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可慢性起病的结缔组织炎症。我们常说的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以肌肉游走性酸痛、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该病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寒冷、湿热等因素是该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下肢巨大关节为风湿性关节炎常累及的关节。
发病因素。根据流行性病学研究和免疫学分析,症状表现认为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与人体感染了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密切相关,并且感染的途径很重要。研究认为咽部链球菌感染是导致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对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致风湿性关节炎的机理还不完全清楚,同时研究还注意到病毒感染与本病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
临床表现。(1)疼痛。关节疼痛为风湿性关节炎的首发症状,可以是局部关节疼痛也可累及全身关节出现疼痛,但是主要以下肢大关节疼痛最明显比如膝关节、肩关节、腕关节等。(2)肌肉疼痛,起病之初患者可感受到肌肉酸痛、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烦躁等症状。(3)不规律发热,在疾病发生之前患者常感受到不规律的发热一般为低热、中度热,伴随脉搏加快、多汗。等。
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1、湿热痹证(1)热重于湿。患者多感四肢关节红肿、热痛,多汗、面斥,无寒战或轻微;舌苔黄、舌红,脉细滑。临床可使用白虎加苍术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知母10g、生甘草10g、天花粉15g、青风藤15g、苍术10g、生石膏15g、忍冬藤15g。湿热痹证多见于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急性期。本方可发挥清热泻火之效。若患者热证不除,可加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清热之品;若热证已除,伴低热,可去生石膏加生地、地骨皮等。(2)湿重于热。患者多出现关节肿痛、发热,肢体沉重,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或发黄,脉滑数。治疗应使用祛湿清热、宜通经络之法,可使用宣痹汤合四妙散加减。组成为:薏苡仁10g、海桐皮10g、宜木瓜10g、连翘10g、黄柏10g、滑石(包煎)10g、防己10g、赤小豆10g、苍术10g、炒栀子10g。本方适用于湿重于热治疗,但是病情绵延,不易速愈。由于患者湿重可出现疲倦、精神状态不佳,此时可加用羌活、防风等药物;若患者正气虚弱可加用黄芪;水肿、小便不利可加用猪苓、泽泻等药物。
2、风寒夹湿。患者多见关节疼痛、关节冰痛、患肢困重,舌浼苔,脉弦滑。治疗宜选择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之方。临床常使用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为:独活10g、薏苡仁10g、防风10g、苍术10g、赤芍15g、秦艽10g、桂枝10g、川芎10g、羌活10g、细辛3g。风寒夹湿多见于不典型的风湿性关节炎,本证患者多感风寒之邪,因此在治疗上主要以祛风散热治疗。中医在治疗风需方面采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疗包含活血、养血两个方面,因此治疗风寒湿痹散寒的同时宜加生黄苠、党参、白术等益气之品。
3、虚实夹杂。患者多见关节胀痛、全身发热、口干乏力、苔黄或见苔少,脉细滑。临床常用当归拈痛汤加减。药物组成:白术10g、羌活10g、葛根10g、黄芩10g、知母10g、当归10g、生地15g、泽泻10g、苍术10g、防风10g、苦参10g、生黄芪10g、茵陈10g。该方用于治疗湿热痹阻,气田亏虚者有明显的效果。
4、针灸疗法。温针灸组采用温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将风湿性关节炎归结于“痹症”范畴,因此按照痹症进行选穴,风痹选择隔愉、血海、大椎三大穴位 ; 湿痹选择足三里、大椎、月甭愉、脾愉穴位。寒痹选择肾俞、关元、风门穴。之后根据患者的关节情况进行局部选穴。肘部风湿性关节炎选择曲池、天井、合谷、尺泽、外关穴位。躁部申脉、照海、丘墟、解溪、昆仑。温针灸组选择30号毫针,先针刺得气后再进行局部选穴进行施温针灸,留針30min,期间更换三次艾绒,每日一次,间隔一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施针两个疗程,两疗程之间间隔2~3天;单纯针灸组采用衬垫灸进行治疗。肩部选穴:外关、肩三针;膝关节炎选穴:膝眼、悬钟、 鹤顶等。整体可选择大椎、隔愉、足三里、面粉进行调和血海等穴位。可选择适量的干姜、草乌煎汁和并将其涂在数层白棉布上粘好晒干后将白棉在施针时将衬垫放在穴位上并将艾条安在布剪成小衬垫。衬垫上进行点燃,时间为7秒左右。当患者感觉局部炙热后可提起艾条1壮,如此反复进行。每天1~2次,连续治疗一周,休息3天,连续治疗两个疗程;针刺组选择针灸治疗方法,选择26号毫针,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针根部 将毫针快速刺入相应穴位,并达到合适深度留针30min,每5分钟扭转一次针,之后缓慢出针。一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天,治疗两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