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军对垒,要冲垮敌人的防线,必须选择其防守力量薄弱之地作为“突破口”,才可能乘虚而入,获得胜利。市场如战场,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同样需要避实就虚,选准适当的市场“突破口”,利用市场空缺甚至对手的缺点,乘“隙”而入,抢抓商机,掌握竞争的主动权。那么中小企业如何寻觅市场缝隙和空当呢?我们不妨从一些成功企业的探索实践中借鉴其经验和作法。。
攻人之短法
市场上的产品五花八门,但可以这样讲,仔细分析,任何产品都有一定的缺陷,这种缺陷就是一种市场缝隙,也是潜在的市场和商机。中小企业只要善于发现别人产品身上的不足,扬长避短,来开发改进自己的产品或在自己的产品身上加以规避,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开拓新的市场。
60年代初,日本公司在市场调查中发现,美国公司都在全力研究生产大型豪华汽车,过去美国人确实偏爱这类汽车,但汽车终究是一种交通工具,加上美国的汽车越来越多,人们普遍感到用大型汽车耗油多,经济不划算,因此,美国人的消费观念悄悄发生了变化,喜欢购买价廉、耐用、耗油少、维修方便的小汽车。于是,丰田公司便瞄准美国市场这一“空隙”,开发生产一批美国式的小轿车,深受美国国民的普遍欢迎,一举在美国打开了销路,接着,各种日本小汽车相继拥入美国市场。
市场细分法
市场细分是发现顾客、把握顾客的前提。大量的事实证明,通过对市场的细分,可以寻找挖掘目前未被满足或尚未被完全满足的市场。因为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企业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互有差异的整体需要。因此,中小企业可以组合运用有关变量,诸如从地理变量、人口变量、心理变量、行为变量来细分市场。
日本江崎糖业公司正是通过市场细分法从其它公司获得市场的。日本泡泡糖市场年销售额约为 740 亿日元,其中大部分被“劳特”所垄断。为了从“劳特”手中抢占部分市场,江崎糖业公司专门成立了市场开发班子,致力研究霸主“劳特”的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经过周密调查分析,终于发现“劳特”在细分市场上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只注重生产儿童泡泡糖而忽视成人;二是“劳特”产品比较单一,主要是果味型泡泡糖,而消费者对泡泡糖的需求正在多样化;三是“劳特”多年来一直生产单调的条板状泡泡糖,缺乏新的式样;四是“劳特”产品的价格是 110 日元,顾客购买时还得多掏 10 日元的硬币,往往觉得很不方便。通过分析,江崎糖业公司决定以成人泡泡糖市场为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不久,该公司推出功能性泡泡糖四大产品:即司机泡泡糖,交际泡泡糖,体育泡泡糖,轻松型泡泡糖。同时又精心设计了产品的包装和造型,价格定为 50 日元和 100 日元两种,避免了找零钱的麻烦。由此江崎糖业公司挤进了日本泡泡糖市场,当年销售额高达 175 亿日元。
问计顾客法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认为顾客的意见是“一种财富”,在他看来:只有认真进行收集、整理,并根据顾客的意见对商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研制更为畅销的产品,才能赢得真正的市场。
我国的著名企业——海尔集团,在问计顾客方面尝到了甜头。一位四川用户写信反映,海尔洗衣机的出水管经常被堵住,海尔集团立即派人去调查,结果发现四川农村种地瓜的农户经常用洗衣机来洗地瓜,致使出水管常常受堵。海尔人由此产生了市场开发的灵感,对产品加以改进,推出了可以洗地瓜的洗衣机,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四川农民的欢迎,海尔集团从此又开辟了新的市场。
捕捉新需求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经常会产生许多新的需求,这种需求,实际上就是一种市场空隙,如果中小企业能够认真研究及时捕捉这种新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就一定会创造一块新的市场。
日本夏普集团正是依靠市场研究捕捉人们新的消费需求,来开发自己的产品营销空间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该公司敏锐地发现日本社会越来越情报化,人们每天必须接受许许多多新资讯,并需要保留这些资讯,他们立即感到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于是他们迅速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研究开发了电子系统笔记本,将日历、记事薄、时间表、计算器、电话薄功能为一体,除了随时可以输入、消除、添加资料外,还具有“排列机能”和“隐秘机能”,既方便使用,又能照顾保密性。因此该产品一上市就大受欢迎,成为日本白领阶层必备的工具之一,由此,夏普公司也赢得了丰厚的利润。
拾遗补缺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大企业往往着眼大产品、高利润,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对小批量、多品种往往不顾及或难以涉足,而中小企业只要善于寻找市场“缝隙”,拾遗补阙,照样可以获得广阔的市场。五、六十年代,日本的电视机业刚刚起步,其技术都是从美国引进的。为了打开美国市场,日本索尼公司作了周密的市场调查,发现了可乘之“隙”,美国电视机生产厂家只生产摆放在客厅里的大电视机,对生产小型电视机则嫌利小,而不屑一顾。索尼公司抓住了这一缺口,组织生产 30.5 厘米以下的小型电视机,用美国销售商的销售渠道和牌号打入美国市场。等日本彩电在美国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后,又接着生产 47 厘米以上的彩电,与美国生产彩电厂家相抗衡。几经较量,美国的电视机的生产厂家败下阵来,从此,日本的彩电占领了美国彩电市场的半壁江山。
攻人之短法
市场上的产品五花八门,但可以这样讲,仔细分析,任何产品都有一定的缺陷,这种缺陷就是一种市场缝隙,也是潜在的市场和商机。中小企业只要善于发现别人产品身上的不足,扬长避短,来开发改进自己的产品或在自己的产品身上加以规避,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开拓新的市场。
60年代初,日本公司在市场调查中发现,美国公司都在全力研究生产大型豪华汽车,过去美国人确实偏爱这类汽车,但汽车终究是一种交通工具,加上美国的汽车越来越多,人们普遍感到用大型汽车耗油多,经济不划算,因此,美国人的消费观念悄悄发生了变化,喜欢购买价廉、耐用、耗油少、维修方便的小汽车。于是,丰田公司便瞄准美国市场这一“空隙”,开发生产一批美国式的小轿车,深受美国国民的普遍欢迎,一举在美国打开了销路,接着,各种日本小汽车相继拥入美国市场。
市场细分法
市场细分是发现顾客、把握顾客的前提。大量的事实证明,通过对市场的细分,可以寻找挖掘目前未被满足或尚未被完全满足的市场。因为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企业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互有差异的整体需要。因此,中小企业可以组合运用有关变量,诸如从地理变量、人口变量、心理变量、行为变量来细分市场。
日本江崎糖业公司正是通过市场细分法从其它公司获得市场的。日本泡泡糖市场年销售额约为 740 亿日元,其中大部分被“劳特”所垄断。为了从“劳特”手中抢占部分市场,江崎糖业公司专门成立了市场开发班子,致力研究霸主“劳特”的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经过周密调查分析,终于发现“劳特”在细分市场上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只注重生产儿童泡泡糖而忽视成人;二是“劳特”产品比较单一,主要是果味型泡泡糖,而消费者对泡泡糖的需求正在多样化;三是“劳特”多年来一直生产单调的条板状泡泡糖,缺乏新的式样;四是“劳特”产品的价格是 110 日元,顾客购买时还得多掏 10 日元的硬币,往往觉得很不方便。通过分析,江崎糖业公司决定以成人泡泡糖市场为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不久,该公司推出功能性泡泡糖四大产品:即司机泡泡糖,交际泡泡糖,体育泡泡糖,轻松型泡泡糖。同时又精心设计了产品的包装和造型,价格定为 50 日元和 100 日元两种,避免了找零钱的麻烦。由此江崎糖业公司挤进了日本泡泡糖市场,当年销售额高达 175 亿日元。
问计顾客法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认为顾客的意见是“一种财富”,在他看来:只有认真进行收集、整理,并根据顾客的意见对商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研制更为畅销的产品,才能赢得真正的市场。
我国的著名企业——海尔集团,在问计顾客方面尝到了甜头。一位四川用户写信反映,海尔洗衣机的出水管经常被堵住,海尔集团立即派人去调查,结果发现四川农村种地瓜的农户经常用洗衣机来洗地瓜,致使出水管常常受堵。海尔人由此产生了市场开发的灵感,对产品加以改进,推出了可以洗地瓜的洗衣机,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四川农民的欢迎,海尔集团从此又开辟了新的市场。
捕捉新需求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经常会产生许多新的需求,这种需求,实际上就是一种市场空隙,如果中小企业能够认真研究及时捕捉这种新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就一定会创造一块新的市场。
日本夏普集团正是依靠市场研究捕捉人们新的消费需求,来开发自己的产品营销空间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该公司敏锐地发现日本社会越来越情报化,人们每天必须接受许许多多新资讯,并需要保留这些资讯,他们立即感到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于是他们迅速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研究开发了电子系统笔记本,将日历、记事薄、时间表、计算器、电话薄功能为一体,除了随时可以输入、消除、添加资料外,还具有“排列机能”和“隐秘机能”,既方便使用,又能照顾保密性。因此该产品一上市就大受欢迎,成为日本白领阶层必备的工具之一,由此,夏普公司也赢得了丰厚的利润。
拾遗补缺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大企业往往着眼大产品、高利润,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对小批量、多品种往往不顾及或难以涉足,而中小企业只要善于寻找市场“缝隙”,拾遗补阙,照样可以获得广阔的市场。五、六十年代,日本的电视机业刚刚起步,其技术都是从美国引进的。为了打开美国市场,日本索尼公司作了周密的市场调查,发现了可乘之“隙”,美国电视机生产厂家只生产摆放在客厅里的大电视机,对生产小型电视机则嫌利小,而不屑一顾。索尼公司抓住了这一缺口,组织生产 30.5 厘米以下的小型电视机,用美国销售商的销售渠道和牌号打入美国市场。等日本彩电在美国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后,又接着生产 47 厘米以上的彩电,与美国生产彩电厂家相抗衡。几经较量,美国的电视机的生产厂家败下阵来,从此,日本的彩电占领了美国彩电市场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