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兰不种艾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aj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班途中,看到地鐵口有阿婆在卖香囊,想起来,端午节不日就要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念妈妈和她裹的糯米粽子。
  晚上挂长途电话给妈妈,说来说去无外是:最近身体好吗?注意多休息!别挂念我!我很好!其他不快的、郁闷的、烦恼的,统统滤掉——实在是不想老人再为自己担忧什么。
  睡不着,闲翻枕边书:丰子恺的《缘缘堂》。翻到《种兰不种艾》那篇文,再读,再度感慨。
  有天饭后,丰子恺给五个孩子讲了首诗,是白居易写的《问友》: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根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诗人只想种香的兰草,不想种臭的艾草。谁知兰草边上自己长出艾草来,两种草的根缠在一起,茎和叶也交互生长。他想锄掉艾草,担心会伤了兰草;想用水浇兰草,又恐怕艾草得到水长得更大。于是乎,“沉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丰子恺以这首诗为引,与他的五个孩子互动,要求他们各讲一个同“种兰不种艾”一样难办的事情来。结果令我颇感意外,这五个最大不过12岁,最小才5岁的小孩子们,居然个个讲出一个有道理的故事。我不禁感叹道:原来,世上竟有太多的事同种兰不种艾一样难办呀!
  看看自己。当我还在小城生活的时候,我不满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乏味生活,羡慕大都市的繁华和旖旎。终于有一天,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平稳无忧的工作,意气风发地来到陌生的都市打拼天下。若干年后,经过奋斗和努力,我在都市里成了家,买了房子,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曾经以为等梦想成真的那一天来临时我一定会很开心,谁知,当我终于成为都市里的一分子,却不止一次地想逃离了。当我淹没在熙攘的地下铁人群中,我怀念故乡小城的宁静;当我被工作压力折磨得无法入眠时,我怀念曾经安稳无忧的工作。现在想来,这也是一件同种兰不种艾一样难办的事情。当我在小城种下了安稳,乏味也就来了;当我在都市种下了成就,辛苦也就来了。要想既安稳又不乏味,既成功又不辛苦,那无疑同种兰不种艾一样困难。
  感情也是。从前和爸爸妈妈同住的时候,受不了他们每天絮絮叨叨。天寒要加衣,晚上早点睡,饭菜多吃点,工作好好做……那时,没有一天不想着要振翅高飞,觉得自己就如一只被囚的鸟,失了自由,日夜想着要逃离。终于有一天,狠狠心收拾好行囊离家而去。天寒地冻独自拼搏在异地无人关怀时,才真切品尝到孤独的滋味实在太苦,才恍然醒悟父母的唠叨其实句句满含着爱意,才知道有时候被人管也是一种幸福。当我种下了自由,孤独也就来了;当父母对我种下了关怀,我的拘束也就来了。
  放眼世事大抵莫过如此。幸福会伴生着痛苦,欢乐会伴生着悲伤,好拉着坏的手,得与舍肩并肩。既然任何一种选择都不能尽善尽美,那抉择后便无须后悔,倒不如带着一颗笑看风轻云淡的心且行且吟,筛掉不快,记住曾经的和当下的美好。
  想清楚了这么个理,心就释然不再纠结了。悄悄在心中跟妈妈道了声晚安,然后酣然入梦。
  (邓卉卉摘自《北京青年报》)
其他文献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想着方便他人,我们可能会收获一千个方便、一万个方便……  天很晚了,接到一个学生的电话,劈头就是一句“老师我遇到麻烦了”。我忙安慰他:“别急,慢慢说。”他说:“老师,您可得帮我,这事儿关系到我做人的尊严。”我笑问:“怎么?挨欺负了?想让老师给你出气?”他也笑了:“不是真挨欺负,但是,跟挨欺负差不多。——反正就是需要您帮忙。”我说:“说吧,我听着呢。”他便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我
期刊
①  今天买的是什么菜,是要噎死我吗?  什么?作业还没写完?打!  什么?上次说过的事你又忘了,不长记性是吧?打!  这种吼叫,小西听得太多。谁家没有琐事抱怨,可在老爸那儿全成了无法忍受的事。转回头来,老妈还会叮嘱小西:“他最近脾气不好,你让一让。”  老爸脾气是真臭。他年轻时聪明好学,干得一手好技术活儿很受赏识,于是恃才傲物,总以为世界像扳子一样,尽在他手中掌握,谁会不买他的账?可他的“账本”
期刊
1月4日下午,接到了和儿子结对子的韩国交流学生,事先已通过名单知道了他叫金哉亨。他是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个子比儿子略高一些,长得白白净净,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单反相机。儿子向他介绍了我,我赶紧显摆了唯一会的一句用来问候的韩语,他朝我点头鞠躬。  原本以为两个差不多年龄的男孩子,虽然语言不通会带来交流上的障碍,但因为有英语这个沟通的桥梁,应该会迅速地打成一片。但显然,我对情况估计得太乐观了。  他本能地
期刊
回顾成长的岁月,有三件事情神奇中又有点冥冥注定,每当想起来的那一刹那,就会令我汗毛竖立、鸡皮疙瘩骤起,不得不对宇宙与自我之间的互动,油然而生敬意!其中,两件是好事,一件是遗憾的事。  几年前,我在整理珍藏多年的书籍时,在自己高中二年级的国文课本最后一页,发现我在联考之前密密麻麻重复写一百次的预言:“我会考上政治大学,我会考上政治大学……”  当时,我的成绩并不是顶尖的,每个学期在班上的排名大概是在
期刊
我想去拜访那朵睡莲,可是没有能做到。  看《茵梦湖》非常偶然,开头是这样的:在一个深秋的下午,一位穿着讲究的老人沿着街道慢慢走来。  故事开始了,这个叫莱因哈特的老人,回到了他的孩提时代,一个小女孩出现了,她叫伊莉莎白,他们一起长大,唱歌,采摘石南花,寻找草莓,他在羊皮本上写下诗句。  他到外地上学,她给他写信:这些漂亮的糖字一定会告诉你,是谁帮忙做了这些糕饼的;就是这同一个人为你绣了这些袖口……
期刊
很多朋友羡慕我总有各种各样的“好事”找上门:丽江的免费双飞游,每月免费挑选凡客网上的衣服,五星酒店的体验券……我笑答:“因为我总在参赛。”  我是不折不扣的参赛狂。一次,新浪网举办征文比赛,奖品是双飞丽江的往返机票。一篇征文800字,对于搞企宣的我来说,花两个小时的闲暇时间就能搞定。  一个月后,新浪网电话通知我获得大奖,并要了我的身份证号和地址。两天后,电子客票的往返信息发到我的手机上。同事羡慕
期刊
我在斯坦福大学读一年级时,发生了一件事,它让我真正懂得了自由的难能可贵。  有一天,我经过宿舍走廊的时候,听到一个女孩正通过电话动情地说着什么,这个女孩我认识,我不希望偷听或介入别人的事情,就小心翼翼地走开了。过了一会儿,她沿着走廊哭着走了过来。  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原来她是喜极而泣。她刚才是在给自己的父亲打电话,并跟他做了一次倾心交谈,她告诉父亲自己现在有多么不开心,多么不知所措,告诉他如果自
期刊
我們有两位头脑风暴节目的学者嘉宾,三四年前是我们最棒的评论员,他们经常看新书、翻译新书、出版新书,见解新锐,反应敏捷,敢说敢当,我对他们的见识非常尊敬,对于他们个人也非常喜爱。但三四年过去,现在再上台来的时候,虽都是担任着比过去崇高的行政职务,但半死不活、言之无物、陈词滥调,在我看来简直就不是同一个人啊。有一位知名的企业高管,经常到处演讲,但我发现他在不同地方和在不同时间讲的几乎是同一个故事,第一
期刊
①“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公主……”故事总在这时候开始,而梦总在此时酝酿着,结尾不在书本上。  ②树叶高傲地飞过窗口落在枕邊,不留情面地轻轻打着公主的脸。公主嘟囔着起来,穿上公主裙,“准备吃早餐咯” ,她对毛绒玩偶猪说。  ③今天厨子大人准备的蛋糕是抹茶口味、巧克力口味,还是蓝莓口味?  ④公主看见女王大人在喝咖啡,公主还看见女王大人的脸好像变成了一个时钟,时钟说话了:下午茶时间到。  ⑤公主有点饿,
期刊
作家“两色风景嘎”在微博上写了“微开封”:“包拯与展昭初见面。包拯拱手:‘在下开封府尹包拯。’展昭还礼:‘在下南侠展昭。’‘没人会把你当成女侠的啦。’”不知怎么触动了众网友的包大人情结,于是各种“黑段子”蜂拥而来。  眼前版  展昭给王朝和马汉讲自己的英勇故事:“那天我探逍遥楼,获得重要情报,却误中机关,身受重伤。我强提一口真气,支撑到开封府,突然眼前一黑。”马汉关切地问:“你昏倒了?”展昭:“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