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琳推荐:开始以为是篇古风文,没想到竟然是篇介绍美食的文章。看了十一醉的文字之后,姐姐我也很想吃一口糯米糍了~~~
早晨七点,我独自去茶楼,找了个角落坐下。
广式茶楼大同小异,宽阔的大厅摆着几十张或圆或方的木桌,上面铺一层颜色浅淡质地柔软的桌布。茶杯、小碟、小碗、筷子、勺子,几套纯白陶瓷的餐具围着桌子整齐摆放着,宛若一株株在熙攘客人里盛开的白莲。
茶楼里通常会有一面墙,挂着一张大红布,上头贴着一个烫金的大双喜,一般是供给客人摆喜宴用的。我一个人来的时候,专门找面对着喜字的位置落座,这样,就不必看着别人共享天伦的情景,而为自己徒添几分孤单。
我泡好茶,把餐具烫一遍,又从餐车上取过自己喜欢的茶点,一切便算准备妥当,余下的只需慢慢品尝即可。
可我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就有一位老人家停在我面前,客气地问:“这里还有人坐吗?我能不能拼桌?”
这个时间,茶楼基本都是爆满状态,拼桌也是平常事。于是我点点头,答应了。
他坐下,温和地烫好餐具,就拿着账单往餐车方向走去,回来时,手里多了一份牛肉肠粉和糯米糍。仅从我们的单子上看,那圈住数字的红印子,盖的地方,倒是一模一样,然而我们拿的茶点,却有很大区别。他要的是糯米糍,我拿的是油条。
老人家许是也发现了这般有趣的巧合,便对我笑着道:“我常来这里喝早茶,觉得这里味道最好的,还是糯米糍。”
糯米糍,各地做法不同,传统的广式糯米糍是以豆沙为馅,加白糖的糯米为皮,于我而言,大清早吃这么甜的小东西,有点腻了。
我将理由说给老人家听,他又是一笑,摇着头说我不会吃。
“你知不知道,这糯米糍,在古时候又叫状元糍?”
“这,我倒没听说过。”
老人家开始讲古,中气十足的嗓音配以眉飞色舞的表情,自有一番说书人的味道。
相传,南宋时期,有个叫邹应龙的秀才,要赴京应试。淳朴的村民们都盼着他金榜题名,荣归故里。大家凑足了供他上路的盘缠,又做了许多糯米糍让他在路上吃。
一路上,邹应龙靠着饮清泉水,吃糯米糍,跋山涉水地到达了京都。他才华横溢,在殿试中表现出色,宁宗皇帝龙心大悦,御笔钦点他状元及第。
邹应龙叩谢隆恩,在家乡,得了别人的恩惠,大家定会奉上谢礼。皇上封他当了状元,心存感激的邹应龙,便把从家乡带来的糯米糍呈献给皇上。厚德爱民的皇上并未嫌弃,大方接过糯米糍品尝起来,而后他对糯米糍赞不绝口,赐名“状元糍”。
原来这软软小小的糯米团子,还有这么段有趣的故事,我不由得听了老人家的话,加点了一份糯米糍。
在我印象中,糯米糍的外形是分外惹人喜爱的。
明明跟汤圆相差无几,都是圆滚滚白乎乎的胖团子,它偏在外头缀上了一层椰蓉碎,像极了玉兔身后那短短的小尾巴。几只团子挨挨挤挤地摆在小碟上,仿佛是什么毛绒绒的小动物聚在一起取暖,总让我恨不得把它捧起来,轻轻戳上一戳。
以前和小妹一起喝早茶时,她就这么做过。她戳了之后,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糯米糍的小小身体在手指的按压下,慢慢陷下去,待她把手指放开,它又以极缓的速度,慢慢恢復成原状。我问妹妹触感如何,她说,糯米糍柔软得宛若小婴儿的脸颊。
那时起,糯米糍在我眼里,便是一只软糯可人,甜得发腻的小玉兔。
没想到今天,老人家倒是帮助我,把它甜得发腻的印象,扭了过来。
他给我倒了一杯他泡的茶,卖关子道:“你先喝一口茶,再尝糯米糍,口感准保跟你以前吃的都不一样。”
我半信半疑地喝下了茶,清淡微甘的味道霎时盈满口腔。接着,我又拿起一个糯米糍送进嘴里,细细地咀嚼了一下。
呵,果真和我以前尝的有所不同!
我总觉得糯米糍过于甜腻,不适合在早上吃。但喝了茶再吃糯米糍,那甜味被茶味冲淡了不少。
“你们年轻人,来茶楼喜欢泡菊花茶,菊花茶本身清甜,再配上糯米糍,就过甜了。我老人家,只爱喝普洱,一杯清茶加上一个糯米糍,软糯有嚼劲,甜度适中,唇齿留香。”
“感觉我现在就像刚才故事里的邹应龙,一口清泉,一口糯米糍。”
我又如法炮制,吃了第二个。初时只有糯米、椰蓉和茶的味道在我舌上滚动。待嚼了几下,豆沙馅的甜便扩散开来。配了茶后,它甜而不腻,软糯而不粘牙的口感,让我似窥见玉兔摇身一变成豆蔻少女,回头冲我嫣然一笑后,便蹦蹦跳跳离去的情景。
外形可爱,口感温柔,这便是我此次品尝糯米糍给出的评价。
我知道用温柔来形容一道甜点的口感,不太恰当,但当你嘴里含着这小团子,细嚼慢咽中,感受到它越来越柔软,味道由寡淡慢慢变到清甜时,我再也找不到除了温柔以外的第二个词来形容这种变化缓慢而细微,让人如沐春风的口感。
在我津津有味地吃着糯米糍时,老人家又为我讲解了糯米糍的做法。
他说古时候,老百姓的追求就是简单而精致。所以糯米糍的做法,也并不复杂。
调好糯米粉,切条,压出约摸一个手掌宽的圆形面皮,然后放入豆沙,包成一个小团子。蒸熟后,再让它在椰蓉碎末堆里滚上一滚,便算完成了。
这间茶楼的糯米糍之所以好吃,是因为糯米皮厚薄适中,豆沙甜度适中,蒸的时间也恰好。可见糯米糍做法虽简单,但想把它做得好吃,还是不容易的,非常考验人们对“度”的把握。
时间在我们唇齿间徐徐流逝,待最后一杯茶饮尽,老人家便起身买单,向我道别。
我回以感谢,谢他今天给我讲了个有趣的故事,也谢他带我领略了糯米糍的别样风味,更谢他在这样的早晨送了我一份独特而美味的相逢。
每当这样的时刻,我心头总萦绕着一股幸福感。众生来人间一趟,生活赠你平凡而琐碎,但时光啊,又会在不经意间,赐你一些小惊喜。往往便是这些细细碎碎的惊喜,让我能时常满怀希望地期待明天。
我吃过很多次糯米糍,但在今天一位老人家用一顿早茶的时间,便让糯米糍在我心中开出花来。想必你也有吃过很多次的“糯米糍”,不妨从现在开始期待,日后它会在你心中开出怎样的花来。
早晨七点,我独自去茶楼,找了个角落坐下。
广式茶楼大同小异,宽阔的大厅摆着几十张或圆或方的木桌,上面铺一层颜色浅淡质地柔软的桌布。茶杯、小碟、小碗、筷子、勺子,几套纯白陶瓷的餐具围着桌子整齐摆放着,宛若一株株在熙攘客人里盛开的白莲。
茶楼里通常会有一面墙,挂着一张大红布,上头贴着一个烫金的大双喜,一般是供给客人摆喜宴用的。我一个人来的时候,专门找面对着喜字的位置落座,这样,就不必看着别人共享天伦的情景,而为自己徒添几分孤单。
我泡好茶,把餐具烫一遍,又从餐车上取过自己喜欢的茶点,一切便算准备妥当,余下的只需慢慢品尝即可。
可我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就有一位老人家停在我面前,客气地问:“这里还有人坐吗?我能不能拼桌?”
这个时间,茶楼基本都是爆满状态,拼桌也是平常事。于是我点点头,答应了。
他坐下,温和地烫好餐具,就拿着账单往餐车方向走去,回来时,手里多了一份牛肉肠粉和糯米糍。仅从我们的单子上看,那圈住数字的红印子,盖的地方,倒是一模一样,然而我们拿的茶点,却有很大区别。他要的是糯米糍,我拿的是油条。
老人家许是也发现了这般有趣的巧合,便对我笑着道:“我常来这里喝早茶,觉得这里味道最好的,还是糯米糍。”
糯米糍,各地做法不同,传统的广式糯米糍是以豆沙为馅,加白糖的糯米为皮,于我而言,大清早吃这么甜的小东西,有点腻了。
我将理由说给老人家听,他又是一笑,摇着头说我不会吃。
“你知不知道,这糯米糍,在古时候又叫状元糍?”
“这,我倒没听说过。”
老人家开始讲古,中气十足的嗓音配以眉飞色舞的表情,自有一番说书人的味道。
相传,南宋时期,有个叫邹应龙的秀才,要赴京应试。淳朴的村民们都盼着他金榜题名,荣归故里。大家凑足了供他上路的盘缠,又做了许多糯米糍让他在路上吃。
一路上,邹应龙靠着饮清泉水,吃糯米糍,跋山涉水地到达了京都。他才华横溢,在殿试中表现出色,宁宗皇帝龙心大悦,御笔钦点他状元及第。
邹应龙叩谢隆恩,在家乡,得了别人的恩惠,大家定会奉上谢礼。皇上封他当了状元,心存感激的邹应龙,便把从家乡带来的糯米糍呈献给皇上。厚德爱民的皇上并未嫌弃,大方接过糯米糍品尝起来,而后他对糯米糍赞不绝口,赐名“状元糍”。
原来这软软小小的糯米团子,还有这么段有趣的故事,我不由得听了老人家的话,加点了一份糯米糍。
在我印象中,糯米糍的外形是分外惹人喜爱的。
明明跟汤圆相差无几,都是圆滚滚白乎乎的胖团子,它偏在外头缀上了一层椰蓉碎,像极了玉兔身后那短短的小尾巴。几只团子挨挨挤挤地摆在小碟上,仿佛是什么毛绒绒的小动物聚在一起取暖,总让我恨不得把它捧起来,轻轻戳上一戳。
以前和小妹一起喝早茶时,她就这么做过。她戳了之后,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糯米糍的小小身体在手指的按压下,慢慢陷下去,待她把手指放开,它又以极缓的速度,慢慢恢復成原状。我问妹妹触感如何,她说,糯米糍柔软得宛若小婴儿的脸颊。
那时起,糯米糍在我眼里,便是一只软糯可人,甜得发腻的小玉兔。
没想到今天,老人家倒是帮助我,把它甜得发腻的印象,扭了过来。
他给我倒了一杯他泡的茶,卖关子道:“你先喝一口茶,再尝糯米糍,口感准保跟你以前吃的都不一样。”
我半信半疑地喝下了茶,清淡微甘的味道霎时盈满口腔。接着,我又拿起一个糯米糍送进嘴里,细细地咀嚼了一下。
呵,果真和我以前尝的有所不同!
我总觉得糯米糍过于甜腻,不适合在早上吃。但喝了茶再吃糯米糍,那甜味被茶味冲淡了不少。
“你们年轻人,来茶楼喜欢泡菊花茶,菊花茶本身清甜,再配上糯米糍,就过甜了。我老人家,只爱喝普洱,一杯清茶加上一个糯米糍,软糯有嚼劲,甜度适中,唇齿留香。”
“感觉我现在就像刚才故事里的邹应龙,一口清泉,一口糯米糍。”
我又如法炮制,吃了第二个。初时只有糯米、椰蓉和茶的味道在我舌上滚动。待嚼了几下,豆沙馅的甜便扩散开来。配了茶后,它甜而不腻,软糯而不粘牙的口感,让我似窥见玉兔摇身一变成豆蔻少女,回头冲我嫣然一笑后,便蹦蹦跳跳离去的情景。
外形可爱,口感温柔,这便是我此次品尝糯米糍给出的评价。
我知道用温柔来形容一道甜点的口感,不太恰当,但当你嘴里含着这小团子,细嚼慢咽中,感受到它越来越柔软,味道由寡淡慢慢变到清甜时,我再也找不到除了温柔以外的第二个词来形容这种变化缓慢而细微,让人如沐春风的口感。
在我津津有味地吃着糯米糍时,老人家又为我讲解了糯米糍的做法。
他说古时候,老百姓的追求就是简单而精致。所以糯米糍的做法,也并不复杂。
调好糯米粉,切条,压出约摸一个手掌宽的圆形面皮,然后放入豆沙,包成一个小团子。蒸熟后,再让它在椰蓉碎末堆里滚上一滚,便算完成了。
这间茶楼的糯米糍之所以好吃,是因为糯米皮厚薄适中,豆沙甜度适中,蒸的时间也恰好。可见糯米糍做法虽简单,但想把它做得好吃,还是不容易的,非常考验人们对“度”的把握。
时间在我们唇齿间徐徐流逝,待最后一杯茶饮尽,老人家便起身买单,向我道别。
我回以感谢,谢他今天给我讲了个有趣的故事,也谢他带我领略了糯米糍的别样风味,更谢他在这样的早晨送了我一份独特而美味的相逢。
每当这样的时刻,我心头总萦绕着一股幸福感。众生来人间一趟,生活赠你平凡而琐碎,但时光啊,又会在不经意间,赐你一些小惊喜。往往便是这些细细碎碎的惊喜,让我能时常满怀希望地期待明天。
我吃过很多次糯米糍,但在今天一位老人家用一顿早茶的时间,便让糯米糍在我心中开出花来。想必你也有吃过很多次的“糯米糍”,不妨从现在开始期待,日后它会在你心中开出怎样的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