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背景下茶农职业化发展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茶产业逐步走向产业化,茶农也正在实现职业化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对广西三江县茶农职业发展的实地调查,从教育培训、专业化、市场化和组织化4个方面分析了茶农职业化进程的特点及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茶农的职业化发展。
  关键词 茶农;职业化发展;培训
  中图分类号 S-01;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0-383-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a industry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and tea grow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of Sanjiang County in Guangxi Provinc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in tea grow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from fours aspects of educational training, professional, marketization and organization,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 growers.
  Key words Tea grow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rain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粮食安全面临“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一方面,随着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务农兼业化日益严重,部分地区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利用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局部地区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已经显现[1]。为了解决这一矛盾,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并于同年12月由农业部正式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试点工作。从本质上讲,职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在劳动力分化层面上的具体体现。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生产链条的延伸以及劳动分工与协作深化。农业产业化即农业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关联,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链接起来[2],并向非农产业延伸而形成产业链。而产业链不断延伸促使原本分散的、互不联系的农民个体逐步走向专业化分工,从而形成不同的专业部门,进而实现农民职业化。概言之,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实质上在不断促进农民专业化、职业化。因此,研究以茶产业发展为切入口,通过问卷调查,从教育培训、专业化、市场化和组织化4个方面对茶农职业化进程的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建议。
  1 三江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
  三江县位于广西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土地总面积2 454 km2,其中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由于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水、热、光、土壤条件好,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优势使该县成为茶叶的优质产区。三江县政府因势利导,将茶叶生产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从1989年开始至今的20多年间,三江县茶叶产量不断提高(表1)。
  当前,三江县全县15个乡(镇),有154个行政村种植茶叶,通过政策引导,奖励扶助,三江的茶叶生产快速发展,涌现出八江、同乐、独峒、良口、林溪5个万亩茶叶大乡以及布央、八协等超过40个千亩茶叶生态村,建立形成八江乡布央茶场、同乐乡黄家能茶场、独峒乡大塘坳茶场、良口乡燕茶村茶场、林溪乡程阳茶场等大规模经营茶场。茶叶种植户每户平均拥有茶园面积3 733 m2,种植户拥有的茶园面积最小的有2 333 hm2,最大的有133 333 m2,拥有6 667 m2左右茶园的种植户较多。茶场中包含有茶园、茶基地和茶叶加工厂,茶农分布在不同的茶叶产业链环节中,分别从事着茶叶种植、茶叶采摘、茶叶加工、茶叶销售以及茶叶经营管理的工作。由此,三江县被列入国家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建设县、广西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
  2 三江县茶农职业化发展的概况
  三江县茶叶产业的发展促进茶农职业化的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1989年至1999年间,三江县地方政府开始探索茶叶产业化发展,引导和帮助农民走上规模化、专业化种茶的道路。这一时期的茶叶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种植环节,而销售主要依靠外地的茶叶收购商。相应地,茶农文化素质水平普遍较低,缺乏专业生产技术知识,主要依靠传统经验种茶,市场经营意识薄弱,茶农内部的职业分化不明显。
  进入2000年后,三江县与国家地方特色农业扶植政策衔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综合开发茶叶产业链,重点扶持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茶叶村、茶场以及茶户。随着茶叶产业化速度加快,产业链从生产环节拓展到加工、销售环节,茶农内部开始出现显著的职业分化,部分茶农脱离种植领域,开始从事茶叶产业链其他环节的业务,如经营茶叶加工厂、销售公司、茶楼茶庄等。与此同时,随着农民“绿色证书”教育开始实行,这一时期茶农接受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范围扩大,茶叶技术和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部分茶农由于经验丰富、熟练掌握技术,成为种植能手、加工能手、茶叶技术推广人才。
  2010年之后,茶叶产业已经成为三江县的主导产业,呈现出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经营和组织化发展4个特点。①规模化种植。全县分区域建立茶叶生产基地,现有5个万亩茶乡,154个茶叶种植行政村。②标准化生产。至2013年全县已经新建两个大型茶厂,引进两组全自动化红茶加工机械,引进茶叶专用色选机20台,兴办了12个茶叶色选厂和大小茶叶加工企业540家。③科学化管理。三江县分类对老茶园进行品种改良、病虫防治管理,建立标准生态茶园。全县9 200 hm2茶园全部开坡改梯,實行施肥和管理标准化,推广实施应用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至今全县通过无公害基地认定、A级绿色食品基地认证、有机茶基地认证等标准化茶园种植基地认证已经超过450 hm2。④组织化发展。三江县采用“公司+农户”和“合作社或协会+农户”等组织化模式推动产供加销一体化经营格局的形成。此外,三江县还扶持成立了48家茶农专业合作社,并通过表彰种茶大户、产茶大户和销售大户,树立榜样示范,推动农民职业化发展。   随着茶叶产业的发展,三江县茶农的人数逐年增加,由最初的几万人扩大到现在的三十多万人。不仅如此,茶产业链的延伸和专业化还促进了茶农进一步分工分业,参与到包括品种改良、茶叶采摘、生产加工、营销储运、经营管理等各个茶产业链的环节(表2)。
  3 茶农职业化发展调查
  研究对三江县228名茶农进行调查,了解其职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被调查者男女人数相差比较大,男性居多,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6.2%;年龄以41~50岁居多,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2.6%,其次是31~40岁,占21.1%。而且从从事茶叶产业年限分布来看,从业时间5~10年的较多,占58.3%,其次为10~15年,占23.2%,由此可见,茶叶种植能手培养需要经过较长时期的生产实践与锻炼。茶农要想实现农民职业化,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成组织”的现代职业农民,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与培育。被调查者大部分是群众,占55.7%;非村干居多,占86%;被调查者家庭年收入以1万~5万比例最高,占62.7%,其次是5万~10万,占21.5%。由此可见,茶农中应该大部分人通过茶叶种植或者加工获得收益,部分人通过茶叶公司运营管理获得高收益。
  3.1 教育培训方面
  在受调查的茶农中,具有初中、中专文化的茶农占到85.1%,并且主要是通过参加农校、农广校及中专院校的成人教育获得学历,基础教育较弱。
  职业培训方面,尽管三江县积极组织农民参加阳光工程、绿证工程、科技培训星火计划等培训项目,并且每年至少举办3次针对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园管理的培训。但是在受访茶农中,参加过8次及以下培训的占到82.9%,8次以上的只占26.1%,这与大多数受访茶农10年以上的从业经验不相匹配。茶农不愿意参加职业技术培训的原因主要在于“与生产生活相冲突,浪费时间”、“技术已经很熟练”和“培训形式化,不适用”。另一方面,80%以上的茶農表示是通过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和参加农广校、农业职业技术学校等获得相关技能的,并且意识到需要进一步掌握科学种茶技术,否则难以适应未来茶叶生产科技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的更高要求。由此可见,职业培训是茶农获得技能的重要途径,多数茶农也有进一步学习的意愿,但由于培训安排不合理、内容缺乏针对性、方式单一等问题,降低了茶农职业培训的积极性。
  3.2 茶农专业化方面
  3.2.1
  茶叶产业经营管理、销售及技术服务推广专业化人才相对匮乏。如前文所述,三江县的茶农已经参与到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但是分布非常不均衡,种植、加工环节上的农民已经远远超过了管理经营、服务环节、销售环节。根据三江县茶叶办和农业局提供的信息,全县茶农逾30万人,但是经营管理类茶农、茶叶经纪人和技术服务推广人员分别只有约360人、250人和130人。在问及“茶场发展最紧缺哪些人才”时,受访茶农将“茶叶经营管理人才”“市场销售人才”“种植技术人才”列在了前三位。
  3.2.2
  茶农职业技能认定不够。三江县近几年加强茶叶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和产业化,促进了茶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据调查,84.2%的茶农专注于茶叶的生产经营,77.2%的茶农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茶叶种植、茶叶加工和茶叶管理。尽管如此,茶农的职业技能认定远远落后于茶农职业化的发展需要。据调查,46.9%的受访茶农没有任何职业技能认定证书,另外53.1%的茶农获得的证书主要是短期培训后的结业证明,而非专业技能资格认定。究其原因,虽然与茶农对于职业技能认定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缺乏茶农职业技能认定相关的统一的培训、考核、评价、认定管理体系。
  3.3 茶农市场化方面
  目前三江县茶农的生产经营呈现出“重政策轻市场”的特点。根据调查的结果,89.5%的茶农都比较了解相关政策,83.4%的茶农表示会经常关注政策信息。茶农对政策的需求程度依次是政府资金扶持(32%)、信贷支持(18%)、土地流转服务(16%)、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11%)、农产品销售服务(10%)、农业保险扶持(7%)、解决设施用地占(3%)和农资价格优惠(3%)。另一方面,茶农对于市场信息的敏感程度较低,仅有46.9%的受访茶农表示会通过电视或网络了解茶叶市场,并且主要目的限于对比茶叶价格。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包括:①三江县的茶产业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推动,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直接关乎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茶农的直接利益;②茶叶市场管理体制不完善,未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致使无牌小型茶叶加工厂以及小型茶叶企业“搭便车”,以及次茶和假茶滥竽充数等现象严重,加大了茶农市场经营的风险;③茶叶市场信息化建设滞后,茶农缺乏了解市场信息的渠道。
  3.4 茶农组织化方面
  农民的组织化即农民将分割的茶叶生产、经营环节加以续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联合体,依托各种形式的农业经济组织实现组织化发展。2007年开始,三江县开始鼓励茶农组织化发展,重点鼓励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据三江县农业局资料显示,目前三江县有茶叶专业合作社115家,另外,龙头企业48家,茶叶协会65家,已经形成了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以龙头企业和协会为辅的发展格局。其中,茶叶专业合作社在茶农组织化和生产经营方面发挥着尤为突出的作用。三江县多数茶农加入了当地的茶叶专业合作社,改变了以往茶农各家各户独自种茶、炒茶、卖茶的小农经营方式。茶农专注于种茶,合作社则统一进行销售。2013年,有53.3%的茶农通过专业合作社销售茶叶。这种组织化的经营方式不仅大大降低了茶农直面市场的风险,同时有助于形成茶叶经营的规范化和品牌化。
  虽然茶叶专业合作社对茶农的组织化发展大有裨益,但是由于合作社规模偏小,100人以下的组织达到72.4%,这决定了对茶农的带动作用有限。合作社的规模受制于土地流转的规模。三江县土地由于受道路、沟壑、山梁等因素而被切块,很难形成较大规模土地流转;此外,土地流转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如农户土地流转不签订合同、不规范的自发土地流转等原因也人为地加大了土地流转的难度。
其他文献
摘要  中晚熟玉米新品种瑞普908是以RP21为母本,RP06为父本育成的杂交种。2013、2014年参加陕西省玉米区试,2年平均产量11 372.3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7%,18试点产量17增1减,增产点占94.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828.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5%,6试点产量全部增产,排名第4。该品种2015年8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
期刊
摘要[目的]筛选出红叶石楠最佳扦插繁殖技术。[方法]研究不同激素、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及不同基质对红叶石楠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河沙为基质时,以100 mg/L的IBA溶液浸泡处理4 h成活率最高,达50.00%;泥炭土∶蛭石(1∶1)为基质时,以50 mg/L的IBA溶液浸泡处理8 h成活率最高,达76.00%。[结论]红叶石楠扦插应采用低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较长时间,并应扦插在有良好保温
期刊
摘要湖北省柿子种质资源丰富,拥有我国唯一原产的甜柿种质——罗田甜柿,是我国甜柿生产的最适宜区域之一。经过考察调研,基本摸清了湖北省柿子产业的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湖北省柿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柿子;种质资源;罗田甜柿;发展对策;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6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6-047-04  AbstractHubei Province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小蓟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增殖培养体系。[方法]以野生小蓟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分析2,4D、6BA、NAA对小蓟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增殖的影响,确定最适宜的激素组合。[结果]单因素条件下,0.8 mg/L 2,4D、0.9 mg/L 6BA、2.0 mg/L NAA为小蓟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浓度;MS+2,4D 0.6 mg/L+6BA 0.9 mg/L+NAA 2.5 mg/L培养基为小
期刊
摘要通过限制性酶切位点将P12A和3C基因插入到带有双启动子(Pp10 和PPH)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TMDual,转化E.coli DH10感受态细胞进行蓝白斑筛选,将鉴定正确的重组杆状病毒质粒转染Sf9细胞后收获重组杆状病毒rBacDualP12A3C,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检测衣壳蛋白的表达。IFA结果表明表达产物能够被A型FMDV猪抗
期刊
摘要 以南京市高淳桠溪镇生态慢城为研究对象,应用条件价值法(CVM),基于问卷调查,以生态系统服务支付为突破口,分析政府、当地居民、游客等不同个体对生态系统服务支付(PES)的认知及支付意愿,通过构建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影响个体生态系统服务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分析发现,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当地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支付体系的了解都非常少,这需要环保与建设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本地居民对于生态建
期刊
摘要 2014年是生鲜农产品电商迅猛发展的元年,生鲜农产品已成为第四大类网上热销产品。水产品的养殖、加工、物流等市场主体都开始注重网销,政府和企业都在加大力度推进水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它正成为推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增长点。该文以湖北省梁子湖螃蟹发展为例,深入分析其滞后于“阳澄湖螃蟹”的问题及原因,通过树立品牌意识、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优化电商系统和开发农村电商等对策来助推其品牌电商发展,从而寻找
期刊
摘要  阐明了半导体光源LED灯的发光原理和发展历程,总结LED灯在植物光合作用、光质和光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另外,对LED灯自身存在的问题、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 LED;工作原理;植物研究  中图分类号S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6-017-04  Abstract The principle and development of LEDs w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索移栽方式和采烤时间对烤烟生育期及产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烤烟采用常规地膜移栽、地膜井窖式提前移栽、常规标准采收、第4炕起较常规推迟5 d和10 d采收共5个处理,研究各处理对烤烟生育期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井窖式移栽的还苗期较短,能促进烤烟的早生快发,适当缩短烤烟的大田生育期和中上部叶的采烤时间,同等条件下在一定的范围内可提高烟叶的产量和质量。[结论]烤烟地膜井窖式
期刊
摘要  [目的]筛选铁皮石斛出瓶炼苗时适宜的栽培基质。[方法]以珍珠岩、细陶粒、腐殖土、泥炭、椰糠、刨花6种基质配制不同的混合基质进行炼苗筛选,在几种不同的基质中,結合生根数、茎节数、叶片数、植株高度试验指标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细陶粒∶腐殖土=1∶3的混合基质最适合铁皮石斛组培苗练苗;其次细陶粒∶珍珠岩∶腐殖土=2∶1∶1和细陶粒∶刨花=1∶2的混合基质也比较适合练苗。[结论]适宜的栽培基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