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新趋势,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本文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特点入手,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所处环境等问题,提出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设想。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0000-01
自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正式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以来,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新趋势。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创业教育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并强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在人生路上的各种生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创业教育更加成为许多高校的研究重点。
1我国创业教育的特点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在政府主导下,由高校作为教育主体进行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处级阶段,但已形成了以富有中国特色的三种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教育模式;综合式的教育模式。①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总结了一系列经验。
1.1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为首要任务
创业意识是创业主体自觉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创业素质结构中的物质基础和先天条件。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最重要、最基础的就是让其具备创业意识。我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已经走向了多元化,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体制缺乏弹性、思想僵化、创新力弱的缺陷,这直接影響了受教育者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我国开展创业教育,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创业、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创业意识的培训比较容易融入高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去,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乃至校园文化的建设都可以成为培养途径,因此创业意识的培养成为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的首要选择。
1.2以素质教育为基础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遵循着从素质教育到创新教育再到创业教育的途径。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这也正是创业的基本要求,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教育同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创新教育和创造教育是一体化的。因此,创业教育是高层次、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
1.3结合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不少思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入有关创新、创业意识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有专门讲述创新的部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结合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和能力,为大学生创业奠定人格基础。另一方面,将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能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有积极作用。在课余实践,思政教师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发表了不少这方面的论文,“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开展创业教育”也已成为思政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热门选题。
1.4以第二课堂、隐形课堂为主要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没有设置创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各大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多数依靠第二课堂,侧重创业实务层面。首先,各种创业大赛层出不穷。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开端于创业设计大赛,各种数学建模竞赛、计算机知识技能大赛、创业设计竞赛等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创业实践方式,上至政府机关,下至学院、学生会都热衷于组织这种竞赛。通过这些大赛进行宣传、组织和培训,培养了部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部分高校还设立了“创新基金”,组建了学生创业中心等实践教育机构,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孵化”和引导。其次,各高校积极开展各种“创业文化节”,聘请创业成功者、国外创业教育专家、企业家为大学生做讲座,传授创业知识与经验。再次,创业社团、科技协会等以创业培训为目标的学生组织也活跃于各个高校之中。虽然这些活动在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过程中初见成效。
2我国创业教育的缺陷
根据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去年年底推出的《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研究》,在调查推行KAB创业项目的33所高校中,中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发展校际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整体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在创业教育的“组织支持”、“学科课程”、“课程教学”、“质量控制”及“延展活动”方面需要实质改善。②
2.1缺乏系统的管理
从历史上看,我国的教育一直定位于“就业教育”,与此相适应的是封闭型、“刚性”的教学模式。虽然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深入影响,教育体制逐步向多元化和弹性制转化。但我国大多数学校的创业教育从实施形式上看,仍与专业教育基本上是脱离的,缺乏有效的整合。创业教育还没有上升到理念化的层面,既没有被列入教学计划,也没有相对固定的总体规划和管理部门,没有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目前开展的创业教育多是各部门的零散教育活动和一些教师的个人探索。例如学生工作部门或就业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创业竞赛、各个学院开展的创业文化活动以及组织的各种创业讲座等等、而创业类的课程多由教师个人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而对于部分在校学生的创业活动,特别是一些小成本、探索性的创业活动,学校没有引起重视,缺乏引导。这样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使学生学到系统知识,是不能持久的。
2.2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思维。另外还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看,从业教师大多是从事理论研究的学术专家,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虽然现在许多学校积极组织聘请校外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来校开展讲座、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但这部分师资只是兼职教师,无法成为创业教育主体,这种形式的合作只能作为创业教育的补充。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业教育必然是空中楼阁。
2.3缺乏必要的社会积淀
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校行为,而是政府、学校、企业的共同行为。美国创业教育得成功的一个因素是得到了多方的支持。首先,美国有着良好的创业文化背景,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欧美各国的创业教育得到了政府以及众多企业的支持和帮助。而我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庸之道”,从而形成了我国以追求稳重的“就业”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这种社会传统文化惯性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负累,而长期以来,虽然我们的创业教育得到了政府的推动,仍然缺乏最直接的指导。另一方面,我国的教育是管理型、封闭型的,从小到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创新意识不足,缺乏冒险精神和职业精神,真正能走出校园投入创业实践的不多。
2.4创业活动科技含量不高,高水平创业项目缺乏。
我国大学生创业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自雇型创业、专业型创业以及产品创新型创业。③但我国的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行业大多分布在快餐连锁、产品推广、异地销售等消费服务业,且属于自雇型创业,虽然门槛较低,但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够,属于低水平的创业。
3我国创业教育的措施
3.1明确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定位
要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厘清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定位。第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该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高校创业教育的对象是开放性的,面向所有的学生,不仅包括经管类和理工科的学生,同时也包括文科学生,其宗旨是培养学生创业的综合能力。第二,大学生創业教育包括以下内容: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这四个方面是创业教育的框架,缺一不可。第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科优势。大学生创业需要依靠的是技术或者服务才能凸显其市场竞争力。因此创业教育中必须发挥学生的学科优势,而学科优势不仅仅指理工科学生的技术,同时也包括经管类学生的管理能力以及人文学科学生的文化传递功能。第四,多元化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特点。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是具有彰显学生个性的教育,因此因材施教在这里尤为重要。在创业教育的共同目标下,必须区分出创业教育的层次,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的特点,各有侧重。
3.2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在创业教育活动中,其社会环境、地区环境和学校环境都对它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政府要营造有利于创业的社会环境。政府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并且利用政府的影响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创业教育,为高校的创业教育做必要的补充和铺垫。其次,加强高等教育的社会化、市场化,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宽松的保障环境。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一个创业型的大学必然拥有一个多元化的资助基地。创业教育是社会化、市场化的产物,相比其他的教育需要比较大的财政资源。而根据《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行业研究报告》我国高等教育的资金来源以财政投入为主,教育经费存在较大资金缺口,社会投入渠道不畅。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特别需要能够自行处理资金,扩大财政基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市场化、社会化必不可少。第三,学校重视创业文化的培育,为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宣传,提高学生对创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多开展各种方式的创业教育实践,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3.3建立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主要手段,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需要通过课程来实现,需要努力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通过增加综合性课程、拓宽基础课程,开设创业类专业课、选修课,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建立创业实践基地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评价和考核方面,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体系,针对创业教育的特色,实行机动灵活的、非等级制的评估机制,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
3.4加强创业教育与高校科研的联系
1991年1月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大学生是科学的先锋,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科和知识优势,将创业教育教育定位于科技和专业上,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科技创业。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中小学的创业教育之间最明显的差别就是凸显科研的重要性。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创业活动应以科研工作为核心。“产、学、研”结合是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方式。“产、学、研”有机结合,激活了科研技术市场,充分发挥高校与企业的优势,实现了人才与资本的有机结合。
3.5加强师资培训
建议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若干高水平的学术创新团队是决定大学生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队伍建设是中国大学办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和高校已经开始着手师资培训,教育部组织的“高等院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高级培训班”、各院校组织的“创业者分会”等组织,已培养了不少合格的创业教师。除了理论学习之外,学校和政府还需要创业条件,为教师提供创业的时间、设施,帮助教育孵化成果。让教师深入高新技术企业,体验创业过程,潜心研究案例,提高创业教育能力。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造就一批“创业型学者”,使之成为创业教育的骨干力量。
3.6立足地区特色
一个地区的经济、教育、科技、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不同的区域经济在发展并形成自身特色时,需要高等教育与之相配合,为之服务,形成一个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系统。创业教育对将来区域内劳动力市场的聚集和发展活动的作用不可估量,特别是在劳动市场创新方面。现代大学的社会服务的职能大大影响着本地企业,大学与当地企业密切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创业与创新的机会。同样,地区环境气候也同样影响着高校的创业教育。地区的发展状况、政策、人文环境等,都直接影响着创业教育的成败。高校的创业教育只有立足与地区特点,发挥学校特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玉利、李正.创新时代的创业教育研究与时间[M].现代教育出版社.2006.11.
[2] 李时椿、常建坤、杨怡.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10.
[3] 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译.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
[4] 徐新华. 构建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国高教研究.2008.2.
[5] 黎江. 对高等教育领域创业教育模式的认识[J]. 高等农业教育 , 2004,(12).
[6] 钱辉, 林伟连, 许为民. 试论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高等农业教育 , 2002,(11).
[7] 侯锡林. 企业家精神: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07.2.
① 张玉利、李正.创新时代的创业教育研究与时间[M].现代教育出版社.2006.11
②魏和平 原春琳.中英高校校长热议:能否把创业当做一种人生态度. 中国青年报
[1]范龙、尹琦.大学生创业定位与创业教育.中国高教研究.2007.7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0000-01
自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正式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以来,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新趋势。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创业教育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并强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在人生路上的各种生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创业教育更加成为许多高校的研究重点。
1我国创业教育的特点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在政府主导下,由高校作为教育主体进行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处级阶段,但已形成了以富有中国特色的三种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教育模式;综合式的教育模式。①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总结了一系列经验。
1.1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为首要任务
创业意识是创业主体自觉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创业素质结构中的物质基础和先天条件。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最重要、最基础的就是让其具备创业意识。我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已经走向了多元化,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体制缺乏弹性、思想僵化、创新力弱的缺陷,这直接影響了受教育者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我国开展创业教育,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创业、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创业意识的培训比较容易融入高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去,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乃至校园文化的建设都可以成为培养途径,因此创业意识的培养成为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的首要选择。
1.2以素质教育为基础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遵循着从素质教育到创新教育再到创业教育的途径。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这也正是创业的基本要求,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教育同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创新教育和创造教育是一体化的。因此,创业教育是高层次、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
1.3结合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不少思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入有关创新、创业意识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有专门讲述创新的部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结合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和能力,为大学生创业奠定人格基础。另一方面,将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能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有积极作用。在课余实践,思政教师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发表了不少这方面的论文,“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开展创业教育”也已成为思政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热门选题。
1.4以第二课堂、隐形课堂为主要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没有设置创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各大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多数依靠第二课堂,侧重创业实务层面。首先,各种创业大赛层出不穷。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开端于创业设计大赛,各种数学建模竞赛、计算机知识技能大赛、创业设计竞赛等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创业实践方式,上至政府机关,下至学院、学生会都热衷于组织这种竞赛。通过这些大赛进行宣传、组织和培训,培养了部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部分高校还设立了“创新基金”,组建了学生创业中心等实践教育机构,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孵化”和引导。其次,各高校积极开展各种“创业文化节”,聘请创业成功者、国外创业教育专家、企业家为大学生做讲座,传授创业知识与经验。再次,创业社团、科技协会等以创业培训为目标的学生组织也活跃于各个高校之中。虽然这些活动在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过程中初见成效。
2我国创业教育的缺陷
根据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去年年底推出的《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研究》,在调查推行KAB创业项目的33所高校中,中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发展校际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整体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在创业教育的“组织支持”、“学科课程”、“课程教学”、“质量控制”及“延展活动”方面需要实质改善。②
2.1缺乏系统的管理
从历史上看,我国的教育一直定位于“就业教育”,与此相适应的是封闭型、“刚性”的教学模式。虽然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深入影响,教育体制逐步向多元化和弹性制转化。但我国大多数学校的创业教育从实施形式上看,仍与专业教育基本上是脱离的,缺乏有效的整合。创业教育还没有上升到理念化的层面,既没有被列入教学计划,也没有相对固定的总体规划和管理部门,没有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目前开展的创业教育多是各部门的零散教育活动和一些教师的个人探索。例如学生工作部门或就业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创业竞赛、各个学院开展的创业文化活动以及组织的各种创业讲座等等、而创业类的课程多由教师个人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而对于部分在校学生的创业活动,特别是一些小成本、探索性的创业活动,学校没有引起重视,缺乏引导。这样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使学生学到系统知识,是不能持久的。
2.2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思维。另外还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看,从业教师大多是从事理论研究的学术专家,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虽然现在许多学校积极组织聘请校外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来校开展讲座、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但这部分师资只是兼职教师,无法成为创业教育主体,这种形式的合作只能作为创业教育的补充。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业教育必然是空中楼阁。
2.3缺乏必要的社会积淀
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校行为,而是政府、学校、企业的共同行为。美国创业教育得成功的一个因素是得到了多方的支持。首先,美国有着良好的创业文化背景,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欧美各国的创业教育得到了政府以及众多企业的支持和帮助。而我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庸之道”,从而形成了我国以追求稳重的“就业”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这种社会传统文化惯性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负累,而长期以来,虽然我们的创业教育得到了政府的推动,仍然缺乏最直接的指导。另一方面,我国的教育是管理型、封闭型的,从小到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创新意识不足,缺乏冒险精神和职业精神,真正能走出校园投入创业实践的不多。
2.4创业活动科技含量不高,高水平创业项目缺乏。
我国大学生创业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自雇型创业、专业型创业以及产品创新型创业。③但我国的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行业大多分布在快餐连锁、产品推广、异地销售等消费服务业,且属于自雇型创业,虽然门槛较低,但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够,属于低水平的创业。
3我国创业教育的措施
3.1明确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定位
要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厘清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定位。第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该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高校创业教育的对象是开放性的,面向所有的学生,不仅包括经管类和理工科的学生,同时也包括文科学生,其宗旨是培养学生创业的综合能力。第二,大学生創业教育包括以下内容: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这四个方面是创业教育的框架,缺一不可。第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科优势。大学生创业需要依靠的是技术或者服务才能凸显其市场竞争力。因此创业教育中必须发挥学生的学科优势,而学科优势不仅仅指理工科学生的技术,同时也包括经管类学生的管理能力以及人文学科学生的文化传递功能。第四,多元化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特点。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是具有彰显学生个性的教育,因此因材施教在这里尤为重要。在创业教育的共同目标下,必须区分出创业教育的层次,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的特点,各有侧重。
3.2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在创业教育活动中,其社会环境、地区环境和学校环境都对它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政府要营造有利于创业的社会环境。政府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并且利用政府的影响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创业教育,为高校的创业教育做必要的补充和铺垫。其次,加强高等教育的社会化、市场化,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宽松的保障环境。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一个创业型的大学必然拥有一个多元化的资助基地。创业教育是社会化、市场化的产物,相比其他的教育需要比较大的财政资源。而根据《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行业研究报告》我国高等教育的资金来源以财政投入为主,教育经费存在较大资金缺口,社会投入渠道不畅。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特别需要能够自行处理资金,扩大财政基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市场化、社会化必不可少。第三,学校重视创业文化的培育,为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宣传,提高学生对创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多开展各种方式的创业教育实践,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3.3建立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主要手段,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需要通过课程来实现,需要努力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通过增加综合性课程、拓宽基础课程,开设创业类专业课、选修课,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建立创业实践基地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评价和考核方面,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体系,针对创业教育的特色,实行机动灵活的、非等级制的评估机制,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
3.4加强创业教育与高校科研的联系
1991年1月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大学生是科学的先锋,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科和知识优势,将创业教育教育定位于科技和专业上,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科技创业。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中小学的创业教育之间最明显的差别就是凸显科研的重要性。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创业活动应以科研工作为核心。“产、学、研”结合是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方式。“产、学、研”有机结合,激活了科研技术市场,充分发挥高校与企业的优势,实现了人才与资本的有机结合。
3.5加强师资培训
建议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若干高水平的学术创新团队是决定大学生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队伍建设是中国大学办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和高校已经开始着手师资培训,教育部组织的“高等院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高级培训班”、各院校组织的“创业者分会”等组织,已培养了不少合格的创业教师。除了理论学习之外,学校和政府还需要创业条件,为教师提供创业的时间、设施,帮助教育孵化成果。让教师深入高新技术企业,体验创业过程,潜心研究案例,提高创业教育能力。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造就一批“创业型学者”,使之成为创业教育的骨干力量。
3.6立足地区特色
一个地区的经济、教育、科技、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不同的区域经济在发展并形成自身特色时,需要高等教育与之相配合,为之服务,形成一个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系统。创业教育对将来区域内劳动力市场的聚集和发展活动的作用不可估量,特别是在劳动市场创新方面。现代大学的社会服务的职能大大影响着本地企业,大学与当地企业密切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创业与创新的机会。同样,地区环境气候也同样影响着高校的创业教育。地区的发展状况、政策、人文环境等,都直接影响着创业教育的成败。高校的创业教育只有立足与地区特点,发挥学校特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玉利、李正.创新时代的创业教育研究与时间[M].现代教育出版社.2006.11.
[2] 李时椿、常建坤、杨怡.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10.
[3] 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译.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
[4] 徐新华. 构建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国高教研究.2008.2.
[5] 黎江. 对高等教育领域创业教育模式的认识[J]. 高等农业教育 , 2004,(12).
[6] 钱辉, 林伟连, 许为民. 试论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高等农业教育 , 2002,(11).
[7] 侯锡林. 企业家精神: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07.2.
① 张玉利、李正.创新时代的创业教育研究与时间[M].现代教育出版社.2006.11
②魏和平 原春琳.中英高校校长热议:能否把创业当做一种人生态度. 中国青年报
[1]范龙、尹琦.大学生创业定位与创业教育.中国高教研究.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