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其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并非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培养其信心,养成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是新课程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之一。
据调查,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数学学科本身特点的原因。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数学是各学科中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导致大多数学生畏惧数学,不喜欢数学,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二是来自学生自身的原因。如: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计划性,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方法不当,意志力不强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丧失,学习兴趣也就丧失殆尽。三是教师方面的原因。如教师对数学教育没有热情、缺乏敬业精神、数学专业知识不足、教学水平不高、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因材施教、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作业过多、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原有兴趣消失。另外,师生关系不好,也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失去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我在多年的教学中体会到以下四法且卓有成效。
一、设疑激趣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三角形分类时,教师事前做好了一些只露出三角形一个角的学具,让学生观察,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一个直角时,学生说是直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钝角时,学生说是钝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锐角时,学生自然而然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拿出来的却不是锐角三角形,这样使学生产生了悬念:为什么有一个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的是钝角三角形,而有一个锐角的就不是锐角三角形呢?这时学生积极探究这一问题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出示了一幅情境图:两块草地,哪一块面积比较大?有的学生猜长方形面积大,有的学生猜平行四边形面积大,有的学生猜两块草地的面积一样大。这时教师趁机引导:要比较两块地面积的大小,就要先分别算出两块地的面积。学生追问:长方形面积已经学过会计算,而平行四边形未学过该怎么计算呢?教师在学生疑问的过程中揭示了课题。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的“自我需求”,为学习新知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二、演示激趣法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能够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它所容纳的教学资源是丰富多彩的 ,并且通过一些卡通式的图像、声音和音乐的运用促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他们多种感官并用,积极思维。众所周知: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运用教具的直观、生动、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低年级中有这么一节数学内容:让学生学会“大小”、“比多比少”这些概念。对于比大小,学生很快就学会了,但是对于“同样多”这一概念,学生很难在头脑确立。于是,可以做一个活动的幻灯教具并演示:在一张底片上画了6个茶杯,又在另一张幻灯片上画了6个茶盖,抽动第一张幻灯片,这样6个茶杯盖都盖在6个茶杯上。通过这一演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对“同样多”这一概念很快就理解了。
三、游戏激趣法
游戏是一种极为古老、极为普遍的活动。数学游戏是指那些带有趣味性、竞争性和娱乐性,含有部分未知的或全然未知的结果,小学生可投入很大兴趣,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的寓数学知识或数学原理于其中的游戏。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单调、枯燥、雷同、重复的数学知识游戏化,在游戏中使兴趣得以升华。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利息”时,有一道思考题,张平有500元钱,打算存入银行两年,可以有两种存储方法:一种是存两年,年利率为10.25%,一种是一年期,年利率是8.4%,第一年到期时把本金和利息取出来合在一起再存入一年,选择哪种办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可以这样设计游戏,为储户当“参谋”,设立“储户咨询站”,比一比谁的主意高明,角色感使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全员参与,情绪高涨,学生在游戏中增加了学习兴趣,获得了知识。又如教学小学数学加、减、乘、除运算时,由于计算比较单调、乏味,且必须反复训练方能熟能成巧,于是可以经常做“找朋友”、“小储蓄”、“夺红旗”等游戏。这样的教学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引领学生思维达到最佳状态。
四、操作激趣法
小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根据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探索通过构建有效性、实质性的动手操作新模式,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进一步激发学生潜能。如教学“环形面积的计算”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让学生在先准备好的纸张画一个半径15厘米的圆,剪下并计算出面积,再让学生再在剪的圆上画一个半径为10厘米的同心圆,剪下并计算出面积,这时告诉学生剩下的就是环形。这个环形的面积该怎么求呢?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很快算出了面积,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环形面积等于大圆面积减去小圆面积”方法。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画高)、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方法,把未知的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知的长方形,再通过观察、比较,从而推论出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促进学生探索知识、掌握知识,而且能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
据调查,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数学学科本身特点的原因。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数学是各学科中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导致大多数学生畏惧数学,不喜欢数学,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二是来自学生自身的原因。如: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计划性,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方法不当,意志力不强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丧失,学习兴趣也就丧失殆尽。三是教师方面的原因。如教师对数学教育没有热情、缺乏敬业精神、数学专业知识不足、教学水平不高、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因材施教、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作业过多、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原有兴趣消失。另外,师生关系不好,也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失去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我在多年的教学中体会到以下四法且卓有成效。
一、设疑激趣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三角形分类时,教师事前做好了一些只露出三角形一个角的学具,让学生观察,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一个直角时,学生说是直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钝角时,学生说是钝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锐角时,学生自然而然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拿出来的却不是锐角三角形,这样使学生产生了悬念:为什么有一个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的是钝角三角形,而有一个锐角的就不是锐角三角形呢?这时学生积极探究这一问题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出示了一幅情境图:两块草地,哪一块面积比较大?有的学生猜长方形面积大,有的学生猜平行四边形面积大,有的学生猜两块草地的面积一样大。这时教师趁机引导:要比较两块地面积的大小,就要先分别算出两块地的面积。学生追问:长方形面积已经学过会计算,而平行四边形未学过该怎么计算呢?教师在学生疑问的过程中揭示了课题。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的“自我需求”,为学习新知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二、演示激趣法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能够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它所容纳的教学资源是丰富多彩的 ,并且通过一些卡通式的图像、声音和音乐的运用促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他们多种感官并用,积极思维。众所周知: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运用教具的直观、生动、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低年级中有这么一节数学内容:让学生学会“大小”、“比多比少”这些概念。对于比大小,学生很快就学会了,但是对于“同样多”这一概念,学生很难在头脑确立。于是,可以做一个活动的幻灯教具并演示:在一张底片上画了6个茶杯,又在另一张幻灯片上画了6个茶盖,抽动第一张幻灯片,这样6个茶杯盖都盖在6个茶杯上。通过这一演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对“同样多”这一概念很快就理解了。
三、游戏激趣法
游戏是一种极为古老、极为普遍的活动。数学游戏是指那些带有趣味性、竞争性和娱乐性,含有部分未知的或全然未知的结果,小学生可投入很大兴趣,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的寓数学知识或数学原理于其中的游戏。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单调、枯燥、雷同、重复的数学知识游戏化,在游戏中使兴趣得以升华。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利息”时,有一道思考题,张平有500元钱,打算存入银行两年,可以有两种存储方法:一种是存两年,年利率为10.25%,一种是一年期,年利率是8.4%,第一年到期时把本金和利息取出来合在一起再存入一年,选择哪种办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可以这样设计游戏,为储户当“参谋”,设立“储户咨询站”,比一比谁的主意高明,角色感使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全员参与,情绪高涨,学生在游戏中增加了学习兴趣,获得了知识。又如教学小学数学加、减、乘、除运算时,由于计算比较单调、乏味,且必须反复训练方能熟能成巧,于是可以经常做“找朋友”、“小储蓄”、“夺红旗”等游戏。这样的教学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引领学生思维达到最佳状态。
四、操作激趣法
小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根据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探索通过构建有效性、实质性的动手操作新模式,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进一步激发学生潜能。如教学“环形面积的计算”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让学生在先准备好的纸张画一个半径15厘米的圆,剪下并计算出面积,再让学生再在剪的圆上画一个半径为10厘米的同心圆,剪下并计算出面积,这时告诉学生剩下的就是环形。这个环形的面积该怎么求呢?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很快算出了面积,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环形面积等于大圆面积减去小圆面积”方法。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画高)、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方法,把未知的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知的长方形,再通过观察、比较,从而推论出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促进学生探索知识、掌握知识,而且能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