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jan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学习时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学习方式的改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并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那么,在本次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有效转变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呢?
  
  一、转变学习方式,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
  
  让每个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要正确认识到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在于知识的传授,分数的多少。而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之按自己的志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教学是以促进学习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的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
  1、教学与课程的关系
  传统的课程观和教学观认为: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课程是学校教学的实体和内容,它规定学校“怎么教”。现在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它就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完成自己教案中设定的内容,更是课程的创造和开发。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新知识,习得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学既重结论,又重过程
  结论是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论(概念原理的体系)。过程是表征该学科的探究方法。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学科的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既重结论又重过程的教学方法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因为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种学习动力定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小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逐步培养。
  1、预习习惯的培养
  要讲清各年级的预习要求,指导预习方法。如三年级学生预习的要求主要是自学生字、新词,不懂得字词查字典,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四年级预习要求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初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及每段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圈画重点内容。五六年级的预习要求,主要想想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中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标记精彩内容,写简单批注。预习要求明确后,就要建立检查机制,确保预习质量。生字词的检查主要通过抽读、听写的形式完成字词句的理解。问题的提出,可通过质疑问题环节表现出来。这样,每节课都要检查预习效果,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学生的预习习惯就可以得到培养。
  2、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会默读、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等。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喜欢读书读报,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做记号,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也可以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也可以写读后感。
  3、良好的习作习惯的培养
  习作习惯是指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去观察,并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把握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的联系。还要养成认真修改初稿的习惯。
  
  三、改革作业布置方式、内容,要改革机械、烦琐的作业形式,布置一些少而精的作业
  
  要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多实践、多运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可以布置一些自主性、开放性的题。可以让学生背一些精彩片断,好词好句,写读书心得;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观察所得;可以结合语文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可以对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或电影、电视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或辩论,以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四、切实开展好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各种各样,活动的开展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区资源、校园文化等紧密结合。如召开故事会、新闻发布会、朗诵会、辩论会、办手抄报、展评手抄报、社区用字情况调查、车流量调查、名字由来调查、评论足球赛事、收集资料要闻等。活动主题的确立应该基于学生的“内需”,源于学生的兴趣。如学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三味书屋》等文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将这些课文课后联系起来,提出研究专题,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它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将静态的接受学习转变为动态的综合研究。收集鲁迅的故事,积累鲁迅的图像资料,阅读鲁迅的作品,了解鲁迅的生活……通过研究、收集、阅读受到感染、熏陶,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学习是一个人终生面临的重要任务。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信息量成几何级数增长,知识更新的速度也更快。教学中,往往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每遇到作文课,学生们总是眉头紧锁,一副绞尽脑汁的样子,却写不出好的作品来。学习单靠“苦”是行不通的,还必须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作文课好像不是发挥想象,畅谈理想,憧憬未来的平台,而成为他们的负担,不但要“书山有路勤为径”,而且还要“书山有路巧攀登”。  《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先进的课程理念要走进课堂,教师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事半功倍。那么在课堂上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认为在课堂上如能巧妙地设问,特别是提问,让师生“对话”,定能构建互动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  提问作为一门艺术,它既是推进教学进程的一种手段,也是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一
期刊
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幼儿美术教育在其中也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如何在中班有效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呢?我认为只有从实际出发,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从而不断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才是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质所在。下面本人就如何在游戏中激发中班幼儿的绘画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以游戏引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中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他们把绘画当作一种游戏来对待、来
期刊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在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对教学内容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教师对课程教学方法形式的“把握”。为此,本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一、将“游戏法”融入课堂,变学生无意为有意,乐于学习    “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需求,进而使课堂妙趣横生,生机勃勃。例如在课堂中,将呆板开场白辅以精心的导入设计,以情境
期刊
探究是语文学习的关键要领,同时也是课程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怎样计划探究,又怎样实施探究,从而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呢?     一、建立主题情境,为探究性学习巧设铺垫     “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即是盼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天地里,这种需要特别猛烈。”(苏霍姆林斯基)。兴趣是探究的出发点,学生的年龄小,看法少,好奇心强,对
期刊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是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电路中的一节教学内容,该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对于常见的金属导体及典型绝缘体学生已有生活常识,通过实验探究比较容易知道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但对一些导体如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和湿木材等,大多数教师只进行理论讲解,或设计一些简单实验进行演示,效果也不太理想。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本人设计和
期刊
目前,中职数学教学普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数学教学存在着学生基础不牢、兴趣不高、方法不当、厌学弃学的现象,老师教得苦,学生学得差,导致恶性循环。主要症状表现如下。  1、生源质量偏低。在现行的分流招生模式下,中职学生是带着“学习失败者”的心理阴影跨进职校大门的。在初中学习阶段,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学业成绩处于学习群体的中下游,长期得不到来自老师的真切关注,处于被忽略、被否定的境遇中,学
期刊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探究性学习,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中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理念,是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的学习实践活动。它有利于发展学
期刊
设F1,F2是椭圆 + =1(a>b>0)的焦点,P是椭圆上除长轴顶点外任意一点,那么△F1PF2就是椭圆的焦点三角形,∠F1PF2为椭圆的张角。与它们有关问题有意无意地考查了椭圆定义、三角形中的正余弦定理、内角和定理、面积公式等,覆盖面广,综合性较强,因此受到了命题者的青睐,特别它的面积和张角题型灵活多样,是历年高考的热点,经久不衰。下面介绍两个比较重要的结论,希望对初学者解决此类问题能有所帮助
期刊
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全新的语文课程理念,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培养学生独特的感悟”。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只有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充分提供活动空间、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才能突出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的特点,构建精彩的语文课堂。    一、设计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引人入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