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渠同志是彻底革命的光辉典范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hwa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林伯渠同志诞辰135周年。深切缅怀他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建立的不朽功勋,追思学习他彻底革命的精神和矢志为民的崇高风范,对于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凝聚起新时代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林伯渠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他的革命生涯历经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三个历史时期,在每个历史时期,他都是彻底的革命者,为共产党人树立了一个彻底革命的光辉典范。
  林伯渠同志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始终勇立时代潮头的先锋。林伯渠同志是中国同盟会的早期会员和国民党员,后来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之一。在风云跌宕的中国革命潮流中,他始终与时俱进,勇立时代潮头。生于1886年的林伯渠同志,青少年时期目睹列强野蛮入侵,清政府腐败无能,人民生活悲惨,立下真枪实弹地干一番救国救民的事业的革命志向。1905年8月,留学日本的林伯渠同志,毅然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踏上旧民主主义革命征程。他奔走于上海、湖南、湖北和东三省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并参加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国的开国功臣,随后参加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战争。护法战争的失败,使亲眼见证了辛亥革命后中国“仅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的林伯渠同志不断反思,深感必须探求新的出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林伯渠同志接触、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加之革命先驱李大钊和陈独秀对他的深刻影响,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逐步深入,并且日益坚信它是拯救中国和人类的唯一真理。1921年1月,林伯渠同志加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由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此踏上新民主主义革命征程并终生不渝。
  林伯渠同志是推动国共合作携手革命的功臣。作为孙中山和李大钊的亲密战友,林伯渠同志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桥梁;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成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先锋。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被党组织安排继续留在孙中山身边工作,多次安排陈独秀、李大钊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苏联政府代表越飞与孙中山会谈国共合作事宜,许多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同他相关。1923年林伯渠同志任国民党中央总务部副部长后,积极帮助孙中山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并为维护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作出了坚定不移的努力。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运动发展。吴玉章曾赋诗赞扬:“十月光芒照万方,联俄联共好主张。中山改组国民党,还仗伯渠作桥梁。”林伯渠同志还有力地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受命于危难之际,利用自己广泛的社会关系、资深望重的社会影响,坚持党的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同广大爱国民主人士建立广泛联系,并多次作为中共代表奔走于西安、南京、上海与庐山之间与国民党谈判,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林伯渠同志是人民政权建设的开创探索者。林伯渠同志在中央苏区时就从事政府工作,后来长期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形成了一套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的理论并进行了大量实践。他以高度的革命责任心和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在人民政权建设中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实行“三三制”以增强政府活力,实现真正的民主的选举制度以体现人民当家做主,实行精兵简政以合理化行政机构职能,狠抓作风建设以确保政府公仆本质,等等。这些政权建设思想和实践都堪称当时中国政治的典范,事实上建立了一个局部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成为新中国的雏形。在这样一个民主、开明、高效、廉洁的政权领导下,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进行经济建设,推进教体文卫革新,到抗战胜利前夕,边区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财政平衡,物价稳定,人民的衣食住行等需求得到改善和保障,建成了一个模范抗日根据地。
  林伯渠同志是为新中国建设鞠躬尽瘁的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同志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他对我国地方政权建设付出了许多心血。1950年,他率先提出优先进行经济制度改革、各地区实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三条意见,对于彻底摧毁旧的反动政权,巩固和发展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具有指导性。“一五”计划期间,他的重国情、和谐发展、科学设计、重轻工业并举等主张,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他还在团结爱国人士、扩大国际统一战线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他把定期下去视察工作,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作为一种责任。1955年5月,他回到阔别40年的家乡湖南视察,先后下到益阳、常德、临澧等地开展调研,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两个笔记本,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湖南地方政府的工作。1957年至1959年间,他先后到10多个省、市、区视察,围绕当时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开展调查,并觉察出一些问题,留下了留有余地、力戒浮夸片面等一些針砭时弊的见解。在生命弥留之际,他仍然牵挂着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二
  林伯渠同志的一生是彻底革命的一生,他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献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是留给我们在新时代不断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弘扬。
  一是要学习、弘扬林伯渠同志不断追求真理、坚定理想信念的革命精神。林伯渠同志年少时从父亲那里受到戊戌维新的思想影响,一心盼望中国能富国强兵;在日本留学时又接受了中国同盟会要救中国就必须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的政治理念;经历了多次革命斗争的挫折失败后,他终于找到了能够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加入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正确革命道路,从此一生坚守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林伯渠同志这种始终爱国爱民、追求民主、不断革命的政治自觉,绝不盲目跟随、毫不顾惜地把那些注定要衰亡的东西抛在后面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弘扬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我们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让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   二是要学习、弘扬林伯渠同志对党赤胆忠诚、始终担当奉献的高贵品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林伯渠同志面临重大考验,有人劝他脱离共产党,但他对党绝对赤胆忠诚,坚定地跟共产党走,并且声明要干就干到底,决不后悔,也不会计较将来个人的命运,毅然参加了南昌起义;在与党内“左”倾和右倾错误的斗争中,他总是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原则,维护党的利益,巩固党的团结,成为坚持和维护正确路线的英雄。在中央苏区面临政治、经济上的极大困难时,林伯渠同志迎难而上,想方设法发展苏区经济,支援、保障前线红军作战;参加长征时,他负责筹集几万人的军需粮草,“手举马灯照万人”;在陕甘宁边区,他身兼数职,担起了边区的巩固发展大任;为筹备新政协会议,63岁的他奔忙在民主人士之间,并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开国大典主持人的重任;新中国成立后,他主动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践行了“革命一生无愧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职、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和时代责任,担当的背后反映的是对党的忠诚、对党的事业的态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我们必须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忠诚担当,向着一个又一个目标奋勇前行。
  三是要学习、弘扬林伯渠同志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实践的科学态度。在延安整风时,林伯渠同志对理论与实际分离的主观主义提出严厉批评。他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时,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要求边区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和实行调查研究。他带头深入甘泉、富县等农村进行调查研究。他曾精辟地指出:“在没有认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前,中国革命不能免于失败;在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如果不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也还是不能免于失败。而一经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则无往而不胜。”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在革命和建设中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等问题,林伯渠同志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使整个国民经济和谐发展的观点,并提醒全党要继续注意克服主观主义。他说:“主观主义,在过去曾经使得我们在民主革命中遭到失败,在现在也同样可以使得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中遭到严重的挫折。”1959年参加庐山会议时,他在准备的发言提纲中,认为“我们的不足”是“既忽视客观规律,又未能综合(平衡)”,其不足之处,一部分是发展中的困难,是不可免的;一部分是我们的错误造成的,如“刮共产风”“似乎一切都要翻一番”, 这是“脱离群众的”。去世前一个月,他还在刻苦钻研政治经济学,希望找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基本要求是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要一以贯之坚持实事求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自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四是要学习、弘扬林伯渠同志心系人民、永葆本色的崇高风范。林伯渠同志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的座右铭勉励自己,时刻关心人民疾苦,倾听人民呼声,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切实实为人民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在陕甘宁边区时,他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带动形成了延安时期“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的风尚。中共中央领导和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是“為人民服务的老勤务员”。他留给后人作为家风的两句话是:“艰苦朴素,身先士卒;不搞特殊,保持百姓本色。”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同志更加重视不搞特殊化的问题,不但自己克己奉公,还严格要求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敬畏权力、慎用权力,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林伯渠同志就是这样的好干部,他的崇高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弘扬。
  毛泽东再三强调:“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弘扬林伯渠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勇立时代潮头,勇担时代责任,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院长)
其他文献
幼儿园本身就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课程资源,如幼儿园内的配置、周边的景色、周边的文化气息等,教师可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为学生开展更丰富多彩的课堂。但就实际而言,幼儿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是特别成功,但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单一的课程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所以,文章以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利用初探为题展开深入研讨。
随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理念的转变,数学教学的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通过对当下教育的实践分析,发现在当下教学课程中,教师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更加重视,因而,为针对核心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及时创新教学手段,改变教学策略,做好教学设计,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深入浅出,深刻探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的界定,掌握其内涵。基于此,文章就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界定展开探析,提出了如何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以供参考。
当前,地方党媒生存环境依旧严峻,但是,在持续性的扶持政策出台、各媒体自身探索实践的支持下,地方党媒发展环境已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这一背景下,地方党媒必须不断改进内容生产体系、提升“讲好故事”的能力,才能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对强风、暴雨、高潮“三碰头”的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以及其对宁波城市产生的方方面面影响,宁波日报报网创新思维,结合宁波数字化改革成果--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建设运营的宁波城市大脑,推出“甬派·城市大脑每天24小时不间断直播”。从台风登陆前到台风过境、二次登陆,甬派客户端与宁波城市大脑的连续直播,总时长达74小时,每日浏览量达100多万人次。
500年前的大航海开启了欧洲崛起的历史,到19世纪末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全面统治世界,美国则在20世纪延续了西方的统治地位。与此相反,中国在结束郑和下西洋之后开始了落后时代的历程,到19世纪中叶开始逐步沦为西方列强瓜分的对象。但是100年后的20世纪中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又站起来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中国开始重新崛起。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将逐步实现“两个百年目标”,而世界将再次发生500载大变,东西方文明将进入一个并驾齐驱、平等竞争的新阶段。
1970年春节前夕,带着共产党员的一片赤诚,带着对故土的眷恋,已经身为部级领导的老红军喻杰主动离休,携家眷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湖南平江县嘉义镇(今为加义镇)丽江村。  北京“高官”回乡了!这件事在当时的小山村引起了巨大轰动。村里的乡亲们围拢过来,都想看看这位家乡走出去的“高官”是什么样子,也有乡亲们议论:“这老头脾气真怪!北京不住住山村,顾问不当当农民。”然而,当乡亲们走近这位北京“高官”时,看
[摘要] 数字艺术收藏品以新锐的姿态切入艺术品拍卖后,引起了学界对数字艺术收藏品的广泛探讨。文章以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数字艺术的界定、数字收藏品的基本属性展开研究。面对NFT的虚拟背景和数字属性带来的迷局,文章指出NFT为现实的艺术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但需要警惕在NFT的耀眼光芒下失去基本的判断,即数字艺术收藏品首先要具备艺术性,数字性才能有所附丽。  [关键词]
十多年前,因教学评估及规范化的实际需求,美术院校的教学也如理工科那样逐渐“规矩”起来。其中一个最直观的变化是要填的表格越来越多。不少教师也隐隐觉得,表格越来越规范,离高水平的教学却越来越远。目前,技术性、官僚化的教学管理考核机制越发成熟,各种“设计”出来的细节条款理性而实用,也异常机械和冷漠。限于篇幅,这里只谈与美术教学相关的三点教条。  其一是内容与风格。以常见的水粉静物教学为例,近年来的教学已
一、出版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  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学习和认识。  第一个层面,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是至高无上的。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此背景下,深入研讨“双循环”与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对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与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交通运输协会拟于2021年11月在兰州举办“十四五”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研讨会暨首届《中国流通经济》学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