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掬得满庭芳

来源 :华人时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z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光辉历史,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五十六个民族是历史形成的客观存在.各民族相互融合、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rn毛泽东主席曾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项事业,政策正确了,才能充满活力,胜利前进;政策错误了,就会失去生机,遭受挫折.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基本原则,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完整的民族政策体系.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事实证明,我们的这些民族政策完全符合中国国情,是正确和行之有效的,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是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
其他文献
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固化的体育思想、体育认知、体育需求、体育价值取向和专业师资短缺等.为了更好推进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必须要转变思想,构建多维学校体育治理体系,逐步缩小区域、城乡学校体育发展差异;要以学生为中心,多维度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满足学生多元化体育诉求;完善学校体育法律法规、积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不断增强师生存在感和获得感;积极构建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考核评价和竞赛新模式;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积
在做好抢救与保护的前提下,对赫哲族非遗中的经济资源加以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其经济价值,从发展文化产业的角度去充分利用赫哲族地区丰富的非遗资源,将有条件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为现实经济发展、转化成为文化生产力,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来经济效益,才会为赫哲族地区非遗带来持久的、有深厚基础的传承.本文在深入分析赫哲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完善赫哲族文化产生价值链、创新相关衍生品的开发、积极打造精品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科技+非遗”、可持续性开发赫哲族传统舞蹈类非遗等方面提出了赫哲族非遗文化产业创造性
伴随着影像技术和审美风格不断变化,新媒体影像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具有更为长久持续的互动关系,少数民族影像表达随之呈现出社交化、虚拟性、碎片化和主体性等特征.短视频影像既可在一定程度通过“虚拟现实”,再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原生态,也可实现跨地域跨群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态传播,在全球化视野中追求民族影像的差异性.本文主要对少数民族短视频的传播趋势进行判断,并从文化认知角度理解短视频形式所提供的多元化视角,进一步挖掘新时期民族影像传播的新路径.
在华侨华人历史上,有一位声名远扬的东南亚华侨教育家,曾创办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远东地区最负盛名的华侨学校”——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中华中学,培育了大批拔萃良才,矢志不渝地为促进中印两国文化交流与陶铸民族情谊躬行践履,他就是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县西亭镇的李春鸣.李春鸣生于1894年,字霆震,号村民,1916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被江苏省立第七中学(今南通中学)聘为国文教师.1918年,经黄炎培推荐,李春鸣于12月奔赴由著名侨领陈嘉庚在新加坡筹办的“南洋华侨中学”任教,自此辗转东南亚多地开始了其长达半个多世
期刊
雪山依旧巍峨,高原换了人间.沐浴着建党百年的阳光雨露,西藏迎来了和平解放70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新时代.经济年均增速位居全国三甲,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城镇化率上升13个百分点.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19年底,西藏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62.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摆脱了束缚千百年的绝对贫困,26.6万人从山高地远的苦寒之地搬迁到河谷城镇安居乐业,西藏与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期刊
从美丽富饶的江南水乡到雪域高原的雅鲁藏布江畔,从秀丽的平原湖泊到险峻的高山深谷,3800公里的漫漫路途,3800米的海拔落差,相隔万水千山的江苏与西藏,因为援藏——这一党中央赋予的神圣使命而紧紧联结在了一起.rn如果说援藏是一场接力跑,那么江苏援藏的脚步始终“走在前列”.1994年夏天,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围绕西藏的发展和稳定两什大事,会议做出15个省(市)和国家有关部门“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重大决策,其中江苏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所属的墨竹工卡、林周、曲水和达孜3县1区.这次会议
期刊
1951年5月23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rn1959年,农奴桑登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他于手里紧攥的界桩牌上赫然写着藏文“桑登田”;rn1984年,中央召开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全国性援藏工程开始;rn2006年,一声汽笛划破雪域高原的亘古沉寂,“天路”青藏铁路横空出世;rn2019年底,西藏全部贫困县区实现摘帽,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清零”.rn2021年6月25日,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正式开通.
期刊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我们不应该忘记,在马克思主义传入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有从日本、欧洲和苏俄回来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优秀留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进而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中国留学生壮丽诗篇.
期刊
第一代留学生:rn“众人皆睡我独醒”的探路人rn1912年4月12日,容闳病逝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城,终年84岁,弥留之际,他牵挂的依然是祖国的繁荣富强,还劝身边两个孩子回到中国去.美国《纽约时报》等报刊评价说:“他从头到脚,身上每一根神经纤维都是爱国的……”rn1846年8月的一天,香港马礼逊教会学堂的校长、美国传教士布朗先生告诉全班同学,他决定要回美国去了,他想带几个学生跟他一起走,以便他们能在美国完成学业.如果有谁愿意跟他一起走的话,请站起来.
期刊
我的身在异地他乡rn我的心在我出生的地方rn如果有轮回转世rn请让我生在我今世的故乡rn——西藏民歌rn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西藏,一直是世界各地旅行者向往的目的地.rn每个去过西藏的人,归来后都会说起对西藏的印象,或圣洁或质朴,或温婉或大气,或平面或立体,或清澈或深邃.西藏,究竟有多大的魔力,让它美得与众小同?从历史纵深、地理人文、艺术价值等视角,华侨华人朋友们有哪些“西藏印象”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