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国家的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力。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既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将丰富具有中国特色国民教育体系的理论成果。因此,2010年3月,课题组针对全国地市教育局长(教委主任),就城乡统筹视野下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现状与期望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发放了27个省60多个地(市、州)的教育局正副局长,回收有效问卷57份,涵盖24个省57个地市州。
职教城乡统筹理念
理念认可度高
调查发现,关于职业教育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发展,78.95%的局长认为有必要,7.02%的局长认为说不清,没有局长认为“没必要”。关于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发展,94.74%的局长认为可行,5.26%的局长说不清,没有局长认为“不可行”。这说明在大部分教育局长的心目中,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发展,不仅有必要,而且可行。
勇于承担责任
26.32%的局长认为发展职教的主要责任是在县级政府,49.12%的局长认为是在地市级政府,38.60%的局长认为是在省级政府,5.26%的局长认为是在国家。调查表明,几乎一半的地市教育局长认为发展职教的主要责任是在本级政府,这说明,大部分教育局长有勇于承担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的责任。
政府统筹管理体制
领导机构 在城乡统筹发展格局下,26.32%的地市设有专门的领导机构,22.81%的地市有代管机构,而多达42.11%的地市没有相应的专门或代管机构。70.18%的局长认为有必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10.53%的局长认为没有必要,3.51%的局长认为无所谓。
为保障地方职校跨区域城乡合作,有26.32%的地方设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68.42%的地方没有设立相应的机构。已经设立相应机构的名称有:职教处、市教育局职成科、职业教育领导小组、职业教育集团、海员学校、职业教育联合会等;在没有相应机构的地方,一些学校为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设置了:联合办学招生处;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培训招生科;职教科等。笔者认为,设专门的城乡统筹管理机构有利于城乡统筹的整体发展,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设立相应的机构。
“省直管县”体制 调查发现,有24.56%的地市实行了“省直管县”体制,68.42%的地方未实行。对于这种改革对教育的效果,有17.54%的教育局长认为“好”,43.86%的局长认为效果不明显。而这一改革引起的地市对县的管理权限,5.26%的局长认为权力变大了,38.60%的局长认为权力变化不大,22.81%的局长认为权力变小了。这说明,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是否要实施“省直管县”体制,值得进一步探讨,不应盲目大力推行。
对于是否赞成建立地市统筹的管理体制,77.19%的局长赞成,21.05%的局长不赞成。表示赞成的局长认为,这样有利于集中优势,扩大规模;有利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利于优势互补,合理配置资源;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政府统筹发展。这样看来,建立地市统筹的管理体制在理念上大体是讲得通的,但要解决相关现实问题。
归口管理
关于各类职业教育统一归口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是否必要的问题,73.68%的教育局长认为有必要,21.05%的教育局长认为不必要,3.52%的教育局长说不清,1.75%的教育局长选择其他。有局长认为可由政府建立统筹领导或协调服务机构;有的局长认为应鼓励各种力量各部门办职教;有局长认为虽有必要归口教育部门,但必然造成各自为战。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职业教育归口管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城乡统筹的政府职责
关于当地职教城乡合作的推动力主要是:政府推动(50.88%)。学校行为(26.32%),市场驱动14.04%。关于哪个部门最适合牵头推进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50.88%的教育局长认为是教育部门,10.53%的教育局长认为是劳动保障部门,7.02%的教育局长认为是行业部门,35.09%的教育局长认为是政府综合部门,1.75%的教育局长认为是其他部门。
教育局长们认为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城乡发展最紧迫的内容由强到弱依次是:统筹投资(92.98%)、统筹学校布局(89.47%)、统筹招生就业(85.96%)、统筹专业设置(85.96%)、统筹师资(82.46%)、其他(29.82%)。
教育局长们认为政府统筹城乡职教的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教学和实训设施等城乡资源共享(96.49%)、城市资金支持(91.23%)、生源及就业的城乡互补(89.47%)、教师和校长流动(78.95%)、其他(24.56%)。
对于强化政府推进职教城乡统筹发展责任的最有效办法这一问题,42.11%的局长认为是作为督政内容的组成部分,22.81%的局长认为要在相关法规中加以明确,15.79%的局长认为要设立相应奖励措施,3.51%的局长认为是其他办法。
调查表明,教育局长们普遍认为政府是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对于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大家的认识与方法也比较一致。教育局长们对政府还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期望
在目前财政体制下,如何推进地市统筹城乡职教管理,一些局长提出的大体思路有:政府统筹,有关部门协同,资源共享;设立机构,制定相关政策,调动学校与企业两个积极性,加强督导评估;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职业教育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对于要推进城乡统筹的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方面还需作哪些方面的改革创新这一问题,一些局长提出: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加强领导,加大问责;成立包括所有继续教育的大教育中心,合并各行各业的教育资源,这样才能提高效益;建立政府部门统筹协调的管理机制,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办学、教学、招生、就业的协调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就业为目标,政府投入支持,激活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建立统一的就业服务机构,统一就业准入;打破劳动部门在劳动技能鉴定方面的壁垒,规范重要工种的准入制度,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贫困县市职业学校上划地市政府管理;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发展领导小组,由劳动人事保障部门牵头;实行中等教育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推进初中学生合理分流,建立健全中职招生定责政策等。
本调查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发展研究”(08JZD0028)的调研成果之一。感谢北京市商务管理学校协助统计。
职教城乡统筹理念
理念认可度高
调查发现,关于职业教育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发展,78.95%的局长认为有必要,7.02%的局长认为说不清,没有局长认为“没必要”。关于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发展,94.74%的局长认为可行,5.26%的局长说不清,没有局长认为“不可行”。这说明在大部分教育局长的心目中,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发展,不仅有必要,而且可行。
勇于承担责任
26.32%的局长认为发展职教的主要责任是在县级政府,49.12%的局长认为是在地市级政府,38.60%的局长认为是在省级政府,5.26%的局长认为是在国家。调查表明,几乎一半的地市教育局长认为发展职教的主要责任是在本级政府,这说明,大部分教育局长有勇于承担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的责任。
政府统筹管理体制
领导机构 在城乡统筹发展格局下,26.32%的地市设有专门的领导机构,22.81%的地市有代管机构,而多达42.11%的地市没有相应的专门或代管机构。70.18%的局长认为有必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10.53%的局长认为没有必要,3.51%的局长认为无所谓。
为保障地方职校跨区域城乡合作,有26.32%的地方设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68.42%的地方没有设立相应的机构。已经设立相应机构的名称有:职教处、市教育局职成科、职业教育领导小组、职业教育集团、海员学校、职业教育联合会等;在没有相应机构的地方,一些学校为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设置了:联合办学招生处;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培训招生科;职教科等。笔者认为,设专门的城乡统筹管理机构有利于城乡统筹的整体发展,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设立相应的机构。
“省直管县”体制 调查发现,有24.56%的地市实行了“省直管县”体制,68.42%的地方未实行。对于这种改革对教育的效果,有17.54%的教育局长认为“好”,43.86%的局长认为效果不明显。而这一改革引起的地市对县的管理权限,5.26%的局长认为权力变大了,38.60%的局长认为权力变化不大,22.81%的局长认为权力变小了。这说明,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是否要实施“省直管县”体制,值得进一步探讨,不应盲目大力推行。
对于是否赞成建立地市统筹的管理体制,77.19%的局长赞成,21.05%的局长不赞成。表示赞成的局长认为,这样有利于集中优势,扩大规模;有利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利于优势互补,合理配置资源;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政府统筹发展。这样看来,建立地市统筹的管理体制在理念上大体是讲得通的,但要解决相关现实问题。
归口管理
关于各类职业教育统一归口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是否必要的问题,73.68%的教育局长认为有必要,21.05%的教育局长认为不必要,3.52%的教育局长说不清,1.75%的教育局长选择其他。有局长认为可由政府建立统筹领导或协调服务机构;有的局长认为应鼓励各种力量各部门办职教;有局长认为虽有必要归口教育部门,但必然造成各自为战。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职业教育归口管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城乡统筹的政府职责
关于当地职教城乡合作的推动力主要是:政府推动(50.88%)。学校行为(26.32%),市场驱动14.04%。关于哪个部门最适合牵头推进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50.88%的教育局长认为是教育部门,10.53%的教育局长认为是劳动保障部门,7.02%的教育局长认为是行业部门,35.09%的教育局长认为是政府综合部门,1.75%的教育局长认为是其他部门。
教育局长们认为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城乡发展最紧迫的内容由强到弱依次是:统筹投资(92.98%)、统筹学校布局(89.47%)、统筹招生就业(85.96%)、统筹专业设置(85.96%)、统筹师资(82.46%)、其他(29.82%)。
教育局长们认为政府统筹城乡职教的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教学和实训设施等城乡资源共享(96.49%)、城市资金支持(91.23%)、生源及就业的城乡互补(89.47%)、教师和校长流动(78.95%)、其他(24.56%)。
对于强化政府推进职教城乡统筹发展责任的最有效办法这一问题,42.11%的局长认为是作为督政内容的组成部分,22.81%的局长认为要在相关法规中加以明确,15.79%的局长认为要设立相应奖励措施,3.51%的局长认为是其他办法。
调查表明,教育局长们普遍认为政府是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对于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大家的认识与方法也比较一致。教育局长们对政府还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期望
在目前财政体制下,如何推进地市统筹城乡职教管理,一些局长提出的大体思路有:政府统筹,有关部门协同,资源共享;设立机构,制定相关政策,调动学校与企业两个积极性,加强督导评估;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职业教育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对于要推进城乡统筹的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方面还需作哪些方面的改革创新这一问题,一些局长提出: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加强领导,加大问责;成立包括所有继续教育的大教育中心,合并各行各业的教育资源,这样才能提高效益;建立政府部门统筹协调的管理机制,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办学、教学、招生、就业的协调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就业为目标,政府投入支持,激活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建立统一的就业服务机构,统一就业准入;打破劳动部门在劳动技能鉴定方面的壁垒,规范重要工种的准入制度,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贫困县市职业学校上划地市政府管理;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发展领导小组,由劳动人事保障部门牵头;实行中等教育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推进初中学生合理分流,建立健全中职招生定责政策等。
本调查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发展研究”(08JZD0028)的调研成果之一。感谢北京市商务管理学校协助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