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结肛吻合术治疗直肠癌吻合口漏远期并发症的临床应用

来源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重建结肛吻合术治疗直肠癌吻合口漏远期并发症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接受重建结肛吻合术的7例直肠癌吻合口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中位年龄52(40~72)岁;吻合口距肛缘平均距离4.5(3.0~5.0)cm,所有患者均保留或追加回肠造口。观察手术及术后情况,随访患者生存、肠道连续性恢复情况及肛门功能。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横结肠肛管吻合5例,降结肠肛管吻合2例。中位手术时间280(260~310)min,术中出血
其他文献
心房颤动的特点是由于生理止血机制的破坏导致病理性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这可以通过参考Virchow的血液成分异常、血管壁异常和血流异常三联征来更好地理解。这篇综述概述了房颤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
目的 探索ⅡB期胰腺癌的免疫微环境特征,为胰腺癌的免疫治疗和预后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T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阳性与P53基因及MCC基因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于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89例,将其中26例KRAS突变阳性患者纳入突变组,63例KRAS突变阴性且无其他突变患者纳入未突变组。采用荧光定量PCR Taqman—ARMS探针法测定KRAS基因突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P53基因、MCC基因表达进行检测,比较组间的差异性与相关性。结果通过对89例结直肠癌患者KRAS突变阳性率的分析,结果显示26(29.21%)KRAS突变阳
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黏膜突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为我国常见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直肠息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高度相关,结直肠癌在肿瘤发病率中排名较高。深入探讨影响结直肠息肉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对降低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及恶变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本文拟从人群特征、生活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和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对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发展展开综述。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23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GEPIA2在线数据库(http://gepia2.cancer-pku.cn)分析LINC0023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量,荧光定量PCR验证LINC00239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结直肠癌生物样本库中的表达水平。小干扰RNA敲低结直肠癌细胞内LINC00239表达,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和Transwell检测LINC00239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转移能力的影响及潜在的调控机制。结果公共数据库资料和本中心结直肠癌生物样
肠道微生物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肠道微生物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也逐渐被大家认识。肠道菌群对免疫治疗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有重要影响,但肠道菌群数目庞大,在目前观察到的有益细菌中,双歧杆菌与人类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并调节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过程。随着对肿瘤免疫治疗的深入研究,双歧杆菌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也被逐渐发现。这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的研究粪便脱落细胞Gankyrin蛋白检测对结直肠癌(CRC)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00例CRC患者为随访组,其肿瘤组织(T)、粪便脱落细胞(S1)及癌旁>10 cm处黏膜组织(N1),并取50例肠镜检查为阴性结果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取粪便脱落细胞(S2)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N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ankyrin蛋白在T及N1中的表达情况;分析Gankyrin蛋白表达与CRC肿瘤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与CRC预后的关系;蛋白质印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进行临床风险预测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1年3月31日期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99例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98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余101例单纯NVAF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液生化指标,计算CHA2DS2-VASc评分。对两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其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进行评估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中腹腔脱落细胞学阳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广东省中医院住院且病理明确为胃癌腹膜转移的患者60例,通过腹腔镜探查收集冲洗液并行腹腔冲洗细胞学检查(peritoneal lavage cytology,PLC)。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T分期、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Lauren分型、腹水量、PCI、分化程度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总结腹腔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60例患者的PLC阳性检出率为70%(42/60)o单因素
目的探讨早产儿矫正年龄2岁时神经发育结局的风险因素,为尽早干预、降低早产儿不良结局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早产儿门诊随访矫正年龄达2岁的249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孕母分娩前资料、新生儿出生时情况、新生儿出生后疾病状态及出院后神经行为干预和随访情况,使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状况,回顾分析Gesell评分状况与产前、产时、产后及出院后定期随访神经行为干预有关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249例早产儿在矫正年龄2岁时完成了Ges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