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在分析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体育教师应主动对自身的教育理念、师德能力、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进行提高。
关键词: 素质教育体育教师素质再提高
学校教育是实现教育方针的重要过程。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是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的主体,其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和素质教育的实施。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的渗透与交叉,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健康第一”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确立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形式、内容、方法、手段等都有了极大的变化与发展,这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没有高素质的教师,绝不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探讨体育教师素质的再提高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
素质原是一个生理学的概念,是指人的先天禀赋。素质教育所指的素质,其内涵已发生了变化,它既有先天性,又有后天性;既有生理性,又有社会性。它是以个人的先天禀赋为前提,以后天的环境、教育为条件,通过个体自身的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对素质教育这一概念,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作了界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公认的,即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
“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理想人格的教育,其目的是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健身”。素质教育包括教育的全部内容,不论从思想品德方面,还是从身体发展方面,都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并结合社会和人的发展实际需要,注重发挥人的智力潜能,强调人的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强调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教师素质再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必须实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必须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在教师。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过去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培养学生的被动应试能力,把学生当作客体,而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技能、美育、智育和个体主动性的培养。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主体教育思想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教师素质的再提高是关键。
三、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在新形势下,体育教师要保证学校教育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担任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关键在于对自身素质的再提高。
1.与时代相通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个人对教育的理解、经验和行为的概括和信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当前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在认识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的正确世界观、教育观和学生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体育教师应面向世界,着眼未来,更新观念,活跃思维,注意不断吸引先进的教育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这种转变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校体育最根本的要求,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和多样性等时代特征。
(2)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师应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3)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态度、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使学生充分享受体育锻炼的益与乐。只有这样才能树立现代教育思维方式和观念,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
2.高尚的师德风范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体育教师既是灵魂的工程师,又是学生健美的设计师。体育教师能否做好体育工作,关键在于是否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显得更为重要。教师面对学生的期待,应献出自己的爱心,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有自我意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有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学生树立楷模,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品质。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担负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
3.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
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在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要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必须完善知识结构。
(1)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向学生传播准确的体育知识的基石。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必须深入透彻地理解和掌握,并能熟练应用。此外,教师还需要掌握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把新知识、新信息传播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接受再教育,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2)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素质。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系统工程,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使自己成为培养人才的能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课堂教学论》等是教师必备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师还应该联系教育实际,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规律,不断积累新经验,总结新方法。
(3)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技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教学手段和方法已有重大改革,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教育技术直接进入了教学课程。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视觉、听觉对人体产生多重感官刺激,将抽象的概念、复杂运动的变化过程等直观形象地显示在学生面前,从而促使学生主动记忆,积极思考。因此教师要强化教学中的科学意识,增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适应性,利用先进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4)具有渊博的综合知识。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体育教学是一个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为一体的复杂教育过程。因此教师只有逐步掌握这些相关学科知识,才能有效把握教学的主体和教学的全过程,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增强体质,培养优良品德。当今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教师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以帮助学生正确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4.精湛的业务素质
教师业务素质的能力是真正搞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1)教学能力。这是完成教学任务应有的基本能力。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驾驭教材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自觉锻炼的能力。
(2)教育能力。与其他科目相比,在课内外的各种体育活动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更加接触频繁,各种情感体验也较多,学生的思想作风最容易真实地表现出来,因而教师应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必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具有组织活动的能力。这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无论是课外体育活动,还是运动训练,教师都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使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并培养和提高思想品德、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应对挫折能力等方面素质。
5.教育科研能力
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科研,教育科研过程是教师重新学习的过程,是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并趋向合理的过程。教师的科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深入钻研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并将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学,为教学服务;二是不断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新问题,分析总结经验,并将其上升为新观点、新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这两个方面的科研是统一的,即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统一,理论以实践为基础,实践以理论为指导。教师通过教育科研,能使知识不断得到充实提高,有助于解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认识、学习、运用素质教育的教育理论和规律,保证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李荣新.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98,(3):50-52.
[2]曾瑛.论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J].体育教学,2000,(3):41-42.
[3]蒋炳长.21世纪体育教师应具备几种素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增刊).
[4]柳斌.全面素质教育手册[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1997.
[5]李骅.论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师的角色转换[J].高等农业教育,2003,(2):41-42.
[6]李永智.21世纪我国体育教师素质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07,23,(2):15-17.
[7]潘哲浩.论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完善[J].湖北体育科技,2008,(1):22-23.
关键词: 素质教育体育教师素质再提高
学校教育是实现教育方针的重要过程。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是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的主体,其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和素质教育的实施。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的渗透与交叉,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健康第一”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确立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形式、内容、方法、手段等都有了极大的变化与发展,这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没有高素质的教师,绝不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探讨体育教师素质的再提高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
素质原是一个生理学的概念,是指人的先天禀赋。素质教育所指的素质,其内涵已发生了变化,它既有先天性,又有后天性;既有生理性,又有社会性。它是以个人的先天禀赋为前提,以后天的环境、教育为条件,通过个体自身的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对素质教育这一概念,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作了界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公认的,即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
“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理想人格的教育,其目的是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健身”。素质教育包括教育的全部内容,不论从思想品德方面,还是从身体发展方面,都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并结合社会和人的发展实际需要,注重发挥人的智力潜能,强调人的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强调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教师素质再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必须实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必须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在教师。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过去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培养学生的被动应试能力,把学生当作客体,而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技能、美育、智育和个体主动性的培养。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主体教育思想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教师素质的再提高是关键。
三、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在新形势下,体育教师要保证学校教育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担任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关键在于对自身素质的再提高。
1.与时代相通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个人对教育的理解、经验和行为的概括和信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当前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在认识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的正确世界观、教育观和学生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体育教师应面向世界,着眼未来,更新观念,活跃思维,注意不断吸引先进的教育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这种转变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校体育最根本的要求,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和多样性等时代特征。
(2)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师应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3)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态度、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使学生充分享受体育锻炼的益与乐。只有这样才能树立现代教育思维方式和观念,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
2.高尚的师德风范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体育教师既是灵魂的工程师,又是学生健美的设计师。体育教师能否做好体育工作,关键在于是否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显得更为重要。教师面对学生的期待,应献出自己的爱心,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有自我意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有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学生树立楷模,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品质。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担负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
3.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
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在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要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必须完善知识结构。
(1)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向学生传播准确的体育知识的基石。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必须深入透彻地理解和掌握,并能熟练应用。此外,教师还需要掌握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把新知识、新信息传播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接受再教育,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2)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素质。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系统工程,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使自己成为培养人才的能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课堂教学论》等是教师必备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师还应该联系教育实际,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规律,不断积累新经验,总结新方法。
(3)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技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教学手段和方法已有重大改革,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教育技术直接进入了教学课程。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视觉、听觉对人体产生多重感官刺激,将抽象的概念、复杂运动的变化过程等直观形象地显示在学生面前,从而促使学生主动记忆,积极思考。因此教师要强化教学中的科学意识,增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适应性,利用先进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4)具有渊博的综合知识。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体育教学是一个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为一体的复杂教育过程。因此教师只有逐步掌握这些相关学科知识,才能有效把握教学的主体和教学的全过程,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增强体质,培养优良品德。当今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教师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以帮助学生正确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4.精湛的业务素质
教师业务素质的能力是真正搞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1)教学能力。这是完成教学任务应有的基本能力。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驾驭教材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自觉锻炼的能力。
(2)教育能力。与其他科目相比,在课内外的各种体育活动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更加接触频繁,各种情感体验也较多,学生的思想作风最容易真实地表现出来,因而教师应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必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具有组织活动的能力。这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无论是课外体育活动,还是运动训练,教师都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使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并培养和提高思想品德、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应对挫折能力等方面素质。
5.教育科研能力
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科研,教育科研过程是教师重新学习的过程,是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并趋向合理的过程。教师的科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深入钻研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并将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学,为教学服务;二是不断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新问题,分析总结经验,并将其上升为新观点、新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这两个方面的科研是统一的,即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统一,理论以实践为基础,实践以理论为指导。教师通过教育科研,能使知识不断得到充实提高,有助于解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认识、学习、运用素质教育的教育理论和规律,保证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李荣新.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98,(3):50-52.
[2]曾瑛.论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J].体育教学,2000,(3):41-42.
[3]蒋炳长.21世纪体育教师应具备几种素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增刊).
[4]柳斌.全面素质教育手册[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1997.
[5]李骅.论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师的角色转换[J].高等农业教育,2003,(2):41-42.
[6]李永智.21世纪我国体育教师素质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07,23,(2):15-17.
[7]潘哲浩.论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完善[J].湖北体育科技,2008,(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