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 话党章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so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章程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吗?你知道中国共产党章程又是怎样制定、经过哪些修改和演进吗?本文将为你了解党章的历史发展,提供轮廓式的介绍。
  国际共运史上的第一个党章
  当人们揭开公元1847年日历第一页的时候,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正在为建立革命工人政党全力以赴地紧张工作着。
  当时,一个流亡在巴黎的德国工人革命秘密团体,叫“正义者同盟”的组织,接受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抛弃了“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来表明自己的性质和目标。
  这一年的6月和12月,同盟在伦敦先后举行了两次代表大会,完成了由“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工作,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革命工人政党的正式诞生。从此,共产主义运动的胜利进军开始了,适应这种运动的组织章程——《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也应运而生了,距离现在整整170年。
  这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第一个党章,最初作为草案由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然后交同盟各支部盟员(当时约500人)讨论”,经过修改,最后在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批准公布。它的全文不长,分为10章、50条,约2500字,通篇都倾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心血,闪烁着无产阶级建党理论的光辉。第一条明确地写道,“同盟的目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这完全体现了科学共产主义基本思想和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历史使命。第二条规定了较严格的盟员条件,除了强调每个盟员必须“承认共产主义”并“服从同盟的一切决议”外,还特别指出盟员有义务使自己的政治活动、生活方式以及作风,都表现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可以说,世界上第一个党章就从政治上、思想上、道德上对党员提出了高标准。在章程的其他条文中,还确定了同盟应是一个民主的、组织严密的战斗集体。它的领导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撤换;同盟的组织机构是支部、区部、总区部和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作为同盟的最高机关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所有盟员都应编入一个支部。有不遵守盟员条件或有反盟罪行的,将要受到暂令离盟或开除出盟等的处理。这些规定实际上都表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特有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纪律原则。
  恩格斯曾经说:马克思和我从1847年以来,就坚持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他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同盟章程正是集中体现了他们的这种主张。
  列宁:“章程是组织性的正式表现”
  “进一步,退两步……在个人的生活中,在民族的历史上以及政党的发展中都有这种现象。”这是列宁总结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经验时所说的一段话。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8年后改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经历了一次组织问题上的激烈斗争。由此,使各国共产党人对党章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次斗争是从党代会上讨论党章第一条即党员资格和条件时爆发出来的。一方是马尔托夫为代表的一些人,另一方是以列宁为首的一批坚定革命分子。中心问题是,什么人可以当党员?党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还是一种不定型的东西?
  马尔托夫提出的条文说:“凡是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并且在党的一个组织领导下亲自协助党的,都可以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员。”
  列宁提出的条文是:“凡是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并且参加党的一个组织,都可以成为党员。”
  两相对比,就可以看出分歧点在于是不是“参加党的一个组织”,也就是说党员是不是作为组织中一员进行活动。这当然不是个小问题。列宁认为,党是一个有组织的部队,党的每一个成员必须在党的一个组织中工作,并服从统一的纪律。如果按照马尔托夫的主张,党员不加入党的任何一个组织,那还谈得上什么对党员的领导与监督呢?这样,党就成为“不定型”的东西,各色各样的人都可以成为“党员”,但不必参加党的一定组织活动、接受党分配的工作,党的战斗力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问题还不只是一个党员资格、党员与党的关系,同时也牵涉到对党章的态度问题。党章是什么?列宁指出:“党章是组织性的正式表现。”党内关系一定要以正式制定的章程作为基础,并严格地遵守这个章程,才能使党成为有组织的整体。可是,马尔托夫害怕党章,认为党章“太狭隘、太累赘、太约束‘自由’了”。这实际上是无政府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自由散漫心理的反映。
  列宁对马尔托夫的斗争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1905年以列宁提出的条文写进党章才告结束。但它的深刻意义却远远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影响到后来许多国家的党的建设。毛泽东说:“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到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章时,还从列宁的这次斗争经验中得到丰富教益。
  李大钊等痛击无政府主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震撼了全世界,也深刻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国的一批先进分子终于从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自己民族解放的前途。“翘首以迎曙光,倾耳以迎消息。”他们决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走俄国人的道路,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然而此时,各种社会思潮在激烈碰撞之中,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走十月革命道路的思潮正在泛滥,尤其是无政府主义思潮,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这个思潮代表人物打着社会主义旗号,以“最彻底的革命者”自居,反对无产阶级专政,鼓吹“废除一切政治”,“废除一切强权”;提出所谓“绝对自由”,反对任何性质的组织和纪律,反对少数服从多数;认为“一有规则,就没有自由”,集中领导是对个人的“束缚”,主张实行“人人同意,个个赞成”,“赞成的就可执行,反对的就可退出”的办法。
  当时,有(黄)凌霜、(区)声白为首的一批人,鼓吹不要国家,不要家庭,所以连他们自己的名字也是不冠姓的。最典型的是他们出席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会议时,坚持不要任何组织;开会不设会议主席,发言不作记录;各项职务也不用什么确定的名义;小组决定工作,各人自由分担。这些主张,在我们今天看来简直是又可笑、又可气,可是当时他们还确乎振振有词,并且也有人表示赞赏。这说明无政府主义思潮在当时中国社会中有一定基础和影响。   可见,要建立一个有严格组织纪律、战斗力很强的共产党,就要排除无政府主义的干扰破坏,不但要从政治上批判他们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而且要从组织上批判他们鼓吹所谓“绝对自由”的谬论。陈独秀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指出“绝对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组织和纪律、集中和统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如果主张事无大小都要人人同意,那不能同意的少数人除了争吵就是退出,“—日之内,便不知多少人退出,多少人加入”,这样纷乱起来还能够办什么事情?!李大钊针对无政府主义者的“无命令、无权利、无顺从、无制裁”的谬论,强调个人与社会、自由与秩序,原是不可分的。他还根据俄共经验,提出要建立“强固精密”的团体,号召C派(指共产主义者)朋友,急急组织一个Party(政党)。
  正是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奋力痛击了无政府主义的奇谈怪论,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清了道路,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提上了行动的日程。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1921年7月,包括毛泽东、董必武等在内的,来自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13名代表,聚集于上海举行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建立中国共产党问题,制订有关党的性质、纲领、组织方式以及实际工作的正式文件。
  会前,各地同志都学习了马、列有关理论著作及各国革命及建党的经验,进行过许多的酝酿讨论。例如,毛泽东就同当时在法国的蔡和森通信讨论这个问题。蔡和森认为,党应当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动者、领袖者、先锋队、作战部”,有了党,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必须“成立一主义明确方法得当和俄一致的党”。毛泽东表示:“于和森的主张”“深切的赞同”。李大钊领导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拟出一个临时纲领,主张写明党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目标。陈独秀曾经提出过一个党章草案,并在会前给代表的信中,对建党问题表示了四点意见:“一是培植党员;二是民主主义的指导;三是纪律;四是慎重进行发动群众。”
  会议经过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的历史性文件。这个文件有15条,包括了政治纲领和组织章程两方面内容。 《党纲》确定了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它的基本任务是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党纲》对于组织原则、组织机构以及发展党员等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第三条规定“我党采取苏维埃形式”(按:指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制),用组织党的委员会的形式确立集体领导制度,决定重大问题要由委员会集体讨论。第七、第九、第十三条分别规定“有五名党员的地方建立地方委员会”,“已成立五个以上地方执行委员会时……成立中央执行委员会”,强调从某层支部直至中央,逐级建立严密的组织,实行坚强的领导。关于党员问题,在第四、第五、第八条中明确提出:党员入党后,必须在当地过组织生活,并担负实际工作。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时,必须持有总书记的正式介绍,方可在新的地区参加组织生活。
  以上说明,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也包含了党的组织章程部分内容,表明我们党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正确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基础上的。
  中国共产党正式章程的诞生
  党的一大由于当时认识和经验的限制,只是通过了一个题为《中国共产党纲领》的基本文件,没有形成正式党章,大会郑重决定会后由中央局起草党章提交党的二大通过。
  自一大后,经过全党同志一年奋发努力,党的队伍已经由50余人发展到195人;党的地方组织,除原有的上海、北京、长沙、广州、武汉、济南等支部(小组)外,又在郑州、成都等地以及留俄、留德学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党的宣传工作和群众工作,特别是工人工作有了一定发展,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由于党的队伍不断壮大和各项实际工作的广泛开展,迫切需要党制定出符合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的革命纲领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导;同时还迫切需要规定正式的党章,以建立党内的正确关系及正常生活,保证党的政治任务和组织任务的完成。1922年7月,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这个历史性的使命。它在明确规定了党的最高和最低纲领后,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正式章程,并作出《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从而标志着我们党的创立工作圆满完成。
  正式党章及党章决议案的通过,是党的创立时期的一件大事。这两个文件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经验,正确规定了党的性质、任务及有关自身建设的重要原则。决议案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急先锋”,而“不是知识者所组织的马克思学会”,也不是“少数共产主义者离开群众之空想的革命团体”;“各个党员不应该只是在言论上表示是共产主义者,重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是共产主义者”,“各个党员牺牲个人的感情意见及利益关系以拥护党的一致”。
  党章共分6章29条,对于党内各方面的关系及事务作了较全面的规定。第一章:“党员”,规定“凡承认本党宣言及章程并愿忠实为本党服务者”,经过一定手续才能成为党员。第二章:“组织”,规定党员必须参加党的基本单位即党小组活动,地方设立支部,上面为区及中央。第三章:“会议”,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为全党的最高机关,“党员皆须绝对服从”;“党内会议取决多数”“少数绝对服从多数”。特别还对党员处分作了明确规定,凡犯有下列错误之一者,开除党籍;1.言论行动违背党的宣言、章程及决议:2.无故连续二次不到会;3.欠缴党费三个月;4.无故连续四个星期不为本党服务;5.留党察看期满而不改悟;6.泄漏本党秘密。这说明对党员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此外,第五章:“经费”,规定了党费缴纳标准;第六章:“附则”,规定党章自公布日起生效。
  二大党章包含有比较具体和完善的内容,成为我党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基本法规,对于当时指导党员言行、健全党内生活、发挥党的战斗力,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革命高潮的三次党章修改
  1923年6月,党的三大正式确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从而出现了革命迅速发展的新局面。
  1924年到1927年,由于党的方针政策正确,我们党的生活充满革命朝气,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到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三大时党的队伍是420人,到五大时达到57900多人,增加百倍以上,成为党的历史上最好和最活跃的时期之一。当然,另一方面,由于党还处在幼年时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弱点,例如,部分党员对党的认识较差,不知道把革命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不懂得遵守党纲党章、服从纪律,忽视党的组织生活,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不经过组织批准,个别党组织不够健全甚至比较涣散,上层机构也显得不够有力。这些问题的存在显然对党的发展不利,甚至会带来危险。
  为了克服党内存在的这些问题,提高党的战斗力,推动革命运动的发展,从三大到五大的四年时间里,我们党先后三次修改了党章,即:三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四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五届中央政治局会议议决《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比起二大党章来说,修改后的党章不论在基本原则和具体条文上都有很大进步,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写明党员必须参加党的一定组织中工作,由一个地区转到另一个地区要经过党组织介绍。
  (二)写明党的指导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各级领导机关经过选举产生,并报上一级机关批准,特殊情形由上级指定。
  (三)规定党的组织系统为五级:即全国——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省——省代表大会——省委员会;市或县——市或县代表大会——市或县委员会;区——区代表大会——区委员会;生产单位——支部党员全体大会——支部干事会。
  (四)确定中央领导机构为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常务委员会,实行总书记制。中央委员会选举正式中央委员一人为总书记及中央正式委员若干人组成中央政治局,指导全国一切政治工作;中央政治局互推若干人组成中央常务委员会处理党的日常事务。
  (五)成立中央及省监察委员会。
  (六)要求各级党的领导机构内分设组织部、宣传部、妇女部等工作部门。
  (七)明确以支部为党的基本组织。支部是党和群众直接发生关系的组织。各工厂、铁路、矿山、农村、兵营、学校、街道等,有党员三人以上者成立支部。
  (八)宣布严格党的纪律。对党员及党组织的处罚分为几种:对党员个人加以警告、党内公开警告、取消工作、留党察看、开除党籍;对整个组织加以警告、改组或举行重新登记。
  (九)在非党群众会议及政府、工会、农协会等机关中组织党团。
  (十)党组织应派人担任青年团的工作或出席团的会议。
  党的三大到五大期间对党章的修改,为以后的党章更加完善和更有效力奠定了基础。其中有些规定长期沿用下来,直到现在还是正确的和可行的。?茭
  责任编辑 / 冷 波
其他文献
周恩来主持制定“一五”计划的探索  1951年2月14日至16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自1953年起,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要求立即着手进行编制五年计划的各项准备工作。会议强调:“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时间,从现在起,还有22个月,必须从各方面加紧进行工作。”1952年初,中央决定成立由周恩来、陈云、薄一波、李富春、聂荣臻、宋邵文组成6人领导小组,组织领导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
期刊
爬到树上躲敌人  砰、砰、砰!几声枪响划破了黄昏潮湿的空气。女人们四处张望,辨别声音来自何方。直到此时,她们才发现周围已经没有其他的担架或是红军队伍,大部队已经走得很远了,枪声似乎来自山的另一面。硬拼是不可能的,因为她们手里都没有枪。抬着担架跑?也不行,嘈杂声一出,很容易被敌人发现。怎么办?只有躲起来,趁着天色已晚,也许还能逃过敌人的眼睛。此时的雨已经停了,山林里迷漫起一层薄薄的水雾。女人们商妥后
期刊
[摘 要] 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在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随着时代焦点和时代需要的不断转化而不断变革自己的理论主题,包括理论上对精华的继承、观点的创新和错误思潮的反驳;另一方面随着理论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断胜利,其基本原则日益与地域、国家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包括在欧美的传播、在苏俄的实践以及在中国的发展,这些都有力地鉴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所在。  [关
期刊
(1915—1981),又名彩霞,江西赣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粤赣省委妇女部部长。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河南省军区子弟学校副校长。1955年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康克清和李坚真对她的儿子说:“你的母亲可是一位英雄啊!”对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担架的分量  长征途中,刘彩香任红一方面军干部休养连政治战士,随担架队行军,照顾伤病员。刘彩
期刊
同志们: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撰写的《中国共产党江西历史》(第二卷)正式出版了。这是我省党史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是党的建设事业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借这个机会,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中国共产党江西历史》(第二卷)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这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劳汗水的所有人员表示诚挚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江西党史工作的中央党史研究室等中央国家机关、兄弟省区市和社
期刊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以青原区东固镇为中心,北至吉水县水南、白沙,西至青原区富田、泰和县中洞,南至兴国县崇贤、枫边,东至永丰县潭头、沙溪等地,形成当时五县(区)交界的工农武装割据。全盛时期面积达2200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从1927年9月到1935年3月,东固革命根据地前后历时7年多,是存在时间较长、经济社会形态相对完整、斗争形式非常
期刊
1959年2月底至3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郑州会议强调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明确提出要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然而,这年7、8月间的庐山会议之后,随着“反右倾”运动的展开,不但使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以来纠“左”的努力付诸东流,而且“大跃进”狂潮再起,在人民公社的所有制问题上,一些地方重新推行由基本队有制向基本社有制的过渡,使一度有所收敛的“共产风”在农村再次肆虐。  
期刊
《苏区工人》是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机关报。1932年5月创刊于福建长汀,后迁到江西瑞金。初时为半月刊,8开4版石印,后不定期出版,1933年1月上旬曾一度停刊,共印发15期,1933年6月后改为全总中央执行局机关刊物,继续出版《苏区工人》,并重编期号,改为周刊铅印,16开本,刊头变化无常,每期出4至8版不等,后每期间隔时间不定,从1933年6月至1934年3月上旬,该报共出版26期,前后共
期刊
(1910—1971),曾用名阚思颖、阚士英,四川南溪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妇委副书记、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等职。  拿笔杆子的女人  1934年10月,甘棠调到中央工作团,在董必武、徐特立领导下的红军总卫生部、总供给部工作。随中央红军长征后,她调任军委第二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在长征途中,她抓住好人好事,把它编成快板、唱词、故事等文
期刊
刘群先在延安  (1907—1942),江苏无锡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5月与秦邦宪(博古)结婚。1934年参加长征,历任红一方面军妇女队队长、干部休养连工作组组长。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称她为“中国杰出的女工领袖”。后因病赴莫斯科治疗,1942年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不幸牺牲。  遵义城里的工运领袖  1935年1月9日,红军进入遵义城后,总政治部召开动员大会,号召广大群众行动起来。会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