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三聚氰胺问题奶粉的处理尝试大多以失败告终:用作燃料对锅炉损伤太大,用作水泥配料生产出的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批量填埋又担心被别有用心的人挖出来……
在经历了焚烧、填埋、水解等销毁失败实验后,部分三聚氰胺问题奶粉因没有妥善销毁又开始回流市场。三聚氰胺问题奶粉的处理,再次成为各大奶企及当地政府极为头痛的难题。
“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不仅可以进行无害化处理,还可以成为再生利用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日前,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下称“三达公司”)的此番宣布,如一石入水。
据该公司董事长蓝伟光 介绍,早在2008年11月,经过与国内某知名乳品企业3个月的实验与合作 ,三达公司已经实现了应用纳米膜技术将问题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浓度降低到1PPM(1毫克/公斤奶粉)以下。但随着三聚氰胺问题奶粉重现江湖,三达公司与该乳品企业的合作也被暂时搁置。
问题奶粉为何仍未销毁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仅三鹿集团 尚未出库的问题婴幼儿奶粉就达到2000余吨,而当时对这批问题奶粉的后续处理只有4个字:全部封存。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估算说,至少还有10万吨问题奶粉在市场上流通。而“封存和未召回的问题奶粉绝不仅仅是10万吨。”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曾代理问题奶粉患儿索赔案的德衡律师集团(北京)事务所律师张兴宽曾经去过三鹿集团,看到的是收回来的问题奶粉在厂里堆积成山,但奶粉如何处理、有无销毁等,人们不得而知。“没有人监督企业走完销毁和处理的最后一步。”
“三聚氰胺奶粉再次回流市场以后,其处置方式的选择与最终结果,已经成为对乳品企业与政府的一场大考。”蓝伟光说。
据悉,三鹿奶粉事件之后,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三聚氰胺问题奶粉必须销毁,但媒体深入调查后却发现,对问题奶粉的销毁在技术上并没有那么简单。据知情人士透露,对问题奶粉的处理尝试最后大多以失败告终:用作燃料对锅炉损伤太大,用作水泥配料又发现生产的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直接焚烧的话会导致新的环境污染,而批量填埋又担心被别有用心的人挖出来……
某乳品企业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就乳品企业而言,在这次销毁中需要承担三部分成本:产品生产成本、回收清点成本和销毁处理成本。“这对于企业来说是很庞大的成本,即使是大型企业也很难承担。”
这意味着,一些乳品企业很可能因为难以支付这一成本而无法做到完全销毁。而在蓝伟光看来,企业即使愿意花费巨资销毁问题奶粉,也仍然面临没有合适的销毁技术方案可供选择的尴尬。
据悉,目前可知的问题奶粉的流向是,糖果和糕点制造业以及饲料行业。从已暴露出来的问题看,未销毁的问题奶粉已经成为监管的盲区。
问题奶粉还能带来6亿收益?
蓝伟光说,统一销毁三聚氰胺奶粉,既糟蹋大量经济资源,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也会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及其他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他认为政府不应该把问题奶粉的处理聚焦于集中销毁这一传统思维上,而应当致力于寻找处理三聚氰胺问题奶粉的新兴技术与方法。
“我们就掌握了一种将三聚氰胺从问题奶粉中分离的方法。”蓝伟光说。
三聚氰胺问题奶粉的缘起是因为不法商人为了提升乳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而人为添加三聚氰胺。“如果人们能够通过现代膜分离纯化技术,把问题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含量降低到安全水平而不影响奶粉中的营养及其他有效成分,那目前封存的10万吨奶粉将能重新成为有用的经济社会资源。”蓝伟光说。
所谓膜分离纯化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它的分离可以到达分子范围内。蓝伟光说,他创立的三达公司,正是专业从事这一技术的企业。
蓝伟光告诉记者,在三鹿奶粉事件爆发之初,他就敏锐地觉察到自己的技术应该能够发挥作用了,依赖膜分离纯化手段把三聚氰胺从问题奶粉中剔除分离,“这应该是比统一销毁更为有益的方法与途径。”
“按照我们的解决方案,即便问题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含量高达2000毫克/公斤奶粉以上,在其营养及其他成份得到有效保留的前提下,也能使三聚氰胺的含量降低至1毫克/公斤奶粉以下,符合国际上最为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蓝伟光介绍说。
“处理后的奶粉不含三聚氰胺,主要成分为脂肪、蛋白、乳糖,即使按照饲料添加剂重新使用,1万吨奶粉仍可以为企业带来6000万元的纯利润。按照全国10万吨奶粉计算,扣除无害化处理费用后,可以为社会创造超过6亿元的经济效益。”三达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方富林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据介绍,三达公司的膜分离技术 已经进行了中试实验与现场论证。2009年末,国内一家知名乳品企业已准备应用三达公司的膜技术分离剔除问题奶粉中的三聚氰胺,然而最近问题奶粉回流事件使该企业陷于两难。“因为我们不知道政府是否允许把问题奶粉分离纯化处理后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或者,政府是不是一定要把问题奶粉强制销毁。”因为没有获得明确的批复,三达公司与该乳品企业的合作目前已经被暂时搁置。
以奶粉两年的保质期 来看,留给封存的三聚氰胺奶粉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可以把技术无偿交给国家。”蓝伟光对记者表示,他们处理10万吨奶粉的生产线可以利用乳品企业现有的生产车间进行改造,只需投资1亿元就能变废为宝,而且这些生产线日后还可以应用于乳品生产的其他工艺单元。“这比烧掉上百亿又带来环保问题的处理措施科学多了。”
在经历了焚烧、填埋、水解等销毁失败实验后,部分三聚氰胺问题奶粉因没有妥善销毁又开始回流市场。三聚氰胺问题奶粉的处理,再次成为各大奶企及当地政府极为头痛的难题。
“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不仅可以进行无害化处理,还可以成为再生利用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日前,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下称“三达公司”)的此番宣布,如一石入水。
据该公司董事长蓝伟光 介绍,早在2008年11月,经过与国内某知名乳品企业3个月的实验与合作 ,三达公司已经实现了应用纳米膜技术将问题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浓度降低到1PPM(1毫克/公斤奶粉)以下。但随着三聚氰胺问题奶粉重现江湖,三达公司与该乳品企业的合作也被暂时搁置。
问题奶粉为何仍未销毁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仅三鹿集团 尚未出库的问题婴幼儿奶粉就达到2000余吨,而当时对这批问题奶粉的后续处理只有4个字:全部封存。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估算说,至少还有10万吨问题奶粉在市场上流通。而“封存和未召回的问题奶粉绝不仅仅是10万吨。”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曾代理问题奶粉患儿索赔案的德衡律师集团(北京)事务所律师张兴宽曾经去过三鹿集团,看到的是收回来的问题奶粉在厂里堆积成山,但奶粉如何处理、有无销毁等,人们不得而知。“没有人监督企业走完销毁和处理的最后一步。”
“三聚氰胺奶粉再次回流市场以后,其处置方式的选择与最终结果,已经成为对乳品企业与政府的一场大考。”蓝伟光说。
据悉,三鹿奶粉事件之后,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三聚氰胺问题奶粉必须销毁,但媒体深入调查后却发现,对问题奶粉的销毁在技术上并没有那么简单。据知情人士透露,对问题奶粉的处理尝试最后大多以失败告终:用作燃料对锅炉损伤太大,用作水泥配料又发现生产的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直接焚烧的话会导致新的环境污染,而批量填埋又担心被别有用心的人挖出来……
某乳品企业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就乳品企业而言,在这次销毁中需要承担三部分成本:产品生产成本、回收清点成本和销毁处理成本。“这对于企业来说是很庞大的成本,即使是大型企业也很难承担。”
这意味着,一些乳品企业很可能因为难以支付这一成本而无法做到完全销毁。而在蓝伟光看来,企业即使愿意花费巨资销毁问题奶粉,也仍然面临没有合适的销毁技术方案可供选择的尴尬。
据悉,目前可知的问题奶粉的流向是,糖果和糕点制造业以及饲料行业。从已暴露出来的问题看,未销毁的问题奶粉已经成为监管的盲区。
问题奶粉还能带来6亿收益?
蓝伟光说,统一销毁三聚氰胺奶粉,既糟蹋大量经济资源,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也会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及其他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他认为政府不应该把问题奶粉的处理聚焦于集中销毁这一传统思维上,而应当致力于寻找处理三聚氰胺问题奶粉的新兴技术与方法。
“我们就掌握了一种将三聚氰胺从问题奶粉中分离的方法。”蓝伟光说。
三聚氰胺问题奶粉的缘起是因为不法商人为了提升乳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而人为添加三聚氰胺。“如果人们能够通过现代膜分离纯化技术,把问题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含量降低到安全水平而不影响奶粉中的营养及其他有效成分,那目前封存的10万吨奶粉将能重新成为有用的经济社会资源。”蓝伟光说。
所谓膜分离纯化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它的分离可以到达分子范围内。蓝伟光说,他创立的三达公司,正是专业从事这一技术的企业。
蓝伟光告诉记者,在三鹿奶粉事件爆发之初,他就敏锐地觉察到自己的技术应该能够发挥作用了,依赖膜分离纯化手段把三聚氰胺从问题奶粉中剔除分离,“这应该是比统一销毁更为有益的方法与途径。”
“按照我们的解决方案,即便问题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含量高达2000毫克/公斤奶粉以上,在其营养及其他成份得到有效保留的前提下,也能使三聚氰胺的含量降低至1毫克/公斤奶粉以下,符合国际上最为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蓝伟光介绍说。
“处理后的奶粉不含三聚氰胺,主要成分为脂肪、蛋白、乳糖,即使按照饲料添加剂重新使用,1万吨奶粉仍可以为企业带来6000万元的纯利润。按照全国10万吨奶粉计算,扣除无害化处理费用后,可以为社会创造超过6亿元的经济效益。”三达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方富林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据介绍,三达公司的膜分离技术 已经进行了中试实验与现场论证。2009年末,国内一家知名乳品企业已准备应用三达公司的膜技术分离剔除问题奶粉中的三聚氰胺,然而最近问题奶粉回流事件使该企业陷于两难。“因为我们不知道政府是否允许把问题奶粉分离纯化处理后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或者,政府是不是一定要把问题奶粉强制销毁。”因为没有获得明确的批复,三达公司与该乳品企业的合作目前已经被暂时搁置。
以奶粉两年的保质期 来看,留给封存的三聚氰胺奶粉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可以把技术无偿交给国家。”蓝伟光对记者表示,他们处理10万吨奶粉的生产线可以利用乳品企业现有的生产车间进行改造,只需投资1亿元就能变废为宝,而且这些生产线日后还可以应用于乳品生产的其他工艺单元。“这比烧掉上百亿又带来环保问题的处理措施科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