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语言理解能力康复效果评估

来源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un1979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青少年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语言理解能力康复效果。方法选用《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中的听话识图项目,对75例7~18岁(男44例,女31例)青少年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术后3、6、12个月进行语言理解能力评估,其中,A组:36例,7岁≤年龄<12岁,术前27例曾佩戴助听器;B组:39例,12~18岁,术前21例曾佩戴助听器。结果75例患者术前语言理解能力为0.75±0.55岁,术后3、6、12个月分别为1.45±0.54、2.23±0.4
其他文献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童话和游戏一样是儿童童年不可缺少的。”我们都知道孩子们都是喜欢听故事。设想一下,如果在教授英语新课时,如果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去导入新课,学生一定会认真去听老师讲,并试着努力去弄明白老师在讲什么,从而也会帮助学生去了解新知识。故事教学的运用范围比较广,无论是导入、操练或者拓展环节都可以使用。但在运用故事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点:   一、根据学生生活实际选择故事
课堂思想教育一直是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一些科学课教师为了开展思想教育常常有严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感到思想教育抽象、乏味且空洞。因此,如何让思想教育工作融进我们鲜活的教学细节,在润物无声中有效开展课堂教育一直是教师的追求目标。科学课活动学生参与面广、强度大、活动内容多,也容易发生各种节外生枝的事件。我们要利用课堂中一切教育资源灵活而有效地开展思想教育,使课堂教学中生成事件成为思想教育工作的源头活水,
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而不思则罔”,可见“问题”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互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然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科学的运用提问艺术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进入提问误区。从提问内容上看,问题缺乏科学性、启发性,学生不能从正确的方向进行积极的思考;从提问方式上看,缺乏循序性且急于求成,学生常常处于一知半
目的 调查黑龙江省非综合征型聋(NSHL)患者三种常见聋病易感基因的突变特征。方法 对380例NSHL患者(患者组)和202例听力正常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DNA,用PCR方法检测GJB2、SLC26A4
糖耐量低减(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一种处于葡萄糖代谢调节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异常代谢临床状态。近年来学术界高度重视IGT人群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点:首先,IGT人群
学生在科学教学中经常发生无意注意的行为,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科学教学,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本文提出通过课前营造无意注意的环境、采用新颖多样的新课导入、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有条理的板书、利用实物和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与有意注意相结合,充分发挥无意注意的功效等方法,达到提高科学教学的效果和目的。  在科学教学中,有许多学生活动、演示实验和探究活动,在这些活动的组织过
目的:研究小鼠单侧耳蜗损毁后不同时间点耳蜗核(cochlear nucleus ,CN )和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 ,IC)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的表达变化,探讨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