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物理知识,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事物变化的全过程,锻炼学生头脑思维能力,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正面影响。要想学好物理课程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了解事物的发展形态,可以说是一种物理学习的能力。从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也不难看出,在物理学领域内的一些重大发现,其实都是物理学家细心地观察的结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观察能力;培养方式
引言:观察是探究事物發展规律的根本之道,是提升学生专业成绩的关键所在。但是从实际教学中反馈的情况来看,初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不够,他们无法从日常生活,和教师所做的科学实验当中,寻找到与物理学相关的定理,也就很难理解课程上传递的内容,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素。为了从多角度推动学生进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注重采用科学的手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初中物理教学观察能力培养现状
(一)盲目追赶教学节奏忽视能力培养
物理课程的内容繁多,为了按照预期的计划完成授课任务,很多教师习惯于追赶教学节奏。对于必须要安排的物理实验,也是尽可能缩短实验的时间,学生未能有机会参与到实验中大,更多的时候都是教师象征性地拿出实验工作,匆匆忙忙自行操作一遍,再引出书本中的相关定理,就算已经完成整节课的教授。学生的参与率低,学习热情不高也很难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这也是学生对物理课程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二)观察方法存在错误
在涉及到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时,学生往往乐于参与观察活动,但此时大部分学生都是以猎奇的心态进行观察,他们中很少有人能完整重复整个实验过程,也无法表述清楚实验的原理和规律,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观察方法存在错误,教师也未能给予正确的指导。
(三)学生不具备实验观察的兴趣
进行物理实验的本来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他们认真观察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事物变化的某些规律,看清楚变化过程,从而轻松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但因为教师选用的实验内容存在问题,学生可能对实验活动不感兴趣,所以就很难激发他们的观察热情。
二、如何利用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在兴趣的指引之下,学生更愿意主动探究新鲜事物,在探究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观察习惯。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利用物理课程中蕴含的奇趣物理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果学生能全身心观察有趣的现象时,教师所讲授的一些内容也会更好地被他们消化吸收。经过分析可以发现,其实物理现象和规律,并非那么神秘莫测,很多东西在现实生活中都能够看到,除了在课堂上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之外,教师还要采用科学的手法去引导他们,尽可能观察身边的这些物理现象,从日常生活着手拉近学习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学生才更愿意主动探究。
(二)注重从学生现有的基础出发
开展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从实验和生活中,发现某些事物的变化规律,在掌握这类知识之后,能够为今后的生活提供服务。物理教学工作应该遵循“深入浅出”的道理,在教学中既要帮助学生储备物理知识,又要利用基础知识,提高其学习能力。比如某些物理教师,在讲授到《汽化》这个环节时,先向学生阐明:所谓汽化就是物质从液态模式变为气态模式的过程,汽化的方式分为蒸发和沸腾,学生一旦对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在面向学生做汽化实验时,学生就能自觉从物理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如此就更容易获取理想的观察结果。
(三)利用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开展物理教学工作必然会涉及到实验教学的环节,教师借用辅助性的工具做实验,在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观察力,因为要想获取正确的实验结果,就必须要认真观察整个实验过程。比如在做伽利略斜面实验时,为了验证“小车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不同”的道理,实验者会创造不同的条件作为辅助,首先选择表面光滑的平面,而后选择表面较为粗糙的平面,在两个平面上用相同的力度滑动小车,学生一边认真观察,一边如实记录下小车运动的时间,很快就能发现是什么促使了小车的快速运动。在实验活动中学生往往能看到,与他们预想相同或者不同的物理现象,教师要做的就是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某一现象,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引,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
(四)教会学生观察的技巧
所谓认真观察并非紧盯实验过程,观察活动也是有技巧有手段的,我们要想达到观察的目的,首先就要掌握一些科学的方式方法,比如要明确自己的观察任务是什么?对于观察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现象,具体应该如何记录如何描述,学会整理自己的逻辑和思路,从整个实验当中找出我们想要的现象,观察行为才算得上是有效的,属于科学领域之内的探索,为了取得预期中的观察成果,比较行之有效的做法就是,在进行观察之前要有一套完整的观察计划,这样才不会被一些复杂的现象迷惑眼睛,比如在学习《光反射时的规律》这个课时的时候,教师先教会学生观察技巧,从光线昏暗处和光线明亮处进行反射光芒,往往会获得不同的观察结果,此时教师再指导学生按照观察技巧进行实验,学生就能获得深刻的体验。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如果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往往就能抓住重要的物理现象,从中认真分析事物的发展规律。这也是良好观察习惯的一种体现,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在学生参与观察活动时,给予一些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比如在观察的过程中,既要用眼睛去察看事物的变化,也要及时总结、记录其内在规律,要拥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结果。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观察的目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的思考,也能促使观察活动获得更好的效果。
总结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主动改变自己的教法,首先重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在观察实验和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掌握某些事物的物理变化规律,学会运用规律夯实学习基础,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郭伟红. 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 11(003):35.
张洁. 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J]. 2021(2019-26):50-51.
权英梅.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及思维能力的培养[J]. 文渊(高中版), 2019, 000(008):279.
【关键词】初中物理;观察能力;培养方式
引言:观察是探究事物發展规律的根本之道,是提升学生专业成绩的关键所在。但是从实际教学中反馈的情况来看,初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不够,他们无法从日常生活,和教师所做的科学实验当中,寻找到与物理学相关的定理,也就很难理解课程上传递的内容,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素。为了从多角度推动学生进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注重采用科学的手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初中物理教学观察能力培养现状
(一)盲目追赶教学节奏忽视能力培养
物理课程的内容繁多,为了按照预期的计划完成授课任务,很多教师习惯于追赶教学节奏。对于必须要安排的物理实验,也是尽可能缩短实验的时间,学生未能有机会参与到实验中大,更多的时候都是教师象征性地拿出实验工作,匆匆忙忙自行操作一遍,再引出书本中的相关定理,就算已经完成整节课的教授。学生的参与率低,学习热情不高也很难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这也是学生对物理课程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二)观察方法存在错误
在涉及到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时,学生往往乐于参与观察活动,但此时大部分学生都是以猎奇的心态进行观察,他们中很少有人能完整重复整个实验过程,也无法表述清楚实验的原理和规律,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观察方法存在错误,教师也未能给予正确的指导。
(三)学生不具备实验观察的兴趣
进行物理实验的本来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他们认真观察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事物变化的某些规律,看清楚变化过程,从而轻松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但因为教师选用的实验内容存在问题,学生可能对实验活动不感兴趣,所以就很难激发他们的观察热情。
二、如何利用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在兴趣的指引之下,学生更愿意主动探究新鲜事物,在探究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观察习惯。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利用物理课程中蕴含的奇趣物理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果学生能全身心观察有趣的现象时,教师所讲授的一些内容也会更好地被他们消化吸收。经过分析可以发现,其实物理现象和规律,并非那么神秘莫测,很多东西在现实生活中都能够看到,除了在课堂上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之外,教师还要采用科学的手法去引导他们,尽可能观察身边的这些物理现象,从日常生活着手拉近学习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学生才更愿意主动探究。
(二)注重从学生现有的基础出发
开展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从实验和生活中,发现某些事物的变化规律,在掌握这类知识之后,能够为今后的生活提供服务。物理教学工作应该遵循“深入浅出”的道理,在教学中既要帮助学生储备物理知识,又要利用基础知识,提高其学习能力。比如某些物理教师,在讲授到《汽化》这个环节时,先向学生阐明:所谓汽化就是物质从液态模式变为气态模式的过程,汽化的方式分为蒸发和沸腾,学生一旦对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在面向学生做汽化实验时,学生就能自觉从物理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如此就更容易获取理想的观察结果。
(三)利用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开展物理教学工作必然会涉及到实验教学的环节,教师借用辅助性的工具做实验,在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观察力,因为要想获取正确的实验结果,就必须要认真观察整个实验过程。比如在做伽利略斜面实验时,为了验证“小车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不同”的道理,实验者会创造不同的条件作为辅助,首先选择表面光滑的平面,而后选择表面较为粗糙的平面,在两个平面上用相同的力度滑动小车,学生一边认真观察,一边如实记录下小车运动的时间,很快就能发现是什么促使了小车的快速运动。在实验活动中学生往往能看到,与他们预想相同或者不同的物理现象,教师要做的就是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某一现象,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引,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
(四)教会学生观察的技巧
所谓认真观察并非紧盯实验过程,观察活动也是有技巧有手段的,我们要想达到观察的目的,首先就要掌握一些科学的方式方法,比如要明确自己的观察任务是什么?对于观察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现象,具体应该如何记录如何描述,学会整理自己的逻辑和思路,从整个实验当中找出我们想要的现象,观察行为才算得上是有效的,属于科学领域之内的探索,为了取得预期中的观察成果,比较行之有效的做法就是,在进行观察之前要有一套完整的观察计划,这样才不会被一些复杂的现象迷惑眼睛,比如在学习《光反射时的规律》这个课时的时候,教师先教会学生观察技巧,从光线昏暗处和光线明亮处进行反射光芒,往往会获得不同的观察结果,此时教师再指导学生按照观察技巧进行实验,学生就能获得深刻的体验。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如果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往往就能抓住重要的物理现象,从中认真分析事物的发展规律。这也是良好观察习惯的一种体现,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在学生参与观察活动时,给予一些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比如在观察的过程中,既要用眼睛去察看事物的变化,也要及时总结、记录其内在规律,要拥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结果。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观察的目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的思考,也能促使观察活动获得更好的效果。
总结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主动改变自己的教法,首先重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在观察实验和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掌握某些事物的物理变化规律,学会运用规律夯实学习基础,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郭伟红. 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 11(003):35.
张洁. 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J]. 2021(2019-26):50-51.
权英梅.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及思维能力的培养[J]. 文渊(高中版), 2019, 000(00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