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观察灌肠补钾的护理疗效,得出结论:口服补钾、静脉补钾与灌肠补钾三种方式的总体治疗效果相似,而在不良反应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应根据患者不同症状选取合理的补钾方法。
【关键词】 低钾血症 口服补钾 静脉补钾 灌肠补钾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030-01
钾是机体最重要的无机阳离子之一,具有诸多的生理功能:维持细胞的代谢、内渗透压、酸碱平衡、神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及心肌的生理功能等[1]。血钾的正常值为3.5 ~ 5.5mmol /L,当低于3.5mmol/L时即为低钾血症;当血清钾低于2.5mmol/L时易发生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软瘫和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2],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时、安全、讯速补钾至关重要。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灌肠补钾对纠正低钾血症有着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各种原因导致的低钾血症患者77例为观察病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5例,年龄20~75岁;经抽静脉血查电解质,确诊为低钾血症(血钾<3.5mmol/L);均有不同程度的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
1.2 补钾方法
按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口服补钾组(简称K组)、静脉补钾组(简称J组)、灌肠补钾组(简称G组)三组,分别以口服、静脉、灌肠途径补钾。K组予以10%氯化钾注射液10~20ml口服,患者症状减轻后,改为氯化钾缓释片持续口服治疗。J组予以5%葡萄糖溶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00ml+10%氯化钾15ml输入,速度控制在30~40滴/min,约4h滴完,每日2次。G组,嘱患者排空大便,采取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15cm,将3g氯化钾注射液加入20ml39~41℃温盐水中稀释,一次性输液器润滑后,插入肛门20~25cm,用注射器将稀释后的氯化钾溶液缓慢注入,保留3~5分钟后拔出输液器,拔管后用手轻轻按压肛门,嘱患者保持屈膝侧卧位20分钟,以使药物充分保留于肠道,2h后排便,每日2次。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表示,采用方差检验;P <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补钾前后各时间点血钾值比较
结果显示,三种补钾方式的总体治疗效果相似。
2.2 补钾不良反应的对比
K组患者有10例出现恶心、呕吐,2例出现腹部不适,1例出现胃溃疡;而J组有6例出现静脉炎,9例自觉穿刺点局部疼痛明显;G组有1例出现难以耐受(高龄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短)。在不良反应方面,G组的不良反应人数低于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9,P<0.05);G组的不良反应人数低于J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7,P<0.05),但K组与J组不良反应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8,P>0.05)。
3 讨论
低钾血症的补钾方法有口服补钾、静脉补钾、雾化补钾、灌肠补钾等,每种补钾方法都有其自身优势,也存在一定的不足[3~6]。
在本研究中, K组、J组、G组患者在补钾前的血钾值无统计学意义,当补钾之后,各个时点的血钾值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不良反应方面,G组的不良反应人数低于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9,P<0.05);G组的不良反应人数低于J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7,P<0.05),但K组与J组不良反应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8,P>0.05)。因此,灌肠补钾病人不良反应少,病人舒适性,依从性有着明显的优势,方法简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灌肠液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增加对直肠黏膜的刺激,在灌肠时肛管过粗、注入过快、压力过大均可导致灌肠后立即排便,不利于钾的吸收,影响补钾效果。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9-10.
[2]李东宝.低钾血症的临床处理[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5,11(2):87.
[3]尉元龙.口服灌肠与灌肠补钾差异性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9):3834-3835.
[4]赵丽.静脉补钾减轻疼痛的方法[J].吉林医学,2013,34(12):2393-2394.
[5]汪文英.低钾血症患者不同补钾途径及护理措施[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2):224-226.
[6]张海慧.保留灌肠补钾治疗低钾血症26例临床观察[J].赤峰学院院报,2011,27(11):111-112.
【关键词】 低钾血症 口服补钾 静脉补钾 灌肠补钾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030-01
钾是机体最重要的无机阳离子之一,具有诸多的生理功能:维持细胞的代谢、内渗透压、酸碱平衡、神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及心肌的生理功能等[1]。血钾的正常值为3.5 ~ 5.5mmol /L,当低于3.5mmol/L时即为低钾血症;当血清钾低于2.5mmol/L时易发生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软瘫和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2],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时、安全、讯速补钾至关重要。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灌肠补钾对纠正低钾血症有着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各种原因导致的低钾血症患者77例为观察病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5例,年龄20~75岁;经抽静脉血查电解质,确诊为低钾血症(血钾<3.5mmol/L);均有不同程度的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
1.2 补钾方法
按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口服补钾组(简称K组)、静脉补钾组(简称J组)、灌肠补钾组(简称G组)三组,分别以口服、静脉、灌肠途径补钾。K组予以10%氯化钾注射液10~20ml口服,患者症状减轻后,改为氯化钾缓释片持续口服治疗。J组予以5%葡萄糖溶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00ml+10%氯化钾15ml输入,速度控制在30~40滴/min,约4h滴完,每日2次。G组,嘱患者排空大便,采取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15cm,将3g氯化钾注射液加入20ml39~41℃温盐水中稀释,一次性输液器润滑后,插入肛门20~25cm,用注射器将稀释后的氯化钾溶液缓慢注入,保留3~5分钟后拔出输液器,拔管后用手轻轻按压肛门,嘱患者保持屈膝侧卧位20分钟,以使药物充分保留于肠道,2h后排便,每日2次。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表示,采用方差检验;P <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补钾前后各时间点血钾值比较
结果显示,三种补钾方式的总体治疗效果相似。
2.2 补钾不良反应的对比
K组患者有10例出现恶心、呕吐,2例出现腹部不适,1例出现胃溃疡;而J组有6例出现静脉炎,9例自觉穿刺点局部疼痛明显;G组有1例出现难以耐受(高龄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短)。在不良反应方面,G组的不良反应人数低于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9,P<0.05);G组的不良反应人数低于J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7,P<0.05),但K组与J组不良反应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8,P>0.05)。
3 讨论
低钾血症的补钾方法有口服补钾、静脉补钾、雾化补钾、灌肠补钾等,每种补钾方法都有其自身优势,也存在一定的不足[3~6]。
在本研究中, K组、J组、G组患者在补钾前的血钾值无统计学意义,当补钾之后,各个时点的血钾值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不良反应方面,G组的不良反应人数低于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9,P<0.05);G组的不良反应人数低于J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7,P<0.05),但K组与J组不良反应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8,P>0.05)。因此,灌肠补钾病人不良反应少,病人舒适性,依从性有着明显的优势,方法简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灌肠液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增加对直肠黏膜的刺激,在灌肠时肛管过粗、注入过快、压力过大均可导致灌肠后立即排便,不利于钾的吸收,影响补钾效果。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9-10.
[2]李东宝.低钾血症的临床处理[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5,11(2):87.
[3]尉元龙.口服灌肠与灌肠补钾差异性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9):3834-3835.
[4]赵丽.静脉补钾减轻疼痛的方法[J].吉林医学,2013,34(12):2393-2394.
[5]汪文英.低钾血症患者不同补钾途径及护理措施[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2):224-226.
[6]张海慧.保留灌肠补钾治疗低钾血症26例临床观察[J].赤峰学院院报,2011,27(1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