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我校积极响应号召,成立了大课间活动改革小组。我们根据我县打造“原生态民族旅游大县”和““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宗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抓住瑶族长鼓舞这项新型体育运动,认识到其存在的重要意义,并巧妙的将其引入大课间活动中。
一、在我校大课间活动中融入瑶族长鼓舞的意义
(一)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当地瑶族优秀传统文化
我校地处瑶族聚居的瑶族乡,大部分学生都是瑶族同胞,长鼓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长鼓舞更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长鼓舞瑶族人民劳动的模拟与提炼,是瑶族文化的一个缩影,它再现了瑶族人民的生活场景。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悠久,在瑶族重要的节日都要表演。
(二)瑶族长鼓舞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瑶族长鼓舞,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它有72套表演程式,长鼓舞的动作大多是表现生产生活内容,生动形象。击鼓有文打武打之分。文打动作柔和缓慢,武打粗犷豪放;有2人对打、4人对打,也可大群人围成圆圈打,气氛热烈。表演长鼓舞是往往是边打边跳边唱,小学生在跳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取乐,乐趣无穷。
(三)有助于学生领悟体育舞蹈的审美蕴涵
瑶族长鼓舞作为瑶族文化最富于特征的一部分,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已经渗入到瑶族人民生产、生活的诸多层面,并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瑶族长鼓舞具有阳刚美与柔和美相统一的审美蕴涵。它的阳刚之美,主要体现在手与脚的功夫上。脚以点步蹲、大八字蹲、马点步蹲、弓点步蹲、剪刀步蹲、拐脚蹲为主,此种主要以“蹲”为主的动作姿势,是瑶族长鼓舞的独特姿势,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这种姿势沉稳而有力,给人以阳刚之气的愉悦,而长鼓舞的“屈膝”和“弓腰”等舞蹈动作,换位时必须 “拧身”而过,这种“曲”的身姿和“拧”的换位,通过线条表现出来,使节奏鲜明,动作简洁稳健而有力,表现一种曲线美,同时也更加柔和,富有感染力。所以,针对我校瑶族居住地中瑶族学生多的特点,我们在引导学生深入领会长鼓舞的艺术魅力的基础上,再相机引导他们学习、领悟别的体育舞蹈,就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二、在大课间活动中融入瑶族长鼓舞的可行性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
多年来,学校一直保持着课间操锻炼方式,这种传统锻炼方式不能持久的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学生多层次的锻炼需求得不到满足。而瑶族长鼓舞的开设,可使问题得到很的解决。在我校300多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75%,喜欢跳瑶族长鼓舞,学生的兴趣高涨,能让学生在快乐中锻炼。而且瑶族长鼓舞,形式多样,大部分动作都收集于民间,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有利于推广。
(二)瑶族长鼓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瑶族长鼓舞集地方文化、艺术、体育等素养于一体,能充分体现体育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同时,瑶族长鼓舞不仅能让广大学生身心得到调节,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凸显出学校的民族特色教育。有利于学校精神文明与校园文化建设。
三、如何更好地将瑶族长鼓舞渗透到大课间中
(一)落实机制是保证
学校设立大课间活动改革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分管,体育教师组织协调,少先队辅导员宣传,班主任管理,任课老师辅助,层层落实让全校师生都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来。学校建立值日制度和管理制度,将学生活动情况计入班级考核中,使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二)精心安排是基础
1.制定一套周密有序的方案
一套详细的方案是保证大课间活动实施的有力保障,因此我们根据学校场地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一套方案。我们把大课间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编排瑶族长鼓舞。由于我校大部分老师都不是瑶族,对瑶族长鼓舞的了解不够深入,于是我们安排了四名老师到瑶族村寨中考察,回来后再整理,用小长鼓编创出一套适宜的瑶族长鼓舞。第二阶段,教学阶段。先是四位编创老师教各班主任,然后每位老师个带一个班进行教学,同时体育老师利用体育课进行教学,争取一个月内让全校师生都能,并且能适应大课间活动形式。第三阶段,展示阶段。学校每周进行两次大课间展示,展示时间为星期二和星期四课间操时间。
2.场地器材,合理规划
为了让大课间活动更有成效,我们尽可能合理的规划场地。我校场地有限,且比较分散,我们把整个校园分成两个活动区,一、二年级在小操场活动,三至六年级在大操场活动,实行区域管理。大课间所用的小长鼓,我们分发到各班,由各班主任统一管理。
(三)完善创新是源泉
创新是一切活动的源泉,倘若大课间活动像课间操那样一成不变,必将失去它对学生的吸引里。所以,在编排长鼓时,内容不仅要多样好学、朝气蓬勃,能够充分彰显活动的功能,而且还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还要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
(四)积极宣传是辅助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瑶族长鼓舞的兴致,我们通过板报、手抄报、广播、多媒体进行宣传。例如,给学生观看瑶族长鼓舞表演的视频。使学生耳濡目染的感受瑶族长鼓舞的魅力。
(五)安全防范是保障
大课间活动是全校师生同时开展的一项大型活动,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出退操的过程,万万不可开展放羊式的活动,一定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每一次出退操都当成一次“紧急疏散安全演练”,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组织开展好大课间活动,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因地制宜,就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方位发展。在大课间中融入瑶族长鼓舞,能让学生在锻炼中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意识;在锻炼的过程中班与班之间也会在无形中相会比较,这就让学生有力竞争意识和为班级争荣誉的意识,有利于增强集体凝聚力。长此以往,学生就更加健康青春,阳光有活力,上课自然就精力充沛,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
一、在我校大课间活动中融入瑶族长鼓舞的意义
(一)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当地瑶族优秀传统文化
我校地处瑶族聚居的瑶族乡,大部分学生都是瑶族同胞,长鼓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长鼓舞更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长鼓舞瑶族人民劳动的模拟与提炼,是瑶族文化的一个缩影,它再现了瑶族人民的生活场景。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悠久,在瑶族重要的节日都要表演。
(二)瑶族长鼓舞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瑶族长鼓舞,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它有72套表演程式,长鼓舞的动作大多是表现生产生活内容,生动形象。击鼓有文打武打之分。文打动作柔和缓慢,武打粗犷豪放;有2人对打、4人对打,也可大群人围成圆圈打,气氛热烈。表演长鼓舞是往往是边打边跳边唱,小学生在跳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取乐,乐趣无穷。
(三)有助于学生领悟体育舞蹈的审美蕴涵
瑶族长鼓舞作为瑶族文化最富于特征的一部分,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已经渗入到瑶族人民生产、生活的诸多层面,并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瑶族长鼓舞具有阳刚美与柔和美相统一的审美蕴涵。它的阳刚之美,主要体现在手与脚的功夫上。脚以点步蹲、大八字蹲、马点步蹲、弓点步蹲、剪刀步蹲、拐脚蹲为主,此种主要以“蹲”为主的动作姿势,是瑶族长鼓舞的独特姿势,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这种姿势沉稳而有力,给人以阳刚之气的愉悦,而长鼓舞的“屈膝”和“弓腰”等舞蹈动作,换位时必须 “拧身”而过,这种“曲”的身姿和“拧”的换位,通过线条表现出来,使节奏鲜明,动作简洁稳健而有力,表现一种曲线美,同时也更加柔和,富有感染力。所以,针对我校瑶族居住地中瑶族学生多的特点,我们在引导学生深入领会长鼓舞的艺术魅力的基础上,再相机引导他们学习、领悟别的体育舞蹈,就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二、在大课间活动中融入瑶族长鼓舞的可行性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
多年来,学校一直保持着课间操锻炼方式,这种传统锻炼方式不能持久的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学生多层次的锻炼需求得不到满足。而瑶族长鼓舞的开设,可使问题得到很的解决。在我校300多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75%,喜欢跳瑶族长鼓舞,学生的兴趣高涨,能让学生在快乐中锻炼。而且瑶族长鼓舞,形式多样,大部分动作都收集于民间,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有利于推广。
(二)瑶族长鼓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瑶族长鼓舞集地方文化、艺术、体育等素养于一体,能充分体现体育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同时,瑶族长鼓舞不仅能让广大学生身心得到调节,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凸显出学校的民族特色教育。有利于学校精神文明与校园文化建设。
三、如何更好地将瑶族长鼓舞渗透到大课间中
(一)落实机制是保证
学校设立大课间活动改革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分管,体育教师组织协调,少先队辅导员宣传,班主任管理,任课老师辅助,层层落实让全校师生都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来。学校建立值日制度和管理制度,将学生活动情况计入班级考核中,使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二)精心安排是基础
1.制定一套周密有序的方案
一套详细的方案是保证大课间活动实施的有力保障,因此我们根据学校场地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一套方案。我们把大课间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编排瑶族长鼓舞。由于我校大部分老师都不是瑶族,对瑶族长鼓舞的了解不够深入,于是我们安排了四名老师到瑶族村寨中考察,回来后再整理,用小长鼓编创出一套适宜的瑶族长鼓舞。第二阶段,教学阶段。先是四位编创老师教各班主任,然后每位老师个带一个班进行教学,同时体育老师利用体育课进行教学,争取一个月内让全校师生都能,并且能适应大课间活动形式。第三阶段,展示阶段。学校每周进行两次大课间展示,展示时间为星期二和星期四课间操时间。
2.场地器材,合理规划
为了让大课间活动更有成效,我们尽可能合理的规划场地。我校场地有限,且比较分散,我们把整个校园分成两个活动区,一、二年级在小操场活动,三至六年级在大操场活动,实行区域管理。大课间所用的小长鼓,我们分发到各班,由各班主任统一管理。
(三)完善创新是源泉
创新是一切活动的源泉,倘若大课间活动像课间操那样一成不变,必将失去它对学生的吸引里。所以,在编排长鼓时,内容不仅要多样好学、朝气蓬勃,能够充分彰显活动的功能,而且还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还要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
(四)积极宣传是辅助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瑶族长鼓舞的兴致,我们通过板报、手抄报、广播、多媒体进行宣传。例如,给学生观看瑶族长鼓舞表演的视频。使学生耳濡目染的感受瑶族长鼓舞的魅力。
(五)安全防范是保障
大课间活动是全校师生同时开展的一项大型活动,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出退操的过程,万万不可开展放羊式的活动,一定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每一次出退操都当成一次“紧急疏散安全演练”,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组织开展好大课间活动,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因地制宜,就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方位发展。在大课间中融入瑶族长鼓舞,能让学生在锻炼中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意识;在锻炼的过程中班与班之间也会在无形中相会比较,这就让学生有力竞争意识和为班级争荣誉的意识,有利于增强集体凝聚力。长此以往,学生就更加健康青春,阳光有活力,上课自然就精力充沛,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