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跟大多数学校类似,江苏省常熟报慈实验小学信息化建设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至今正好走过了“十五”发展期,就我校而言在“十五”期间信息化的发展对学校整体工作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核心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促进和见证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走出了一条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也是由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反过来促进了学校信息化的良性发展,体现了“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开发潜能”办学理念。
一、基础架构一一催生教师同步发展
各个学校信息化基础网络的建设有各自不同的发展模式,很多学校为了急功近利,动辄几百几千万的投入,外聘专门公司完成网站建设,一时间轰轰烈烈,似乎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信息化的建设。
我们以为:网络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要考虑到硬件建设的合理、高效、优化、人本、速度等因素,另一方面更要考虑到软件的配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这一重要的配置因素。因而一开始我们就定位了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量力而行,适度超前;不套用一般的商业网络的发展方式;网络的发展过程也是教师的成长过程;让教师参与到网络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过程,形成双赢。
几年来,在不借助外在力量的情况下,学校的老师们从一台电脑的单机运作模式,到两台电脑的尝试性互连,发展到整个校园宽带网络的构成;从开始的一台服务器到现在的十多台服务器,其中资源信息的合理调配;从最基本的管理软件应用到目前整个虚拟校园雏形的构建都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虽然艰苦,但这个学校信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成长起来了一个个有力的信息化教师团队,有从事硬件维护的、有网站开发的、有研究PHOTOSHOP、FLASH等软件的、有研究教育博客……可以说在一定范围内他们都已成为这方面的行家,假如失去了这个参与的过程,也就失去了教师一次很重要的发展机会。
现在,我们的老师又在设想构建理想中的虚拟校园或称为网上学校,目标是:它的形成是全体师生全身心投入的结果;它又将使全体师生改变学习、生活方式,形成全新的教学方式;而从现在开始到最后的全过程会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只有师生真正得到发展了,这个项目才算成功了。
二、整合课程一一实践全新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如何从传统教育的模式中走出来是摆在全体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平台的构建给新课改全新理念的实践又提供了较好的途径。
课程整合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我们学校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大致历经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根据课堂设计完成课件,然后利用投影等终端设备进得教学,有利于把动态的、过程性的内容更好地呈现给学生,但教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第二阶段,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要求,为突破某一重难点而形成比较简单的节件,这样改变了上一阶段的效率问题,但学生还是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教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听。第三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搜集相关资料整理形成了一个网页式课件,学生在网络教室里进入教师预设的“学习网站”进入学习,学生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方向,但是教师在搜索资料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得到了表面上的自主学生,实质上还是按照教师给什么学生学什么样。第四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资源路径,进行教学,比前一阶段有所发展。第五阶段,学生参与到学习资源的建设中,不断积累,形成有利于教与学的资源库,由于学生的加入使学生真正融入到信息化教育中来,学生从接受课程到建设课程的提升。
虽然上述各个发展阶段说来简单,但我们不难看出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伴随着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而发展的。特别是在进入最后一个阶段,更是各种复杂因素综合的结果。我们的方案是,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以人为本,关注生成,让师生在信息的流动中、积累中、体验过程中生成全新意义的多层次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动态资源库。以此展开了,围绕学校素材资源建设的师生共同学习方式的研究;围绕以BLOG为平台的教师个性化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以资料收集为载体组建教师、学生、家庭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方式的研究。
课程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学校给予学生的影响都可以称为课程。在报慈98E站上,形成了好多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平台,有英语学习、作文辅导、奥数学习等,师生之间的交流已经跨越了传统以班级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增进了学生之间交流学习、自主学习、网络学习的可能性。教师对学习的控制已经超出了传统的范围,形成了多媒体课堂一一网络化教学一一互动式学习的全方位教学模式。
三、博客平台一一校本研究有效载体
博客网志在学校的推广,为教师带来了一个舞台,在校本教育科研过程中要求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增进同伴互助、加强专家引领,但是由于时空的限制许多美好的设想只能停留在想象之中,偶尔为之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我校从2004年开始,通过培训对每位教师进行BLOG的学习,在结束时教师们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网站,跨出了大多数教师个人网站从无到有的第一步,他们都给自己的网站起了一个非常个性化的名字:寻觅简单、琴川木木等,每个教师在这里尽情挥洒,经营着自己的一片天地,有教育反思、教学随笔、个人教案、偶尔一得、生活趣事、工作花絮……有了想法来这里记下来,没有想法到这里寻找灵感,这里不仅是个人的天地,也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教师之间发表跟帖,阐述自己的观点,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许多老师在这里结识了专家学者,得以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得到专家的指点。
教师在自己做博客的同时,引导学生建立了小小博客。学习叙事就是其中一种形式,我校在全国范围内首开的这个研究引起了各地的关注,这个网站结合数学学科的教学,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启的一扇门。网站的整个界面很简单,其中包括:问题探讨,学习反思,作业设计,数学日记,数学故事,心情日记,故事化学习,我的小论文等版块,叙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目前还发展到了数字化故事、数字作业的改革。
学校博客平台逐步升级,内容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扩大,在没有任何借鉴的情况下,教师在其中的创造力是可想而知的,这种方式促进了教师蜕变式发展。
四、网络文化——改变教师思维模式
学校信息化的发展必然带来网络文化对师生的影响,其中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思维模式。
例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呈现线性状态,教师设计好课堂的程序,按照预定的计划,一步不差往下走,为防止被学生带入“歧途”,很多教师对于课堂上学生一些好的点子,置之不理或一带而过。而网络资源的超链接方式,使教师由线性的思维向发散性思维转变,形成了非线性思维方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由一个教学点生发多种路径,应对教学过程中随时出现的变化,更为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对于教学中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有能力关注并加以处理并有效利用。
网络的海量信息、网络信息的辨析、网络漫游中的自制力、对应学生网络文化影响后的管理、网络的伦理道德问题思考等都对现代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我们以为网络的问题要在网络中解决,构建有利于师生发展的校园网络环境,整合有利于师生发展的网络资源,引导有利于师生发展的网络活动,促进师生自觉抵制网络的负面影响,帮助师生吸收网络的正面影响,是我们信息化平台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校信息化平台的形成、发展和应用对教师专业化成长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基础架构一一催生教师同步发展
各个学校信息化基础网络的建设有各自不同的发展模式,很多学校为了急功近利,动辄几百几千万的投入,外聘专门公司完成网站建设,一时间轰轰烈烈,似乎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信息化的建设。
我们以为:网络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要考虑到硬件建设的合理、高效、优化、人本、速度等因素,另一方面更要考虑到软件的配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这一重要的配置因素。因而一开始我们就定位了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量力而行,适度超前;不套用一般的商业网络的发展方式;网络的发展过程也是教师的成长过程;让教师参与到网络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过程,形成双赢。
几年来,在不借助外在力量的情况下,学校的老师们从一台电脑的单机运作模式,到两台电脑的尝试性互连,发展到整个校园宽带网络的构成;从开始的一台服务器到现在的十多台服务器,其中资源信息的合理调配;从最基本的管理软件应用到目前整个虚拟校园雏形的构建都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虽然艰苦,但这个学校信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成长起来了一个个有力的信息化教师团队,有从事硬件维护的、有网站开发的、有研究PHOTOSHOP、FLASH等软件的、有研究教育博客……可以说在一定范围内他们都已成为这方面的行家,假如失去了这个参与的过程,也就失去了教师一次很重要的发展机会。
现在,我们的老师又在设想构建理想中的虚拟校园或称为网上学校,目标是:它的形成是全体师生全身心投入的结果;它又将使全体师生改变学习、生活方式,形成全新的教学方式;而从现在开始到最后的全过程会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只有师生真正得到发展了,这个项目才算成功了。
二、整合课程一一实践全新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如何从传统教育的模式中走出来是摆在全体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平台的构建给新课改全新理念的实践又提供了较好的途径。
课程整合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我们学校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大致历经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根据课堂设计完成课件,然后利用投影等终端设备进得教学,有利于把动态的、过程性的内容更好地呈现给学生,但教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第二阶段,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要求,为突破某一重难点而形成比较简单的节件,这样改变了上一阶段的效率问题,但学生还是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教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听。第三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搜集相关资料整理形成了一个网页式课件,学生在网络教室里进入教师预设的“学习网站”进入学习,学生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方向,但是教师在搜索资料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得到了表面上的自主学生,实质上还是按照教师给什么学生学什么样。第四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资源路径,进行教学,比前一阶段有所发展。第五阶段,学生参与到学习资源的建设中,不断积累,形成有利于教与学的资源库,由于学生的加入使学生真正融入到信息化教育中来,学生从接受课程到建设课程的提升。
虽然上述各个发展阶段说来简单,但我们不难看出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伴随着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而发展的。特别是在进入最后一个阶段,更是各种复杂因素综合的结果。我们的方案是,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以人为本,关注生成,让师生在信息的流动中、积累中、体验过程中生成全新意义的多层次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动态资源库。以此展开了,围绕学校素材资源建设的师生共同学习方式的研究;围绕以BLOG为平台的教师个性化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以资料收集为载体组建教师、学生、家庭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方式的研究。
课程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学校给予学生的影响都可以称为课程。在报慈98E站上,形成了好多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平台,有英语学习、作文辅导、奥数学习等,师生之间的交流已经跨越了传统以班级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增进了学生之间交流学习、自主学习、网络学习的可能性。教师对学习的控制已经超出了传统的范围,形成了多媒体课堂一一网络化教学一一互动式学习的全方位教学模式。
三、博客平台一一校本研究有效载体
博客网志在学校的推广,为教师带来了一个舞台,在校本教育科研过程中要求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增进同伴互助、加强专家引领,但是由于时空的限制许多美好的设想只能停留在想象之中,偶尔为之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我校从2004年开始,通过培训对每位教师进行BLOG的学习,在结束时教师们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网站,跨出了大多数教师个人网站从无到有的第一步,他们都给自己的网站起了一个非常个性化的名字:寻觅简单、琴川木木等,每个教师在这里尽情挥洒,经营着自己的一片天地,有教育反思、教学随笔、个人教案、偶尔一得、生活趣事、工作花絮……有了想法来这里记下来,没有想法到这里寻找灵感,这里不仅是个人的天地,也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教师之间发表跟帖,阐述自己的观点,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许多老师在这里结识了专家学者,得以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得到专家的指点。
教师在自己做博客的同时,引导学生建立了小小博客。学习叙事就是其中一种形式,我校在全国范围内首开的这个研究引起了各地的关注,这个网站结合数学学科的教学,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启的一扇门。网站的整个界面很简单,其中包括:问题探讨,学习反思,作业设计,数学日记,数学故事,心情日记,故事化学习,我的小论文等版块,叙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目前还发展到了数字化故事、数字作业的改革。
学校博客平台逐步升级,内容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扩大,在没有任何借鉴的情况下,教师在其中的创造力是可想而知的,这种方式促进了教师蜕变式发展。
四、网络文化——改变教师思维模式
学校信息化的发展必然带来网络文化对师生的影响,其中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思维模式。
例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呈现线性状态,教师设计好课堂的程序,按照预定的计划,一步不差往下走,为防止被学生带入“歧途”,很多教师对于课堂上学生一些好的点子,置之不理或一带而过。而网络资源的超链接方式,使教师由线性的思维向发散性思维转变,形成了非线性思维方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由一个教学点生发多种路径,应对教学过程中随时出现的变化,更为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对于教学中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有能力关注并加以处理并有效利用。
网络的海量信息、网络信息的辨析、网络漫游中的自制力、对应学生网络文化影响后的管理、网络的伦理道德问题思考等都对现代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我们以为网络的问题要在网络中解决,构建有利于师生发展的校园网络环境,整合有利于师生发展的网络资源,引导有利于师生发展的网络活动,促进师生自觉抵制网络的负面影响,帮助师生吸收网络的正面影响,是我们信息化平台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校信息化平台的形成、发展和应用对教师专业化成长带来了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