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 探讨复合酶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蓝光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积极蓝光照射的基础上复合辅酶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3%,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仅为75.3%,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儿胆红素水平降至正常所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复合辅酶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安全有效,适于推广普及。
【关键词】复合辅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临床的常见疾病,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出生早期胆红素产生过多,新生儿肝脏未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使得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过多,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高胆红素血症为特征的病症,临床以巩膜及周围皮肤黄染为主要症状[1],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何有效的治疗该疾病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我院探索使用复合辅酶取代ATP、辅助酶A、维生素c等传统药物,在临床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0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2],并排除溶血及感染因素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儿150例,男性77例,女性73例,日龄3-23天,平均日龄(10.2±1.3)天,体重(2.8±0.3)kg;对照组患儿150例,男性71例,女性79例,日龄2-19天,平均日龄(9.2±1.1)天,体重(3.0±0.2)kg,入院时未结合胆红素(309.6±21.3μmol·L-1)。两组患儿在性别、日龄、体重、入院时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方面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将患儿置于波长为425-475毫微米的新生儿蓝光治疗箱内,连续照射5天,并于常规ATP、辅助酶A、维生素c等补液支持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复合辅酶(国药准字H11020001 生产企业: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支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入,一日一次,以5天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显效: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基本消失,胆红素恢复正常水平。好转: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等症状较治疗前好转,血清胆红素降至170μmol·L-1·L-1-205μmol·L-1。无效: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等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以上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3%,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仅为75.3%,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降至正常所需时间
治疗组患儿胆红素水平降至正常所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二。
表二 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降至正常所需时间[ x±s]
3.討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现在临床的常见病,临床以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17-51μmol·L-1逐渐上升到86μmol·L-1或以上为参考,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随着胆红素浓度的进一步升高,会造成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复合辅酶是由辅酶A、还原性谷胱甘肽、核苷酸等多种辅酶及生命活性物质的复合制剂[3],可有效促进机体代谢恢复正常,改善肝功能,增加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对疾病的治疗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实验研究表明,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3%,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仅为75.3%,而且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总的来说,复合辅酶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提高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陈素萍.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3例[J].中国药
业,2012,21(4):86.
[2]龚华,张建裕,赵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胱抑素C的变化及
临床意义[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2):150-152.
[3]甄琴,朱丽,丁辉,等.复合辅酶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J] .安徽医药,2011,15(2):226-227.
【摘要】目的 探讨复合酶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蓝光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积极蓝光照射的基础上复合辅酶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3%,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仅为75.3%,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儿胆红素水平降至正常所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复合辅酶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安全有效,适于推广普及。
【关键词】复合辅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临床的常见疾病,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出生早期胆红素产生过多,新生儿肝脏未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使得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过多,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高胆红素血症为特征的病症,临床以巩膜及周围皮肤黄染为主要症状[1],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何有效的治疗该疾病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我院探索使用复合辅酶取代ATP、辅助酶A、维生素c等传统药物,在临床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0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2],并排除溶血及感染因素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儿150例,男性77例,女性73例,日龄3-23天,平均日龄(10.2±1.3)天,体重(2.8±0.3)kg;对照组患儿150例,男性71例,女性79例,日龄2-19天,平均日龄(9.2±1.1)天,体重(3.0±0.2)kg,入院时未结合胆红素(309.6±21.3μmol·L-1)。两组患儿在性别、日龄、体重、入院时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方面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将患儿置于波长为425-475毫微米的新生儿蓝光治疗箱内,连续照射5天,并于常规ATP、辅助酶A、维生素c等补液支持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复合辅酶(国药准字H11020001 生产企业: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支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入,一日一次,以5天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显效: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基本消失,胆红素恢复正常水平。好转: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等症状较治疗前好转,血清胆红素降至170μmol·L-1·L-1-205μmol·L-1。无效: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等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以上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3%,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仅为75.3%,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降至正常所需时间
治疗组患儿胆红素水平降至正常所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二。
表二 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降至正常所需时间[ x±s]
3.討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现在临床的常见病,临床以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17-51μmol·L-1逐渐上升到86μmol·L-1或以上为参考,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随着胆红素浓度的进一步升高,会造成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复合辅酶是由辅酶A、还原性谷胱甘肽、核苷酸等多种辅酶及生命活性物质的复合制剂[3],可有效促进机体代谢恢复正常,改善肝功能,增加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对疾病的治疗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实验研究表明,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3%,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仅为75.3%,而且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总的来说,复合辅酶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提高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陈素萍.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3例[J].中国药
业,2012,21(4):86.
[2]龚华,张建裕,赵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胱抑素C的变化及
临床意义[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2):150-152.
[3]甄琴,朱丽,丁辉,等.复合辅酶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J] .安徽医药,2011,15(2):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