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胺碘酮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和84.62%,均高于对照组的69.23%和61.5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胺碘酮;冠心病;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性疾病。该病易导致心肌缺血、室颤、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心源性猝死,危及患者的生命。故应积极、及时地治疗室性早搏。本研究应用胺碘酮治疗39例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52-65岁,平均(62.73±4.08)岁。对照组39例,其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55-72岁,平均(63.16±3.9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兩组均首先给予常规疗法,服用控制血压、抑制血小板积聚以及血管扩张等药物。另外,治疗组口服胺碘酮片,0.2gx10片x1板/盒(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254),初始计量为0.2g/次,3次/d,一周后调整为2次/d,两周后调整为1次/d。对照组口服冠心丹参片,0.25gx108片x1瓶/盒(河北通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3020993),3片/次,3次/d。治疗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疗效评价疗效评定标准以卫生部于1995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基础,当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室性早搏消失时为痊愈;当和治疗前相比,室性早搏频率降低幅度超过95%时为显效;当室性早搏频率的降低幅度介于50%-95之间时为有效;当室性早搏频率降低幅度低于50%甚至增多时为无效。症状疗效评定标准为:当治疗后,患者的基本症状消失时为显效;当症状明显缓解时为有效;当治疗后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时为无效。总有效=(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比较其间差异,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比较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室性早搏属于心率失常,其中1min内有超过6次的室性早搏称之为频发室性早搏,多见于冠心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或二尖瓣病变等,主要是由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所引起。其产生机制与触发机制、心脏自律性紊乱以及折返等密切相关。缺血、心肌病、麻醉、缺氧以及手术都能将心肌暴露于化学物质、电、机械力等刺激下而出现室性早搏[1]。治疗该病的主要目标为预防心性猝死、心颤和室性心动过速。
该病治疗时常用特异于心室的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若患者期前收缩,应对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收益和风险进行全面考虑;若患者有心肌梗死和心衰等并发症,则忌用Ⅰ类药物。若室性期前收缩有致命的可能则应马上静脉给药。患者在心肌梗死初期可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或胺碘酮,后期常用胺碘酮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这样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2]。但这些药物绝大多数属于化学药物,若应用剂量过大则可抑制心搏或呼吸以及出现抽搐等现象,还可使原有的室内或房室传导阻滞加重,故治疗时应选择适宜的剂量。
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了胺碘酮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胺碘酮是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种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它可抑制K+通道和心肌兴奋,避免折返;还可抑制慢钙和快钠通道,增加动作电位传输距离,从而增加心率变异几率,最终治疗室性早搏;并对ɑ受体具有抑制作用,这样可扩张血管,缓解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冠状动脉的流量,从而促进心室血液循环;还具有抗交感神经和直接作用于细胞膜的能力,并可提高心颤的阈值,从而降低心颤的发生几率[3]。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症状总有效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胺碘酮的治疗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胺碘酮可有效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能明显缓解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振永,慕玉莹,陈日棉.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7):49-50.
[2]闫锋,罗彬梁,雪爱,等.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551-1552.
[3]王萍,袁昌隆.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1,40(21):2154.
【关键词】胺碘酮;冠心病;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性疾病。该病易导致心肌缺血、室颤、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心源性猝死,危及患者的生命。故应积极、及时地治疗室性早搏。本研究应用胺碘酮治疗39例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52-65岁,平均(62.73±4.08)岁。对照组39例,其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55-72岁,平均(63.16±3.9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兩组均首先给予常规疗法,服用控制血压、抑制血小板积聚以及血管扩张等药物。另外,治疗组口服胺碘酮片,0.2gx10片x1板/盒(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254),初始计量为0.2g/次,3次/d,一周后调整为2次/d,两周后调整为1次/d。对照组口服冠心丹参片,0.25gx108片x1瓶/盒(河北通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3020993),3片/次,3次/d。治疗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疗效评价疗效评定标准以卫生部于1995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基础,当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室性早搏消失时为痊愈;当和治疗前相比,室性早搏频率降低幅度超过95%时为显效;当室性早搏频率的降低幅度介于50%-95之间时为有效;当室性早搏频率降低幅度低于50%甚至增多时为无效。症状疗效评定标准为:当治疗后,患者的基本症状消失时为显效;当症状明显缓解时为有效;当治疗后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时为无效。总有效=(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比较其间差异,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比较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室性早搏属于心率失常,其中1min内有超过6次的室性早搏称之为频发室性早搏,多见于冠心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或二尖瓣病变等,主要是由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所引起。其产生机制与触发机制、心脏自律性紊乱以及折返等密切相关。缺血、心肌病、麻醉、缺氧以及手术都能将心肌暴露于化学物质、电、机械力等刺激下而出现室性早搏[1]。治疗该病的主要目标为预防心性猝死、心颤和室性心动过速。
该病治疗时常用特异于心室的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若患者期前收缩,应对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收益和风险进行全面考虑;若患者有心肌梗死和心衰等并发症,则忌用Ⅰ类药物。若室性期前收缩有致命的可能则应马上静脉给药。患者在心肌梗死初期可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或胺碘酮,后期常用胺碘酮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这样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2]。但这些药物绝大多数属于化学药物,若应用剂量过大则可抑制心搏或呼吸以及出现抽搐等现象,还可使原有的室内或房室传导阻滞加重,故治疗时应选择适宜的剂量。
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了胺碘酮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胺碘酮是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种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它可抑制K+通道和心肌兴奋,避免折返;还可抑制慢钙和快钠通道,增加动作电位传输距离,从而增加心率变异几率,最终治疗室性早搏;并对ɑ受体具有抑制作用,这样可扩张血管,缓解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冠状动脉的流量,从而促进心室血液循环;还具有抗交感神经和直接作用于细胞膜的能力,并可提高心颤的阈值,从而降低心颤的发生几率[3]。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症状总有效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胺碘酮的治疗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胺碘酮可有效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能明显缓解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振永,慕玉莹,陈日棉.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7):49-50.
[2]闫锋,罗彬梁,雪爱,等.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551-1552.
[3]王萍,袁昌隆.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1,40(21):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