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山不光,生态增光。
“生态资源是光山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光山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光山最花力气的建设。”作为河南屈指可数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优先已成为光山全县上下的理念共识和发展逻辑。
60年前,毛泽东挥毫写下“青山着意化为桥”的诗句,寓意青山也有意地化崎岖险要为康庄大道,为人民作桥梁。60年后的今天,地处大别山区的光山县,通过开展官渡河综合治理,让老百姓深切感受到官渡河综合治理的举措正是搭建爱民之桥、恤民之桥。
光山县委书记刘勇告诉笔者:“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的指引下,全县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生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张蓝图,全民皆兵;一路领先,遍地开花;一呼百应,满园春色。正因如此,让更多人看到了一个革命老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基层答卷。”
一张蓝图绘美丽,全民皆兵重实干
“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光山县官渡河北岸的马湾村所辖地段,可以看到,一连竖立着“马湾人民讲大局”“马湾百姓想发展”“马湾群众有觉悟”“马湾干部有作为”的四块白底红字大幅宣传标语。这样的标语,无论谁看到都会为马湾人点赞,马湾的对外形象也在无形中提升。
俗话说“点将不如激将”。在光山县开展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中,马湾村征地和拆迁任务比较重,一度形成“肠梗阻”。该县人民医院从2013年开始征地100多亩,一直未果。
今年年初,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指挥部将这四幅巨幅标语竖立在马湾村境内,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积极效应。到目前已拆迁16户,开启拆迁的“破冰”行动,征地300余亩,其中县人民医院征地一次性完成。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为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光山县“拥河发展”的思路也正是基于此。
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李一鸣说,官渡河治理是“拥河发展”的突破口,经过几年的实践,达到了“以水润城”的效果,呈现出人水相融、人与自然共存、大气环境不断改善和谐发展的态势。
为了保护和治理官渡河区域自然生态资源,2014年,光山县组织编制了《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控制性详细规划》,2015年8月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规划按照“拥河发展”的思路,总体设计以宜居、生态、休闲、活力为特色,重点突出路、桥、坝、点、园建设。
无独有偶。在光山县与新县接壤的南向店乡,也有类似的“路桥坝点园”。南向店乡党委书记汪年旺说,为了修护和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全乡境内已建成100多公里乡村公路、5座桥梁、3个滚水坝、两个移民搬迁安置点,以及1个农耕文化园和1个民俗文化园。据了解,南向店乡拥有全省最大的树龄2000多年的枫林,200多棵古树,其中千年以上的银杏6棵,还有3万亩原始樱桃花和原始竹林……现代与古代在这里绘就了一幅生动的生态文明画卷。
这样的画卷来自实干,是光山县86万人民全民皆兵共建生态文明的一个缩影。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无论是在深入推进绿色光山建设长远大计中占据一席,还是部署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都有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都是在行动层面算大账,精心调适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尽最大可能维持两者间精细的平衡。截至目前,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的48个项目已完成15个,总投资10亿多元,其中财政投入近3亿元、社会融资4亿多元、政策性资金2亿多元。同时,污水处理厂等2个PPP项目完成投资2亿多元。
如今,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2015年以来,光山县结合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每年开展春茶采摘、桃花观赏、晚秋黄梨采摘等产业扶贫现场会10余场;每个乡镇确定2至3个重点发展产业,在全市率先探索“多彩田园”模式,全县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已发展到34个。
芳草萋萋、水光潋滟的官渡河流旖旎风光,正从生动实践中向我们走来。
自官渡河综合治理以来,光山县去年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1天,位居河南全省县级城市第一名,继2015年在全省首次公布县级环境质量以来再次夺冠,“光山蓝”彻底叫响。
一路领先勇敢闯,遍地开花多彩园
官渡河之美,夜晚游人散步堪称一景。
眼下的这个季节,晚上在官渡河北岸散步的人络绎不绝,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混凝土道路、透水砖铺装、水泥压模地面的舒适;你能领略到渡河店人行桥上的弧形灯、紫水桥的柱形灯、栈道上两岸灯光在水中的倒影;还有那夏夜的风中,有蛙声、有蝉叫、有荷香、有泉流……
然而谁会知道,当年的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在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中打响“第一枪”是多么艰难!
生态文明建设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在《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光山县属限制开发区域类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光山县拥有水资源总量20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0%,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此,光山县坚持生态为基、环保优先的方针,以构筑良好生态屏障为目标,实施面上保护、点状开发,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和开发范围;构建适宜的城乡建设体系,保护和扩大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官渡河综合治理区域内,涉及5个科级单位、100多个村和社区。在工作中,官渡河综合治理指挥部始终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方案讲到底、一张卡片补到底、一个定心丸(条款)管到底的“四到底”,坚持清点登记、补偿标准、结算补偿和银行回单的“四公开”。通过一次性签约,19家卡拉OK摊点15天拆迁完毕;弦山街道办事处和斛山乡依法拆迁不走样,共动员迁坟242座;原金鸳鸯羽绒厂20多年的850米“断头路”一次性贯通。
公生明,严生威。2016年5月,弦山街道办事处连续20天一次性自行拆迁农家乐19户、5200平方米;10月份,3天时间一举搬迁房屋123户、5600平方米,遷坟152座,没有发生一起无理取闹事件。 雷霆万钧,高效拆除,仅弦山街道办事处近年兑现拆迁、迁坟等奖励资金800多万元。如此“超常规”动作,在光山乃至全市各县区并不鲜见。
近年来,光山县先后关闭黏土砖瓦窑厂42家,机立窑生产线13条,矿山开采、石子加工企业31家,河矿开采企业6家,木材加工企业13家等资源型企业。
这样的一路领先,体现在“综合”二字上。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按照“改造老城,完善东城,建设南城”的总体思路,围绕“路、桥、坝、点、园”,重点实施基础建设项目48个,目前已完成滨河南北路等5条道路、渡河店人行桥等4座桥梁、光州北园、河滩公园2座公园和1号橡胶坝等项目……
一路领先带来遍地开花。光山县围绕“一河”(小潢河)、“两库”(泼河水库、五岳水库)、“三园”(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仙居国家农业公园)的治理与保护,通过点、线、片、面带动,实施山水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加强生态系统建设。截至目前,光山县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14个,省级生态村47个,市级生态村84个。在近期公布的全市9个全国文明村中,光山县就占了4个。
一呼百应众齐心,满园春色为富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印刻在头脑中、体现在行动上。
齐心协力成大事。光山县今年的创建森林城市工作就可见一斑,自全市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以来,光山县按照上级分配任务,积极开展义务植树;3月12日,縣直机关3000余人在槐店乡禹大山义务植树260亩1.5万余株;植树节期间,全县19个乡镇(街区)分别组织干部职工、社会各界义务植树,乡镇植树基地最少的60亩,最多的200亩,全县参加义务植树50万人,共完成义务植树240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在90%以上。
数据统计显示,仅在去冬今春植树造林工作中,光山县共完成成片造林4.52万亩,其中油茶1.33万亩,桃果1.14万亩,用材林1.05万亩,苗木花卉3000亩,茶叶5000亩,其他造林2000亩。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赢。光山县从林业产业扶贫中,充分体会到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三重性。
为了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林业产业扶贫的基础性作用,光山县按照“点线面”合理布局:点,就是通过兴建的油茶、茶叶、苗木、茶卉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发展示范点,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线,就是发展苗木花卉种植产业带,辐射东北部乡镇、发展油茶产业带,辐射中南部乡镇,逐步向全县扩张;面,就是以油茶、茶叶、苗木、花卉、森林旅游和林下种养为主的特色林业产业形成遍地开花,齐头并进的发展趋势。
目前,光山县已发展茶叶种植24万亩、油茶种植面积18.7万亩、苗木花卉9.2万亩,杉木林5万亩,小杂果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2.6%。光山,创造了让人惊叹的“绿色奇迹”。
同时,该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重点实施林业产业扶贫,目前全县已有林业企业31家,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社52家,仅去年就带动1.6万名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2017年中国乡村振兴发展十佳县”等荣誉称号,光山麻鸭、光山青虾,成为国家原产地认证的地方品牌。
如果说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是光山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看点,那么全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亮点——
在官渡河乘上“司马光号”游船,可以享受城市的律动;
在司马光油茶园踱步,可以回味绿色的童年;
在官渡河两岸的“十八园”漫步,可以看到四季花开的世界;
在全县367个“多彩田园”产业扶贫示范点眺望,可以畅想进入小康社会的明天。
今年7月1日,官渡河上天赐桥将正式通车,可以想见车流如梭的情景;到今年年底,光山县将宣告摘掉贫困县帽子,可以憧憬通过“幸福桥”享受美好生活……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光山县县长王建平说:“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有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久久为功,为民谋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思想,光山人已经在深入践行中得到了实惠。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光山县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的实践,照亮了走向未来的希望之路。
“生态资源是光山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光山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光山最花力气的建设。”作为河南屈指可数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优先已成为光山全县上下的理念共识和发展逻辑。
60年前,毛泽东挥毫写下“青山着意化为桥”的诗句,寓意青山也有意地化崎岖险要为康庄大道,为人民作桥梁。60年后的今天,地处大别山区的光山县,通过开展官渡河综合治理,让老百姓深切感受到官渡河综合治理的举措正是搭建爱民之桥、恤民之桥。
光山县委书记刘勇告诉笔者:“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的指引下,全县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生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张蓝图,全民皆兵;一路领先,遍地开花;一呼百应,满园春色。正因如此,让更多人看到了一个革命老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基层答卷。”
一张蓝图绘美丽,全民皆兵重实干
“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光山县官渡河北岸的马湾村所辖地段,可以看到,一连竖立着“马湾人民讲大局”“马湾百姓想发展”“马湾群众有觉悟”“马湾干部有作为”的四块白底红字大幅宣传标语。这样的标语,无论谁看到都会为马湾人点赞,马湾的对外形象也在无形中提升。
俗话说“点将不如激将”。在光山县开展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中,马湾村征地和拆迁任务比较重,一度形成“肠梗阻”。该县人民医院从2013年开始征地100多亩,一直未果。
今年年初,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指挥部将这四幅巨幅标语竖立在马湾村境内,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积极效应。到目前已拆迁16户,开启拆迁的“破冰”行动,征地300余亩,其中县人民医院征地一次性完成。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为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光山县“拥河发展”的思路也正是基于此。
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李一鸣说,官渡河治理是“拥河发展”的突破口,经过几年的实践,达到了“以水润城”的效果,呈现出人水相融、人与自然共存、大气环境不断改善和谐发展的态势。
为了保护和治理官渡河区域自然生态资源,2014年,光山县组织编制了《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控制性详细规划》,2015年8月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规划按照“拥河发展”的思路,总体设计以宜居、生态、休闲、活力为特色,重点突出路、桥、坝、点、园建设。
无独有偶。在光山县与新县接壤的南向店乡,也有类似的“路桥坝点园”。南向店乡党委书记汪年旺说,为了修护和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全乡境内已建成100多公里乡村公路、5座桥梁、3个滚水坝、两个移民搬迁安置点,以及1个农耕文化园和1个民俗文化园。据了解,南向店乡拥有全省最大的树龄2000多年的枫林,200多棵古树,其中千年以上的银杏6棵,还有3万亩原始樱桃花和原始竹林……现代与古代在这里绘就了一幅生动的生态文明画卷。
这样的画卷来自实干,是光山县86万人民全民皆兵共建生态文明的一个缩影。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无论是在深入推进绿色光山建设长远大计中占据一席,还是部署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都有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都是在行动层面算大账,精心调适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尽最大可能维持两者间精细的平衡。截至目前,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的48个项目已完成15个,总投资10亿多元,其中财政投入近3亿元、社会融资4亿多元、政策性资金2亿多元。同时,污水处理厂等2个PPP项目完成投资2亿多元。
如今,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2015年以来,光山县结合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每年开展春茶采摘、桃花观赏、晚秋黄梨采摘等产业扶贫现场会10余场;每个乡镇确定2至3个重点发展产业,在全市率先探索“多彩田园”模式,全县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已发展到34个。
芳草萋萋、水光潋滟的官渡河流旖旎风光,正从生动实践中向我们走来。
自官渡河综合治理以来,光山县去年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1天,位居河南全省县级城市第一名,继2015年在全省首次公布县级环境质量以来再次夺冠,“光山蓝”彻底叫响。
一路领先勇敢闯,遍地开花多彩园
官渡河之美,夜晚游人散步堪称一景。
眼下的这个季节,晚上在官渡河北岸散步的人络绎不绝,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混凝土道路、透水砖铺装、水泥压模地面的舒适;你能领略到渡河店人行桥上的弧形灯、紫水桥的柱形灯、栈道上两岸灯光在水中的倒影;还有那夏夜的风中,有蛙声、有蝉叫、有荷香、有泉流……
然而谁会知道,当年的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在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中打响“第一枪”是多么艰难!
生态文明建设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在《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光山县属限制开发区域类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光山县拥有水资源总量20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0%,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此,光山县坚持生态为基、环保优先的方针,以构筑良好生态屏障为目标,实施面上保护、点状开发,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和开发范围;构建适宜的城乡建设体系,保护和扩大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官渡河综合治理区域内,涉及5个科级单位、100多个村和社区。在工作中,官渡河综合治理指挥部始终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方案讲到底、一张卡片补到底、一个定心丸(条款)管到底的“四到底”,坚持清点登记、补偿标准、结算补偿和银行回单的“四公开”。通过一次性签约,19家卡拉OK摊点15天拆迁完毕;弦山街道办事处和斛山乡依法拆迁不走样,共动员迁坟242座;原金鸳鸯羽绒厂20多年的850米“断头路”一次性贯通。
公生明,严生威。2016年5月,弦山街道办事处连续20天一次性自行拆迁农家乐19户、5200平方米;10月份,3天时间一举搬迁房屋123户、5600平方米,遷坟152座,没有发生一起无理取闹事件。 雷霆万钧,高效拆除,仅弦山街道办事处近年兑现拆迁、迁坟等奖励资金800多万元。如此“超常规”动作,在光山乃至全市各县区并不鲜见。
近年来,光山县先后关闭黏土砖瓦窑厂42家,机立窑生产线13条,矿山开采、石子加工企业31家,河矿开采企业6家,木材加工企业13家等资源型企业。
这样的一路领先,体现在“综合”二字上。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按照“改造老城,完善东城,建设南城”的总体思路,围绕“路、桥、坝、点、园”,重点实施基础建设项目48个,目前已完成滨河南北路等5条道路、渡河店人行桥等4座桥梁、光州北园、河滩公园2座公园和1号橡胶坝等项目……
一路领先带来遍地开花。光山县围绕“一河”(小潢河)、“两库”(泼河水库、五岳水库)、“三园”(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仙居国家农业公园)的治理与保护,通过点、线、片、面带动,实施山水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加强生态系统建设。截至目前,光山县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14个,省级生态村47个,市级生态村84个。在近期公布的全市9个全国文明村中,光山县就占了4个。
一呼百应众齐心,满园春色为富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印刻在头脑中、体现在行动上。
齐心协力成大事。光山县今年的创建森林城市工作就可见一斑,自全市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以来,光山县按照上级分配任务,积极开展义务植树;3月12日,縣直机关3000余人在槐店乡禹大山义务植树260亩1.5万余株;植树节期间,全县19个乡镇(街区)分别组织干部职工、社会各界义务植树,乡镇植树基地最少的60亩,最多的200亩,全县参加义务植树50万人,共完成义务植树240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在90%以上。
数据统计显示,仅在去冬今春植树造林工作中,光山县共完成成片造林4.52万亩,其中油茶1.33万亩,桃果1.14万亩,用材林1.05万亩,苗木花卉3000亩,茶叶5000亩,其他造林2000亩。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赢。光山县从林业产业扶贫中,充分体会到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三重性。
为了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林业产业扶贫的基础性作用,光山县按照“点线面”合理布局:点,就是通过兴建的油茶、茶叶、苗木、茶卉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发展示范点,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线,就是发展苗木花卉种植产业带,辐射东北部乡镇、发展油茶产业带,辐射中南部乡镇,逐步向全县扩张;面,就是以油茶、茶叶、苗木、花卉、森林旅游和林下种养为主的特色林业产业形成遍地开花,齐头并进的发展趋势。
目前,光山县已发展茶叶种植24万亩、油茶种植面积18.7万亩、苗木花卉9.2万亩,杉木林5万亩,小杂果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2.6%。光山,创造了让人惊叹的“绿色奇迹”。
同时,该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重点实施林业产业扶贫,目前全县已有林业企业31家,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社52家,仅去年就带动1.6万名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2017年中国乡村振兴发展十佳县”等荣誉称号,光山麻鸭、光山青虾,成为国家原产地认证的地方品牌。
如果说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是光山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看点,那么全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亮点——
在官渡河乘上“司马光号”游船,可以享受城市的律动;
在司马光油茶园踱步,可以回味绿色的童年;
在官渡河两岸的“十八园”漫步,可以看到四季花开的世界;
在全县367个“多彩田园”产业扶贫示范点眺望,可以畅想进入小康社会的明天。
今年7月1日,官渡河上天赐桥将正式通车,可以想见车流如梭的情景;到今年年底,光山县将宣告摘掉贫困县帽子,可以憧憬通过“幸福桥”享受美好生活……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光山县县长王建平说:“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有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久久为功,为民谋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思想,光山人已经在深入践行中得到了实惠。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光山县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的实践,照亮了走向未来的希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