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敏瑛随笔小辑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shou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迹


  天氣预报说这一天是阴,有雨,出门的时候,我还特地拿了一把伞。没想到,穿过附近那条小街到我做事的地方,居然有太阳的光照在窗台上,一只喜鹊犹如神迹光临,让人惊喜。怕惊扰了它,我不敢贸然在座位上立起来,只是隔着玻璃,静静地望着。它个头挺大的,我由此猜它是一个父亲或者母亲。它只待了一小会儿,叫唤了两三声,就张开翅子飞起来,转瞬消失不见。我跑到窗前找了找,看到外面街道上那棵巨大的银杏树,高高的枝柯里,乱蓬蓬地搭着一个大鸟巢,这便是它的安身之处吧!树枝还未抽芽,鸟巢静静的,不能看见巢里有没有滚着几个蛋,也不知过些日子,巢里会不会探出几张嗷嗷待哺的雏鸟小嘴,春天已经来了,我期待能有这样的画面来减少我内心的孤单。
  有个非常注重养生的朋友曾经建议我经常笑一笑,说笑是最好的精神补品,人每笑一次,横膈膜大约蠕动十八次;人在大笑的时候,肺部能扩张,还能让人放松。他家住在繁华的商业区一间商品房的十一楼,没什么事的时候,他就一个人立在窗边,对着并不遥远的对面大笑一阵子,也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见。反正,十几年了,从来没有人因为这个事情来找过他。就算有人看见也没有关系,都是住在鸽子笼里的生物,要应付好这个世界已属不易,哪里还能有多余的精力管别人的事,管不相干的事?大多数的人,就算看到了觉得奇怪,也会选择不予理会。
  我虽然并无有力的反驳,但内心却有些不赞同他这样做,如果突然这样莫名其妙地大笑起来,会不会被偶然看见的人认为他的精神出了问题。我还是坚持认为,想笑的时候才笑,想哭的时候也不拿笑来掩饰。
  在人世间穿行,时常会在内心泛起忧伤的小波浪,那些小波浪粗看似乎起因不明,然而,细究起来,无非是工作、生活,或者内心小小的不为人知的梦想遇见一些难以克服的波折。我看周围的人,少有活得无忧无虑的。我能做的,只是尽量保持内心的平静,不为外因所扰。

雨季


  每一年的雨季,对于人的精神是一个很大的折磨。一直期待柔软明亮的日光,来的却一直是雨,没有尽头似的,让人源源不断地从心里冒出无聊、郁闷、失落、怅惘、沮丧、悲凉——我知道,这些都是雨天的衍生品,出行的不便及低气压带来的压抑心绪,让人难以释怀。
  戊戌年的雨季似乎特别漫长,雨水特别的多,细算一下,自入梅那一日开始,到夏至,一共十三天,居然有十个是泡在雨里的,看天气预报,几乎天天都是“小云朵掉眼泪”,洗干净的衣裳,没有日头,晒馊了,只好从衣架上剥下来重洗,洗了再晾。
  老旧的木门,终日被潮湿的雨雾包围,连开和关都变得困难,在锁孔里费力地转动钥匙,解开了锁的密码,还得生气一样地踹上一脚,才能把门打开。打开的时候,门会和地砖摩擦发出怪异的声响,似乎是得了抑郁症。这样的情形,每年都会上演两三次,有时是在春天,有时是在秋天。我们从没有动手修理过,只要晴上两三日,门就会恢复正常。它已经为我们挡了二十余年的风雨,有点小脾气,也是难免的。
  下着雨的日子,我独自在屋里,悄无声息地做事,也看书,一本接着一本,一天到晚沉浸在别人的故事里,喜怒哀乐,颠沛流离,好像我总是在时空穿越,也总是在别人的叙述里体会不同的况味——人生是不容易的,很多人这样总结自己。究竟有多不容易?现实往往是:在一些人经历荆天棘地、祸不单行、家破人亡、艰难险阻的时刻,另一些人却能过得有声有色、功成名就、锦衣玉食、春风得意,且轻而易举。看惯了世事的人,早就明白了——人生来不平等。对于此,佛法给出的解释是:一切皆有因果。今生的命运之果,有可能来自看不见的前一世的因。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末,弘一法师在福建安海金墩宗祠给信众讲解的时候也曾给出答案,他说,人有三世业报,现报、生报、后报。他还劝诫世人:万勿因行善而反遇逆境,遂妄谓行善无有果报。
  法师的劝诫,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印记心底。我常常祈祷:世间诚实守信忠诚善良之人,即使这一刻前行路上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泥泞坎坷,下一刻就能柳暗花明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离苦得乐。

伙伴


  那一年夏天的午后,我和许多孩子一起,在离家不远的大河里玩水。水很清,也很浅,一个叫何进的小伙伴站在矮堤上,张开两臂,姿势优美地跃入水中,清凉的水花热情地拥抱着他。许多孩子纷纷跟在他身后效仿,大家兴高采烈的,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没有再上来。
  他被人捞起来后,浑身湿淋淋的,还是那张稚气可爱的脸,但是已经没有心跳,不会呼吸,不能说话了。他静静地躺在那儿,像是顾自在做着一个长长的梦。
  那个下午,他母亲一直抱着他坐在矮堤上哭,哭到晕过去。
  直到如今,每当想起这件事,我仍能感觉到那种无法形容的伤痛。他没有父亲,一直跟着母亲生活。他母亲是一个和善的人,我去他家和他一起游戏的时候,他母亲常常拿出点心招待我,还笑眯眯地看着我们玩。
  他死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村里的孩子都不敢靠近他家,因为老人们都说,人死后,灵魂会回到生前生活过的地方走一圈,他们怕遇到他的鬼魂。我也是害怕鬼魂的,但是他是我最要好的玩伴,所以很希望能再见他一面。我常常在暮色降临之后,偷偷溜出去,站到他家门口。夜很黑,总会听到他母亲的哭声,却始终没见着他。我偶尔会想,也许他已经回来过了吧,只是我不知道而已。因为有时候他母亲的哭声听上去很不一样,很像是他的哭声,也许哭的真是他——他也想见我,但又怕吓着我,所以只好憋着哭。
  他的坟就在学校后山上,说不清具体的方位,但我们每年春天去采映山红的时候常常会碰到。有一次,一个男生在一个土丘上采了一丛开得特别艳的花,一抬头,猛然发觉,原来那花就是从他的坟上抽出来的。男生吓得怪叫一声,扔了花就跑。我们不明就里,以为碰到蛇了,也跟在他身后跌跌撞撞一口气跑回教室,他在座位上坐定,才喘着告诉我们真相,吓得胆小的同学坐在那里半天也不敢吱声。
  我后来想,这样突然出现,多么像平日里的他。他还活着的时候,也常常爱跟我们玩这样的游戏,突然间跳出来,然后看着我们惊慌失措的样子顽皮地笑。   他没有和我们一样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长高,长大成人,可以回望自己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四十年前的样子。我将四十年前的照片拿出来看看,总是觉得心绪难宁,那简直就是另一个跟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呀。而岁月就是这样一种无情的东西,它会不动声色地改变一个人,从精神到肉体,谁也无法抗拒。可是,这许多的感觉,他都不能和我一一分享了,这实在是件令人遗憾至深的事。

冥想


  七月和八月,最难挨的时候,几乎每天一睁眼就是红猛日头。坐在屋里,电扇吹起来的都是热风,脸上、脖子上,汗水小虫子一样争着往下爬。这时节,鸟声是听不到了,传到耳朵里来的只有蝉声,一阵一阵,从晨到午再到暗夜——它们对生命的歌唱是如此热烈,让人自愧不如……许多时候,我总是默默忍耐生活的重负。
  我把东边的窗户关起来,拉上厚厚的窗帘,不让灼热的日光带着蒸腾的热气进来。
  四楼上面就是阳台,我们在阳台上蓄起了水,并用旧衣服把出水口堵住,希望水汽蒸发的时候可以把一部分热量带走。
  我安慰自己,热就热吧,反正也不会热死,大不了多洗几次澡,多换几条裙子。况且,这夏天的热也不是白白受的,还有许多好吃的水果可以享用。有一次,我从门口的水果店里买了几只水蜜桃回来,每一只桃子都好看,好像上着贵妃妆,咬一口,真是甜。开店的,是一对夫妻,我问桃子是哪里产的,男的说是山东,女的却说是宁波,后来两个人又改口了,说是本地的,好像深怕我知道了会撬了他们的生意。
  生气归生气,经过的时候,还是常常会被他们店里的水果甜香诱惑,青皮的葡萄、紫皮的山竹、绿瓤的白兰瓜、红瓤的大西瓜……我钱包里的钞票就这么一张一张飞出去了。
  实在受不住热的时候,我就坐在那里冥想,想象天空里会慢慢飘来许多雨云,那些云一朵叠着一朵,层层铺开,替我遮住日头。据说有学者专门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意念的作用会很强大,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在我的脑子里,那些云朵越来越沉,飞得愈来愈慢。我希望,在夏季最热的几个日子里,清凉的雨滴能纷纷扬扬,天女散花一样,没有止息地从天空里落下来。

夜晚


  关上灯,瞬时陷入黑暗。
  看不见自己,却能感觉到自己。我静静地坐着,等待眼睛适应这黑暗。窗外有风游丝一般进来,吹到脸上,凉凉的。不由得想起昨夜这个时候,也是这样凉的风,外面却是明亮的,窗子框住一个圆盘大的金黄月亮,在夜空里散发着清辉——我熟悉这样的月光,许多个夜晚,我就是在这样的月光里入睡的。
  有个热爱天文的朋友告诉我,月亮正在一点一点远离地球,平均每年三厘米,总有一天,站在地球上,会再也看不到这样明澈的月光。
  我不太愿意相信这样的话,就算是科学家说的。几十万年几百万年几亿年后的事情,谁知道会是怎样呢?2012年的时候,不是曾经有人言之凿凿地说地球会毁灭吗?有太多的人为此忧心忡忡夜不能寐,甚至有人变卖家产周游世界,说是要在地球毁灭前见识一下各种不同的风景。
  床边的一张大凳子上,堆了好几叠书,有些还没有看过,有些已经看过一遍,还想再看,皆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每晚睡前读一些字,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夜晚的灯光是如此的明亮,书本是那样的干净,睡前安静的时光叫人迷恋。
  我沉浸在文字里,不知不觉的,瞌睡虫悄无声息地潜来了,会直接把我带入梦中去。好多次半夜里醒来,我发现自己仍坐在那里,灯依旧亮着,膝上的枕头歪斜了,枕上的书及笔记本摊着,挤在一起,笔记本上的字,是迷糊的睡意里写的,像蟹爬,像蝌蚪文,也有像波浪线的,最后延续出去再往下斜,简直像不规则的心電图……有时候,水笔滚在毯子上、睡裙上,染了黑黑的一个圆圈,看了叫人心惊。
  许多个深夜,不愿意就这样睡下,因为心里知道,只要一合上眼睛,这一天就算是过去了,再也不会回来。时光如此匆遽,让人心慌意乱,所以,总是醒着,和平庸的自己对抗,和嗜睡的自己对抗,在贫瘠的语言堆里左冲右突,寻找突围的小径。等我从书页间抬起头,周围早已漆黑一片——这里是很老的老城区,没有安装路灯,没有人家窗户里还透出灯光,没有星,也没有月,整个世界仿佛都已在黑暗里沉睡。只有从我的窗户里透出的这一点清白的灯光,让我所在的小房间,像是茫茫宇宙间一颗孤独的星球。
  责任编辑:青鸟
其他文献
远处,白云低垂,半遮住了灰白的风化山石、寸草不生的山巅。而近处,与它相邻的山包,只仅仅一条山沟之隔,便土地肥沃。青青的牧草,厚如地毯,紧紧裹着山梁。草地上,黑色的牛,白色的羊,或单影独只,或三两成群,悠闲自在地低头啃着嫩草。葛日吉,你家那个白色的毡房中间冲出的那个立柱顶端,一面和天空一样深蓝的旗帜,正随风飘扬着。远处深灰的山峰,近处青青的草地,蓝天,白云,构成了孩子你生活所在的色彩世界;而你家固定
期刊
甘露岭,是连接北固山前、中、后峰的一条山脊,我们沿着这条龙埂一直走到北固山山顶。北固山虽然不高,但因其三面为崖,地势险峻,故而视野开阔,是观景的绝佳处。山脚下的金山湖湖面很大,有一两只船在慢悠悠地移动,湖上有雾,平添了烟雨朦胧之美,让人自然想象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的诗句。再往前看,阔大的水面有一处豁口,向北延伸,形成了一条狭长的水路,在它的尽头隐约能看见一个长方形的像大门一样的建筑,那就
期刊
针对在中国大陆公开出版的文学原创图书,2018年底,《青春》杂志社在全国大学生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春好书榜”评选活动,参与评选的书籍要求为现当代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不限。书单评选历时一个多月,来自全国14个省份,40家高校文学社团参与了活动,共605部图书得到推荐,经过去重复和排名,最终有了这份书单。  从入选的40部书单看,“青春”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经典作品的入选和作家排名先后的变
期刊
1  当我第一次敲门走进他家,我一定不会想到我会跟为我开门的这个人发生故事,尽管,从那一天起他是我的课外补习老师,那时我十七岁,花一样的年纪,我不记得在我第几次进入那扇门后,这位大我整整十岁,我的母亲为我报名的补习班老师并没有使我糟糕的化学成绩有所提高,他倒是用他的嘴唇为我开启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化学反应,一种从未有过的身心体验引起的剧烈心跳及呼吸短促令我在那一刻不自觉地闭上了眼,那感觉就像是被一股奔
期刊
一人食  千屈菜  自从在某直播平台上开通了一个每天直播自己吃饭的账号后,平之还从来没有在户外直播过吃饭。他通常是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摆上一份外卖,独自一人,也不说话,默默地把饭吃了。这种情况下,关注他的人自然非常少,但显然,平之开直播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当网红,他不需要流量,他只是太孤独了。  在平之的记忆中,独自一人吃饭的场景深深烙印在他的心里,仿佛从宇宙洪荒开始,他便是独自一人吃饭似的。就连母亲去
期刊
近来我发现自己忘掉了一个很久以前的问题,为何人从不谈起亲人的去世?不过那不重要了,我已经忘掉了太多问题,过多的沉思总是伴随着遗忘。我应该是得到过答案的。 1  我不想去事务所了,私家侦探向来无案可办,这一周连续有两个男性委托人要找我和耀辉调查同一个女人,两个人都说她是自己的老婆。  第一个男人的故事是这样的:他是一家孤儿院的院长,身高超过一米八五。他说他的女人是殡仪馆的化妆师,最近去接她下班时,同
期刊
过年期间,我一直在喝酒。亲戚,朋友,过路客,以前的同事,初次见面的人,各种酒局,从腊月喝到正月。然后我想,再这样喝下去是不是有点问题?想着想着,我就感到了身体不舒服。肺,或者肺后面的心脏,隐隐有刺痛感。我爬起来洗了个澡,那种刺痛仍然清晰可见。这到底是不是疾病?到底是什么疾病?与长时间的喝酒有关系?我会不会就此病情日益沉重然后来日无多?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几乎要击溃了我。虽然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会死
期刊
冰河入梦  十七岁的郭宝在冬日的黑夜里奔走,忽地脚下一滑,摔倒了。他爬起来,再次滑倒。他用手摸了摸,地面比镜子平,比镜子还光滑。他知道,他跑进了冰河。白天时,他远远地见过,像一面长条形的镜子镶在金黄色的草原上,他惊出一身汗。不知不觉,竟然离开掩体这么远。他听见了冰裂的声响,像夏日干旱天遥远的雷声。他停下来,不敢站立,怕掉进冰窟窿里。他就那么匍匐前行。也不知行了多少步,冰裂声越来越响,反衬着四野的静
期刊
黑夜里再多火山爆发,世界也不过如此  ——读严歌苓《密语者》有感  她在十岁的时候就相信,她会比山村里任何一个女人都走得远——比那些去上海、南京的棉纺厂做了女工的女人走得远;比上世纪五十年代跟着土改队走了的女人走得也远;比上世纪六十年代考上同济大学的女人走得还要远。  她成功了,从闭塞落后的小山村里一步步走出来,到达南京、北京、美国。这一路,她跟随内心渴求,沉溺于激情,伴随着身败名裂,亲手打破自己
期刊
不买刁账的人  “不买刁账”是个很有意思的民间词汇。  商业社会的运行像福贵破产前的一桌牌局。圈套是别人设的,账是你欠下的,买起来吃力,赖掉,更吃力。混迹社会,规矩面子两个大,大部分人还是选择硬着头皮买账。不过也另有一类神奇选手,偏偏不肯买这刁账。比如坚持不付手机套餐的,自制环保面霜的,拒绝使用信用卡和网上贷款的,死咬牙不拆迁的,更甚者像松本哉这样,面对种种压迫(对另一些人则是诱惑)捂住耳朵,不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