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供热中能耗过大是供热公司面临的普遍问题,对供热公司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通过优化供热设施、改造维护管网、择优选择原材料、提高人员素质、加强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将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做到节能的同时,促进经济效益增长,达到公司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供热;节能;经济效益增长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07701
在北方地区,集中供热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与百姓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目前,笔者所在林业局总供热面积约40万㎡,受益用户约5500余户。由于林业局棚户区改造工程持续进行,供热住户正在持续增长,供热面积每年不断增加。每年冬天的保质保量供热都成为林业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供热公司的良好发展无论是对公司本身经济效益的增长,还是对林业局经济效益的增长,都十分重要。笔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引发了笔者对供热节能与经济效益增长的思考。针对笔者所在的林业局的实际情况,根据笔者在管理供热公司过程中的一些经验,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供热中的节能,促进公司经济效益增长。只有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节能机制,才能保证供热公司的经济效益的增长,保证百姓满意的同时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优化供热设施, 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经济效益增长
据数据统计,中国北方地区的全年供热能耗占到了北方地区总能耗的20%,然而,这其中的热能浪费高达15%-30%。这个数据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不协调的,是供热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无论对公司的效益增长,还是对环境的影响,都是个重要的问题。
笔者所在供热公司同样存在这个问题。笔者所在供热公司共有20吨的锅炉两台,由于供热公司的历史沿革等一系列问题,锅炉老化严重。笔者初到供热公司的第一个供暖期,由于锅炉的老化问题,加之已开始供热,无法停炉检修设备,只有大量用煤,才能勉强达到预定的温度。热水的“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热能被大量浪费,供热公司成本支出数额庞大。
针对这个问题,在这个供暖期结束后,供热公司试图更换先进设备,提高热能利用率,做到节能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然而,对于缺乏林业局大力扶持的供热公司而言,单靠收取的供热费,只能简单维持供热公司的基本运营,完全没有资金去更换设备。供热公司只有转而从先进地区聘请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对锅炉进行检修和有限的改造,调整最适合流量的水泵,改造散热器,争取最大限度减少能耗。第二个供暖期到来的时候,供热公司的用煤量比上一个供暖期下降了约15%。供热设施维修、保养、优化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如果条件允许,实现全自动化控制集中供热系统将会加大节能水平,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进入到公司不断优化的良性循环中去。
2改造并维护供热管网,减少能耗,促进经济效益增长
供热管网状况的好坏对供热的效率有着十分大的影响。由于管网设计不合理、管道老化、杂质沉积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热能在传输过程中的大量损耗。每年定期检修、维护、清理供热管道,并且对不合理的供热管网进行改造,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对供热的能耗影响不可小觑,对居民入户温度是否达标影响很大。因此,供热管网的改造与维护成为减少能耗、促进公司提高经济效益的一大重要任务。
3择优选择原材料,控制成本,促进经济效益增长
笔者所在公司每年用煤约2.5万吨左右,降低原材料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大关键性因素。由于煤炭价格在供热期到来时经常上涨,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供热公司就要最大程度压缩原材料成本的支出。然而,如果单从价格考虑原材料的采购,无论在节能上,还是在公司的经济利益考虑上,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煤炭的性价比至关重要。如果采购质优价廉的煤炭,煤炭燃烧更充分,损失的热能更低,排放的废气更少,整个一个供暖期计算下来,供热公司的成本支出就可被最大程度的压缩。针对这一点,供热公司应在每个取暖期做好数据的收集与比对,结合供热设施的实际情况,选择能耗最低、能源利用率最高、最大程度控制公司成本支出的原材料,达到节能与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4提高人员素质,加强管理,促进经济效益增长
笔者所在公司管理人员4人,其他员工17人。对于非全自动化供热设备的供热公司而言,由于各个环节都依赖于人工操作,员工的作用就格外重要。员工对设备的操作习惯和操作方法都会影响到能耗指数。因此,定期对员工进行节能操作、规范安全操作等培训必不可少。员工的素质提高,相当于公司无形资产的增长,从而进一步带来公司有形资产的增长。供热公司的工作相对较为辛苦,无论公司有多少困难,都要保证员工的利益。笔者到供热公司任职后,大幅提高了员工工资,并建立更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以此来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增长,实现公司的和谐发展。
5结语
供热节能潜力巨大,通过优化供热设施、改造与维护供热管网、择优选择原材料、加强管理、提高员工素质等一系列举措,将会在节能的同时,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增长,并为社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明豹.供热节能服务整体解决方案[J].建设科技,2009,(22).
[2]狄洪发.供热节能若干问题探讨[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8,(06).
关键词:供热;节能;经济效益增长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07701
在北方地区,集中供热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与百姓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目前,笔者所在林业局总供热面积约40万㎡,受益用户约5500余户。由于林业局棚户区改造工程持续进行,供热住户正在持续增长,供热面积每年不断增加。每年冬天的保质保量供热都成为林业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供热公司的良好发展无论是对公司本身经济效益的增长,还是对林业局经济效益的增长,都十分重要。笔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引发了笔者对供热节能与经济效益增长的思考。针对笔者所在的林业局的实际情况,根据笔者在管理供热公司过程中的一些经验,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供热中的节能,促进公司经济效益增长。只有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节能机制,才能保证供热公司的经济效益的增长,保证百姓满意的同时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优化供热设施, 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经济效益增长
据数据统计,中国北方地区的全年供热能耗占到了北方地区总能耗的20%,然而,这其中的热能浪费高达15%-30%。这个数据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不协调的,是供热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无论对公司的效益增长,还是对环境的影响,都是个重要的问题。
笔者所在供热公司同样存在这个问题。笔者所在供热公司共有20吨的锅炉两台,由于供热公司的历史沿革等一系列问题,锅炉老化严重。笔者初到供热公司的第一个供暖期,由于锅炉的老化问题,加之已开始供热,无法停炉检修设备,只有大量用煤,才能勉强达到预定的温度。热水的“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热能被大量浪费,供热公司成本支出数额庞大。
针对这个问题,在这个供暖期结束后,供热公司试图更换先进设备,提高热能利用率,做到节能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然而,对于缺乏林业局大力扶持的供热公司而言,单靠收取的供热费,只能简单维持供热公司的基本运营,完全没有资金去更换设备。供热公司只有转而从先进地区聘请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对锅炉进行检修和有限的改造,调整最适合流量的水泵,改造散热器,争取最大限度减少能耗。第二个供暖期到来的时候,供热公司的用煤量比上一个供暖期下降了约15%。供热设施维修、保养、优化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如果条件允许,实现全自动化控制集中供热系统将会加大节能水平,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进入到公司不断优化的良性循环中去。
2改造并维护供热管网,减少能耗,促进经济效益增长
供热管网状况的好坏对供热的效率有着十分大的影响。由于管网设计不合理、管道老化、杂质沉积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热能在传输过程中的大量损耗。每年定期检修、维护、清理供热管道,并且对不合理的供热管网进行改造,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对供热的能耗影响不可小觑,对居民入户温度是否达标影响很大。因此,供热管网的改造与维护成为减少能耗、促进公司提高经济效益的一大重要任务。
3择优选择原材料,控制成本,促进经济效益增长
笔者所在公司每年用煤约2.5万吨左右,降低原材料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大关键性因素。由于煤炭价格在供热期到来时经常上涨,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供热公司就要最大程度压缩原材料成本的支出。然而,如果单从价格考虑原材料的采购,无论在节能上,还是在公司的经济利益考虑上,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煤炭的性价比至关重要。如果采购质优价廉的煤炭,煤炭燃烧更充分,损失的热能更低,排放的废气更少,整个一个供暖期计算下来,供热公司的成本支出就可被最大程度的压缩。针对这一点,供热公司应在每个取暖期做好数据的收集与比对,结合供热设施的实际情况,选择能耗最低、能源利用率最高、最大程度控制公司成本支出的原材料,达到节能与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4提高人员素质,加强管理,促进经济效益增长
笔者所在公司管理人员4人,其他员工17人。对于非全自动化供热设备的供热公司而言,由于各个环节都依赖于人工操作,员工的作用就格外重要。员工对设备的操作习惯和操作方法都会影响到能耗指数。因此,定期对员工进行节能操作、规范安全操作等培训必不可少。员工的素质提高,相当于公司无形资产的增长,从而进一步带来公司有形资产的增长。供热公司的工作相对较为辛苦,无论公司有多少困难,都要保证员工的利益。笔者到供热公司任职后,大幅提高了员工工资,并建立更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以此来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增长,实现公司的和谐发展。
5结语
供热节能潜力巨大,通过优化供热设施、改造与维护供热管网、择优选择原材料、加强管理、提高员工素质等一系列举措,将会在节能的同时,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增长,并为社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明豹.供热节能服务整体解决方案[J].建设科技,2009,(22).
[2]狄洪发.供热节能若干问题探讨[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