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阅读教学中的亮丽风景线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eun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作为一门技能,仅靠有限的几堂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勤动笔、多练习,通过写感受、写想象,进行不拘内容、不拘形式的自由表达,写作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关键词】随文练笔 写作 阅读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当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遇到一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课文时,总会安排一些随文练笔。所谓“练笔”,就是紧随课堂讲解之后进行的仿写、缩写、续写和变意等。如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因素,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口,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实现读与写的和谐运行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实施随文练笔的实践,谈一点粗浅的做法。
  一、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
  (一)读→写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要指导学生学习文章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在完成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的阶段后,再把注意力放在文章的语言表达方法上来,让学生做到“由读悟写”。
  (二)扶 →放
  1、扶。对于一些有练笔价值的课文,教师在安排教学环节的时候应有意识地安排充裕的时间来完成随文练笔,当场观察、练笔,当堂巡视、讲评。讲评好的典型时,要让学生明白好在哪里,讲评差的典型时,要让学生思考差在哪里?可以怎么修改?通过对比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和把握。
  2、放。放就是在理解课文写作方法的基础上,不拘泥于形式,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
  二、随文练笔的挖掘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正确地挖掘文本资源,开辟学生随文练笔的天地?
  (一)情境点
  曾听过一堂《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老师将小练笔的“点”巧妙地落在课文中的这句话上:“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是无边的恐惧,是无声的寂静。”老师利用这个特殊的情境,巧设了一个问题:“阿曼达才7岁,面对无边的黑暗和恐惧,他将怎样熬过这漫长的36小时?请想象,阿曼达会想些什么?他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又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紧接着通过课件呈现地震时的恐怖画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练笔。后来,阿曼达父子终于相见,老师又巧妙地“借用”了语文课本上父子劫后相拥的插图,创设好情境,铺垫好情感,追问:“经历过生死浩劫后,这对父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他们会相互述说些什么呢?”两处练笔的设计无疑是这节课的亮点,教师紧紧抓出两处情境点,引导学生想象练笔,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矛盾点
  教材中一些课文有不少能激起学生感情碰撞的“矛盾点”,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矛盾冲突安排练笔。如教学《中彩那天》,“父亲正面临一个道德难题”:是否该把中奖的汽车还给库伯?还给库伯,父亲就失去了梦寐以求的汽车;不还汽车,就意味着父亲失去了诚实和信用,失去了道义和友情。于是我设计了练笔《父亲的心灵对话》,要求学生将当时父亲心中的矛盾冲突写出来,让学生的心灵在矛盾冲突的碰撞中感受父亲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随文练笔的技巧
  (一)描写生动处——改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课文提供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践,通过改变人称的方式来改写一些片段,这会让我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将相和》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用不同的视角来复述课文内容。可以让他们将自己想象成大将军廉颇、宰相蔺相如、老百姓等。改变人称后,学生能更加生动自如地表达情感。通过这样反复的练习,学生的词汇丰富了,语感也增强了。
  (二)文章留白处——想象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课文总是有意无意地留下一些空白,如果能抓住这些留白处加以补充,不仅为学生创设了绝佳的练笔机会。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抓住了“饱经沧桑”一词,要求学生据词“造段”,给黄包车夫画一幅肖像,成了这堂阅读课的亮丽风景线。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这位车夫年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却足足有五十多岁的样子。黝黑的脸上,布满了道道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头发长长的,被风吹得乱乱的,还蒙上了一层灰……”再如教学《火烧云》中,“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你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这些颜色写下来吗?“点”虽小,但挖掘出来的内涵却是深而广的。
  (三)经典文段处——模仿
  爱模仿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仿写是小学阶段学习作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如学生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的《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后,教师先带着学生一起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1)从整体上看,全文以游踪为序;(2)抓住特征,展开细节描写;(3)作者描绘景物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刻画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再安排练笔,写一段景状物文章:内容上,要求写一段特定时间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秋天的公园、节日的夜晚等;写法上,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的写法,同课文的写法相对应。根据心理学迁移原理:相似点越多,迁移越容易。所以,这类练笔比较容易将学生从文章中学到的写作技巧应用到作文中来。
  (四)意犹未尽处——续言
  教材中,很多文章不仅情节生动,而且故事性也很强。我们只要稍加指导,就可以让学生在原来的掌握基础上续写。如在教学完《晏子使楚》后,我让学生即兴故事续编:当晏子回到齐国后,大家听说他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任务,齐王和大臣们是如何夸赞晏子的?百姓们是怎么讨论晏子的……同学们对这些问题饶有兴趣,纷纷各抒己见,很快就写出了人们对晏子聪明才智的高度赞赏。
  结束语:
  随文练笔以课文为写作基点,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学的实践证明,学生的练笔质量有时比基础训练中的作文还要高,学生也更乐于完成随文练笔。作为语文老师,要利用好40分钟的语文课,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思想情感受到熏陶,作文能力得到多方位的训练。相信,合理地进行随文练笔训练,会成为阅读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徐晓红;陈碧英;;依托文本做好随文练笔[J];文学教育(下);2007年12期
  [2]谢玄玄;寻找“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28期
其他文献
研究IP电话服务器端网络层的系统结构,分析服务器端4种模型,结合开发ARM&Linux下IP电话实际性能需求,采用Socket、多进程、多线程、线程池等技术,提出一种混合型的服务模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