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提倡用教科书教学生,活动式地理教学就是使用教科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活动式地理教学可以在课堂内开展,也可以在课堂外开展。课堂内开展的活动式自学应重在理论性与趣味性的有效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新教材的特点,运用活动式地理教学,把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与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课堂外开展的活动式地理教学侧重于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向外扩展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假设、模拟、交流、讨论、归纳等过程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该过程可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课堂内开展活动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灵活的地理知识,我通过简单的地理实验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中“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拿一个地球仪,在它静止的时候,从高纬度地区滴一滴红色胶水,观察胶水的轨迹。然后转动地球仪,在同样的地方滴一滴红胶水,观察红胶水的轨迹与刚才是否相同,从而理解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赤道以北向右偏,赤道以南向左偏。在演示、观察和分析等师生双边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维,进行自主性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演示、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学习地理必修1中《水循环》时,首先让学生通过水循环示意图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然后让学生分组(6人一组)探讨古代和现代人对水循环某些环节有影响的成语,并说出影响哪个环节。各组长代表发言,如风调雨顺影响大气降水,南水北调、大禹治水改变地表径流,后羿射日改变地表蒸发量,植树造林改变下渗等,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课堂外开展活动式地理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外开展的活动式地理教学侧重于掌握基础性知识与知识的向外扩展。课堂外学生具有相对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以及比较容易获得外部资源的信息渠道,因此教师在调控学生课堂外的活动式自学时,更多地集中在与课程相关的内容,由学生分组收集,地理活动不受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在目标上,不一定将一次地理活动课的目标明确界定在某个具体方面,不同学生要有自我体验到的不同收获;在内容上,地理活动课涉及多方面的知识,要加以综合运用,解决割裂整体知识的问题;在方式上,根据活动内容需要,学生可以灵活选择或整合多种活动方式,并不断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3中《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时,要求学生以家乡昭平的桂江为例(桂江是连通桂林至梧州的一条重要水上通道),收集资料,说一说流域的开发过程以及流域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怎样综合治理一个流域?让学生自由分组(10人一组),分析桂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主要从气温与降水、地形、河流水文与水系特征、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学生分别写出了观测步骤和考察结果。现将部分学生的成果摘录如下:
治理措施与目的:A.建设水利工程(例如松林峡水电站和下福水电站),可以梯级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B.修建分洪、蓄洪区,可以调蓄洪水,减轻洪灾。C.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可以防洪和航运。D.保护自然植被,在河道两岸种植水土保持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E.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可以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F.控制工业级生活废弃物排放,可以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分组合作实践学习后,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发展经济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学生自己分组收集和整理有关桂江流域的地理材料,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与态度,同时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面,提高他们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认识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
活动式地理教学是常规地理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地理知识面的扩展起着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在地理活动式教学中,更多学生参与合作交流,更多地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问题,克服困难,才能体验到探究和发现的快乐,才能享受到活动式地理自学的乐趣,才能使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责任编辑 陈剑平)
一、课堂内开展活动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灵活的地理知识,我通过简单的地理实验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中“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拿一个地球仪,在它静止的时候,从高纬度地区滴一滴红色胶水,观察胶水的轨迹。然后转动地球仪,在同样的地方滴一滴红胶水,观察红胶水的轨迹与刚才是否相同,从而理解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赤道以北向右偏,赤道以南向左偏。在演示、观察和分析等师生双边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维,进行自主性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演示、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学习地理必修1中《水循环》时,首先让学生通过水循环示意图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然后让学生分组(6人一组)探讨古代和现代人对水循环某些环节有影响的成语,并说出影响哪个环节。各组长代表发言,如风调雨顺影响大气降水,南水北调、大禹治水改变地表径流,后羿射日改变地表蒸发量,植树造林改变下渗等,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课堂外开展活动式地理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外开展的活动式地理教学侧重于掌握基础性知识与知识的向外扩展。课堂外学生具有相对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以及比较容易获得外部资源的信息渠道,因此教师在调控学生课堂外的活动式自学时,更多地集中在与课程相关的内容,由学生分组收集,地理活动不受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在目标上,不一定将一次地理活动课的目标明确界定在某个具体方面,不同学生要有自我体验到的不同收获;在内容上,地理活动课涉及多方面的知识,要加以综合运用,解决割裂整体知识的问题;在方式上,根据活动内容需要,学生可以灵活选择或整合多种活动方式,并不断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3中《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时,要求学生以家乡昭平的桂江为例(桂江是连通桂林至梧州的一条重要水上通道),收集资料,说一说流域的开发过程以及流域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怎样综合治理一个流域?让学生自由分组(10人一组),分析桂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主要从气温与降水、地形、河流水文与水系特征、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学生分别写出了观测步骤和考察结果。现将部分学生的成果摘录如下:
治理措施与目的:A.建设水利工程(例如松林峡水电站和下福水电站),可以梯级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B.修建分洪、蓄洪区,可以调蓄洪水,减轻洪灾。C.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可以防洪和航运。D.保护自然植被,在河道两岸种植水土保持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E.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可以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F.控制工业级生活废弃物排放,可以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分组合作实践学习后,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发展经济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学生自己分组收集和整理有关桂江流域的地理材料,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与态度,同时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面,提高他们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认识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
活动式地理教学是常规地理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地理知识面的扩展起着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在地理活动式教学中,更多学生参与合作交流,更多地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问题,克服困难,才能体验到探究和发现的快乐,才能享受到活动式地理自学的乐趣,才能使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