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引导学生在互相修改、自我修改的进程中提升写作能力。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能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改习作,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相较于城市中的小学生来说,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白裤瑶族地区(广西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瑶山乡一带)农村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生本身的作文基础相对较差,再加上白裤瑶族学生汉语基础薄弱,能否培养白裤瑶族地区农村小学生自我修改习作的习惯就成为关键所在。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主要以白裤瑶族地区为例,详细探讨了农村小学生自我修改习作的教学策略,仅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自我修改习作;白裤瑶族地区
无论任何一个领域的学习,其本身都会历经逐步修正的进程,从日常生活到本职工作的点滴积累,以及个人修养的持续提升,當中均存在着大量的修改痕迹。对于刚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自我修改习作是一种基本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必备的能力,其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乃至于未来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从当前白裤瑶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看,因为白裤瑶族本身的汉语基础薄弱,再加上该地区农村条件方面的制约,学生的写作能力相对较差,加强白裤瑶族地区农村小学生自我修改习作教学势在必行。
一、积极引导,调动习作修改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决定行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巨大。要想促进白裤瑶族地区农村小学生自我修改习作,能否调动学生兴趣至关重要。对于白裤瑶族的农村学生来说,本身的汉语能力较弱,处于担心自身文字不被欣赏,自然就更害怕写作文、改作文。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应当主动去挖掘学生在习作当中的亮点,将对学生习作的赏识倾注到评语中来,通过评估去鼓励学生,委婉提出修改意见,通过激励的方法去鼓励学生进行修改。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中外文学家修改文章的故事,比如著名诗人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在原稿中针对“绿”字进行了反复的修改,从最初的“到”,经历“过”、“入”、“满”等字的应用,均觉得不合适,在历经反复修改、千锤百炼之后,最终通过“绿”字的敲定,最终作出了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故事本身能够迎合小学生的爱好,自然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故事让学生意识到自我修改习作的兴趣,对提升学生自我修改习作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授人以渔,传授习作修改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村小学生自我修改习作只有掌握方法,才能够提升自我修改习作的质量。对于刚刚接触修改习作的学生来说,其必然需要历经模仿的进程。此时,教师应当进行积极的引导,通过主动示范,展示自我修改习作的细节,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方法进行模仿。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利用多媒体方式详细展示教师自我修改习作的整个过程,针对细节部分进行针对性的展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去针对自身的习作进行修改。教师在学生自我修改习作的过程中,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掌握自我修改习作的初步方法。
自我修改习作方法的掌握仅仅进行模仿是远远不足的,其还需要学生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去积累经验,最终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方法。对教师来说,在学生初步掌握自我修改习作的方法以后,则需要引导学生去尝试独立修改自身的习作,教师始终遵循“由扶到放,扶放结合”的基本原则,通过集中讲解、一对一辅导,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利用改、增、删三个途径,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进行修改。在每一次修改完成以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经验的总结,对比修改前、修改后的区别,并将经验记录下来,让学生在长时间的坚持中,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征的自我修改习作方法。
三、互动评价,巩固习作修改能力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自我修改习作并非只是局限于学生自己,倘若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强调学生自己去进行习作修改,不仅会导致习作修改本身存在局限性,同时学生也会产生单调、枯燥的想法,应付了事的情况自然在所难免。基于农村小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改习作的同时,还应当在课堂中纳入互动评价的方式,在学生完成自我修改习作以后,让学生通过小组互动的方式来进行习作互评,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同时能够让学生在互动评价过程中实现能力的升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4~6人为一组),首先让学生一半的学生观察另外一半自我修改习作的过程,去寻找他们这个过程中的优点、缺点,同时也可以针对自身方法进行对比,进行查漏补缺。等到小组成员均完成自我修改习作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评价,小组可以是相互交换评价,也可以是小组内针对某一篇作文进行评价,在互动的过程中共同点评、总结,去发现问题、总结优点。等到小组互动评价完成以后,再分别让各个小组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评价,针对评价进行引导、总结。如此,学生自然能够在高效互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写作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的,其必然需要经历漫长的修改、积累过程。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生来说,教师需要结合他们的基础、特征,针对教学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设计,基于兴趣引导、方法传授以及互动评价,去促进学生自我修改习作能力的持续提升,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正,刘慧,高丽.关于小学高年级习作修改指导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94.
[2]陆新伟.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培养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08):109-110.
[3]饶求莲.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10):42+51.
作者简介
张仕玲(1980.01—),性别,女;籍贯:广西南丹;大专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自我修改习作;白裤瑶族地区
无论任何一个领域的学习,其本身都会历经逐步修正的进程,从日常生活到本职工作的点滴积累,以及个人修养的持续提升,當中均存在着大量的修改痕迹。对于刚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自我修改习作是一种基本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必备的能力,其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乃至于未来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从当前白裤瑶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看,因为白裤瑶族本身的汉语基础薄弱,再加上该地区农村条件方面的制约,学生的写作能力相对较差,加强白裤瑶族地区农村小学生自我修改习作教学势在必行。
一、积极引导,调动习作修改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决定行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巨大。要想促进白裤瑶族地区农村小学生自我修改习作,能否调动学生兴趣至关重要。对于白裤瑶族的农村学生来说,本身的汉语能力较弱,处于担心自身文字不被欣赏,自然就更害怕写作文、改作文。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应当主动去挖掘学生在习作当中的亮点,将对学生习作的赏识倾注到评语中来,通过评估去鼓励学生,委婉提出修改意见,通过激励的方法去鼓励学生进行修改。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中外文学家修改文章的故事,比如著名诗人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在原稿中针对“绿”字进行了反复的修改,从最初的“到”,经历“过”、“入”、“满”等字的应用,均觉得不合适,在历经反复修改、千锤百炼之后,最终通过“绿”字的敲定,最终作出了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故事本身能够迎合小学生的爱好,自然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故事让学生意识到自我修改习作的兴趣,对提升学生自我修改习作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授人以渔,传授习作修改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村小学生自我修改习作只有掌握方法,才能够提升自我修改习作的质量。对于刚刚接触修改习作的学生来说,其必然需要历经模仿的进程。此时,教师应当进行积极的引导,通过主动示范,展示自我修改习作的细节,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方法进行模仿。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利用多媒体方式详细展示教师自我修改习作的整个过程,针对细节部分进行针对性的展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去针对自身的习作进行修改。教师在学生自我修改习作的过程中,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掌握自我修改习作的初步方法。
自我修改习作方法的掌握仅仅进行模仿是远远不足的,其还需要学生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去积累经验,最终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方法。对教师来说,在学生初步掌握自我修改习作的方法以后,则需要引导学生去尝试独立修改自身的习作,教师始终遵循“由扶到放,扶放结合”的基本原则,通过集中讲解、一对一辅导,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利用改、增、删三个途径,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进行修改。在每一次修改完成以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经验的总结,对比修改前、修改后的区别,并将经验记录下来,让学生在长时间的坚持中,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征的自我修改习作方法。
三、互动评价,巩固习作修改能力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自我修改习作并非只是局限于学生自己,倘若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强调学生自己去进行习作修改,不仅会导致习作修改本身存在局限性,同时学生也会产生单调、枯燥的想法,应付了事的情况自然在所难免。基于农村小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改习作的同时,还应当在课堂中纳入互动评价的方式,在学生完成自我修改习作以后,让学生通过小组互动的方式来进行习作互评,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同时能够让学生在互动评价过程中实现能力的升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4~6人为一组),首先让学生一半的学生观察另外一半自我修改习作的过程,去寻找他们这个过程中的优点、缺点,同时也可以针对自身方法进行对比,进行查漏补缺。等到小组成员均完成自我修改习作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评价,小组可以是相互交换评价,也可以是小组内针对某一篇作文进行评价,在互动的过程中共同点评、总结,去发现问题、总结优点。等到小组互动评价完成以后,再分别让各个小组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评价,针对评价进行引导、总结。如此,学生自然能够在高效互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写作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的,其必然需要经历漫长的修改、积累过程。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生来说,教师需要结合他们的基础、特征,针对教学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设计,基于兴趣引导、方法传授以及互动评价,去促进学生自我修改习作能力的持续提升,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正,刘慧,高丽.关于小学高年级习作修改指导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94.
[2]陆新伟.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培养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08):109-110.
[3]饶求莲.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10):42+51.
作者简介
张仕玲(1980.01—),性别,女;籍贯:广西南丹;大专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