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是“教”和“学”的材料,课堂教学活动是以教材为媒介而开展的双边活动。教材内容的选择必须按照教师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确定,脱离了教师的特点就不能以己之长驾轻就熟,脱离了学生的特点就成了一无所成。因此,教师要读懂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才能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读懂教材;有效数学课堂
《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要具有拓展性,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质疑,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教材是“教”和“学”的材料,课堂教学活动是以教材为媒介而开展的双边活动。就教师而言,教材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具等的总称;就学生而言,教材是学习内容、学习手段、学习思想方法和学具等的总称。教材内容的选择必须按照教师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确定,脱离了教师的特点就不能以己之长驾轻就熟,脱离了学生的特点就成了一无所成。教科书只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内容的承载体,对于在不同环境中成长、具有不同阅历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最合适的。
做教师的读懂教材非常必要。做到心中有教材,才能准确的制定教学目标。才能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有效的教学流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遵循一些原则。
一、创设情境导入要有新意
有效情境导入,往往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创作或改编出不同的童话故事,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研究,使学生能够在故事所创设的情景中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时,设计这样的导课:一天,八戒到花果山去玩,恰好悟空不在,八戒就带着30只小猴去摘100个又大又甜的鲜桃,并对孩子们说:“你们一共30人,每人得3个,剩下一个就给猪伯伯吃吧!”八戒怕小猴子不信,还列了一个算式。没多久,悟空回来知道这件事,斥责八戒不老实,欺骗小猴子,吓得八戒只好求饶,磕头不止,一下子把小猴子们弄得莫名其妙。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这样的导课,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学生跃跃欲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数学知识要与生活相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还用于生活。书本知识要与学生的经验世界、成长需要融合,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呈现出生命态。由于预习在先,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这个环节中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充分发展,老师选择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活动组织形式非常关键。把新知融合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或学生的已知经验中,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情景中隐含的数学知识、逻辑关联,前面表述的前两类学生能够自己在情景中不断地归纳出数学规律来,而后两类学生也能在观察前两类学生的行为过程中,收获他力所能及可以收获的结果,长期影响还能提升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使他们转化为前一类学生。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可创设买三套衣服(分别知道上衣和裤子的单价)需要多少钱的生活情境。学生在求总价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两种解法其结果一样的情况,接着再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数学实例。然后再在众多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新知,这样学生头脑中的“乘法分配律”就不再是以抽象的数与符号构成的,而是以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生活实例建构和呈现的,于是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就深刻得多。
三、巩固练习科学要有层次性
巩固练习要坚持联系生活实际,安排学生充分体验学有所用、学有所值。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知识。从而让学生逐渐养成用数学方法去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例如:在学习了“千克和克的初步认识”这个内容后,我设计了这样一节练习课:新授课结束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去超市购物并收集重量信息的作业。练习课上,我首先让学生把从超市所购的自己喜欢的食品重量告诉大家,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了掂一掂、拎一拎,感受对方物品的重量。接着,又让大家拿出各自所带的瓜果蔬菜,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水果、蔬菜的重量,再用秤称一下加以验证,看看与自己的估计相差多少。然后又给每位学生称了体重,让他们互相抱一抱,同学们大都会叫起来:“哇!好重啊!我抱不动了。”最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个鸡蛋、一块香皂、一袋大米、一筐苹果、一头猪、一只羊等物品的重量。以上几个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了几十克、几百克、几千克、几十千克的重量,对一些填重量单位的习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趣味化,把单纯的数学概念引伸到生活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教材既要适合教师教又要适用于学生学;在教师和教材之间,学生是教师确定教材的主要因素;在学生和教材之间,教师应起到点拨引导作用。创设真实有智慧的课堂,才能培养出有热情、有智慧的学生。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读懂教材;有效数学课堂
《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要具有拓展性,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质疑,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教材是“教”和“学”的材料,课堂教学活动是以教材为媒介而开展的双边活动。就教师而言,教材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具等的总称;就学生而言,教材是学习内容、学习手段、学习思想方法和学具等的总称。教材内容的选择必须按照教师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确定,脱离了教师的特点就不能以己之长驾轻就熟,脱离了学生的特点就成了一无所成。教科书只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内容的承载体,对于在不同环境中成长、具有不同阅历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最合适的。
做教师的读懂教材非常必要。做到心中有教材,才能准确的制定教学目标。才能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有效的教学流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遵循一些原则。
一、创设情境导入要有新意
有效情境导入,往往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创作或改编出不同的童话故事,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研究,使学生能够在故事所创设的情景中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时,设计这样的导课:一天,八戒到花果山去玩,恰好悟空不在,八戒就带着30只小猴去摘100个又大又甜的鲜桃,并对孩子们说:“你们一共30人,每人得3个,剩下一个就给猪伯伯吃吧!”八戒怕小猴子不信,还列了一个算式。没多久,悟空回来知道这件事,斥责八戒不老实,欺骗小猴子,吓得八戒只好求饶,磕头不止,一下子把小猴子们弄得莫名其妙。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这样的导课,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学生跃跃欲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数学知识要与生活相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还用于生活。书本知识要与学生的经验世界、成长需要融合,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呈现出生命态。由于预习在先,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这个环节中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充分发展,老师选择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活动组织形式非常关键。把新知融合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或学生的已知经验中,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情景中隐含的数学知识、逻辑关联,前面表述的前两类学生能够自己在情景中不断地归纳出数学规律来,而后两类学生也能在观察前两类学生的行为过程中,收获他力所能及可以收获的结果,长期影响还能提升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使他们转化为前一类学生。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可创设买三套衣服(分别知道上衣和裤子的单价)需要多少钱的生活情境。学生在求总价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两种解法其结果一样的情况,接着再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数学实例。然后再在众多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新知,这样学生头脑中的“乘法分配律”就不再是以抽象的数与符号构成的,而是以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生活实例建构和呈现的,于是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就深刻得多。
三、巩固练习科学要有层次性
巩固练习要坚持联系生活实际,安排学生充分体验学有所用、学有所值。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知识。从而让学生逐渐养成用数学方法去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例如:在学习了“千克和克的初步认识”这个内容后,我设计了这样一节练习课:新授课结束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去超市购物并收集重量信息的作业。练习课上,我首先让学生把从超市所购的自己喜欢的食品重量告诉大家,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了掂一掂、拎一拎,感受对方物品的重量。接着,又让大家拿出各自所带的瓜果蔬菜,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水果、蔬菜的重量,再用秤称一下加以验证,看看与自己的估计相差多少。然后又给每位学生称了体重,让他们互相抱一抱,同学们大都会叫起来:“哇!好重啊!我抱不动了。”最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个鸡蛋、一块香皂、一袋大米、一筐苹果、一头猪、一只羊等物品的重量。以上几个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了几十克、几百克、几千克、几十千克的重量,对一些填重量单位的习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趣味化,把单纯的数学概念引伸到生活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教材既要适合教师教又要适用于学生学;在教师和教材之间,学生是教师确定教材的主要因素;在学生和教材之间,教师应起到点拨引导作用。创设真实有智慧的课堂,才能培养出有热情、有智慧的学生。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