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广,以及城市综合管廊相关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管廊建设的必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全国大范围开展,大多数项目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模式投资建设。银川市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该地区PPP模式下的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为今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银川市 PPP模式 地下综合管廊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采用PPP模式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得到大力推广,项目数量迅速增长。然而PPP模式发展不久,立法还不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方缺乏管廊建设经验,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存在问题,本文以银川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为例,提出了PPP模式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有关建议。
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简介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即城市地下市政管线公共隧道,又称为“共同沟”,是用于敷设燃气、通信、广播电视、供水、电力等多种市政管线,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可以消除“拉链马路”城市内涝、空中蜘蛛网等现象,有效解决路面塌陷、管线泄漏维修成本高等问题,起到了方便市民出行、美化市容市貌、节约土地资源等保障和完善城市功能的作用。
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概况
(一)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概况
1833年,世界第一条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法国巴黎建成,德、英、日等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管廊建设也迅速发展,综合管廊建设技术日渐成熟,规模逐渐扩大。直到1958年我国才建成大陆第一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且发展较缓慢。台湾地区管廊建设起步于1991年,但发展较为迅速。1994年,上海浦东正式建成国内第一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为我国其他城市和地区的管廊建设提供了参考[1]。
自2015年,财政部和住建部先后公示了两批共计25个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并计划于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我国综合管廊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二)银川市地下综合管廊概况
银川市地下综合管廊一期工程包括五个标段,共计10条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管廊总长约为30.4公里,综合管廊主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闭合框架结构,管廊端面在各区段有2舱、3舱、4舱,各舱位的设计参数及指标在不同区段各不相同。管廊建成后将收纳热力、给水、再生水、污水、电力、通信、燃气7种管线入廊运行。项目采用PPP模式运作,项目合作期15年,根据管廊试点城市有关政策,项目将获得一定比例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用于综合管廊项目建设。
项目采用智慧管廊系统,运营期间可对管廊进行实时监控,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运维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增强城市防灾抗灾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一)协调难度大,实施效率低
综合管廊PPP项目交易结构复杂,除社会资本和政府部门以外还涉及咨询、审计、法律、金融等多个单位参与,参与方较多导致整个项目的约束条件增加,使项目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政府和社会资本均欠缺管廊PPP项目运作经验,但各方管理人员的利益诉求、管理思路和观念均不尽相同,致使在统筹协调时各方意见难以达成一致,造成管理捉襟见肘,效率低下。
(二)征拆及入廊难点突出
管廊虽为线性工程,但征拆问题一直是建设项目的难点,本项目征拆工作量较大且进度缓慢,征拆问题一直贯穿于项目建设,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进度和工期。除征拆问题外,位于管廊施工红线范围内的需迁移的原有管线涉及产权单位较多,且从短期看管线的迁移及入廊并未给入廊单位带来利益,反而增加了成本和投入,致使管线单位对于管线临时迁改和入廊施工等工作持消極态度,管廊施工衔接不畅,影响管廊主体工程进度。
(三)入廊收费标准未明确
目前,国家鼓励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发展,但项目建设一直受到收费机制的困扰。据测算,地下综合管廊每公里造价约1.2亿元(含入廊管线),管廊的无偿使用无疑增加了财政压力,我国现阶段已建成的管廊只有部分采用了收费机制,还有一部分是免费的,这说明管廊的有偿使用尚未普及和推广。目前银川市政府部门已出台管廊管理条例,但是管廊收费标准尚未出台,使用者有偿使用的观念尚未被普遍接受,因此如何确保收费合理、公众满意,是政府当下面临的问题。
(四)融资难
在货币政策收紧和金融监管持续的背景下,PPP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均在增大,呈现出供需紧平衡的局面。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融资成本不断攀升的现象,融资利率由2017年初的4.41%攀升至现在的5.39%,从而影响工程结算及进度,从而导致融资费用的急剧增大,给社会资本方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四、管廊建设方面的几点建议
(一)创新融资模式
针对出现的融资问题,企业要切实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借鉴市场上已有经验,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密切联系,广泛利用股权融资、基金、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融资模式,探索在项目融资方面取得新的突破[2]。
(二)探索综合管廊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
综合管廊项目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该类项目适宜采用PPP模式运作实施,具有一般PPP项目的共性,又具有区别于其他类型项目的特殊性。管廊建设属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一般采用明挖或者盾构的施工方法,具有大开挖、深基坑的线性施工特征,特别是在PPP模式下其管理模式和协调难度都会有所不同。
目前国内投入运营的管廊PPP项目较少,对于政府和社会资本,管廊PPP项目都是一种新生事物,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均缺乏成熟的经验,需要项目各方边实施边总结,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形成企业的管廊项目建设模型,为后续管廊PPP项目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建立地下综合管廊业务发展规划和目标。
根据国家的决策部署,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前景极为广阔。鉴于已有的管廊项目业绩和经验,企业可适当考虑侧重管廊PPP项目的布局和营销,建立和完善地下综合管廊业务管理制度体系和组织体系,为推动我国管廊建设事业稳步发展做出贡献。
(四)加强风险控制体系建设
管廊PPP项目的存在的风险点较多,该项目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征拆、设计变更等导致的完工延误风险、融资成本增加风险、质量缺陷导致的返工或大修风险等,都会对社会资本方利益造成一定的影响。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在项目实施不同阶段适时做好风险识别、分析与评定、风险隐患排查、风险规避和转移等工作,实现风险损失最小化。
(五)加强政企沟通,促思想转变
PPP项目中,政府与社会资本是合作关系,需要相互磨合,企业促进政府形成开放平等的合作观念,政府影响企业顺应当地民俗文化,转变经营模式。同时,企业要做好建设管理,确保质量、安全、进度受控,树立品牌,使双方建立常态化合作关系,不仅有利于企业获得公众认可,更有利于当地区域市场的开拓。
(六)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PPP项目建设中,企业不仅是项目投资人,更是项目的建设者,企业应兼顾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工作,加大人才培养的成本,加强培训学习,同时提炼工法、专利技术,适度引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BIM)等新型的技术手段指导项目建设,为项目增加亮点的同时,也有助于长远发展[3]。
五、结语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设,有助于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为适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加快城市建设发展方式转型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建筑企业应充分认识发展地下综合管廊业务形势,对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建议企业建立并完善公司综合管廊发展规划,提升综合管廊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能力,扎实推动地下综合管廊业务发展。
(作者单位:水电四局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钱七虎,陈晓强.国内外地下综合管线廓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3(2):191- 194.
[2] 李兴宝,陈文宝.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初探[J].城市住宅,2016(05):105- 107.
[3] 白海龙.城市综合管廊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 2015(12):78- 81.
[关键词] 银川市 PPP模式 地下综合管廊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采用PPP模式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得到大力推广,项目数量迅速增长。然而PPP模式发展不久,立法还不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方缺乏管廊建设经验,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存在问题,本文以银川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为例,提出了PPP模式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有关建议。
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简介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即城市地下市政管线公共隧道,又称为“共同沟”,是用于敷设燃气、通信、广播电视、供水、电力等多种市政管线,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可以消除“拉链马路”城市内涝、空中蜘蛛网等现象,有效解决路面塌陷、管线泄漏维修成本高等问题,起到了方便市民出行、美化市容市貌、节约土地资源等保障和完善城市功能的作用。
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概况
(一)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概况
1833年,世界第一条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法国巴黎建成,德、英、日等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管廊建设也迅速发展,综合管廊建设技术日渐成熟,规模逐渐扩大。直到1958年我国才建成大陆第一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且发展较缓慢。台湾地区管廊建设起步于1991年,但发展较为迅速。1994年,上海浦东正式建成国内第一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为我国其他城市和地区的管廊建设提供了参考[1]。
自2015年,财政部和住建部先后公示了两批共计25个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并计划于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我国综合管廊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二)银川市地下综合管廊概况
银川市地下综合管廊一期工程包括五个标段,共计10条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管廊总长约为30.4公里,综合管廊主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闭合框架结构,管廊端面在各区段有2舱、3舱、4舱,各舱位的设计参数及指标在不同区段各不相同。管廊建成后将收纳热力、给水、再生水、污水、电力、通信、燃气7种管线入廊运行。项目采用PPP模式运作,项目合作期15年,根据管廊试点城市有关政策,项目将获得一定比例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用于综合管廊项目建设。
项目采用智慧管廊系统,运营期间可对管廊进行实时监控,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运维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增强城市防灾抗灾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一)协调难度大,实施效率低
综合管廊PPP项目交易结构复杂,除社会资本和政府部门以外还涉及咨询、审计、法律、金融等多个单位参与,参与方较多导致整个项目的约束条件增加,使项目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政府和社会资本均欠缺管廊PPP项目运作经验,但各方管理人员的利益诉求、管理思路和观念均不尽相同,致使在统筹协调时各方意见难以达成一致,造成管理捉襟见肘,效率低下。
(二)征拆及入廊难点突出
管廊虽为线性工程,但征拆问题一直是建设项目的难点,本项目征拆工作量较大且进度缓慢,征拆问题一直贯穿于项目建设,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进度和工期。除征拆问题外,位于管廊施工红线范围内的需迁移的原有管线涉及产权单位较多,且从短期看管线的迁移及入廊并未给入廊单位带来利益,反而增加了成本和投入,致使管线单位对于管线临时迁改和入廊施工等工作持消極态度,管廊施工衔接不畅,影响管廊主体工程进度。
(三)入廊收费标准未明确
目前,国家鼓励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发展,但项目建设一直受到收费机制的困扰。据测算,地下综合管廊每公里造价约1.2亿元(含入廊管线),管廊的无偿使用无疑增加了财政压力,我国现阶段已建成的管廊只有部分采用了收费机制,还有一部分是免费的,这说明管廊的有偿使用尚未普及和推广。目前银川市政府部门已出台管廊管理条例,但是管廊收费标准尚未出台,使用者有偿使用的观念尚未被普遍接受,因此如何确保收费合理、公众满意,是政府当下面临的问题。
(四)融资难
在货币政策收紧和金融监管持续的背景下,PPP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均在增大,呈现出供需紧平衡的局面。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融资成本不断攀升的现象,融资利率由2017年初的4.41%攀升至现在的5.39%,从而影响工程结算及进度,从而导致融资费用的急剧增大,给社会资本方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四、管廊建设方面的几点建议
(一)创新融资模式
针对出现的融资问题,企业要切实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借鉴市场上已有经验,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密切联系,广泛利用股权融资、基金、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融资模式,探索在项目融资方面取得新的突破[2]。
(二)探索综合管廊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
综合管廊项目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该类项目适宜采用PPP模式运作实施,具有一般PPP项目的共性,又具有区别于其他类型项目的特殊性。管廊建设属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一般采用明挖或者盾构的施工方法,具有大开挖、深基坑的线性施工特征,特别是在PPP模式下其管理模式和协调难度都会有所不同。
目前国内投入运营的管廊PPP项目较少,对于政府和社会资本,管廊PPP项目都是一种新生事物,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均缺乏成熟的经验,需要项目各方边实施边总结,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形成企业的管廊项目建设模型,为后续管廊PPP项目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建立地下综合管廊业务发展规划和目标。
根据国家的决策部署,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前景极为广阔。鉴于已有的管廊项目业绩和经验,企业可适当考虑侧重管廊PPP项目的布局和营销,建立和完善地下综合管廊业务管理制度体系和组织体系,为推动我国管廊建设事业稳步发展做出贡献。
(四)加强风险控制体系建设
管廊PPP项目的存在的风险点较多,该项目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征拆、设计变更等导致的完工延误风险、融资成本增加风险、质量缺陷导致的返工或大修风险等,都会对社会资本方利益造成一定的影响。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在项目实施不同阶段适时做好风险识别、分析与评定、风险隐患排查、风险规避和转移等工作,实现风险损失最小化。
(五)加强政企沟通,促思想转变
PPP项目中,政府与社会资本是合作关系,需要相互磨合,企业促进政府形成开放平等的合作观念,政府影响企业顺应当地民俗文化,转变经营模式。同时,企业要做好建设管理,确保质量、安全、进度受控,树立品牌,使双方建立常态化合作关系,不仅有利于企业获得公众认可,更有利于当地区域市场的开拓。
(六)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PPP项目建设中,企业不仅是项目投资人,更是项目的建设者,企业应兼顾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工作,加大人才培养的成本,加强培训学习,同时提炼工法、专利技术,适度引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BIM)等新型的技术手段指导项目建设,为项目增加亮点的同时,也有助于长远发展[3]。
五、结语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设,有助于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为适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加快城市建设发展方式转型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建筑企业应充分认识发展地下综合管廊业务形势,对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建议企业建立并完善公司综合管廊发展规划,提升综合管廊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能力,扎实推动地下综合管廊业务发展。
(作者单位:水电四局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钱七虎,陈晓强.国内外地下综合管线廓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3(2):191- 194.
[2] 李兴宝,陈文宝.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初探[J].城市住宅,2016(05):105- 107.
[3] 白海龙.城市综合管廊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 2015(12):78- 81.