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初中的各个学科受其影响开始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初中作为一个过渡阶段,是将零散的知识逐渐系统化的过程,是小学阶段的一个新的飞跃。历史这门学科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为了让学生能更容易地接受初中历史知识,教师在历史课前的导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在课前导入的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课前导入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课堂教学的质量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重视。要想获得优质的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抓住课前导入课程的机会,优化导入方案,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课堂氛围中。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前导入内容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产生了解历史的欲望。对于初中生来说,新鲜又有趣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因此设计一个足够新颖的课前导入环节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课堂导入
(一)含义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之前,对本课知识进行的一个过渡、引导的环节。实践证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因此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
(二)意义
1.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回课堂
在一堂课的最开始,学生往往不能及时地将自己的情绪和注意力从放松的下课时间转移到课堂上,这会导致学习质量下降、不利于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正式课程开始前,以自身的风度、清晰的聲音、新奇的内容、精彩的语言三言两语控制全场,巧妙地导入新课,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把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来。
2.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交流
良好的导课环节是促进师生间交流的关键部分。教师有趣、生动的动作、语言等都能在最开始就让学生对自己产生好感,从而有兴趣听课。生动有趣的导入语会为师生构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师生的情感会在导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升华,日益深厚。
3.有利于明确教学内容
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中,运用简洁明了、生动活泼的语言来描述本课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教师适时地阐述本课的主要内容,从而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保持旺盛长久的注意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措施
(一)热点导入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从互联网上能够获取到非常完整的历史信息,这也为初中历史教学创新了教学模式。新闻、微博热点的推送能够让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中的热点话题,再结合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课程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的《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我国现在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的特点,结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特点和表现来引出本课的主题: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我国与日本的友好往来,以及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
(二)图文导入法
初中生对于有趣的图片和文字讲解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设计中加入有关课程内容的图片、文字、视频或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的《宋代经济的发展》时,教师可以先在互联网中收集有关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再在制作课件时配上符合本课主题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中的经济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先自己发现其特点,从而导出本课的教学主题,教师再进行更深层次的讲解。
(三)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就是教师要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来设计一些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进一步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放映有关本课历史的视频,再提出问题:“同学们思考这是发生在哪一时期的历史事件?都统一了哪些民族?其过程都包括什么?”通过这种问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循序渐进地开展本课内容的讲解,让学生知道是清朝统治全国,收复了台湾、西藏等地。
(四)复习导入法
课堂导入也可以是帮助学生复习、帮助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复习导入法是指教师结合上节课的已学知识,在新的课程开始时,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此来达到复习旧知识和导入新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将每一节课的知识点连接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课时,由于本课知识与上一节课的知识点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重点知识,从而引出唐朝后期的政治腐败、时局动荡,导致了各个地方开始起义,唐朝走向灭亡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复习上一课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还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对唐朝政治、文化的理解和吸收。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堂导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尤为重要。对于刚开始接触历史的初中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兴趣,不能让学生认为学习历史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教师要将陈旧的历史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推进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柴雅珂.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现状与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6.
[2]杨小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亮点设计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3]马利芳.初中历史课堂如何进行导入教学[J].学周刊,2019,09:71.
[4]胡晓.初中历史课堂趣味性教学研究[D].鲁东大学,2017.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课前导入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课堂教学的质量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重视。要想获得优质的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抓住课前导入课程的机会,优化导入方案,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课堂氛围中。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前导入内容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产生了解历史的欲望。对于初中生来说,新鲜又有趣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因此设计一个足够新颖的课前导入环节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课堂导入
(一)含义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之前,对本课知识进行的一个过渡、引导的环节。实践证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因此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
(二)意义
1.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回课堂
在一堂课的最开始,学生往往不能及时地将自己的情绪和注意力从放松的下课时间转移到课堂上,这会导致学习质量下降、不利于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正式课程开始前,以自身的风度、清晰的聲音、新奇的内容、精彩的语言三言两语控制全场,巧妙地导入新课,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把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来。
2.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交流
良好的导课环节是促进师生间交流的关键部分。教师有趣、生动的动作、语言等都能在最开始就让学生对自己产生好感,从而有兴趣听课。生动有趣的导入语会为师生构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师生的情感会在导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升华,日益深厚。
3.有利于明确教学内容
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中,运用简洁明了、生动活泼的语言来描述本课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教师适时地阐述本课的主要内容,从而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保持旺盛长久的注意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措施
(一)热点导入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从互联网上能够获取到非常完整的历史信息,这也为初中历史教学创新了教学模式。新闻、微博热点的推送能够让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中的热点话题,再结合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课程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的《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我国现在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的特点,结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特点和表现来引出本课的主题: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我国与日本的友好往来,以及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
(二)图文导入法
初中生对于有趣的图片和文字讲解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设计中加入有关课程内容的图片、文字、视频或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的《宋代经济的发展》时,教师可以先在互联网中收集有关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再在制作课件时配上符合本课主题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中的经济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先自己发现其特点,从而导出本课的教学主题,教师再进行更深层次的讲解。
(三)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就是教师要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来设计一些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进一步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放映有关本课历史的视频,再提出问题:“同学们思考这是发生在哪一时期的历史事件?都统一了哪些民族?其过程都包括什么?”通过这种问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循序渐进地开展本课内容的讲解,让学生知道是清朝统治全国,收复了台湾、西藏等地。
(四)复习导入法
课堂导入也可以是帮助学生复习、帮助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复习导入法是指教师结合上节课的已学知识,在新的课程开始时,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此来达到复习旧知识和导入新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将每一节课的知识点连接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课时,由于本课知识与上一节课的知识点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重点知识,从而引出唐朝后期的政治腐败、时局动荡,导致了各个地方开始起义,唐朝走向灭亡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复习上一课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还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对唐朝政治、文化的理解和吸收。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堂导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尤为重要。对于刚开始接触历史的初中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兴趣,不能让学生认为学习历史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教师要将陈旧的历史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推进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柴雅珂.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现状与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6.
[2]杨小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亮点设计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3]马利芳.初中历史课堂如何进行导入教学[J].学周刊,2019,09:71.
[4]胡晓.初中历史课堂趣味性教学研究[D].鲁东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