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何做好科研监测研究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w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何做好科研监测规划,使规划更加有利于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更加有利于对保护区内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更加有利于当地社区经济发展,是林业工作者面临的课题。本文以辽宁楼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介绍了规划的目标任务,资源调查、科学研究等方法,供参考。
  关键词:辽宁楼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调查方法;科研监测;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759.9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233226
  辽宁楼子山自然保护区地处辽宁省西部,地理坐标为E1195450~120250″,N41020~411110″。保护区总面积11150hm2,是以保护暖温带北端典型的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我国北方地区林草交错带植被恢复的多样化乔灌木及原生侧柏林和原生油松等种质资源、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及重要栖息地和辽西大凌河上游水源涵养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何做好科研监测规划,使监测规划更加有利于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更加有利于对保护区内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更加有利于当地社区经济发展,更具系统性,意义深远。
  1 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目标是提高保护区的科研水平,改善现有状况,培养和引进专业的人才,建立合理的科研管理体制,把保护区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基地。进行详细的本底资源调查,在了解珍稀物种分布范围与数量的基础上,编制出相应的分布图,并建立自然资源档案;加强科研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野生动植物固定监测体系,建设高素质科研队伍;开展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的救护、繁育、保护研究及其利用工作,积极开展生物资源持续利用研究。开展系列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結构、功能、演替规律等的研究;开展植被恢复、大气、水质变化监测。
  2 如何做好科研监测
  2.1 资源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动物与植物区系、植被类型与动植物种类等,并通过对以上调查数据的分析整理,建立完善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对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应采用样线调查、野外巡护、访问调查等相结合的方式,查清保护区内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的分布范围、种群数量及栖息环境等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野生动物的栖息规律、种群消长规律进行长期调查研究。濒危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按不重复统计,保护区保存有国家Ⅱ级野生保护植物3种。为了对其分布范围、生境状况、植被类型动态变化进行科学了解,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法,按不同植被类型设置固定样地,对区内重点野生保护植物的种类、分布范围、数量及种群结构进行长期调查研究,绘制分布图,及时反映其种群变动情况,并据此进行保护现状的分析,达到有效保护。
  2.2 科学研究
  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网络结构的种类组成、数量、空间分布;能量物质流动的途径、转化效率和保持系统平衡的自动调节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为完善低效能的森林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人类活动、森林和地裂等非规律性扰动,对植被结构和动态变化的影响。对保护区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黄檗、紫椴、野大豆等的育种技术、扩繁技术及对环境的适应性进行研究,以扩大这些珍稀植物的种群数量。
  2.3 社区共管理论研究
  运用农村快速评估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等方法,研究周边社区对保护区的影响,寻找保护区和社区共同发展的平衡点,以解决利用和保护之间的矛盾,使保护区和周边社区形成永久的利益共同体。
  3 需要做好监测的主要项目
  3.1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
  设置固定样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空间分布、优势生物种群等的数量与动态变化进行监测。
  3.2 自然地理因子监测
  开展地质、水文、气象、土壤等生态因子监测,掌握动态变化规律,为分析生态环境的主导影响因子提供基础数据,为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3 保护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群动态监测
  长期调查和监测保护区范围内的动植物种群,了解动植物数量消长规律及生长规律,为保护和科研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为分析生态环境的主导影响因子提供基础数据,也为自然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3.4 分布区原生侧柏林、油松林和野大豆、紫椴群落动态监测
  保护区中侧柏群落、油松群落和野大豆、紫椴群落是保护区重点保护植物,长期、定点监测群落动态,对于了解全球变化中的气候变化研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规划采用标准样地法,开展长期、定株监测。
  3.5 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影响监测
  通过对生态旅游区环境、游路密度、游客行为的监测,以及生活接壤区的污染监测,可以正确评价旅游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者简介:许国伟(1982-),男,辽宁凌源人,本科,林业高级工程师,现从事林业技术与管理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加快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改善的步伐,对农村乡镇村容村貌的整治换新,让农业实现增产增值、农民增收以及农村整体快速发展,就要大力加强乡村旅游发展。万州区分水镇经济相对落后,由于其独特的地理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及青脆李、藤椒、宁兰花生等几大产业的迅速发展,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这些优势下,大力发展万州区分水镇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摘 要:本研究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河北北方学院涉农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分析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实施步骤、应用实例,从而使得学生通过案例生动形象的教学,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索精神和就业能力,使学生成为创新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课程  中图分类号:S-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430080  基金项目:实用
摘 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实况资料及NCER/NCAR 1x1°逐6h再分析资料对宁夏中卫2017年2月20日区域性大雪、局地暴雪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雪是在中高纬“两槽一脊”、“东高西低”的有利降水环流形势下产生的;在200hPa高空急流辐散场,700hPa低空急流发展强盛,暖湿气流沿低层冷垫爬升,切变线辐合上升强烈,850hPa东西两路冷空气配合华北高压底后部回流带
摘 要: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卫星、雷达等,对2016年发生在湖北东部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前期湖北回暖明显,聚集了不稳定能量,因此天气剧烈,伴有强雷电、雷暴大风,局部地区还出现了冰雹;东北路冷空气的扩散对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切变线东移南压较快,但高空槽移动较慢,后倾槽降水持续时间较长。  关键词:暴雨过程;切变线;后倾槽;急流  
摘要:  本文就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以2014年10月环保部公布的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为时间界限,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存在的346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查明了保护区范围内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的时空范围,分析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整改的建议。  关键词:  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对策建议;祁连山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农药使用现状,分析农药减量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工作措施。  关键词:农药减量;现状;推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S4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431008  阜宁县是农业生产大县,粮油蔬果生产种植门类齐全。近年来,受种植业结构调整及耕作方式和品种多样化等因素影响,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种类多,为害严重,在对其的防治上,农业部门坚持“预
摘 要:研究松花江佳木斯段冲积平原上水田和旱田不同断面土壤的pH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通过实地采集、土壤自然风干、化学试验方法进行有机质、氮、磷和速效磷含量以及pH的测定,对不同深度土壤各指标含量进行分析。土壤中各指标测定结果为全氮、有机质含量由表层至底层逐渐减少;全磷、速效磷含量由表层至底层先减少后增加;pH值接近中性,并由表层至底层pH值逐渐增大。佳木斯段松花江冲积平原上水田和旱
摘 要:本文利用万盛2009—2018年地闪定位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万盛地闪活动的逐年、逐月、逐日活动特性,结果表明:万盛年地闪特征以负地闪为主,地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负地闪与总地闪百分率呈正相关关系;地闪月活动规律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6、7、8月)是闪电多发月份,1、2、10、11、12月份为地闪低发月份;地闪日变化规律呈单峰型,属于白天主导,峰值时段集中在15∶00—19∶00,谷值
摘 要: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管理,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策略,进一步加快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本文就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做简单的讨论分析,希望能给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农业;大数据;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033128  引言  利用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研究,据此调整相关的农业生产运作,
摘 要: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也是重要的植物食用油来源之一。本文笔者在对花生育种取得突破的途径、花生育种方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花生的一种高效育种和种植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花生选种和育种效率,以期为相关花生育种科研人员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借鉴。  关键词:花生;育种方法;种植方法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