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床头边的书桌上,刻着一行英文:If you can not do great things,do small things in a great way.(如果你不能做大事,那就以一种伟大的方式做小事。)做老师以来,我一直把这句话当作警钟。这是对那些可以把道理讲得头头是道,自己却做不到的人的莫大的讽刺。
我有一个朋友,人称“道理王”,在引经据典、讲道说理方面,堪称东方不败。从古埃及文明到比特币他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对娱乐八卦和婚姻人生也可以娓娓道来。加上他不俗的外表,让每个和他聊天的人都如沐春风,很多人更是恨不能立刻引他为知己。
当时,我和他都在北京打拼,合租蜗居在中关村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这里是北京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尽管屋小,每月的房租却不低。
有一天下午,我和他坐在窗边。他右手两指夹着一支烟,猛吸一口,再缓缓吐出一个大烟圈来,对我说:“艾力啊,我最近认真研读了一本关于理财的书,你说现在存在银行里的钱每天都在贬值。要成功,要在北京混下去,而且混出个模样来,靠在公司做一个小职员,就算每年涨一点工资,五年升一次职,这辈子也没什么前途。要想出人头地,一定不能走寻常路!咱们凑点钱,做贵金属投资吧……”
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他搬走了。但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打电话告诉我,他又换了工作,进入了新行业,或者又发现了短期内挣大钱的方法。但无论是新行业还是新投资方法他都没有最终坚持下来,因此他也成了一个后悔药的长期服用者。
这个世界上有爱讲道理的人,更有爱听道理的人,总会有许多追随者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自己想要、需要或者觉得不得不要的道理。
可是,这些道理真的那么有用吗?听完一场英语学习讲座,立刻发誓在半年内拿下GRE、托福,在一年内拿到美国名校的offer,可事实上每年能拿到奖学金的人永远是少数;听了知名企业家的励志演讲,甚至只是看到一个励志的金句就热血沸腾,开始幻想自己好好拼一把也能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的巅峰;看了情感专家的微博分享,马上就决定做个“不忘初心,岁月静好”的女子,等着“高富帅”驾着七彩祥云来拯救平凡的自己……
只靠读道理,就妄图懂人生,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人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甚至,你要明白,有些成功人士会在上楼后抽掉梯子,再告诉想要努力向上爬的你:“我当初就是通过努力飞上来的,你也可以。”
但生活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总会有奇迹出现。关键是,你要掌握打开奇迹的钥匙——正确的方法。
上中学时,父亲就告诉我:“懂一百个道理,不如懂一个方法重要;一百次的感动,不如一次行动有帮助。”所以到目前为止,我那一点小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缘于对这句话的深切领悟。
几乎所有的人都害怕公众演讲。和很多人一样,我从小就特别渴望在众人面前出色自如地表达自我,但无论我怎样尝试似乎都无法达到预期。我又是一个很容易紧张的人,性格有些怯懦。后来,我进入新东方当老师,不得不面对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的学生。为了练好这个当老师的必杀技,我几乎看了所有能找到的讲解演讲之道、演讲技巧的书籍。曾经有那么一阵儿,我甚至变成了自己讲不好,但能教别人讲好的神人。
有一天,当我又一次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模拟演讲时,一位同事走进来,看了一会儿说:“你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了吗?如果没有,这样讲一万遍也没有用。”
在他的建议下,我采用了“刻意练习”的方法。“刻意练习”是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家K. Anders Ericsson提出的一套练习方法,方法的秘诀在于重复与反馈。
首先,练习者需要建立对正确方法的认知。以演讲来说,必须真正去了解什么是好的演讲,而想要达到这一点,仅靠读抽象的书籍是不够的。因此,我找来了几乎所有名家的演讲视频,反复观看、揣摩其中的精妙之处。有机会我还会去现场听一些名人的演讲,现场感受那种万人欢呼、掌声雷动的氛围。
接下来,我进行了“练习——反馈——练习”的循环训练。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练习者必须建立起对错误的极度敏感,一旦发现自己错了会感到非常不舒服,然后一直练习到改正了为止。
无论是模拟练习,还是上台讲课,我开始有意把自己的演讲录成视频。回到家,再反复观看这些视频。一开始,看到视频中的自己会很不习惯,而且会发现很多之前自以为表现良好的地方实际却并非如此。像大多数没有受过播音、形体方面专业训练的人一样,讲到激动处,我会使劲挥舞手臂,幅度大到在镜头上看不到我的脸,只看到一只手挥来挥去,身子也随之摇晃,没有力量;我还会经常重复“这就是说”、“也就是说”等口头禅,英语中就是“so…so…that…that…”;对于熟悉的内容,我通常会讲得很快,节奏感不强。而最要命的是,我没有镜头感,无法让听众感觉到我在注视着他们,在关心他们的反馈。
我把这些需要改进的问题用本子记录下来,不断进行纠正,并且与下一次的公众演讲视频进行对比,直到某个问题完全不再出现时,我才会把这个问题从本子上抹去。
经过无数次的练习之后,我不但对于新东方的课堂演讲驾轻就熟,而且还成了一名演讲师,站到了拥有成千上万观众的新东方“梦想之旅”系列演讲的现场。
我自然算不上天才,对于自己通过一番努力取得的这一点进步,我的感触就是,世界上哪有什么成功的捷径,当你学会把最简单的事做到极致时,成功自然也就离你不远了。张瑞敏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如果你认为简单的事可以被轻视,甚至可以完全不顾的话,那么你的工作将永远留下遗憾。
这一路走来,尽管我对“那么多的道理”有成见,但这并不代表对此我不学习、不懂得,或者不在意。而是我明白,有时候,道理懂得越多,给自己的束缚也就越多。
不同的道理之间又常有矛盾,不同的建议之间也会有冲突,心灵鸡汤喝多了,味道也不同:有的咸,有的甜,有的辣。吃多了,肚子会坏,步子会慢,脑子也会乱。况且道理听得再多,也是别人的经验。只有通过实践,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一路走来,我深感带我前行的,始终是那个看似渺小却埋头苦干的我。
我有一个朋友,人称“道理王”,在引经据典、讲道说理方面,堪称东方不败。从古埃及文明到比特币他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对娱乐八卦和婚姻人生也可以娓娓道来。加上他不俗的外表,让每个和他聊天的人都如沐春风,很多人更是恨不能立刻引他为知己。
当时,我和他都在北京打拼,合租蜗居在中关村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这里是北京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尽管屋小,每月的房租却不低。
有一天下午,我和他坐在窗边。他右手两指夹着一支烟,猛吸一口,再缓缓吐出一个大烟圈来,对我说:“艾力啊,我最近认真研读了一本关于理财的书,你说现在存在银行里的钱每天都在贬值。要成功,要在北京混下去,而且混出个模样来,靠在公司做一个小职员,就算每年涨一点工资,五年升一次职,这辈子也没什么前途。要想出人头地,一定不能走寻常路!咱们凑点钱,做贵金属投资吧……”
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他搬走了。但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打电话告诉我,他又换了工作,进入了新行业,或者又发现了短期内挣大钱的方法。但无论是新行业还是新投资方法他都没有最终坚持下来,因此他也成了一个后悔药的长期服用者。
这个世界上有爱讲道理的人,更有爱听道理的人,总会有许多追随者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自己想要、需要或者觉得不得不要的道理。
可是,这些道理真的那么有用吗?听完一场英语学习讲座,立刻发誓在半年内拿下GRE、托福,在一年内拿到美国名校的offer,可事实上每年能拿到奖学金的人永远是少数;听了知名企业家的励志演讲,甚至只是看到一个励志的金句就热血沸腾,开始幻想自己好好拼一把也能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的巅峰;看了情感专家的微博分享,马上就决定做个“不忘初心,岁月静好”的女子,等着“高富帅”驾着七彩祥云来拯救平凡的自己……
只靠读道理,就妄图懂人生,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人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甚至,你要明白,有些成功人士会在上楼后抽掉梯子,再告诉想要努力向上爬的你:“我当初就是通过努力飞上来的,你也可以。”
但生活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总会有奇迹出现。关键是,你要掌握打开奇迹的钥匙——正确的方法。
上中学时,父亲就告诉我:“懂一百个道理,不如懂一个方法重要;一百次的感动,不如一次行动有帮助。”所以到目前为止,我那一点小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缘于对这句话的深切领悟。
几乎所有的人都害怕公众演讲。和很多人一样,我从小就特别渴望在众人面前出色自如地表达自我,但无论我怎样尝试似乎都无法达到预期。我又是一个很容易紧张的人,性格有些怯懦。后来,我进入新东方当老师,不得不面对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的学生。为了练好这个当老师的必杀技,我几乎看了所有能找到的讲解演讲之道、演讲技巧的书籍。曾经有那么一阵儿,我甚至变成了自己讲不好,但能教别人讲好的神人。
有一天,当我又一次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模拟演讲时,一位同事走进来,看了一会儿说:“你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了吗?如果没有,这样讲一万遍也没有用。”
在他的建议下,我采用了“刻意练习”的方法。“刻意练习”是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家K. Anders Ericsson提出的一套练习方法,方法的秘诀在于重复与反馈。
首先,练习者需要建立对正确方法的认知。以演讲来说,必须真正去了解什么是好的演讲,而想要达到这一点,仅靠读抽象的书籍是不够的。因此,我找来了几乎所有名家的演讲视频,反复观看、揣摩其中的精妙之处。有机会我还会去现场听一些名人的演讲,现场感受那种万人欢呼、掌声雷动的氛围。
接下来,我进行了“练习——反馈——练习”的循环训练。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练习者必须建立起对错误的极度敏感,一旦发现自己错了会感到非常不舒服,然后一直练习到改正了为止。
无论是模拟练习,还是上台讲课,我开始有意把自己的演讲录成视频。回到家,再反复观看这些视频。一开始,看到视频中的自己会很不习惯,而且会发现很多之前自以为表现良好的地方实际却并非如此。像大多数没有受过播音、形体方面专业训练的人一样,讲到激动处,我会使劲挥舞手臂,幅度大到在镜头上看不到我的脸,只看到一只手挥来挥去,身子也随之摇晃,没有力量;我还会经常重复“这就是说”、“也就是说”等口头禅,英语中就是“so…so…that…that…”;对于熟悉的内容,我通常会讲得很快,节奏感不强。而最要命的是,我没有镜头感,无法让听众感觉到我在注视着他们,在关心他们的反馈。
我把这些需要改进的问题用本子记录下来,不断进行纠正,并且与下一次的公众演讲视频进行对比,直到某个问题完全不再出现时,我才会把这个问题从本子上抹去。
经过无数次的练习之后,我不但对于新东方的课堂演讲驾轻就熟,而且还成了一名演讲师,站到了拥有成千上万观众的新东方“梦想之旅”系列演讲的现场。
我自然算不上天才,对于自己通过一番努力取得的这一点进步,我的感触就是,世界上哪有什么成功的捷径,当你学会把最简单的事做到极致时,成功自然也就离你不远了。张瑞敏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如果你认为简单的事可以被轻视,甚至可以完全不顾的话,那么你的工作将永远留下遗憾。
这一路走来,尽管我对“那么多的道理”有成见,但这并不代表对此我不学习、不懂得,或者不在意。而是我明白,有时候,道理懂得越多,给自己的束缚也就越多。
不同的道理之间又常有矛盾,不同的建议之间也会有冲突,心灵鸡汤喝多了,味道也不同:有的咸,有的甜,有的辣。吃多了,肚子会坏,步子会慢,脑子也会乱。况且道理听得再多,也是别人的经验。只有通过实践,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一路走来,我深感带我前行的,始终是那个看似渺小却埋头苦干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