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域文化是区域内形成的思想意识的总和,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了一个地区特定的人文历史境遇,也构成了这个地区基本的人文特色。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历史发展趋势。文化与经济的基本关系表现在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和文化的巨大反作用。本文就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区域文化;区域经济;作用;影响
中图分类号: F061 文献标识码: A
一
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即“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哈耶克認为“文化乃是一种由习得的行为规则构成的传统,这种规则可能起始于人类所拥有的不同的环境情势下知道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能力”。虽然人们对文化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但普遍认识到文化是由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等多个层面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文化的内容不仅包括生产、生活用具和其他物质产品,而且也包括最基本的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宗教、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方式、风俗习惯等。
在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因素及历史发展进程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并进而形成整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各地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不断演变,各个文化群体流派的交流碰撞的深度、广度、频度的不同,以及各地长期以来独特的不对称的文化心理积淀,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不同区域内人们各有千秋而又相对稳定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性格特色和心理特征,也创造了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文化成果。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某些地理区域出现了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质,其居民的语言、宗教信仰、艺术形式、生活习惯、道德观念及心理、性格、行为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区域文化就这样产生了。区域文化是区域内形成的思想意识的总和,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了一个地区特定的人文历史境遇,也构成了这个地区基本的人文特色,与其他区域的文化相区别。
二
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历史发展趋势。文化与经济的基本关系表现在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和文化的巨大反作用。经济发展决定文化发展。经济的决定性作用表现在:
1.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文化的发展需要较多的投入,无论是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供给,还是文化人才的培养,都需要资本的投入。
2.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对文化发展起支撑作用。文化的发展以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存在和增长为前提,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靠文化消费需求的刺激和拉动来实现,而文化消费需求的形成和增长又以一定的居民收入水平为支撑。
3.经济发展过程决定着文化发展的结构、类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发展思路不同,对文化发展的投入不同,文化发展的规模和集约化程度就不同,文化的服务能力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必然不同。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能推动经济的发展,而落后的、与时代经济不相符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反作用体现在:
1.文化建设通过对反映社会群体利益、愿望和意志的理想信念、价值标准、道德风尚、行为规范等的确立,有利于形成适应经济发展的先进文化理念和文化环境,支配人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发起经济主体巨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产生创造力,推动经济迅速发展。
2.文化建设通过对制度建构的指导,实现社会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优化,以此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体制的建立及运行需要文化的指导和保证,需要通过文化增强凝聚力,需要通过经济主体在价值观念上对制度有内在的认同。
3.文化建设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市场经济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使经济、社会充满各种矛盾,经济发展缺乏人文关怀。解决这些社会病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文化建设,通过文化的作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追求更高尚的生活意义,使人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而且在知识、道德、审美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
文化认同指个人与个人及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对共同文化内涵的确认,是特定民族、国家、区域范围内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心理状态,它是一种可以将一个共同体中不同个人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文化认同通过很多方面体现出来,如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建筑、服饰等浅层次的方面体现出来,也可以通过行为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深层次的方面体现出来。
文化认同是区域内经济合作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对于跨越行政区域的更广泛层次的区域合作,文化认同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区域经济合作需要两方面的基础:一是经济基础,即区域市场体系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城市体系与区域分工;二是政治与文化基础,即基于行政的区域整合或基于共同文化特征的区域性认同;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区域经济合作与文化认同密切相关,没有文化认同的黏结,区域经济合作也就难以整合。文化认同有助于降低风险成本、磨合成本和加强区域凝聚力,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合作。
四
区域经济发展决定区域文化的发展,为区域文化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决定着区域文化发展的结构、类型和特质及发展水平的高低。与此同时,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反作用,会推动或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文化渗透进特定区域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形成区域特色经济。特色经济以分工理论和优势理论为基础,以区域为空间载体,通常包含了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特色技术和特色经济区域之内容。区域经济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相对独立性和空间差异性,差异显出优势,优势形成特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经济即特色经济。
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形成有特色的区域经济模式。地域特色文化渗透进区域经济中,立足于资源优势等,可形成有特色的区域经济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三个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即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不同的区域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资源,深厚的文化资源的积淀可转变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资本,增强区域竞争力。许多地方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展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来招商引资,文化主动为经贸服务,带动经济起飞。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有特色的区域产业。文化作为产业在经济过程中直接运作,创造经济效益。区域文化资源还可形成特色旅游产业,提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与品牌。
五
经济和文化是区域社会发展的双翼,文化的滞后会使经济发展缺乏后劲,经济的落后又会限制文化的深度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文化建设必须结合起来,让文化融入经济、服务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在运用文化杠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协调一致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文化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是每个区域发展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因此要坚持两者发展并重,以达到文化带经济,经济促文化,二者协调发展。特别是落后地区,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更要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以使该地区的人们从精神层面上跳出传统文化保守、排外、安于现状的固定模式,实现文化意义上的“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过渡,从而保证地区经济迈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加强区域文化建设
从价值观念、能力水平、道德品质、精神状态、思维方式等方面塑造主体形象,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进程。高层次的、含有多元文化的环境建设能够提高区域的品味和亲和力,高素质的、有文化底蕴的人才能够增强区域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可以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所以,加强区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通过社会经济生活文化含量的提高,能提高人们的素质,提高生产力水平和消费力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强区域文化建设,激励民风民气,树立信心,改变观念,开拓进取,在提高人们文化素质的同时,解决社会发展中经济自身不可能解决的诸如精神需求、观念转换、民族团结、人才素质、文化复兴等种种社会问题。同时要加强区域新闻传播、文娱体育、科学教育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人们对现代文化的接触范围,加快区域文化的发展,发挥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三)大力培育、传播与弘扬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构成社会凝聚力以及提升文化品位和区域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因此,要把人文精神的培育同区域文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积极塑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全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文精神,并将其内化成人们的信念,引导人们的经济观念和经济行为,外化为经济政策、法律,规范经济运行和经济秩序,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为此,在区域文化建设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做到商业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的协调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强化人文精神在人的各个阶段的培育,力争把人文精神的培育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之中。
参考文献:
李海舰,王松.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2).
关键词:区域文化;区域经济;作用;影响
中图分类号: F061 文献标识码: A
一
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即“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哈耶克認为“文化乃是一种由习得的行为规则构成的传统,这种规则可能起始于人类所拥有的不同的环境情势下知道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能力”。虽然人们对文化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但普遍认识到文化是由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等多个层面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文化的内容不仅包括生产、生活用具和其他物质产品,而且也包括最基本的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宗教、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方式、风俗习惯等。
在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因素及历史发展进程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并进而形成整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各地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不断演变,各个文化群体流派的交流碰撞的深度、广度、频度的不同,以及各地长期以来独特的不对称的文化心理积淀,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不同区域内人们各有千秋而又相对稳定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性格特色和心理特征,也创造了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文化成果。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某些地理区域出现了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质,其居民的语言、宗教信仰、艺术形式、生活习惯、道德观念及心理、性格、行为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区域文化就这样产生了。区域文化是区域内形成的思想意识的总和,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了一个地区特定的人文历史境遇,也构成了这个地区基本的人文特色,与其他区域的文化相区别。
二
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历史发展趋势。文化与经济的基本关系表现在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和文化的巨大反作用。经济发展决定文化发展。经济的决定性作用表现在:
1.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文化的发展需要较多的投入,无论是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供给,还是文化人才的培养,都需要资本的投入。
2.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对文化发展起支撑作用。文化的发展以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存在和增长为前提,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靠文化消费需求的刺激和拉动来实现,而文化消费需求的形成和增长又以一定的居民收入水平为支撑。
3.经济发展过程决定着文化发展的结构、类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发展思路不同,对文化发展的投入不同,文化发展的规模和集约化程度就不同,文化的服务能力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必然不同。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能推动经济的发展,而落后的、与时代经济不相符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反作用体现在:
1.文化建设通过对反映社会群体利益、愿望和意志的理想信念、价值标准、道德风尚、行为规范等的确立,有利于形成适应经济发展的先进文化理念和文化环境,支配人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发起经济主体巨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产生创造力,推动经济迅速发展。
2.文化建设通过对制度建构的指导,实现社会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优化,以此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体制的建立及运行需要文化的指导和保证,需要通过文化增强凝聚力,需要通过经济主体在价值观念上对制度有内在的认同。
3.文化建设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市场经济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使经济、社会充满各种矛盾,经济发展缺乏人文关怀。解决这些社会病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文化建设,通过文化的作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追求更高尚的生活意义,使人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而且在知识、道德、审美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
文化认同指个人与个人及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对共同文化内涵的确认,是特定民族、国家、区域范围内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心理状态,它是一种可以将一个共同体中不同个人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文化认同通过很多方面体现出来,如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建筑、服饰等浅层次的方面体现出来,也可以通过行为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深层次的方面体现出来。
文化认同是区域内经济合作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对于跨越行政区域的更广泛层次的区域合作,文化认同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区域经济合作需要两方面的基础:一是经济基础,即区域市场体系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城市体系与区域分工;二是政治与文化基础,即基于行政的区域整合或基于共同文化特征的区域性认同;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区域经济合作与文化认同密切相关,没有文化认同的黏结,区域经济合作也就难以整合。文化认同有助于降低风险成本、磨合成本和加强区域凝聚力,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合作。
四
区域经济发展决定区域文化的发展,为区域文化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决定着区域文化发展的结构、类型和特质及发展水平的高低。与此同时,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反作用,会推动或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文化渗透进特定区域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形成区域特色经济。特色经济以分工理论和优势理论为基础,以区域为空间载体,通常包含了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特色技术和特色经济区域之内容。区域经济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相对独立性和空间差异性,差异显出优势,优势形成特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经济即特色经济。
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形成有特色的区域经济模式。地域特色文化渗透进区域经济中,立足于资源优势等,可形成有特色的区域经济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三个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即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不同的区域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资源,深厚的文化资源的积淀可转变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资本,增强区域竞争力。许多地方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展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来招商引资,文化主动为经贸服务,带动经济起飞。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有特色的区域产业。文化作为产业在经济过程中直接运作,创造经济效益。区域文化资源还可形成特色旅游产业,提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与品牌。
五
经济和文化是区域社会发展的双翼,文化的滞后会使经济发展缺乏后劲,经济的落后又会限制文化的深度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文化建设必须结合起来,让文化融入经济、服务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在运用文化杠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协调一致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文化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是每个区域发展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因此要坚持两者发展并重,以达到文化带经济,经济促文化,二者协调发展。特别是落后地区,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更要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以使该地区的人们从精神层面上跳出传统文化保守、排外、安于现状的固定模式,实现文化意义上的“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过渡,从而保证地区经济迈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加强区域文化建设
从价值观念、能力水平、道德品质、精神状态、思维方式等方面塑造主体形象,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进程。高层次的、含有多元文化的环境建设能够提高区域的品味和亲和力,高素质的、有文化底蕴的人才能够增强区域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可以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所以,加强区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通过社会经济生活文化含量的提高,能提高人们的素质,提高生产力水平和消费力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强区域文化建设,激励民风民气,树立信心,改变观念,开拓进取,在提高人们文化素质的同时,解决社会发展中经济自身不可能解决的诸如精神需求、观念转换、民族团结、人才素质、文化复兴等种种社会问题。同时要加强区域新闻传播、文娱体育、科学教育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人们对现代文化的接触范围,加快区域文化的发展,发挥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三)大力培育、传播与弘扬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构成社会凝聚力以及提升文化品位和区域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因此,要把人文精神的培育同区域文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积极塑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全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文精神,并将其内化成人们的信念,引导人们的经济观念和经济行为,外化为经济政策、法律,规范经济运行和经济秩序,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为此,在区域文化建设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做到商业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的协调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强化人文精神在人的各个阶段的培育,力争把人文精神的培育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之中。
参考文献:
李海舰,王松.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