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水利桥梁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技术是一种经常应用的技术,用来进行地基处理。本文就水利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一些问题作了简要分析,指出了其中的技术特点、施工技术,以及常见的问题,希望对今后相关工程的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控制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稍有疏忽,就难免出现质量问题,造成病桩或断桩等重大质量事故,危及桩基工程的质量,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就要求现场及技术人员根据规范及施工图设计、钢筋、混凝土等试验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同时要详细分析成孔、成桩过程常见病害的产生原因,总结研究其预防治理措施,做好事前控制,才能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桩基施工任务。
1、事前准备阶段
1.1根据施工图设计对原路面的沥青及水稳层进行破除。测量原地面标高,根据开挖深度及基坑底面尺寸,按1:0.5放坡确定路面破除尺寸,切缝机切20cm深断缝,防止因破碎机施工对原沥青路面层造成破坏。开挖到位后,用泥土按30cm一层夯实填筑至原地面高度,保证回填土的硬度,防止钻机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钻孔倾斜度偏大。
1.2利用原中分带做循环池和泥浆池,超出地面部分采用砖砌,池内侧用砂浆抹面,再铺设彩条布,防止泥浆水外渗,对路基层造成损害、对路面造成污染。
1.3钻孔灌注桩桩位放样前,须将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标定,将标定证书报监理组备案,桩位平面位置确定后,须进行复核,做好放样原始记录,并对桩位做好防护措施,护桩必须打实,四周用砂浆围护,护桩与桩位木方形状不得相同,防止挖错护筒基坑。
1.4根据桥规要求,护筒内径宜比桩径大200~400mm,主线1200mm桩径采用1400mm护筒,壁厚3mm,高2.3m,埋置深度为2m,护筒中心竖直线与桩中心重合,倾斜不大于2cm,护筒四周填粘土分层夯实,固定护筒位置,防止护筒倾斜和位移,造成钢筋笼定位误差。
1.5做好导管的水密和接头抗拉试验,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进水及断管事件的发生。导管连接好后,量取每节导管长并做好编号,且需配备必要的调节管。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小于孔内水深的1.3倍压力,也不小于导管壁和焊缝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时最大内压力的1.3倍:
(1)
—导管可能受到的最大内压力
—混凝土拌和物的重度(取24kN/)
—导管内混凝土桩最大高度(m),以导管全长或预计的最大高度计
—井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kN/)
—井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
1.6每根桩开钻前应对泥浆检测仪、测绳标尺进行校准检查,防止施工过程中对泥浆指标及孔深的测量错误,为施工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
1.7对进场钻机进行安全检查,配发危险源告知牌、钻机施工细则、钻机铬牌等,并对钻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文明三级教育。
2、事中控制阶段
2.1开钻前检查:钻机就位后,用全站仪复核桩位平面位置,减小桩位偏差,且与上根桩的中心距宜大于3.5倍桩径,否则开钻时间需间隔24h;水准仪测量机磨盘、护筒及原地面标高确定钻孔深度,量取钻头尺寸,并用吊锤检查桩位对中,选多个角度检查磨盘的水平;同时检查机架枕木基础是否稳定,防止孔位偏差及成孔倾斜度偏大,检查合格后,报请监理抽查,填写开钻机牌,确认开钻。
2.2采用正循环减压法钻进,孔底承受的钻压不超过钻具重力之和(扣除浮力)的80%,钻进过程中,每节钻杆钻进时都要检查钻杆垂直度及磨盘水平,同时注意检查钻机是否因震动移位,防止桩孔偏移倾斜:成孔后桩孔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
2.3经常检查钻孔记录情况,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如实记录,根据地质报告,在土层变化的地方,减慢钻进速度,并检查泥浆指标。主线桩底标高在-60m左右,以粉质粘土为主,以清水和钻孔过程中由钻机削下的泥沙混入来形成自然泥浆,施工实践证明,以自然泥浆控制未发生坍孔、缩颈现象。
2.4以钻杆法控制钻孔深度,并配以测绳检查,钻孔到位后,提升钻头离孔底10~20cm左右慢速空钻,并保持泥浆的正常循环,以中速把孔内悬浮着钻渣的泥浆换出,但空钻时间也不宜太长,易引起钻孔下部坍塌。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min;清孔过快,孔内压力变化速度大,易发生坍孔现象,清孔采用优质泥浆,控制泥浆比重和粘度下要直接用清水置换,防止孔底沉淤、残留泥砂过厚。
2.5钢筋笼安装前,根据每节钢筋笼配料的长度,计算好搭接长度,防止过分搭接造成钢筋笼长度不足,安装过程中,严格控制,根据吊环安放位置计算好吊筋长度,顶笼安放时须将钢筋笼中线与护筒中线重合,防止钢筋笼偏位。
2.6导管安装过程中,应按水密试验时导管的编号进行,计算好导管的需求长度,并做好记录,导管应对准钢筋笼的中心,防止导管挂住钢筋笼。
2.7导管安装好后,应进行二次清孔,减小孔底沉淀层厚度,使之满足t/d<0.3,且≤30cm,因主线钻孔桩径为1200mm,故沉淀厚度均应≤30cm。且孔深应满足设计要求,泥浆指标符合规范要求,方能进行下道工序。
2.8派专人进驻混凝土公司,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检查,并对出场混凝土质量进行控制,确保现场混凝土的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且每车混凝土都进行坍落度、和易性检测,如砼离析,则容易在料斗下部和出料口处形成堆积,导致出料困難,同时也容易堵塞导管。同时按规范要求分车取样做好试块。
2.9首灌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料斗体积应满足首灌混的数量。所需混凝土数量可参考公式:
(2)
本例中: V—首灌混凝土所需数量
D—桩孔直径1.2m
—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取0.4m
—导管初埋置深度1.0m
d—导管内径0.25m
—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压力所需的高度 式中字母意义同式(1) 将上数据代入(2)中,V=2.28方
2.10因主线钻孔桩钢筋笼埋至桩顶,浇灌时一般不会出现钢筋笼上浮现象,钢筋笼不到底时,当灌注到钢筋笼底部时,应缓慢放料,尽量减小埋深,减小对导管的冲力。
2.11混凝土料应连续放入料斗,料斗上安放网筛(网眼8~10cm左右),防止夹杂大直径块石、水泥块等造成卡管,落入导管中的混凝土不连续,形不成较大的冲击能量,使砼没有足够的力量向四周挤压、扩散,桩的摩阻力严重降低。此外,还容易使桩身不均匀。由于导管上下移动次数过于频繁,使得泥浆不断沿导管壁渗入砼中,影响桩身砼质量,但如果导管上下移动次数过于少,易造成下料困难,导管提起不易,严重的会导致导管拔不起,二次开斗、断桩。
2.12浇筑过程中,应严格计算好拆管长度,导管的埋深控制在2~6m,但当砼灌注到桩顶部位时,为了保持足够的冲力,必须注意导管要留有一定的长度,一般为10m左右。灌注时及时上拨,保证高度产生冲力,使桩头部分的砼质量不至降低且下料容易。但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较大,混凝土坍落度小,桩顶空心呈不规则漏斗形,其深度、位置与导管拔出时的位置、桩顶混凝土状态有关。导管埋得太深,拔出时底部已接近初凝,导管拔上后砼不能及时冲填,造成泥浆填入。导管拔出混凝土之前,导管上下活动几次,幅度不超过50cm,或者用机械、人工振捣桩顶混凝土,时间不超过20s.尽可能缩短灌注时间,避免使桩顶混凝土产生假凝现象、降低桩顶混凝土的流动性。
2.13灌注的桩顶标高比设计一般要高出0.5~1.0m,具体尺寸应根据混凝土的质量而定,如和易性太差,桩顶探得石料太少,则需取大值,必要时须浇高1.0m以上,防止烂桩头出现。
结束语
该工程主线桥钻孔灌注桩桩长均在60m以上,根据详细的施工方案及现场组织,质量控制情况良好。
参考文献:
(1)《桥梁施工工程师手册》杨文渊徐犇人民交通出版社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人民交通出版社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人民交通出版社
(4)陈跃庆编。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M]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关键词】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控制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稍有疏忽,就难免出现质量问题,造成病桩或断桩等重大质量事故,危及桩基工程的质量,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就要求现场及技术人员根据规范及施工图设计、钢筋、混凝土等试验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同时要详细分析成孔、成桩过程常见病害的产生原因,总结研究其预防治理措施,做好事前控制,才能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桩基施工任务。
1、事前准备阶段
1.1根据施工图设计对原路面的沥青及水稳层进行破除。测量原地面标高,根据开挖深度及基坑底面尺寸,按1:0.5放坡确定路面破除尺寸,切缝机切20cm深断缝,防止因破碎机施工对原沥青路面层造成破坏。开挖到位后,用泥土按30cm一层夯实填筑至原地面高度,保证回填土的硬度,防止钻机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钻孔倾斜度偏大。
1.2利用原中分带做循环池和泥浆池,超出地面部分采用砖砌,池内侧用砂浆抹面,再铺设彩条布,防止泥浆水外渗,对路基层造成损害、对路面造成污染。
1.3钻孔灌注桩桩位放样前,须将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标定,将标定证书报监理组备案,桩位平面位置确定后,须进行复核,做好放样原始记录,并对桩位做好防护措施,护桩必须打实,四周用砂浆围护,护桩与桩位木方形状不得相同,防止挖错护筒基坑。
1.4根据桥规要求,护筒内径宜比桩径大200~400mm,主线1200mm桩径采用1400mm护筒,壁厚3mm,高2.3m,埋置深度为2m,护筒中心竖直线与桩中心重合,倾斜不大于2cm,护筒四周填粘土分层夯实,固定护筒位置,防止护筒倾斜和位移,造成钢筋笼定位误差。
1.5做好导管的水密和接头抗拉试验,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进水及断管事件的发生。导管连接好后,量取每节导管长并做好编号,且需配备必要的调节管。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小于孔内水深的1.3倍压力,也不小于导管壁和焊缝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时最大内压力的1.3倍:
(1)
—导管可能受到的最大内压力
—混凝土拌和物的重度(取24kN/)
—导管内混凝土桩最大高度(m),以导管全长或预计的最大高度计
—井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kN/)
—井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
1.6每根桩开钻前应对泥浆检测仪、测绳标尺进行校准检查,防止施工过程中对泥浆指标及孔深的测量错误,为施工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
1.7对进场钻机进行安全检查,配发危险源告知牌、钻机施工细则、钻机铬牌等,并对钻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文明三级教育。
2、事中控制阶段
2.1开钻前检查:钻机就位后,用全站仪复核桩位平面位置,减小桩位偏差,且与上根桩的中心距宜大于3.5倍桩径,否则开钻时间需间隔24h;水准仪测量机磨盘、护筒及原地面标高确定钻孔深度,量取钻头尺寸,并用吊锤检查桩位对中,选多个角度检查磨盘的水平;同时检查机架枕木基础是否稳定,防止孔位偏差及成孔倾斜度偏大,检查合格后,报请监理抽查,填写开钻机牌,确认开钻。
2.2采用正循环减压法钻进,孔底承受的钻压不超过钻具重力之和(扣除浮力)的80%,钻进过程中,每节钻杆钻进时都要检查钻杆垂直度及磨盘水平,同时注意检查钻机是否因震动移位,防止桩孔偏移倾斜:成孔后桩孔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
2.3经常检查钻孔记录情况,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如实记录,根据地质报告,在土层变化的地方,减慢钻进速度,并检查泥浆指标。主线桩底标高在-60m左右,以粉质粘土为主,以清水和钻孔过程中由钻机削下的泥沙混入来形成自然泥浆,施工实践证明,以自然泥浆控制未发生坍孔、缩颈现象。
2.4以钻杆法控制钻孔深度,并配以测绳检查,钻孔到位后,提升钻头离孔底10~20cm左右慢速空钻,并保持泥浆的正常循环,以中速把孔内悬浮着钻渣的泥浆换出,但空钻时间也不宜太长,易引起钻孔下部坍塌。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min;清孔过快,孔内压力变化速度大,易发生坍孔现象,清孔采用优质泥浆,控制泥浆比重和粘度下要直接用清水置换,防止孔底沉淤、残留泥砂过厚。
2.5钢筋笼安装前,根据每节钢筋笼配料的长度,计算好搭接长度,防止过分搭接造成钢筋笼长度不足,安装过程中,严格控制,根据吊环安放位置计算好吊筋长度,顶笼安放时须将钢筋笼中线与护筒中线重合,防止钢筋笼偏位。
2.6导管安装过程中,应按水密试验时导管的编号进行,计算好导管的需求长度,并做好记录,导管应对准钢筋笼的中心,防止导管挂住钢筋笼。
2.7导管安装好后,应进行二次清孔,减小孔底沉淀层厚度,使之满足t/d<0.3,且≤30cm,因主线钻孔桩径为1200mm,故沉淀厚度均应≤30cm。且孔深应满足设计要求,泥浆指标符合规范要求,方能进行下道工序。
2.8派专人进驻混凝土公司,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检查,并对出场混凝土质量进行控制,确保现场混凝土的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且每车混凝土都进行坍落度、和易性检测,如砼离析,则容易在料斗下部和出料口处形成堆积,导致出料困難,同时也容易堵塞导管。同时按规范要求分车取样做好试块。
2.9首灌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料斗体积应满足首灌混的数量。所需混凝土数量可参考公式:
(2)
本例中: V—首灌混凝土所需数量
D—桩孔直径1.2m
—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取0.4m
—导管初埋置深度1.0m
d—导管内径0.25m
—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压力所需的高度 式中字母意义同式(1) 将上数据代入(2)中,V=2.28方
2.10因主线钻孔桩钢筋笼埋至桩顶,浇灌时一般不会出现钢筋笼上浮现象,钢筋笼不到底时,当灌注到钢筋笼底部时,应缓慢放料,尽量减小埋深,减小对导管的冲力。
2.11混凝土料应连续放入料斗,料斗上安放网筛(网眼8~10cm左右),防止夹杂大直径块石、水泥块等造成卡管,落入导管中的混凝土不连续,形不成较大的冲击能量,使砼没有足够的力量向四周挤压、扩散,桩的摩阻力严重降低。此外,还容易使桩身不均匀。由于导管上下移动次数过于频繁,使得泥浆不断沿导管壁渗入砼中,影响桩身砼质量,但如果导管上下移动次数过于少,易造成下料困难,导管提起不易,严重的会导致导管拔不起,二次开斗、断桩。
2.12浇筑过程中,应严格计算好拆管长度,导管的埋深控制在2~6m,但当砼灌注到桩顶部位时,为了保持足够的冲力,必须注意导管要留有一定的长度,一般为10m左右。灌注时及时上拨,保证高度产生冲力,使桩头部分的砼质量不至降低且下料容易。但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较大,混凝土坍落度小,桩顶空心呈不规则漏斗形,其深度、位置与导管拔出时的位置、桩顶混凝土状态有关。导管埋得太深,拔出时底部已接近初凝,导管拔上后砼不能及时冲填,造成泥浆填入。导管拔出混凝土之前,导管上下活动几次,幅度不超过50cm,或者用机械、人工振捣桩顶混凝土,时间不超过20s.尽可能缩短灌注时间,避免使桩顶混凝土产生假凝现象、降低桩顶混凝土的流动性。
2.13灌注的桩顶标高比设计一般要高出0.5~1.0m,具体尺寸应根据混凝土的质量而定,如和易性太差,桩顶探得石料太少,则需取大值,必要时须浇高1.0m以上,防止烂桩头出现。
结束语
该工程主线桥钻孔灌注桩桩长均在60m以上,根据详细的施工方案及现场组织,质量控制情况良好。
参考文献:
(1)《桥梁施工工程师手册》杨文渊徐犇人民交通出版社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人民交通出版社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人民交通出版社
(4)陈跃庆编。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M]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