老师就演……吧!”课堂互动,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就是他们的朋友,感到老师与自己一样,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师生的之间的鸿沟瞬间消失了。
二、预习引领,让语文课堂事半功倍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动手能力。语文课前布置学生自己疏通字词,扫除阅读障碍,上课时才能学得主动,学得扎实;才会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敢于争论。
三、诗化引导,引起学生心灵震撼
语文学科,是一门蕴含人文美和诗意美的学科,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运用艺术的语言,不仅可以诗化语文课堂,更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岳阳楼记》时,我进行了如下引导:“江西的滕王阁因一篇《滕王阁序》而闻名天下,湖北的黄鹤楼也因崔颢的《黄鹤楼》而家喻户晓。洞庭湖畔的岳阳楼,自古就是古代文人骚客云集的地方,而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一千古绝唱更使其在后人的传诵中成为永恒。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记述,来一次洞庭之旅,去感受那烟波浩渺、气象万千的洞庭气势,去感受作者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吧。”顿时,同学们被老师诗一般的语言所吸引,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课堂效果当然事半功倍。
四、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启发下,积极、自觉、高效地学习,真正将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巧设疑问、制造悬念,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地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不断补充,逐渐得到理解和内化。例如: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没有沿袭以往的常规方法,先介绍课文背景、中心大意、作者及特点,而是布置同学们先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然后各抒己见,让学生谈谈菲利普一家开始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让学生回答原因: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但是,发了财的叔叔于勒一旦回来,境况就不同了。而小说的结局却是菲利普一家躲开了朝思暮想的于勒,又是什么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妇只认钱、不认人的自私虚伪的本质,间接原因是那个冷酷、没有一丝同情与温暖的“病态社会”。课后,经过与同学们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轻松,说得自然。显然,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的得到了发挥,教学效果高也就顺理成章了。
五、教会质疑,在思维中不断发展
质疑,即提出疑问。它不仅是思维的开始,往往也是成功的开端。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质疑点,及时引发学生质疑。比如在《故乡》一课中,描写了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外貌对比及对“我”态度的转变。教师应紧抓这一变化,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闰土在二十年之中有如此之变化?其变化的根源是什么?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教学要想取得实效,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实践,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乐此不疲,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灵性,优化课堂教学,从而真正让高效之花永远盛开在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复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