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霍夫曼小说《沙人》中的怪诞特色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i6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国浪漫派作家霍夫曼作品中的怪诞特色是其对德国文学的特殊贡献,其小说代表作《沙人》 以其神秘的故事情节和不落俗套的叙事方式很好的呈现出了这种怪诞的特色。小说通过主人公恐怖又神秘经历展示了他悲剧短暂的一生,小说中作者运用了两种典型的怪诞特色主题,即眼睛和机器人,来呈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的原因和历程。此外小说中还使用了多种叙述手段来展现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本文在现有的文学怪诞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沙人》中的怪诞特色,包括怪诞特色的主题以及令读者产生怪诞感的叙述方式。
  关键词: 沙人; 怪诞; E. T. A;霍夫曼
  一、文学怪诞理论的研究现状
  怪诞理论发源于西方,“怪诞”一词来源于意大利文用来指代意大利罗马洞穴中发现的装饰画“grottesco”。在艺术和文学领域中,违反常态就是怪诞的表现形式。20世纪以来,西方逐渐形成了主流的怪诞的理论,即怪诞由丑恶和滑稽构成,大众对其反应是感到可怕的同时也感到好笑,德国的沃尔夫冈·凯泽尔在其有关于怪诞理论的专著中则更加强调怪诞的恐怖方面,认为其是对疏离的或者异化的世界的表现方式,当人们以另一种眼光来对世界进行审视时,便会产生一种对这个世界既滑稽又可怕的陌生感。本文试图在现有的文学怪诞理论的基础上,对《沙人》这部小说的怪诞元素—主题和叙述方式进行简要的分析。
  二、怪诞的主题
  (一) 眼睛主题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作为这部小说的主导主题始终贯穿整个故事。眼睛在主人公纳达内尔的精神世界中反复出现,其中最重要的便其是其对于失去眼睛的恐惧。童年时期保姆对沙人的描述“把沙子撒眼睛里,使眼球流着血从眼窝滚出来,然后把眼球带到月球上给他的孩子吃”本就给他留下了恐怖的印象,后来其又偷看到了 “沙人”科佩留斯的秘密实验,而被恐吓要抓出他的眼球,这唤起了他心中对失去眼睛的原始恐惧。纳达内尔的女友克拉拉的眼睛就像湖水一般“反映出晴朗的天空纯净的碧蓝”,本来是一幅美好的画面,而在他的梦中,科佩留斯却让眼球像血红色的火花一样落到他的胸膛上。机械人奥琳匹亚四肢齐全,走路样子和声音与常人无异,她的眼睛却缺乏“生命之光”。眼睛在这些情节中单单指视觉上的“看”,也同时传递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此外眼睛主题还隐含在人物外貌刻画描述之中,如科佩留斯刺人的目光和科波拉灰色长睫毛下的小眼睛,有趣的是,科佩留斯(Coppelius)和科波拉(Coppola)的名字中均含有意大利词汇“coppo”,该词的意思便是“眼睛”,可以说眼睛这个主题在小说中是黑暗与恶魔的象征。
  (二)机械人主题
  同机械人奥琳匹亚的相遇可以称得上是整个小说最为怪诞的情节。奥琳匹亚只是一个由斯帕兰扎尼和科波拉创造的机械人,所有的局外人都把这一机械的生命形象看作是滑稽邪恶的时候,纳达内尔却在从望远镜里看见她之后堕入情网,无视她的机械特征,同她在一起忘乎所以。当他在最后得知奥琳匹亚只是一个“无生命的玩偶”的时候,他也失去了理智。值得注意的是,纳达内尔不仅仅爱上的是奥琳匹亚的外表,而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创造了自己的恋爱对象,正如他自己所说,在她的身上发现了“自己”:他在这个无生命的机械发现了自己在现实中所寻找的一切—理解同情,对于他诗作才华的认可。这种异于常人的行为有一种即好笑又恐怖的荒诞之感,并且这种怪诞之感不是直接由纳达内尔对于机械人盲目的爱情而是通过其周围的人对奥琳匹亚非人类特征所产生的怀疑间接地引发,如纳达内尔的同学对她的感觉是“阴森恐怖”的。
  三、怪诞的叙述方式
  (一)不断变换的叙事角度
  小说的开头以三封虚拟的信引入故事,从不同人物的角度交代故事的背景,而作者在部分叙述中未表明出自己的态度观点。之后作者开始以自己的角度对故事的其他如人物的经历以及家庭情况信息进行补充,其讲述内容的真实性得以加强。在小说中也出现了许多从角色自身角度描述到的情景,如在描述纳达内尔透过望远镜看到的奥琳匹亚时,感觉她的眼睛里面“充满生命光辉”。不断交替出现的作者视角和角色视角,让读者感受到小说描述的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冲突,这种冲突感正是怪诞的叙事方式带来的异化效果。
  (二)不断混淆的现实与虚幻
  将现实与虚幻混淆主要是通过主角的行为和心理体现。最能体现这一行为的便是在对“沙人”形象的混乱认知上。沙人在他眼中主要映射在三个人物身上:保姆口中最原始的沙人,科佩留斯和科波拉。在偷看父亲和科佩留斯的秘密实验时,科佩留斯的恐怖形象和动作语言刺激了年幼的主人公,使得故事中的“沙人”在现实中有了具体的映射,以至于在后来所经历的所有恐怖事件都能令他想到沙人。另外,斯帕兰扎尼和科波拉在争夺机械人奥琳匹亚的场景也让其想起了童年被“沙人”科佩留斯恫吓的恐怖情景。通过纳达内尔无意识的将想象与现实混淆,读者最原始的怪诞之感也随之不断加大。
  可见,在霍夫曼以滑稽而令人恐怖的主题和独特的叙述方式而构建的异化疏离的世界中,读者可笑而又恐怖的感觉正是其小说怪诞特色的最好反映。
  参考文献:
  [1] Hoffmann,E.T.A..Der Sandmann[M]. Stuttgart: Philipp Reclam jun,1995:3-40.
  [2]刘法民.文学怪诞的研究方法[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1):77-81.
  [3]亨利西·海涅著,薛华译.浪漫派[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64-165.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患者伴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接受外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近8年18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其中66例接受直线加速器外
摘要:楚汉战争风起云涌,尤其是鸿门宴,其精彩曲折的情节,更是让人们印象深刻。司马迁用了很大的笔墨描绘鸿门宴,让一个个经典的人物形象浮现在我们面前,项羽、刘邦、范增、项伯、张良等,每个人物都极富戏剧性,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本文试从《鸿门宴》入手,深入分析项羽和刘邦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鸿门宴》;项羽;刘邦  自鸿门宴开始,逐步拉开了楚汉争霸的序幕。在司马迁的《鸿门宴》中,通过会前斗争、宴会场面和
摘要:“意象”作为中国古典美学重要范畴之一,对中国画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山水画历来都非常重视运用“意象”,“意象”是理智与情感的复合,它既入理含情又寓意抒情。“意象”可理解为意中之象与寓意于象的包涵与统一。在追求形神兼备的同时,通过画外联想产生“象外之意”,创造出中国山水画清新雅逸的自然之美。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意象;美  中国古典书画、诗文中普遍使用意象学理论,构成了独特的美学意识体系
目的:探究外伤性鼓膜穿孔采用贴补术进行治疗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对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88例进行分组研
摘 要:《飘》(Gone With The Wind)是美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于1963年出版的小说,它是美国史上最畅销的小说之一,同时也被认为是美国史上经典的爱情小说之一。它围绕主人公斯嘉丽描写了几段爱情故事。本文旨在分析《飘》中的爱情观。本文将通过对斯嘉丽的性格分析以及所处的社会背景来分析影响斯嘉丽爱情观的因素。并借此希望帮助现代年轻人认真思考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关键词:飘;
摘要:本论文是对弗吉尼亚·伍尔夫1927年提出的“新传记观”的习作实践进行的研究,以伍尔夫于1928年完成的作品《奥兰多》中文本建构为例,分析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对“新传记”这种与维多利亚时代旧传记有所不同的传记形式的认识和应用,期翼为研究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奥兰多》以及伍尔夫的新传记观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奥兰多》;新传记;虚构传主;多线并置  1927年弗吉尼亚·伍尔夫第一次在对
【摘要】目的: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临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来我院脑血管科接受治疗的20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血管内栓塞治疗,分析结果。结果:畸形团内型共计10例,使用弹簧圈栓塞、Onyx胶、单纯弹簧圈栓塞共计4例。和供血动脉相关行共计8例。与畸形团无关共计2例。其中AVM全面消失共计10例,6例患者栓塞80%,剩余4例
摘要:一直以来,无论是中国的美术作品还是西方的美术作品,“线”为最基本的要素,是美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线”的艺术之美是每一个艺术家都孜孜以求的。关于“线”的观点,在美术界有着不同的观点,笔者从实际工作出发,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东西方美术作品中“线”的作用进行了阐述,进而对“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线;美术作品;应用  “线”可以说是美术创作中最基本的造型手段,
爬上卡车,开玩笑似的就上路了.油城飞闪着眼神注视我的幼稚,我简单而又顽皮地把枕头、褥子、被子捆在一起,放在车槽里还蹦蹦的.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7年9月共接受的12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