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客观上促进了各种现代媒体的迅速发展。大环境的变化或多或少对学生的成才造成了影响,也同样对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人就此谈几点感受。
一、寻求共性特征,统一思想
接手一个新班级,当好班主任的首要工作就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其群体特征,统一其思想认识,以便进一步开展工作。本学期我所带的班是高一年级艺术班,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比较差。只要老师不在,教室就乱成了一锅粥,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这帮学生虽然学习不好,但头脑不笨,只是缺乏自制力,而且大部分很有自尊心。于是我及时对其进行调整教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克服了他们的消极思想。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班会、茶话会帮助学生分清“自尊心”与“虚荣心” “羡慕”与“嫉妒”“ 集体荣誉”与“哥们义气”的是非界限,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卧薪尝胆”“胯下之辱”等故事激发学生“不甘人后”的正确人生观;通过在教室张贴格言警句、行为准则引导他们养成谦虚刻苦的品德、遵纪守规的集体意识。
二、针对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优缺点。要使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积极向上,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活动的同时,必须做好个别教育工作,进行实点教育指导。我注重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方法:首先重视对优生的教育。一方面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引导他们跳出班级看自己,跳出自我助别人;教育他们不自满,永远向前看。另一方面注意培养有特长的学生,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我、超越自我。其次要特别注意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班内有个后进生的家长做生意很有钱,对他学习漠不关心,认为“学两字能做生意就行”,孩子也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因此学习很差,成天忙于打游戏机,还影响了周围一帮人,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我作为班主任,在投入大量时间做个别教育工作的同时,多次到他家进行家访,请其家长协助教育。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不但协助这名学生改掉了许多坏习惯,而且使其学习成绩也有明显的进步。
三、依靠集体力量,团结互助
学生生活在班集体里,集体的特点和舆论氛围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班上有个叫胡亮的学生,他父亲患有精神病,母亲下岗在家,他自己也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有一次他腿关节疼不能来上学,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开了一个特殊的班会,请知情的同学介绍这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精神、未来理想。学生们听了很受感动,有的提议要捐款帮他看病,有的表示要专门接他上学。于是我就特意选了一个平时经常欺负同班同学的男生于航同学,带了全班300多元的捐款去接他,这位学生受到了胡亮家长的热情接待和尊重。这样,既让生病的学生感受到了集体的照顾和温暖,也让后进生找回了自尊,调整了心态。
四、发挥表率作用,言传身教
班主任既教书又育人,既是班级的组织者、指导者,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和引路人。可以说,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对班级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刻直接的影响。在工作中,我首先把握一点:做好班主任先要教好书。我利用挤出的时间刻苦钻研教材、教法,确保上课时能够顺利、流畅、深入浅出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本人所从事的英语教学,一直处于年级的前列,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信心。其次,关心学生的业余生活和身心健康。通过与其他任课教师的协作,以及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本人能够把学生控制在有效的管理范围内,较好地防止学生参与打游戏、看录像等不健康的课外活动。第三,以良好的言行影响学生。按照德育工作理论——原则和实际工作相结合,把品德教育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五、言出必行,严慈并济
班主任在学生面前说话要三思,老成持重。说到就必须做到,不能让学生觉得班主任就像某些小孩子一样不守信用,这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教师要爱学生但不能放纵学生,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当教师为了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前途而采取适当的正面教育时,当学生感受到教师为他们无私奉献时,通常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就是说,对学生要严慈并济。当学生从心底认同班主任时,他们会很乐意为班主任排忧解难。
总之,当一个好班主任难,当一个优秀班主任更难。除了上面谈到的这些,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还应当不断向他人学习,把别人的经验、长处加以借鉴吸收,对别人的失误引以为戒。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伊山高级中学)
一、寻求共性特征,统一思想
接手一个新班级,当好班主任的首要工作就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其群体特征,统一其思想认识,以便进一步开展工作。本学期我所带的班是高一年级艺术班,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比较差。只要老师不在,教室就乱成了一锅粥,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这帮学生虽然学习不好,但头脑不笨,只是缺乏自制力,而且大部分很有自尊心。于是我及时对其进行调整教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克服了他们的消极思想。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班会、茶话会帮助学生分清“自尊心”与“虚荣心” “羡慕”与“嫉妒”“ 集体荣誉”与“哥们义气”的是非界限,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卧薪尝胆”“胯下之辱”等故事激发学生“不甘人后”的正确人生观;通过在教室张贴格言警句、行为准则引导他们养成谦虚刻苦的品德、遵纪守规的集体意识。
二、针对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优缺点。要使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积极向上,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活动的同时,必须做好个别教育工作,进行实点教育指导。我注重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方法:首先重视对优生的教育。一方面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引导他们跳出班级看自己,跳出自我助别人;教育他们不自满,永远向前看。另一方面注意培养有特长的学生,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我、超越自我。其次要特别注意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班内有个后进生的家长做生意很有钱,对他学习漠不关心,认为“学两字能做生意就行”,孩子也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因此学习很差,成天忙于打游戏机,还影响了周围一帮人,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我作为班主任,在投入大量时间做个别教育工作的同时,多次到他家进行家访,请其家长协助教育。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不但协助这名学生改掉了许多坏习惯,而且使其学习成绩也有明显的进步。
三、依靠集体力量,团结互助
学生生活在班集体里,集体的特点和舆论氛围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班上有个叫胡亮的学生,他父亲患有精神病,母亲下岗在家,他自己也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有一次他腿关节疼不能来上学,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开了一个特殊的班会,请知情的同学介绍这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精神、未来理想。学生们听了很受感动,有的提议要捐款帮他看病,有的表示要专门接他上学。于是我就特意选了一个平时经常欺负同班同学的男生于航同学,带了全班300多元的捐款去接他,这位学生受到了胡亮家长的热情接待和尊重。这样,既让生病的学生感受到了集体的照顾和温暖,也让后进生找回了自尊,调整了心态。
四、发挥表率作用,言传身教
班主任既教书又育人,既是班级的组织者、指导者,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和引路人。可以说,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对班级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刻直接的影响。在工作中,我首先把握一点:做好班主任先要教好书。我利用挤出的时间刻苦钻研教材、教法,确保上课时能够顺利、流畅、深入浅出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本人所从事的英语教学,一直处于年级的前列,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信心。其次,关心学生的业余生活和身心健康。通过与其他任课教师的协作,以及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本人能够把学生控制在有效的管理范围内,较好地防止学生参与打游戏、看录像等不健康的课外活动。第三,以良好的言行影响学生。按照德育工作理论——原则和实际工作相结合,把品德教育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五、言出必行,严慈并济
班主任在学生面前说话要三思,老成持重。说到就必须做到,不能让学生觉得班主任就像某些小孩子一样不守信用,这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教师要爱学生但不能放纵学生,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当教师为了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前途而采取适当的正面教育时,当学生感受到教师为他们无私奉献时,通常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就是说,对学生要严慈并济。当学生从心底认同班主任时,他们会很乐意为班主任排忧解难。
总之,当一个好班主任难,当一个优秀班主任更难。除了上面谈到的这些,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还应当不断向他人学习,把别人的经验、长处加以借鉴吸收,对别人的失误引以为戒。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伊山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