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科幻作家郝景芳在2016年凭借《北京折叠》荣获第74届雨果奖。这部小说讲述了未来的北京被折叠成三个空间,主人公穿梭于三个空间之中冒险的故事。主人公的经历反映了未来社会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改变以及不同阶层生活的巨大差异。这部小说引发了人们的争议,即我们社会的发展是否会如小说中一样陷入难以跨越的阶层分化呢?
关键词:《北京折叠》;异化;贫富差距;阶层分化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1-0-02
1 《北京折叠》相关背景介绍
《北京折叠》的作者是我国“80后”科幻作家郝景芳,这部作品于2016年荣获第74届雨果奖。故事讲述了在未来北京被分成了三个空间,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分别生活着上流社会、中产阶级和底层人民。生活在第三空间的垃圾工老刀穿梭于三个空间之中,他为第二空间的雇主送信给第一空间,他冒着生命危险只为给养女凑够幼儿园学费。小说中的折叠城市科技高度发达但是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少数人占有大量的时间、空间和社会资源。
作者坦言她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她在北京的城乡接合部看到的那些为了生计日夜奔波的人们,他们是这座城市的一分子,却只能生活在最边缘的角落。这体现了罗伯·希尔兹“城市空间问题”的思想,城市空间具有社会性[1],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必然占有不同的城市空间。在这座被折叠了的城市中,我们可以通过主人公的经历看到人们由于所掌握的权力、财富、社会的地位不同而被划分到不同的阶层。我们不禁问自己,如果自己身处这座折叠城市之中,会属于哪一层呢?这无疑增添了人们的担忧,担心小说描述的未来科幻世界已成了现实[2]。
2 《北京折叠》未来社会特征
2.1 底层人民的异化
“异化”是马克思提出的概念,它在哲学上的含义是指人的主体性的消失,“马克思主体性的理论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在实践中表现出的一种自由意志和自由的精神”[3]。
虽然未来的北京科技发达,但是生活在第三空间的最底层的人民,他们依旧从事着如垃圾清理、低端制造行业等工作。他们每一天都是在夜晚醒来开始工作,直到第二天太阳升起将崭新的城市留给第一空间的人们。
可悲的是,底层的劳工们似乎已经默认了自己的命运。“人与现存制度变得一体化,人们因为实际利益对现存的社会政治制度和国家发布的政令持一种维护的态度。[4]”他们被繁重的劳务工作压垮,失去了思考和反抗的能力。就像主人公老刀讲述自己已经做了二十八年垃圾工,并且他预见自己的未来还将一直这样持续下去。如果问他为什么从事这项工作的话,答案就是因为他的父亲也是这样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他没有对生活产生什么怀疑,或是对现实产生什么不满和反抗的情绪,因为他没有时间思考,对柴米油盐的打算已经占据了他生活的一大半。
但这种逃避式的解决办法并不能带来长远的利益[5]。小说中老刀历经艰险回到了第三空间后看到了在不同空间中的人们生活条件的巨大差异,他心里不免产生了落差,但他无力改变现状,他能做的只有回去看看自己心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可以过得比自己好。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刀等人对生活并没有太多选择的权利,他是一个不“自由”的人,這正是异化的体现,他们做出的选择并非出于自己的内心,而是受制于时代和环境的压抑而被迫做的选择[6]。
2.2 科技的负面影响
在小说中,被折叠起来的北京是未来科技的杰作。在现代社会,科学无论是对国家社会还是对个人的思维方式都具有越来越深刻的影响[7]。
政府对科技的理性引导极其重要,能否有效地控制科技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8]。书中的一个情节令人印象深刻,即老刀在第三空间举办的庆祝北京折叠城市建成50周年的晚会上听到一场谈话,有人向城市管理者提出关于自动化垃圾处理的方案,并声称这种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料却遭到了城市管理者的反对。这种自动化技术能让机器运作的成本不断下降,甚至还可以取代人力劳动,但是却忽略了这会造成第三空间的大量失业。诚然,科技的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那些被机器淘汰的工人们却成了牺牲品,大量的过剩人口因被机器淘汰而处于随时可能被抛弃的边缘[9]。况且,大量的失业人口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当然,和第一空间的精英阶层相比,第三空间的人们本身就是一种不稳定因素。因此,折叠城市压缩了他们的生活时间和空间,让游离于城市中心地带的人们不至于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导火索。
小说中对折叠城市的描述充满着一种后现代的批判主义,科技并不是万能的,比科技更重要的是掌控科技的人。过于依赖技术,忽视被技术改变的社会,最终只会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10]。虽然我们对社会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过大等现象表现了担心的态度,但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制度比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具有优越性。我们大力发展科技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而不是让科技沦为为资本牟利的工具。我们的政府在作出科技方面的决策时不能忽略群众的意见,如果贸然地将群众排斥在外,只会加剧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11]。因为科技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是一把双刃剑,若是放任资本与科技相结合,使科技沦为牟利的工具,必然会使人类的发展误入歧途[12]。
2.3 阶层分化现象
现代社会是一个平等的社会,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该如何生活,我们并不能根据每个人的职业或者出身就决定每个人的价值[13]。但是在小说《北京折叠》中,来自不同空间的人却不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三个空间分别生活着不同阶层的人们。第三空间的像老刀一样的劳动者们为了生计起早贪黑地工作才能勉强生活;第二空间生活着的是中产阶级,他们有像秦天一样的有志青年渴望通过读书向上前阶层迈进;第一空间中包括白发老者、吴闻等人各自拥有权力和财富,是城市的精英阶级。第三空间的人们从事的工作大都是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他们为服务第一空间而存在,比如老刀的工作就是每天处理第一空间制造的垃圾。长此以往,第一空间付出脑力劳动,第三空间付出体力劳动,在这样的分工下虽然社会总财富会呈增加态势,但是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底层劳动者也只会越发贫困[14]。 我们原本就知道在不同的阶层中也许经济、文化、教育方面都有差异,但小说中,人们连时间也无法平等拥有了。第一空间的人们每天拥有24小时,远远超过第三空间享有的8个小时的生活时间,他们的劳动方式和劳动水平也远超其他两个空间,第一空间的人们在工作之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条件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或从事精神生产[15]。因此,在老刀的视野中第一空间的人的气质形象和精神面貌也和第三空间的人大不相同。
老刀冒险穿梭于三个空间就是为了赚足够的钱供自己的养女上一个不错的幼儿园。这是阶层分化衍生的教育分化现象,人们所处社会阶层不同导致所享受教育也不同,最终形成了不同阶层的人们在文化认知上的差异[16]。贫穷的人们无法支付昂贵的学费,所以自己的孩子无法得到优质的教育。这导致出生贫穷的孩子越来越难通过自己的努力逾越自己所在的阶层,也逐渐拉大了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差距,社会问题也更加尖锐,阶层日益固化[17]。
3 《北京折叠》给予我们的启示
纵观整部小说,不同空间中的人们最大的矛盾点在于他们不能公平地共享这座未来城市的资源。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谋福祉,我国新时代全民共享的理念正体现了这一目标。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全民共享的政治理念,“以人为本”就体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核[18]。早在先秦时期孟子就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论断。同时,“共享”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表达,这也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19]。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就是建立一个消灭资产阶级、消除贫穷和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让广大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在新时代,全民共享的物质基础离不开社会经济的稳步运行和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全民共享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它生产于由物质性生产实践决定的经济基础,是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公平的产生与变化[20]。因此,只有充分发展生产力,让我们的总体社会生活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实现真正公平的全民共享。
除了物质基础外,全民共享的实现也离不开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现了迅速腾飞,但是在以市场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贫富差距,而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市场决定论引发了诸多的社会不公,而这种不公现象是经常存在的[21]。政府必须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市场监管、减少恶性竞争、制定合理规则。同时,在社会财富的再分配问题上,政府也应该履行监管职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民生。我国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我国政府不受资本控制,因此在解决分配的问题上,政府应当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分配正义[22],不能因为社会制度的不同而陷入西方“普世价值”的政治陷阱[23]。
4 结语
《北京折叠》作为我国第二部荣获雨果奖的作品,其作者用充满后现代批判色彩的文笔在描绘未来社会的图景之余也给予了我们解决当下社会问题的诸多启示。新时代,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充分发挥制度的优越性,必然可以解决未来社会和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难题。
参考文献:
[1] 刘璐萍.罗伯·希尔兹论城市空间问题[J].汉字文化,2019(06):132-133.
[2] 冉聃.浅析赛博朋克科幻小说的后现代主义文化[J].汉字文化,2019(12):71-72.
[3] 唐赟.马克思主义下的“人”的主體性[J].汉字文化,2019(14):114-115.
[4] 严雪珂.马尔库塞解构视域下“单向度性”理论的批判[J].戏剧之家,2019(26):225,227.
[5] 王进怡.从沉默到言说——读《房间里的大象:生活中的沉默和否认》[J].汉字文化,2019(11):90,92.
[6] 谢蔚晖.荒诞时期的压抑与自由——解读王小波《黄金时代》[J].汉字文化,2019(11):27-29.
[7] 刘雪.科学技术在认识及改变世界中的作用[J].汉字文化,2019(07):152-154.
[8] 王燕琪.科学伦理规范研究[J].汉字文化,2019(12):157-159.
[9] 任安静.《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的状况探析[J].汉字文化,2020(06):135-136.
[10] 冉聃.浅析当代科学技术对社会文化的影响[J].汉字文化,2019(11):137-138.
[11] 薛桂波,赵一秀.“责任式创新”框架下科技治理范式重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1):1-5.
[12] 宫亚星.负责任创新视域下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探索[J].戏剧之家,2019(36):214-215.
[13] 莫艺祯.浅析《末日哲学家》引发的哲学思考[J].大众文艺,2019(15):37-38.
[14] 王金玉.马克思财富观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意义[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9(01):1-8.
[15] 孙建华,崔媛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理论视野,2018(10):80-83.
[16] 马焕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文化观探析[J].大众文艺,2018(12):235-236.
[17] 李晓旭.论科学技术能否实现人类的完美[J].汉字文化,2018(18):155-156.
[18] 谢蔚晖.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以人为本伦理价值初探[J].汉字文化,2020(03):115-116.
[19] 王金玉.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方法论特征[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2):18-23.
[20] 徐利梅.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公平正义观[J].戏剧之家,2018(28):227,229.
[21] 申雨芊.对社会主义市场的文化思考——读《金钱不能买什么》有感[J].汉字文化,2019(12):173-174.
[22] 莫艺祯.读彼得桑德斯《城市空间问题》的启示[J].汉字文化,2019(7):149-150.
[23] 赵紫叶.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普世价值和主导价值的关系[J].汉字文化,2019(14):120-121.
作者简介:林一卿(1997—),男,江苏宜兴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关键词:《北京折叠》;异化;贫富差距;阶层分化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1-0-02
1 《北京折叠》相关背景介绍
《北京折叠》的作者是我国“80后”科幻作家郝景芳,这部作品于2016年荣获第74届雨果奖。故事讲述了在未来北京被分成了三个空间,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分别生活着上流社会、中产阶级和底层人民。生活在第三空间的垃圾工老刀穿梭于三个空间之中,他为第二空间的雇主送信给第一空间,他冒着生命危险只为给养女凑够幼儿园学费。小说中的折叠城市科技高度发达但是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少数人占有大量的时间、空间和社会资源。
作者坦言她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她在北京的城乡接合部看到的那些为了生计日夜奔波的人们,他们是这座城市的一分子,却只能生活在最边缘的角落。这体现了罗伯·希尔兹“城市空间问题”的思想,城市空间具有社会性[1],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必然占有不同的城市空间。在这座被折叠了的城市中,我们可以通过主人公的经历看到人们由于所掌握的权力、财富、社会的地位不同而被划分到不同的阶层。我们不禁问自己,如果自己身处这座折叠城市之中,会属于哪一层呢?这无疑增添了人们的担忧,担心小说描述的未来科幻世界已成了现实[2]。
2 《北京折叠》未来社会特征
2.1 底层人民的异化
“异化”是马克思提出的概念,它在哲学上的含义是指人的主体性的消失,“马克思主体性的理论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在实践中表现出的一种自由意志和自由的精神”[3]。
虽然未来的北京科技发达,但是生活在第三空间的最底层的人民,他们依旧从事着如垃圾清理、低端制造行业等工作。他们每一天都是在夜晚醒来开始工作,直到第二天太阳升起将崭新的城市留给第一空间的人们。
可悲的是,底层的劳工们似乎已经默认了自己的命运。“人与现存制度变得一体化,人们因为实际利益对现存的社会政治制度和国家发布的政令持一种维护的态度。[4]”他们被繁重的劳务工作压垮,失去了思考和反抗的能力。就像主人公老刀讲述自己已经做了二十八年垃圾工,并且他预见自己的未来还将一直这样持续下去。如果问他为什么从事这项工作的话,答案就是因为他的父亲也是这样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他没有对生活产生什么怀疑,或是对现实产生什么不满和反抗的情绪,因为他没有时间思考,对柴米油盐的打算已经占据了他生活的一大半。
但这种逃避式的解决办法并不能带来长远的利益[5]。小说中老刀历经艰险回到了第三空间后看到了在不同空间中的人们生活条件的巨大差异,他心里不免产生了落差,但他无力改变现状,他能做的只有回去看看自己心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可以过得比自己好。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刀等人对生活并没有太多选择的权利,他是一个不“自由”的人,這正是异化的体现,他们做出的选择并非出于自己的内心,而是受制于时代和环境的压抑而被迫做的选择[6]。
2.2 科技的负面影响
在小说中,被折叠起来的北京是未来科技的杰作。在现代社会,科学无论是对国家社会还是对个人的思维方式都具有越来越深刻的影响[7]。
政府对科技的理性引导极其重要,能否有效地控制科技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8]。书中的一个情节令人印象深刻,即老刀在第三空间举办的庆祝北京折叠城市建成50周年的晚会上听到一场谈话,有人向城市管理者提出关于自动化垃圾处理的方案,并声称这种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料却遭到了城市管理者的反对。这种自动化技术能让机器运作的成本不断下降,甚至还可以取代人力劳动,但是却忽略了这会造成第三空间的大量失业。诚然,科技的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那些被机器淘汰的工人们却成了牺牲品,大量的过剩人口因被机器淘汰而处于随时可能被抛弃的边缘[9]。况且,大量的失业人口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当然,和第一空间的精英阶层相比,第三空间的人们本身就是一种不稳定因素。因此,折叠城市压缩了他们的生活时间和空间,让游离于城市中心地带的人们不至于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导火索。
小说中对折叠城市的描述充满着一种后现代的批判主义,科技并不是万能的,比科技更重要的是掌控科技的人。过于依赖技术,忽视被技术改变的社会,最终只会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10]。虽然我们对社会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过大等现象表现了担心的态度,但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制度比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具有优越性。我们大力发展科技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而不是让科技沦为为资本牟利的工具。我们的政府在作出科技方面的决策时不能忽略群众的意见,如果贸然地将群众排斥在外,只会加剧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11]。因为科技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是一把双刃剑,若是放任资本与科技相结合,使科技沦为牟利的工具,必然会使人类的发展误入歧途[12]。
2.3 阶层分化现象
现代社会是一个平等的社会,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该如何生活,我们并不能根据每个人的职业或者出身就决定每个人的价值[13]。但是在小说《北京折叠》中,来自不同空间的人却不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三个空间分别生活着不同阶层的人们。第三空间的像老刀一样的劳动者们为了生计起早贪黑地工作才能勉强生活;第二空间生活着的是中产阶级,他们有像秦天一样的有志青年渴望通过读书向上前阶层迈进;第一空间中包括白发老者、吴闻等人各自拥有权力和财富,是城市的精英阶级。第三空间的人们从事的工作大都是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他们为服务第一空间而存在,比如老刀的工作就是每天处理第一空间制造的垃圾。长此以往,第一空间付出脑力劳动,第三空间付出体力劳动,在这样的分工下虽然社会总财富会呈增加态势,但是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底层劳动者也只会越发贫困[14]。 我们原本就知道在不同的阶层中也许经济、文化、教育方面都有差异,但小说中,人们连时间也无法平等拥有了。第一空间的人们每天拥有24小时,远远超过第三空间享有的8个小时的生活时间,他们的劳动方式和劳动水平也远超其他两个空间,第一空间的人们在工作之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条件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或从事精神生产[15]。因此,在老刀的视野中第一空间的人的气质形象和精神面貌也和第三空间的人大不相同。
老刀冒险穿梭于三个空间就是为了赚足够的钱供自己的养女上一个不错的幼儿园。这是阶层分化衍生的教育分化现象,人们所处社会阶层不同导致所享受教育也不同,最终形成了不同阶层的人们在文化认知上的差异[16]。贫穷的人们无法支付昂贵的学费,所以自己的孩子无法得到优质的教育。这导致出生贫穷的孩子越来越难通过自己的努力逾越自己所在的阶层,也逐渐拉大了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差距,社会问题也更加尖锐,阶层日益固化[17]。
3 《北京折叠》给予我们的启示
纵观整部小说,不同空间中的人们最大的矛盾点在于他们不能公平地共享这座未来城市的资源。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谋福祉,我国新时代全民共享的理念正体现了这一目标。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全民共享的政治理念,“以人为本”就体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核[18]。早在先秦时期孟子就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论断。同时,“共享”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表达,这也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19]。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就是建立一个消灭资产阶级、消除贫穷和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让广大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在新时代,全民共享的物质基础离不开社会经济的稳步运行和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全民共享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它生产于由物质性生产实践决定的经济基础,是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公平的产生与变化[20]。因此,只有充分发展生产力,让我们的总体社会生活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实现真正公平的全民共享。
除了物质基础外,全民共享的实现也离不开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现了迅速腾飞,但是在以市场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贫富差距,而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市场决定论引发了诸多的社会不公,而这种不公现象是经常存在的[21]。政府必须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市场监管、减少恶性竞争、制定合理规则。同时,在社会财富的再分配问题上,政府也应该履行监管职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民生。我国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我国政府不受资本控制,因此在解决分配的问题上,政府应当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分配正义[22],不能因为社会制度的不同而陷入西方“普世价值”的政治陷阱[23]。
4 结语
《北京折叠》作为我国第二部荣获雨果奖的作品,其作者用充满后现代批判色彩的文笔在描绘未来社会的图景之余也给予了我们解决当下社会问题的诸多启示。新时代,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充分发挥制度的优越性,必然可以解决未来社会和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难题。
参考文献:
[1] 刘璐萍.罗伯·希尔兹论城市空间问题[J].汉字文化,2019(06):132-133.
[2] 冉聃.浅析赛博朋克科幻小说的后现代主义文化[J].汉字文化,2019(12):71-72.
[3] 唐赟.马克思主义下的“人”的主體性[J].汉字文化,2019(14):114-115.
[4] 严雪珂.马尔库塞解构视域下“单向度性”理论的批判[J].戏剧之家,2019(26):225,227.
[5] 王进怡.从沉默到言说——读《房间里的大象:生活中的沉默和否认》[J].汉字文化,2019(11):90,92.
[6] 谢蔚晖.荒诞时期的压抑与自由——解读王小波《黄金时代》[J].汉字文化,2019(11):27-29.
[7] 刘雪.科学技术在认识及改变世界中的作用[J].汉字文化,2019(07):152-154.
[8] 王燕琪.科学伦理规范研究[J].汉字文化,2019(12):157-159.
[9] 任安静.《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的状况探析[J].汉字文化,2020(06):135-136.
[10] 冉聃.浅析当代科学技术对社会文化的影响[J].汉字文化,2019(11):137-138.
[11] 薛桂波,赵一秀.“责任式创新”框架下科技治理范式重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1):1-5.
[12] 宫亚星.负责任创新视域下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探索[J].戏剧之家,2019(36):214-215.
[13] 莫艺祯.浅析《末日哲学家》引发的哲学思考[J].大众文艺,2019(15):37-38.
[14] 王金玉.马克思财富观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意义[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9(01):1-8.
[15] 孙建华,崔媛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理论视野,2018(10):80-83.
[16] 马焕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文化观探析[J].大众文艺,2018(12):235-236.
[17] 李晓旭.论科学技术能否实现人类的完美[J].汉字文化,2018(18):155-156.
[18] 谢蔚晖.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以人为本伦理价值初探[J].汉字文化,2020(03):115-116.
[19] 王金玉.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方法论特征[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2):18-23.
[20] 徐利梅.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公平正义观[J].戏剧之家,2018(28):227,229.
[21] 申雨芊.对社会主义市场的文化思考——读《金钱不能买什么》有感[J].汉字文化,2019(12):173-174.
[22] 莫艺祯.读彼得桑德斯《城市空间问题》的启示[J].汉字文化,2019(7):149-150.
[23] 赵紫叶.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普世价值和主导价值的关系[J].汉字文化,2019(14):120-121.
作者简介:林一卿(1997—),男,江苏宜兴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