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没有故乡呢?对于故乡,或留恋,或回忆,恐怕人人都割舍不掉。故乡的一座山,一丛林,一条小溪,甚至是一份特产,都会给我们留下清晰的影子……
【选文一】
家乡的桥
郑 莹
家乡的桥是我梦中的桥。
家乡村边有一条河,曲曲弯弯,河中架一弯石桥,弓样的小桥横跨两岸。
每天,不管是鸡鸣晓月,日丽中天,还是月光泻地,小桥都印下串串足迹,洒落串串汗珠。那是乡亲在追求多彩的希望,在兑现美好的遐想。弯弯小桥,不时荡过轻吟低唱,不时露出舒心笑容。
因而,我幼小的心灵,曾将心声献给小桥:你是一弯银色的新月,给人间普照光辉;你是一把闪亮的镰刀,收割着欢笑的花果;你是一根晃悠悠的扁担,挑起了彩色的明天!哦,小桥走进我的梦中。
我在漂泊他乡的岁月,心中总涌动着故乡的河水,梦中总看到弓样的小桥。当我访南疆探北国,眼帘闯进座座雄伟的长桥时,我的梦变得丰满了,增添了赤橙黄绿青蓝紫。
弯弯的小桥,是我梦中的桥吗?
三十多年过去,我戴着满头霜花回到故乡,第一紧要的便是去看望小桥。
啊!小桥呢?小桥躲起来了?河中一道长虹,沿着朝霞熠熠闪光。哦,雄浑的大桥敞开胸怀,汽车的呼啸、摩托的笛音、自行车的丁零,合奏着交响进行曲;南来的钢筋、花布,北往的柑橙、家禽,绘出交流欢乐图……
满桥豪笑满桥歌啊!蜕变的桥,传递了家乡进步的消息,透露了家乡富裕的声音。时代的春风,美好的追求,我蓦地记起儿时唱给小桥的歌,哦,明艳艳的太阳照耀了,芳香甜蜜的花果捧来了,五彩斑斓的月拉开了!
我心中涌动的河水,激荡起甜美的浪花。我仰望一碧蓝天,心底轻声呼喊:家乡的桥呀,我梦中的桥!
心语点点
家鄉的桥承载着过往与今朝的变迁,承载着游子的一份乡愁。它已不只是一座连接两岸的桥梁,更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是带来希望之光的使者,透过它,我们看到了走在时代春风里满怀欢喜的人们。
【选文二】
故乡的烤红薯(节选)
谢冰莹
在往常,故乡这个时候,正是红薯成熟,农家忙着从土里挖出来,一担一担地挑回家里,拣出那些个大的、壮实的,堆在通风的地方,准备一直吃到明年的秋天。
我爱吃红薯,更爱冬天坐在火炉旁边,一面看着心爱的小说,一面守着烤红薯,真有说不出的快乐。不论谁,我想没有不爱故乡的;尤其儿时的快乐生活,更使一个长年漂泊在外面的游子难忘。
我是在十二岁的那年便离开了家,到如今三十多年了。每到冬天,我便要回忆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的快乐。一个最清晰的记忆,永远映在我脑海中的,是有一次晚上外面正下着大雪,二哥和三哥从书房里回来,看着我在烤红薯,他们也要吃。
“来,我们三个人同时来烤红薯,不许烤糊,也不许有一点儿生硬的,要把皮烤成金黄色,里面的肉放出香喷喷的气味。”
我说完,立刻找了三个大小差不多的红薯来。二哥把炉子里的红煤渣用竹棍子撬开,把红薯埋得很深,上面还盖了一层薄薄的热灰,他这样做,是希望红薯快点烤熟;三哥也仿照他的方法;只有我,把红薯摆在火炉下面那个通风的地方,火力虽然很大,但不会损伤红薯的皮。
不久,红薯开始熟了一小部分,三个人同时留心更靠火那面的位置,慢慢地闻到香味了。快到成熟的时候,红薯的一端突然冒出几点酱色的糖浆出来,并且还吐着一缕缕热气。
“你们闻到香味了没有?这是我的红薯发出来的。”二哥夸耀地说。
“不!是我的红薯放出来的。”我首先抢着回答。
“哪里,都不是你们的,是我的红薯放出来的清香。”三哥一面说,一面用手指着他的红薯上面那几个糖点。
“凡是红薯,一到烤熟了,都有香味的,你们还吵吵闹闹的争什么?看谁的红薯烤得又快又好,谁就第一。”倒是母亲的几句话,把我们争吵的问题转移了目标,三个人同时静下来了,都注意着翻红薯。
半小时以后,三个人的红薯都熟了,结果是二哥得了第一,三哥第二,我是倒数第一。因为不服气,我主张再决赛一次,他们不肯,我几乎哭起来。母亲见形势紧张,连忙出来调解,要他们每人分给我一半吃,并且要他们承认方才那股清香是由我那个红薯上面发出来的,这才使我停止吵闹。
心语点点
文章回忆了童年时“我”和哥哥们一起烤红薯的经历,表达了一个“长年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生活、童年生活的眷恋。身处异乡,故乡的影子在记忆中经常闪现,那份童真却再也找不到。
【选文三】
水墨菱塘(节选)
吴 建
故乡的菱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侧卧于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每年初春,熬过了一冬的菱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疏疏朗朗的,细小的菱叶漂浮于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菱塘,把个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几个心急的孩子,时常在放学后奔到菱塘边,折一根树枝拨来两三块菱盘翻起,看看结了菱角没有。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起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甜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洌洌的水里。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
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着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家家灶上煮着菱,大人小孩剥着菱。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摊摊担担,那一堆堆溢着余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
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画幅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浓雾。荡起水盆,我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扔进嘴中,细细咀嚼,甜滋滋的,满口生津,齿颊留芳……
心语点点
剥着手中的菱角,作者睹物思乡,想到了故乡的菱塘,还有采菱女,恨不得自己也加入采菱女的行列。其实,令作者满口生津、齿颊留香,不仅仅是菱角的味道,更是故乡的味道。
【选文一】
家乡的桥
郑 莹
家乡的桥是我梦中的桥。
家乡村边有一条河,曲曲弯弯,河中架一弯石桥,弓样的小桥横跨两岸。
每天,不管是鸡鸣晓月,日丽中天,还是月光泻地,小桥都印下串串足迹,洒落串串汗珠。那是乡亲在追求多彩的希望,在兑现美好的遐想。弯弯小桥,不时荡过轻吟低唱,不时露出舒心笑容。
因而,我幼小的心灵,曾将心声献给小桥:你是一弯银色的新月,给人间普照光辉;你是一把闪亮的镰刀,收割着欢笑的花果;你是一根晃悠悠的扁担,挑起了彩色的明天!哦,小桥走进我的梦中。
我在漂泊他乡的岁月,心中总涌动着故乡的河水,梦中总看到弓样的小桥。当我访南疆探北国,眼帘闯进座座雄伟的长桥时,我的梦变得丰满了,增添了赤橙黄绿青蓝紫。
弯弯的小桥,是我梦中的桥吗?
三十多年过去,我戴着满头霜花回到故乡,第一紧要的便是去看望小桥。
啊!小桥呢?小桥躲起来了?河中一道长虹,沿着朝霞熠熠闪光。哦,雄浑的大桥敞开胸怀,汽车的呼啸、摩托的笛音、自行车的丁零,合奏着交响进行曲;南来的钢筋、花布,北往的柑橙、家禽,绘出交流欢乐图……
满桥豪笑满桥歌啊!蜕变的桥,传递了家乡进步的消息,透露了家乡富裕的声音。时代的春风,美好的追求,我蓦地记起儿时唱给小桥的歌,哦,明艳艳的太阳照耀了,芳香甜蜜的花果捧来了,五彩斑斓的月拉开了!
我心中涌动的河水,激荡起甜美的浪花。我仰望一碧蓝天,心底轻声呼喊:家乡的桥呀,我梦中的桥!
心语点点
家鄉的桥承载着过往与今朝的变迁,承载着游子的一份乡愁。它已不只是一座连接两岸的桥梁,更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是带来希望之光的使者,透过它,我们看到了走在时代春风里满怀欢喜的人们。
【选文二】
故乡的烤红薯(节选)
谢冰莹
在往常,故乡这个时候,正是红薯成熟,农家忙着从土里挖出来,一担一担地挑回家里,拣出那些个大的、壮实的,堆在通风的地方,准备一直吃到明年的秋天。
我爱吃红薯,更爱冬天坐在火炉旁边,一面看着心爱的小说,一面守着烤红薯,真有说不出的快乐。不论谁,我想没有不爱故乡的;尤其儿时的快乐生活,更使一个长年漂泊在外面的游子难忘。
我是在十二岁的那年便离开了家,到如今三十多年了。每到冬天,我便要回忆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的快乐。一个最清晰的记忆,永远映在我脑海中的,是有一次晚上外面正下着大雪,二哥和三哥从书房里回来,看着我在烤红薯,他们也要吃。
“来,我们三个人同时来烤红薯,不许烤糊,也不许有一点儿生硬的,要把皮烤成金黄色,里面的肉放出香喷喷的气味。”
我说完,立刻找了三个大小差不多的红薯来。二哥把炉子里的红煤渣用竹棍子撬开,把红薯埋得很深,上面还盖了一层薄薄的热灰,他这样做,是希望红薯快点烤熟;三哥也仿照他的方法;只有我,把红薯摆在火炉下面那个通风的地方,火力虽然很大,但不会损伤红薯的皮。
不久,红薯开始熟了一小部分,三个人同时留心更靠火那面的位置,慢慢地闻到香味了。快到成熟的时候,红薯的一端突然冒出几点酱色的糖浆出来,并且还吐着一缕缕热气。
“你们闻到香味了没有?这是我的红薯发出来的。”二哥夸耀地说。
“不!是我的红薯放出来的。”我首先抢着回答。
“哪里,都不是你们的,是我的红薯放出来的清香。”三哥一面说,一面用手指着他的红薯上面那几个糖点。
“凡是红薯,一到烤熟了,都有香味的,你们还吵吵闹闹的争什么?看谁的红薯烤得又快又好,谁就第一。”倒是母亲的几句话,把我们争吵的问题转移了目标,三个人同时静下来了,都注意着翻红薯。
半小时以后,三个人的红薯都熟了,结果是二哥得了第一,三哥第二,我是倒数第一。因为不服气,我主张再决赛一次,他们不肯,我几乎哭起来。母亲见形势紧张,连忙出来调解,要他们每人分给我一半吃,并且要他们承认方才那股清香是由我那个红薯上面发出来的,这才使我停止吵闹。
心语点点
文章回忆了童年时“我”和哥哥们一起烤红薯的经历,表达了一个“长年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生活、童年生活的眷恋。身处异乡,故乡的影子在记忆中经常闪现,那份童真却再也找不到。
【选文三】
水墨菱塘(节选)
吴 建
故乡的菱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侧卧于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每年初春,熬过了一冬的菱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疏疏朗朗的,细小的菱叶漂浮于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菱塘,把个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几个心急的孩子,时常在放学后奔到菱塘边,折一根树枝拨来两三块菱盘翻起,看看结了菱角没有。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起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甜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洌洌的水里。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
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着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家家灶上煮着菱,大人小孩剥着菱。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摊摊担担,那一堆堆溢着余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
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画幅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浓雾。荡起水盆,我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扔进嘴中,细细咀嚼,甜滋滋的,满口生津,齿颊留芳……
心语点点
剥着手中的菱角,作者睹物思乡,想到了故乡的菱塘,还有采菱女,恨不得自己也加入采菱女的行列。其实,令作者满口生津、齿颊留香,不仅仅是菱角的味道,更是故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