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社会对高职生职业精神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才能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所以,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方法,对高职生职业精神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进而深入分析高职生在职业精神方面存在的不足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以期增强学生对职业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精神;调查;思考
职业精神是从业者在掌握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基础上形成的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把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概括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仅仅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而且要求员工具备较高职业精神。学校应适应企业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可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在企业立足发展的信心,从而为树立职业理想奠定基础。为了让高职生入职后就被企业认可和接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地职业精神教育活动,培养他们较高的专业技术和较强的职业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职生职业精神现状调查
近期,我们对7所院校1600名学生、8000名顶岗实习学生和毕业生、200多名教师以及80多家校企合作单位高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的访谈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将是否了解企业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诚信意识、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问题对在校生和顶岗实习学生做了调查;将企业对员工在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协作以及忠诚度等要求方面的问题对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发现企业需求与学生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探析其影响因素并找到职业精神培养的合理路径。从调查结果分析来看,企业需要员工的职业精神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协作以及忠诚度,分别占81%,75%、63%,问卷调查和实际访谈结果表明,企业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毕业生,但企业更需要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和较高忠诚度的优秀员工。
二、高职生职业精神现存问题
1、缺乏诚信意识。通过企业访谈发现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市场规则意识缺乏,不遵守合同规则,为了个人所谓发展甚至不惜将企业的商业秘密泄露给竞争对手,尤其是为了获得高薪而带着“技术”跳槽;二是用人单位在正式录用毕业生后双方都会在自愿、达成一致协议的基础上签订劳动合同,但有的学生在签完合同后,遇到条件更好的单位不经协商便私自毁约,选择跳槽,在影响用人单位正常开展工作的同时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三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有的高职生为了能够获得想要的岗位就会在简历中提供虚假信息,虽然获得了岗位,但失去了诚信。
2、缺少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从我们的问卷调查和实际的访谈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初次就业不愿意从基层干起,挑三拣四,做事不够投入,敷衍应付,遇到问题,不是去积极解决而是一味抱怨,缺乏担当精神,过于计较个人得失,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二是在工作中挑肥拣瘦,攀比收入,总觉吃亏,喜欢与别人比较,只看到了比人的不足、缺点,从不说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或者是当别人说自己的缺点时,不接受、极度不满,甚至将工作中的不同意见上升为个人之间的矛盾。三是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就推卸责任为自己的失职找借口,诿过同事,缺乏担当精神。
3、缺乏大局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调查发现:有的毕业生中缺乏团队精神,过分强调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与他人协作共事,不主动融入集体,这样势必会影响企业团队整体优势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愿意与别人分担工作中出现问题,互相推委,不能承担责任。二是表面和气,背地互相拆台,相互戒备,不愿意承认自己存在的问题,隐藏自己的弱点和错误,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助,不能为同事提供自己职责之外的帮助,对别人已经取得的技术和经验不认可、不学习、不接受。
4、缺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部分学生没有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主要是因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了学生专业知识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从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各个方面去培養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即使学习了专业,也不了解这一专业可能从事的职业以及职业对从业者的综合要求,也没有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有个科学、合理的规划。
三、高职生职业精神缺失原因分析
1、教学计划的设置上不够重视职业精神的培养环节。通过问卷了解到部分高校虽然也进行一定程度的职业精神培养,但是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对职业精神的实践练习,如职业素质,职业礼仪、职业规范的学习与训练,无法让学生深刻理解和领会职业精神的内涵。还有的院校只是将其部分内容体现在思政课程中,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部分章节中有所涉及,但内容不够丰富、不够系统,不符合职业精神需要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等要求,缺乏将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上升到人才培养的高度,而学生自身也缺乏对职业精神的培养,认为是在工作中自然养成的事情,不是在校期间考虑的。
2、社会环境和职业观念滞后忽略了职业精神的培养。在人才自由流动,用人单位和员工双向选择的就业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的价值取向存在误区,求职的目的仅从物质需求出发,而对实现社会价值的观念淡薄,这样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缺乏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而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大多就依据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来招聘毕业生,而对职业精神就不作为招聘的条件。
3、传统的就业观念对职业精神的影响。目前不论是企业的招聘还是人员的晋升,企业更多考虑的还是学历,所以,学生和家长不愿意选择蓝领的岗位,这样的理念不利于爱岗、奉献的职业精神的建立,而即便选择了技术岗位,很多学生也认为只要有了扎实的专业技术,就会有丰厚的待遇和发展空间,而忽略对职业精神培养和提升。 四、高职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对策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职业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对新时期国家、社会、公民应当遵循的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全面概括,为当前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确立了根本依据。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最根本的就是着力培养真心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有”新人。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贯穿到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课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多样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高职生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升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与授课计划之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高职生自觉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独立自强的人格品质和敬业奉献诚信的职业精神。
2、将职业精神教育融入校企合作。学校除了要利用条件增强学生的职业精神外,还要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精神的内容和具体要求。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施使专业课教学与企业联系十分紧密,使得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促进学生的学用结合,以此来适应企业的需求。首先,学校在开展职业精神教育的过程中,要将优秀行业、企业文化有效融入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此来推进行业企业文化进教材、进课堂,将爱岗敬业、团队精神、责任意识等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学生从一入校就能接受到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其次,可以结合课程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到企业一线的实训基地进行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再次,可以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方面的知识培训,介绍企业的文化和相关的规章制度等。最后,通过到企业技能训练、顶岗实习使学生受到企业生产第一线环境的感染、熏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以适应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通过这些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的提升大有益处,从而激发和培养他们诚实守信、正直忠诚、团队精神、爱岗敬业、承担责任等优良的职业精神。
3、依托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强化学生职业使命感。思政课的优势首先在于系统的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功能。首先,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精神与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还可以结合案例,把企业职业精神的有关内容纳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其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积极开展职业精神教育的相关主题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比如要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在活动中融入职业精神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的内化、理解和吸收职业精神;再次,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突破口,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可以利用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的机会将职业精神融入进去以实现有效结合,实现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去培养。所以,通过思政课教学对塑造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精神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建设对高职生职业精神的树立和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对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应当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来丰富校园职业精神文化氛围,比如,可以组织一些以职业精神为主题的辩论会、演讲赛、文娱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职业精神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认识,这样才会自觉的学习和提升自身的职業精神,从而为做一名具有较高职业精神的企业员工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对高职生的职业精神培养是企业用工的实际需要,是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一个内在要求,有利于提高各行各业的素养,也是学生自我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职业精神的培育既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内涵建设的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要重视高职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为企业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2]杨静.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现状.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
[3]邱吉.培育职业精神的哲学思考—从职业规范的视角看职业伦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2)
[4]丁翠娟,李海龙.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养成评估——以重庆市职业学院学生个案研究为例【J】.时代报告,2012(2)
[5]李建庆,王鹏,张晓峰.重视职业教育 加强素质培养[J].山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职业精神教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基金号SK2016A0098)
作者简介:润辉(1978—),男,安徽界首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精神;调查;思考
职业精神是从业者在掌握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基础上形成的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把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概括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仅仅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而且要求员工具备较高职业精神。学校应适应企业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可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在企业立足发展的信心,从而为树立职业理想奠定基础。为了让高职生入职后就被企业认可和接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地职业精神教育活动,培养他们较高的专业技术和较强的职业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职生职业精神现状调查
近期,我们对7所院校1600名学生、8000名顶岗实习学生和毕业生、200多名教师以及80多家校企合作单位高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的访谈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将是否了解企业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诚信意识、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问题对在校生和顶岗实习学生做了调查;将企业对员工在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协作以及忠诚度等要求方面的问题对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发现企业需求与学生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探析其影响因素并找到职业精神培养的合理路径。从调查结果分析来看,企业需要员工的职业精神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协作以及忠诚度,分别占81%,75%、63%,问卷调查和实际访谈结果表明,企业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毕业生,但企业更需要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和较高忠诚度的优秀员工。
二、高职生职业精神现存问题
1、缺乏诚信意识。通过企业访谈发现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市场规则意识缺乏,不遵守合同规则,为了个人所谓发展甚至不惜将企业的商业秘密泄露给竞争对手,尤其是为了获得高薪而带着“技术”跳槽;二是用人单位在正式录用毕业生后双方都会在自愿、达成一致协议的基础上签订劳动合同,但有的学生在签完合同后,遇到条件更好的单位不经协商便私自毁约,选择跳槽,在影响用人单位正常开展工作的同时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三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有的高职生为了能够获得想要的岗位就会在简历中提供虚假信息,虽然获得了岗位,但失去了诚信。
2、缺少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从我们的问卷调查和实际的访谈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初次就业不愿意从基层干起,挑三拣四,做事不够投入,敷衍应付,遇到问题,不是去积极解决而是一味抱怨,缺乏担当精神,过于计较个人得失,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二是在工作中挑肥拣瘦,攀比收入,总觉吃亏,喜欢与别人比较,只看到了比人的不足、缺点,从不说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或者是当别人说自己的缺点时,不接受、极度不满,甚至将工作中的不同意见上升为个人之间的矛盾。三是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就推卸责任为自己的失职找借口,诿过同事,缺乏担当精神。
3、缺乏大局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调查发现:有的毕业生中缺乏团队精神,过分强调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与他人协作共事,不主动融入集体,这样势必会影响企业团队整体优势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愿意与别人分担工作中出现问题,互相推委,不能承担责任。二是表面和气,背地互相拆台,相互戒备,不愿意承认自己存在的问题,隐藏自己的弱点和错误,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助,不能为同事提供自己职责之外的帮助,对别人已经取得的技术和经验不认可、不学习、不接受。
4、缺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部分学生没有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主要是因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了学生专业知识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从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各个方面去培養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即使学习了专业,也不了解这一专业可能从事的职业以及职业对从业者的综合要求,也没有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有个科学、合理的规划。
三、高职生职业精神缺失原因分析
1、教学计划的设置上不够重视职业精神的培养环节。通过问卷了解到部分高校虽然也进行一定程度的职业精神培养,但是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对职业精神的实践练习,如职业素质,职业礼仪、职业规范的学习与训练,无法让学生深刻理解和领会职业精神的内涵。还有的院校只是将其部分内容体现在思政课程中,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部分章节中有所涉及,但内容不够丰富、不够系统,不符合职业精神需要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等要求,缺乏将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上升到人才培养的高度,而学生自身也缺乏对职业精神的培养,认为是在工作中自然养成的事情,不是在校期间考虑的。
2、社会环境和职业观念滞后忽略了职业精神的培养。在人才自由流动,用人单位和员工双向选择的就业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的价值取向存在误区,求职的目的仅从物质需求出发,而对实现社会价值的观念淡薄,这样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缺乏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而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大多就依据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来招聘毕业生,而对职业精神就不作为招聘的条件。
3、传统的就业观念对职业精神的影响。目前不论是企业的招聘还是人员的晋升,企业更多考虑的还是学历,所以,学生和家长不愿意选择蓝领的岗位,这样的理念不利于爱岗、奉献的职业精神的建立,而即便选择了技术岗位,很多学生也认为只要有了扎实的专业技术,就会有丰厚的待遇和发展空间,而忽略对职业精神培养和提升。 四、高职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对策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职业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对新时期国家、社会、公民应当遵循的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全面概括,为当前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确立了根本依据。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最根本的就是着力培养真心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有”新人。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贯穿到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课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多样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高职生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升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与授课计划之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高职生自觉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独立自强的人格品质和敬业奉献诚信的职业精神。
2、将职业精神教育融入校企合作。学校除了要利用条件增强学生的职业精神外,还要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精神的内容和具体要求。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施使专业课教学与企业联系十分紧密,使得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促进学生的学用结合,以此来适应企业的需求。首先,学校在开展职业精神教育的过程中,要将优秀行业、企业文化有效融入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此来推进行业企业文化进教材、进课堂,将爱岗敬业、团队精神、责任意识等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学生从一入校就能接受到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其次,可以结合课程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到企业一线的实训基地进行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再次,可以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方面的知识培训,介绍企业的文化和相关的规章制度等。最后,通过到企业技能训练、顶岗实习使学生受到企业生产第一线环境的感染、熏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以适应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通过这些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的提升大有益处,从而激发和培养他们诚实守信、正直忠诚、团队精神、爱岗敬业、承担责任等优良的职业精神。
3、依托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强化学生职业使命感。思政课的优势首先在于系统的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功能。首先,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精神与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还可以结合案例,把企业职业精神的有关内容纳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其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积极开展职业精神教育的相关主题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比如要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在活动中融入职业精神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的内化、理解和吸收职业精神;再次,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突破口,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可以利用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的机会将职业精神融入进去以实现有效结合,实现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去培养。所以,通过思政课教学对塑造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精神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建设对高职生职业精神的树立和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对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应当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来丰富校园职业精神文化氛围,比如,可以组织一些以职业精神为主题的辩论会、演讲赛、文娱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职业精神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认识,这样才会自觉的学习和提升自身的职業精神,从而为做一名具有较高职业精神的企业员工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对高职生的职业精神培养是企业用工的实际需要,是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一个内在要求,有利于提高各行各业的素养,也是学生自我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职业精神的培育既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内涵建设的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要重视高职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为企业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2]杨静.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现状.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
[3]邱吉.培育职业精神的哲学思考—从职业规范的视角看职业伦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2)
[4]丁翠娟,李海龙.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养成评估——以重庆市职业学院学生个案研究为例【J】.时代报告,2012(2)
[5]李建庆,王鹏,张晓峰.重视职业教育 加强素质培养[J].山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职业精神教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基金号SK2016A0098)
作者简介:润辉(1978—),男,安徽界首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