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是教学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地方高校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问卷调查,指出了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效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8.074
课堂教学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课堂教学不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而且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人格的塑造,所以课堂教学必不可少。教师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中,如何把学生组织起来,如何有效地利用教学的空间、时间,以引导教育思想的渗透、科学的展开教学过程、实现教育的目标,而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深度,就直接反映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个教师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1 徐州工程学院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
为了解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本人设计了调查问卷,共选取了经济学院、管理学院、艺术学院、人文学院4个二级学院为样本,此次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100份,学生问卷250份,涵盖18个不同专业的师生,回收有效问卷教师100份,学生240份。
1.1 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从统计结果看,本次调查中有91%的教师都有自己固定的教学模式,而且认为有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好的占68%,但教学模式大多数都是借鉴他人的,自己总结的仅占10%。借鉴他人的教学模式不是不好,但说明教师没有领会到自己所教课程的特色。因为大学的课堂教学不同于中学教育,需要知识要点的反复强调和记忆,而是更加注重知识和信息的传递和引导,以及自主学习、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每一门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一门课程都需要独特的教学方法,但这并不是说每一门课程都要有创新的教学方法,而是不同的课程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各有侧重点,例如有些课程侧重案例分析,有些课程侧重启发引导,有些课程侧重实践实习等等。课程不同,方法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经验积累的过程中,借鉴他人的教学模式总结出适合自己所教课程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本次调查的统计,发现多数教师原有的教学模式自任教师以来基本没有改变,约占83%,限制教学模式改变的首要因素是缺少培训和相互学习,约占46.5%,其次是自身水平有限,约占32%。很多教师极少接受教学改革方面的培训,偶尔接受培训的教师有78%之多,经常接受培训仅占7.8%,而且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感兴趣的较少,仅占8%左右,并且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从不积极主动提出问题,在调查问卷中几乎没有提出过问题的占98%之多,对老师的课堂提问也很少给予积极的回答,积极主动回答的仅占2%。
1.2 学生课堂学习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课堂学习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老师多讲多抄,学生主要听讲和记录,约占52%,对教师的评价放在第一位的是教学态度,约占76%,大多数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是照本宣科,占比为75%,老师课上的讲述内容对掌握学习内容的帮助不大,占比为84%,讲课有师生间的交流互动的有4位教师的仅占12%,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内容更新的有4位教师的仅占18%;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改变过教学方式的有4位教师的仅占9%。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对课程可能很感兴趣,但很喜欢的原因仅仅是该课程实用性强,就业前景好,占比为91%,不喜欢、感觉一般的原因是课堂枯燥,感觉学了没用的占比为80%,对待老师的课堂提问被动应付的占比82.3%。
2 课堂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2.1 教师课堂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多数教师非常愿意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占比91%,但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方面感觉力不从心的占比87%。其原因是:
首先是因为知识结构较落后、教学观念较陈旧、年纪较大的教师很少接受培训和相互学习,并且由于自身缺乏根据学生情况整合教材及其他信息灵活调整实施教学的能力,不能适应当今快速的知识更新,也不能根据教学的内容调整教学方法。
其次是缺乏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发现教师对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不满意,认为不合理的占比95%。我校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压力大,很少能有时间去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评价依靠学生打分、督导听课、教师互评形成考核机制,这些考核只是停留在表面,因为一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自己有较高的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到课情况不闻不问,甚至为了适应学生而将试卷题目告诉学生,这样就使一部分认真负责的教师因为评分较低、不客观而失去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再加上学校对考核较差的教师则没有任何惩戒与督促,从而使教师不愿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再次是教师教学的惯性抑制了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兴趣。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为注重的是教会学生知识,约占80%,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太重视,约占67%。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接受的教育方式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习习惯已经成了一种学习方式方法的定式,只是被动学习,部分教师即使已经使用新的教学理念,但在教学中也会由于学生的学习惯性而不得不慢慢的地回到传统“教”上。
2.2 学生课堂学习现状的原因分析
首先,从学生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学生已经习惯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以大量演示练习题为目的的封闭式、填鸭式教学方法。由于从高中进入到大学,学习生活由原来的有目标有人管的状态转到了暂时性的目标盲区以及无人管教的状态,对课堂学习失去了兴趣,对待老师的提问不积极主动回答,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造成了学生“懒惰”与“努力”并重的学习习惯,僵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方面努力的死记老师教授的知识,另一方面又懒于动脑筋把知识点进行扩散,真正走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其次,由于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就把目光盯在求职或者考研上,他们从学长哪里得来一些经验判断一门课是否有价值、是否应该认真去学的主要标准在于它对找工作或者考研是否有帮助。一旦听说某门课对其求职毫无用处或没有直接的帮助,学生便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学这门课。从调查表的统计就可以看出,学生对课程可能很感兴趣,很喜欢的原因是实用性强,就业前景好占比为91%,不喜欢、感觉一般的原因是课堂枯燥,感觉学了没用的占比为91%,因此一部分基础理论课就被学生圈定为所谓“无用课程”而受到冷漠,而一部分工具性、技能性较强的公共课如外语、计算机及一些核心专业课因其在求职或考研中能派上直接用场则备受学生青睐。
再次,对老师的授课方法不感兴趣。许多学生对有些课程很有兴趣,但上课后,却发现老师在课堂上不停地向学生讲解概念、原理、理论,学生只有机械地抄笔记,而启发学生思维的案例分析、讨论、甚至是辩论等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用得不多,导致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最后,对大学教育的失望。学生在刚进学校时对大学生活都有美好的憧憬,把大学太理想化,认为大学能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全部东西,但进校后却感到了失望。选修课的课程数量太少,选修自由度太小,不能满足他们求知的渴望,加之某些课程的教师教学水平有限,授课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不能给学生较大的启迪,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课的效果。
3 课堂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3.1 学校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技能提供平台
3.1.1 加大培训力度
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掌控,包括对课堂教学的可预见性、渐进性的把握和随机应变,巧妙创设学习情境,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恰当调节课堂气氛,正确指导学习方式等,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决定课堂教学的效果。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仅要加强知识结构和知识更新的培训,而且要加强实践技能的培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校应该把教师参加培训情况与职称评审、奖励挂钩,以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学校应该注重教学团队的建设,给予教学团队教学活动的经费,以推动教师之间知识要点和教学方法的交流,使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1.2 改革教师的考核方式
由于高校教师教授课程的特殊性,除了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课,课程不同,讲授方法不同,因此各专业课教师没有横向可比性,仅仅依靠学生的评价很难反映教师的真实水平,那么学校就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以激励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推广必须有一套成熟的和完善的考核体系。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正确地引导教学改革,调动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首先学生给教师的打分不应该在授课学期,而应该在学生毕业前,这样师生之间就没有利害关系,学生也可以回顾四年的学校生活给教师一个合理、客观的分数;其次,督导听课不能全面反映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教师在平常教学时敷衍了事,但有督导听课就认真踏实,所以督导听课只是对教师的授课起着督促作用,因此应该降低督导评分的比重;再次,同事互评并不能客观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同事关系较好就给一个较好的分数,因此建议取消。
3.1.3 加大对科研工作的奖励
常言道:“要给人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句谚语说明要教给学生相应的专业知识,教师自己必须拥有更加专业的学术修养,更加丰富的知识面。因此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搞教学科研,提高教师的学术修养,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由此可见,科研能够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学校需要提高教学水平,就要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理论水平,而完成这一步就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善于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教学中搞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教师提高奖励,才能把教学和科研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2 学校为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供依据
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有效开展研究性教学,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学校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首先,要改革成绩的评价制度。目前考试是评价制度的核心,它的合理应用直接决定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目前,我校在考试制度上大部分课程仍以闭卷、笔试为唯一考核方式,在试卷内容上有较多的概念、定理、理论,对知识点的应用扩展类题目的太少,学生往往考试之前突击背诵,应付考试,考过就忘,达不到考试目的。当前改革考试制度的重点是:改革考试内容。打破目前以闭卷、笔试为主的单一考试方式,增加对知识点的理解、分析、应用等能够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的考试内容,减少一些死记硬背的内容,建立起闭卷、开卷相互结合,口试、笔试、机试、讨论、专题报告、撰写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互相补充的多种类型的考试模式。努力开展通过非考试来评价学生学习状况,重点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其次,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空间。多年以来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是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教师提出具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但限于教学时间太少又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致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模仿性和依赖性,缺少思维独立性与创造性。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空间,让他们积极的思考,带着问题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探究中,从而使他们快乐的学习,主动的发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老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大显身手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3 教师学生共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调查问卷看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待改善和增进,教师不积极主动提问,学生也不积极主动回答,这就限制了课堂教和学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要求教师要处理好知识讲授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想出较多的方法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能够教和学互动。为了有效地开展师生教学互动,教师也应积极主动改革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发问并带着问题上课,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有明确的要求:一是要求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活动,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任务,促进学生的预习课程的兴趣,并在课前或课堂上作适当的检查并给与奖励或惩罚;二是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课程大纲、授课内容和学生学习状况确立每次课程的学习目标;三是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图示)创立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积极性。学生才能真正由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和真正参与者,师生才能在开放、自由、民主的教学环境与氛围中进行交流和深层对话。既实现教学中师生平等,教学相长,又以学生为依靠力量,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惠燕,高凌彪.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和框架重构[J].教育科学研究,2006,(06).
[2]陈姗姗.课堂教学激励的内在机制、具体方法及实践限度[J].教学与管理,2014,(01).
[3]林晓军.关于高等院校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讨论[J].中国电力教育,2014,(02).
[4]马天瑜.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绩效评价与指标建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5).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效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8.074
课堂教学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课堂教学不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而且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人格的塑造,所以课堂教学必不可少。教师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中,如何把学生组织起来,如何有效地利用教学的空间、时间,以引导教育思想的渗透、科学的展开教学过程、实现教育的目标,而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深度,就直接反映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个教师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1 徐州工程学院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
为了解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本人设计了调查问卷,共选取了经济学院、管理学院、艺术学院、人文学院4个二级学院为样本,此次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100份,学生问卷250份,涵盖18个不同专业的师生,回收有效问卷教师100份,学生240份。
1.1 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从统计结果看,本次调查中有91%的教师都有自己固定的教学模式,而且认为有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好的占68%,但教学模式大多数都是借鉴他人的,自己总结的仅占10%。借鉴他人的教学模式不是不好,但说明教师没有领会到自己所教课程的特色。因为大学的课堂教学不同于中学教育,需要知识要点的反复强调和记忆,而是更加注重知识和信息的传递和引导,以及自主学习、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每一门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一门课程都需要独特的教学方法,但这并不是说每一门课程都要有创新的教学方法,而是不同的课程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各有侧重点,例如有些课程侧重案例分析,有些课程侧重启发引导,有些课程侧重实践实习等等。课程不同,方法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经验积累的过程中,借鉴他人的教学模式总结出适合自己所教课程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本次调查的统计,发现多数教师原有的教学模式自任教师以来基本没有改变,约占83%,限制教学模式改变的首要因素是缺少培训和相互学习,约占46.5%,其次是自身水平有限,约占32%。很多教师极少接受教学改革方面的培训,偶尔接受培训的教师有78%之多,经常接受培训仅占7.8%,而且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感兴趣的较少,仅占8%左右,并且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从不积极主动提出问题,在调查问卷中几乎没有提出过问题的占98%之多,对老师的课堂提问也很少给予积极的回答,积极主动回答的仅占2%。
1.2 学生课堂学习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课堂学习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老师多讲多抄,学生主要听讲和记录,约占52%,对教师的评价放在第一位的是教学态度,约占76%,大多数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是照本宣科,占比为75%,老师课上的讲述内容对掌握学习内容的帮助不大,占比为84%,讲课有师生间的交流互动的有4位教师的仅占12%,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内容更新的有4位教师的仅占18%;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改变过教学方式的有4位教师的仅占9%。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对课程可能很感兴趣,但很喜欢的原因仅仅是该课程实用性强,就业前景好,占比为91%,不喜欢、感觉一般的原因是课堂枯燥,感觉学了没用的占比为80%,对待老师的课堂提问被动应付的占比82.3%。
2 课堂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2.1 教师课堂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多数教师非常愿意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占比91%,但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方面感觉力不从心的占比87%。其原因是:
首先是因为知识结构较落后、教学观念较陈旧、年纪较大的教师很少接受培训和相互学习,并且由于自身缺乏根据学生情况整合教材及其他信息灵活调整实施教学的能力,不能适应当今快速的知识更新,也不能根据教学的内容调整教学方法。
其次是缺乏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发现教师对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不满意,认为不合理的占比95%。我校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压力大,很少能有时间去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评价依靠学生打分、督导听课、教师互评形成考核机制,这些考核只是停留在表面,因为一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自己有较高的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到课情况不闻不问,甚至为了适应学生而将试卷题目告诉学生,这样就使一部分认真负责的教师因为评分较低、不客观而失去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再加上学校对考核较差的教师则没有任何惩戒与督促,从而使教师不愿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再次是教师教学的惯性抑制了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兴趣。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为注重的是教会学生知识,约占80%,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太重视,约占67%。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接受的教育方式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习习惯已经成了一种学习方式方法的定式,只是被动学习,部分教师即使已经使用新的教学理念,但在教学中也会由于学生的学习惯性而不得不慢慢的地回到传统“教”上。
2.2 学生课堂学习现状的原因分析
首先,从学生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学生已经习惯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以大量演示练习题为目的的封闭式、填鸭式教学方法。由于从高中进入到大学,学习生活由原来的有目标有人管的状态转到了暂时性的目标盲区以及无人管教的状态,对课堂学习失去了兴趣,对待老师的提问不积极主动回答,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造成了学生“懒惰”与“努力”并重的学习习惯,僵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方面努力的死记老师教授的知识,另一方面又懒于动脑筋把知识点进行扩散,真正走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其次,由于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就把目光盯在求职或者考研上,他们从学长哪里得来一些经验判断一门课是否有价值、是否应该认真去学的主要标准在于它对找工作或者考研是否有帮助。一旦听说某门课对其求职毫无用处或没有直接的帮助,学生便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学这门课。从调查表的统计就可以看出,学生对课程可能很感兴趣,很喜欢的原因是实用性强,就业前景好占比为91%,不喜欢、感觉一般的原因是课堂枯燥,感觉学了没用的占比为91%,因此一部分基础理论课就被学生圈定为所谓“无用课程”而受到冷漠,而一部分工具性、技能性较强的公共课如外语、计算机及一些核心专业课因其在求职或考研中能派上直接用场则备受学生青睐。
再次,对老师的授课方法不感兴趣。许多学生对有些课程很有兴趣,但上课后,却发现老师在课堂上不停地向学生讲解概念、原理、理论,学生只有机械地抄笔记,而启发学生思维的案例分析、讨论、甚至是辩论等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用得不多,导致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最后,对大学教育的失望。学生在刚进学校时对大学生活都有美好的憧憬,把大学太理想化,认为大学能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全部东西,但进校后却感到了失望。选修课的课程数量太少,选修自由度太小,不能满足他们求知的渴望,加之某些课程的教师教学水平有限,授课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不能给学生较大的启迪,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课的效果。
3 课堂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3.1 学校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技能提供平台
3.1.1 加大培训力度
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掌控,包括对课堂教学的可预见性、渐进性的把握和随机应变,巧妙创设学习情境,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恰当调节课堂气氛,正确指导学习方式等,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决定课堂教学的效果。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仅要加强知识结构和知识更新的培训,而且要加强实践技能的培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校应该把教师参加培训情况与职称评审、奖励挂钩,以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学校应该注重教学团队的建设,给予教学团队教学活动的经费,以推动教师之间知识要点和教学方法的交流,使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1.2 改革教师的考核方式
由于高校教师教授课程的特殊性,除了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课,课程不同,讲授方法不同,因此各专业课教师没有横向可比性,仅仅依靠学生的评价很难反映教师的真实水平,那么学校就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以激励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推广必须有一套成熟的和完善的考核体系。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正确地引导教学改革,调动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首先学生给教师的打分不应该在授课学期,而应该在学生毕业前,这样师生之间就没有利害关系,学生也可以回顾四年的学校生活给教师一个合理、客观的分数;其次,督导听课不能全面反映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教师在平常教学时敷衍了事,但有督导听课就认真踏实,所以督导听课只是对教师的授课起着督促作用,因此应该降低督导评分的比重;再次,同事互评并不能客观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同事关系较好就给一个较好的分数,因此建议取消。
3.1.3 加大对科研工作的奖励
常言道:“要给人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句谚语说明要教给学生相应的专业知识,教师自己必须拥有更加专业的学术修养,更加丰富的知识面。因此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搞教学科研,提高教师的学术修养,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由此可见,科研能够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学校需要提高教学水平,就要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理论水平,而完成这一步就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善于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教学中搞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教师提高奖励,才能把教学和科研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2 学校为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供依据
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有效开展研究性教学,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学校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首先,要改革成绩的评价制度。目前考试是评价制度的核心,它的合理应用直接决定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目前,我校在考试制度上大部分课程仍以闭卷、笔试为唯一考核方式,在试卷内容上有较多的概念、定理、理论,对知识点的应用扩展类题目的太少,学生往往考试之前突击背诵,应付考试,考过就忘,达不到考试目的。当前改革考试制度的重点是:改革考试内容。打破目前以闭卷、笔试为主的单一考试方式,增加对知识点的理解、分析、应用等能够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的考试内容,减少一些死记硬背的内容,建立起闭卷、开卷相互结合,口试、笔试、机试、讨论、专题报告、撰写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互相补充的多种类型的考试模式。努力开展通过非考试来评价学生学习状况,重点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其次,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空间。多年以来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是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教师提出具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但限于教学时间太少又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致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模仿性和依赖性,缺少思维独立性与创造性。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空间,让他们积极的思考,带着问题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探究中,从而使他们快乐的学习,主动的发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老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大显身手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3 教师学生共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调查问卷看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待改善和增进,教师不积极主动提问,学生也不积极主动回答,这就限制了课堂教和学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要求教师要处理好知识讲授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想出较多的方法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能够教和学互动。为了有效地开展师生教学互动,教师也应积极主动改革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发问并带着问题上课,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有明确的要求:一是要求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活动,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任务,促进学生的预习课程的兴趣,并在课前或课堂上作适当的检查并给与奖励或惩罚;二是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课程大纲、授课内容和学生学习状况确立每次课程的学习目标;三是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图示)创立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积极性。学生才能真正由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和真正参与者,师生才能在开放、自由、民主的教学环境与氛围中进行交流和深层对话。既实现教学中师生平等,教学相长,又以学生为依靠力量,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惠燕,高凌彪.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和框架重构[J].教育科学研究,2006,(06).
[2]陈姗姗.课堂教学激励的内在机制、具体方法及实践限度[J].教学与管理,2014,(01).
[3]林晓军.关于高等院校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讨论[J].中国电力教育,2014,(02).
[4]马天瑜.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绩效评价与指标建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