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体而教”,提升文本语用能力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何文本,都是以特定的文体形式存在的。阅读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文体教学。就人教版四下第一单元如何进行写景类文体的语用教学来说,可尝试着力“一篇”,揭示文体的语用秘妙;贯通“一组”,掌握文体的语用规律;总揽“一类”,提升文体的语用思维。从而实现学生文体阅读思维和能力的阶梯式发展。
  【关键词】识体而教 文体思维 写景类文体
  任何文本,都是以特定的文体形式存在的。文体不仅支配作品结构、语言、表达方式,而且对文事、文意、文情、文境也具有反作用。写作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自然要顺应文体思维。不同的文体在阅读过程中,其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识体而教”,即一个单元集中一类文体,教给学生阅读这一类文体的基本方法,就可以顺应学生的文体阅读思维,让他们学得更集中、更透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四篇选文除《古诗词三首》属诗歌外,另外三篇《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皆是写景类文体,是一个文体集中适宜“依体施教”的单元。教师恰可以借此进行写景文的文体阅读教学,着力于“一篇”,着眼于“一组”,从而打通于“一类”,实现学生文体阅读思维和能力的阶梯式发展。
  一、着力“一篇”,揭示文体的语用秘妙
  作为一篇写景文章,《七月的天山》具有两大文本特点:第一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丰富的体现“移步换景”的典范——除了抓住不同地点的不同景物,还体现了同一景物在不同地点的变化。第二是运用多样性的比喻准确写出景物变化的多样性特点。
  这两个特点是这篇文章布局谋篇、语言表达的秘妙所在,也是写景类文体特质的表现。聚焦这一创生性教学价值核心,可让学习历程达到“提领而顿”的高峰境界。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先聚焦直接写山的三处句子,在比较中发现同一景物在不同地点的变化:同样的景物第一次出现时需要具体描写,后面重在写出其变化;然后通过圈画、梳理主要的景物,体会不同地点的不同景物,从而进一步豐富对“移步换景”写法的理解。比喻,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他们更多地停留在“把什么比作什么”“使句子更生动形象”这样的理解层面上。“运用多样性的比喻准确写出景物变化的多样性”是学生的未知领域,可通过以下教学把学生带入比喻的陌生化的认识境界。
  1.品读第2自然段,发现多样性比喻的秘妙。
  多重的比喻:“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变化中的比喻:“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2.略读第3~4自然段,体会比喻的多样性能准确写出景物变化的多样性。
  多角度的比喻、与排比组合的比喻:“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3.串读比喻,体会语言与情感交融的精妙表达。
  4.情境写话,运用多样性的比喻表现天山雪莲、天池变化的多样性。
  阅读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文体教学。学习课文的目的是培养某一文体的语感。着力“一篇”,类似于抓住写景文本的一个“点”,从例文写作顺序(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来认知“大好河山”类写景文的特点。
  二、贯通“一组”,掌握文体的语用规律
  贯通“一组”,使用的是单元整组阅读的教学思路,目的是掌握某种类型写景文的一般规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与习作明确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写一处景物。在学习《七月的天山》的同时,教师可引入《记金华的双龙洞》《桂林山水》组织互文阅读,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祖国壮美河山”这一主题的三篇写景文,有这么几种顺序安排:曲径通幽、总分总、移步换景。这样的顺序安排差异取决于描写对象的差异性:《记金华的双龙洞》好比抓住一个点来写,需要周边环境衬托,自然用的是“曲径通幽”法。《桂林山水》好比写的是一个面,采用分类写法,采取总分总的顺序结构便于整体认识。《七月的天山》好比写的是一条线,“移步换景”,能突出不同地点相同或不同景物的变化。
  单元导语明确指出“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语句表达情意的”,语文园地“我的发现”也意在引导学生发现本单元课文语言表达的秘妙。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组”课文共同的语言表达特点——“用相同的句式描写一个事物”(排比句),并通过对比、品读,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与气势。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桂林山水》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记金华的双龙洞》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七月的天山》
  同时,可引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发现,同为写景文,三篇课文的语言表达各有其独特之处。
  《桂林山水》: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每一个特点都用了一个语句加以描述。无论是写水还是写山,其段落都采用了并列式:先写其他地方的水和山的特点,再写桂林的水和山的特点,对比写让特点更鲜明。写桂林山水的特点,又并列着写,一句话一个特点,叠加写让特点更丰满。
  《记金华的双龙洞》:写景有重点,用“特写镜头”详细地描写了从外洞乘小船进内洞的过程和内洞的风貌。   《七月的天山》:运用多样性的比喻准确写出景物变化的多样性。
  三、总揽“一类”,提升文体的语用思维
  这里的“类”包含整个小学阶段所有写景文的类型,甚至学生课外所阅读的写景文,打破“某种类型”的界线,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类似于大海捞针,提取写景文的精华。
  一是运用求同思维,关注“写什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共编排了38篇写景文,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握该类文体的共性,即常见的结构特征与取材方法,进而提升阅读能力。经过梳理,发现:被选编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写景类文章都有明显的结构特征。其中,总分总结构、分总结构和总分结构的文章最多,共18篇,占47.4%。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其次,占比例较高的是按游览顺序和时间顺序写的例文。比如,《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另外,还有按景物的几个方面来介绍的,如《珍珠泉》等。
  二是运用求异思维,关注“为什么这样写”。“同中求异”需要深入语境领会作者表达的主旨和语言风格,深化对文章内涵和表达秘妙的理解和领悟。老舍的《林海》创作于建国初期,全国人民当时正处在当家作主的喜悦中,而国家建设百废待兴。为引发读者的观点与情感认同,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并由景展开联想,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而被称之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其语言平实却不失灵动。长短句交替、口语和书面语灵活使用,使得课文在运笔的疏密、缓急和感情氛围的浓淡、强弱上具有一种抑扬多变的节奏感。“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短句仅两三个字,长句达二十几个字。这种长短句的交错使用,既简洁明快,又生动细密,语气有急有缓,文笔富有变化,使人觉得大兴安岭的“岭”确实既温柔又亲切。文章以书面语为主,动情之处,口语则自然流出。“多少条岭啊!”“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兴安岭’。”这些句中的“啊”“呀”“不晓得”都是口头语,这种口头语与书面语灵活使用,使文章语言既活泼亲切,又寓意丰富深刻,恰当地表达了作者当时的感受,同时增加了读者阅读文本的身临其境之感。可见,只有走进作者创作的整体语境中,才能设身处地地理解情节,甚至关注细节的变化,从而提升学生深度阅读的素养。
  总之,同一类文体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单元,其教学意图与价值都是不同的,教师要依据课标,立足文体教学,走整合和融合之路,引导学生发现和积累写景文在结构布局、取材角度和语言表达上的共性规律与个性特点,从而习得写景文的文体知识体系,提升文体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薛法根.文本分类教学 实用性作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2]徐江波.小学语文写景散文的习作价值探寻[J].中小學教学研究,2016(7).
  [3]阮红旗.老舍《林海》的艺术美欣赏[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3(5).
  (浙江建德市大慈岩中心小学 311600)
其他文献
我是那么地喜欢花。  妈妈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天我的大姑父送了我一盆薄荷草,我就独自蹲在薄荷草的旁边,痴痴地看了它一个下午。小孩子从来都是活蹦乱跳、爬上爬下的,有了一个玩具也常常不懂得爱惜,不是摔烂了就是拆掉了。可我却那么喜欢静,那么安稳,那么喜爱花和草。  等到了县城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开始种花了。我一种花,就种了九个春夏。等到我中考结束,要去外地上高中的时候,我的花儿便荒芜了。那么多那么多的
2020年7月1日 星期三 晴   一张大大的试卷,上面密密麻麻印满了考题。尽管此刻窗外蓝天白云,教室里的我心中却乌云密布。铃响,我拿起笔,开始在试卷上“横冲直撞”。  墙上时钟的分针快速地转动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好似骏马飞驰而过。眼看考试快要结束了,可我还有一题古诗词填空不会做,我焦急万分,脑瓜子嗡嗡作响。就在这时,我悄悄打起了坏主意:趁老师现在不注意,我可以偷偷看一眼书。只看一眼,应该不会被
啾啾先生:  你好!我有一个同学特别让人讨厌,他坐我后面,上课的时候常常偷偷敲我的头,影响我的学习,我转过头去反抗,老师就会认为是我不认真上课。下课了,他也總是跟我作对,他踢我,我就和他对踢。老师认为我也不对,不然那个同学怎么不去惹别人呢?你说气不气人?我该怎么办呢?   不知所措的云朵  不知所措的云朵:  你好!对于你的遭遇,啾啾先生深表同情。尽管我们提倡要乐观地相信人世间的美好,但是我们还是
去桂林旅行,正好碰到阴雨天,常常只能撑着伞步行,但是雨后清新的空气总是令我们神清气爽。  在一家民宿住下后,我站在阳台上眺望远处若隐若现的梯田。突然,我发现角落里,有一张大大的蜘蛛网和一只硕大的蜘蛛。当时正下着小雨,滴落在蜘蛛网上的雨珠,如一粒粒水晶,晶莹剔透。  第二天清晨,我在薄雾中踏着石板路去看梯田,不料一场大雨把我逼回了住所。躺在房间的床上听听歌、翻翻杂志,倒也还算惬意。当我推开通往阳台的
1.劝君更尽( )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 )月花。  (杜牧《山行》)  3.谁言寸草心,报得( )春晖。  (孟郊《游子吟》)  4.白发( )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5.桃花潭水深( )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6.南朝( )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7.死去元知( )事
在一场时装秀上,一位身患白癜风的模特姐姐一出场便惊艳了众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是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的姑娘温妮。  温妮姐姐很小就不幸患上了白癜风,异于常人的外貌使她总被人看不起,甚至常常受到欺负,还因此很多次被迫转学,最终放弃了学业,曾多次想自杀。这对一个女孩子来说,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然而妈妈总是对温妮姐姐说:“不是这样的,宝贝。上帝最爱你了,所以才给了你与众不同的标志。”终于,温妮
杭州西溪,世外幽谷。  我被这无声的浪一下下拍打着,涌入嘴里的,不是海水的咸味,却是一味味久违的草药。  第一味:杜仲  杜仲,又名胶木,是一种民间常见的滋补中药,《本草经》中把它列为上品。药用的杜仲是杜仲皮,颜色发黑紫,厚实,像树皮,有一种土气味,用手掰开,中间有胶状的拉丝。  十几年前的一个夏天,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即将升入初三的我从住宿学校回到山区的家。一进院门,母亲就发现我眼皮肿了。那个时候
在美国的环境中,孩子们除了正常的学习时间,玩的时间可真不少,人们常说:美国是孩子的天堂,孩子是在玩中长大。开始的时候,对这个“玩”,我不是很赞同,中国家长在小学时,已经把孩子培养成“小大学生”了,但美国这里,孩子从婴幼儿时期到上中学前,都是“玩”。几年下来,对这个“玩”,我逐渐理解。因为玩,不仅增强了孩子的体魄、自信、胆量,而且孩子从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习到了课堂以外的常识。在美国,孩子们都玩些啥
2020年6月25日 星期四 晴  我一直很怕血,所以献血对我来说是件恐怖的事情;抽血的针管、装血的袋子,在我眼里都是“恶魔”。  今天一大早,爸爸告诉我他要去献血,而且还拉着我一起去,这着实让我有些惊惶。  才9点不到,献血点就排起了“长龙”,来献血的叔叔阿姨们的脸上没有丝毫恐惧,他们谈笑风生,这让我很是不解—难道献血不疼吗?  终于轮到爸爸了,填完信息后,医生拿出了一根针管。耳听为虚,眼见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这是英国小说家斯蒂文森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本书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寻宝冒险故事,小说主人公—本来过着普通人生活的吉姆偶然得到了一张藏宝图,从此开始了一场探险之旅。小说故事情节极其生动,洋溢着少年的朝气和热情。小说中扣人心弦、悬念迭起的故事也告诉读者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财富的正确使用可以造福人类,而对于金钱物质的过度追求反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