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成功的人懂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每一位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都有成为一名好教师的渴望,都想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上作出不凡的成绩,都想得到学校管理者的关注与认可。那么,中学语文新教师应具备哪些好习惯呢?
一、虚心学习是关键,成师之路捷足登
每个学校都有一批奋斗在教学一线的老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熟练的教学技能,灵活驾驭课堂的本领……
要当一个好教师,首先要博采众长,虚心求教于老教师。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如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吸取他们的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就会少走弯路,更快得成长。这是新教师入门的一条捷径。
二、认真对待每堂课,日久天长见奇功
做充分的准备,备好每一堂课──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参、相关杂志,做到备内容、备教法、备学生,即在系统掌握、灵活运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胸中有数”再走进课堂,千万别给自己太多“现场发挥”的机会!
认真对待每一堂课──轻易不要对自己说“今天我心情不好,今天我累了或今天没什么心情上课,随便上上吧”。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因自己的情绪影响学生,学生是最值得尊重的。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会积极热情地学习这门学科。”
只要你认真对待每堂课,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中,你已经登堂入室了。
三、教学后记及时写,持之以恒不放松
所谓“教学后记”,就是在教学之后对教学情况与效果作实事求是的记载与分析。它的内容十分广泛,一般可以从备课情况、上课情况、教学效果等方面思考分析,选取感受最深的心得体会来写。
有时在课堂上随着学生的应答、课堂气氛的变化,教师往往有一些备课时不易产生的灵感──联想到更有益的知识点或找到更适合的教学方法,不过这些灵感好像小火花一样,如果不把它记下来,下课后它可能很快熄灭了,所以一定要把这些“闪光点”通过教学后记的形式收集起来,做到一课一得或多得,及时调整补充下一步教学环节的设计,下一次在讲同样内容的时候,记录下来的这些灵感就是宝贵财富了。
写“教学后记”,有利于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逐步认识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不过,写教学后记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贵在坚持!
四、生活处处皆语文,源头活水格外清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在我们的生活中,语文知识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校园里的标语,街上的招牌,旅游景点里的楹联,报纸上的广告……都含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语文”(2003年高考中的“改写提示语”和2004高考中的“拟公益广告词”和“对对联”均来源于生活)。另外电视新闻、报纸、网络中也有许多与语文相关的内容。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作为教师也要在课堂上不失时机补充一些社会语言现象来丰富课堂内容,只有更多的引入时代的活水,才能激活课文中蕴含的艺术生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这就要求你平时要作个有心人,多留意观察。因此,“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师获取知识的一种好高境界。
五、常写教研小论文,理论实践相贯通
可能很多新教师认为写论文,那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才能做的事;其实不然,新教师恰恰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积累经验,缩小与老教师的差距。并且新教师也会有自己比较独到的观点,把这些都收集起来,一段时间后就动动手,写一写,既是对自己的总结,又是对自己的提高,这也符合“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辩证原理。当然,开始时不必要求自己写出多么深奥的文章,更不要要求自己一定要获奖或一定要发表,要抱平常心,最好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的体会来写。切忌“心动大于行动”,只要你下决心并开始动动手,你会发现“万事只是开头难”。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不断进修提高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新教师要想取得深厚的造诣、扎实的知识、渊博的学识,就要养成好的习惯,抓住每一个时机向书本、向实践、向生活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引道道清泉,聚座座富矿,集百家所长,不断充实自己,使自身专业得以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大好形势下,新教师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习惯,汲取最新的教育信息,了解最佳的教改课改新举措,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求自己,武装自己,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一、虚心学习是关键,成师之路捷足登
每个学校都有一批奋斗在教学一线的老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熟练的教学技能,灵活驾驭课堂的本领……
要当一个好教师,首先要博采众长,虚心求教于老教师。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如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吸取他们的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就会少走弯路,更快得成长。这是新教师入门的一条捷径。
二、认真对待每堂课,日久天长见奇功
做充分的准备,备好每一堂课──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参、相关杂志,做到备内容、备教法、备学生,即在系统掌握、灵活运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胸中有数”再走进课堂,千万别给自己太多“现场发挥”的机会!
认真对待每一堂课──轻易不要对自己说“今天我心情不好,今天我累了或今天没什么心情上课,随便上上吧”。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因自己的情绪影响学生,学生是最值得尊重的。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会积极热情地学习这门学科。”
只要你认真对待每堂课,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中,你已经登堂入室了。
三、教学后记及时写,持之以恒不放松
所谓“教学后记”,就是在教学之后对教学情况与效果作实事求是的记载与分析。它的内容十分广泛,一般可以从备课情况、上课情况、教学效果等方面思考分析,选取感受最深的心得体会来写。
有时在课堂上随着学生的应答、课堂气氛的变化,教师往往有一些备课时不易产生的灵感──联想到更有益的知识点或找到更适合的教学方法,不过这些灵感好像小火花一样,如果不把它记下来,下课后它可能很快熄灭了,所以一定要把这些“闪光点”通过教学后记的形式收集起来,做到一课一得或多得,及时调整补充下一步教学环节的设计,下一次在讲同样内容的时候,记录下来的这些灵感就是宝贵财富了。
写“教学后记”,有利于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逐步认识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不过,写教学后记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贵在坚持!
四、生活处处皆语文,源头活水格外清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在我们的生活中,语文知识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校园里的标语,街上的招牌,旅游景点里的楹联,报纸上的广告……都含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语文”(2003年高考中的“改写提示语”和2004高考中的“拟公益广告词”和“对对联”均来源于生活)。另外电视新闻、报纸、网络中也有许多与语文相关的内容。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作为教师也要在课堂上不失时机补充一些社会语言现象来丰富课堂内容,只有更多的引入时代的活水,才能激活课文中蕴含的艺术生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这就要求你平时要作个有心人,多留意观察。因此,“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师获取知识的一种好高境界。
五、常写教研小论文,理论实践相贯通
可能很多新教师认为写论文,那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才能做的事;其实不然,新教师恰恰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积累经验,缩小与老教师的差距。并且新教师也会有自己比较独到的观点,把这些都收集起来,一段时间后就动动手,写一写,既是对自己的总结,又是对自己的提高,这也符合“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辩证原理。当然,开始时不必要求自己写出多么深奥的文章,更不要要求自己一定要获奖或一定要发表,要抱平常心,最好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的体会来写。切忌“心动大于行动”,只要你下决心并开始动动手,你会发现“万事只是开头难”。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不断进修提高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新教师要想取得深厚的造诣、扎实的知识、渊博的学识,就要养成好的习惯,抓住每一个时机向书本、向实践、向生活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引道道清泉,聚座座富矿,集百家所长,不断充实自己,使自身专业得以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大好形势下,新教师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习惯,汲取最新的教育信息,了解最佳的教改课改新举措,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求自己,武装自己,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